|
|
|
|
|
|
|
|
|
. |
2013-11-29 16:35:40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中军 |
|
留言时间:2013-12-01 09:18:28 |
|
|
慕容: 非常感谢你的分析。
你指出的“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恐怕是超出了经济体系本身的功能所在,而是要借助于经济以外的政治或宗教的影响”的看法,超出了国内精英们的视野,这也是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慢慢形成的一种社会管理的心理。 你的“经济体系的繁荣本身并不需要借助于‘公平’。。。一个经济体系的繁荣完全可以构筑在一个分层的经济结构之上:即仅凭占社会少数的上层及中层里的上层(中上层)的消费就可以创造并维持一个市场的繁荣。。。与此同时社会的大多数并不能真正分享社会经济的繁荣”这一推论,是符合经济体系内部的逻辑的,也客观上表明了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与政治、文化的性质的不同,即必然性的不同。所以,我同意你的“如果真的实现了这种全民的生活水准的提高的话,那恐怕也不是单单的经济运作的结果”的看法。正因为如此,我不认为,“有着其它的”是“偶然因素”,我认为应该是必然因素。所以,我认为,虽然“经济的逻辑本身并不需要借助大范围的社会‘公平’”,但经济的逻辑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却“需要借助大范围的社会‘公平’”。 你的博文“公平相对论”,提出了许多经济中致命的分析,尤其是把公平放在利益的两重性上来分析的做法,是很有见地和富有启发性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赞同你的结论:“真心关心国民整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市场的繁荣的话,恐怕在思考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之外的政治文化的环境有所思考”。 再一次谢谢你。 |
|
|
|
作者:慕容青草 |
|
留言时间:2013-11-30 19:11:56 |
|
|
谢中军博的回复。。。
从中军博的原文和回复中我感觉到中军博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的生活水平是在意的。。。如果在这一点上我没有误解中军博的话,那么我先要给中军博按一个赞。。。但是接下来却要给中军博泼点冷水: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恐怕是超出了经济体系本身的功能所在,而是要借助于经济以外的政治或宗教的影响。。。对于这一点,如果中军博有兴趣点评一下拙文“公平相对论”的话,或许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来。。。
我的公平相对论是基于经济体系内部的逻辑进行分析的,而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体系的繁荣本身并不需要借助于“公平”。。。一个经济体系的繁荣完全可以构筑在一个分层的经济结构之上:即仅凭占社会少数的上层及中层里的上层(中上层)的消费就可以创造并维持一个市场的繁荣。。。与此同时社会的大多数并不能真正分享社会经济的繁荣。。。
所以说,即便中军博及中军博这里所引述的文章的作者有要提高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良苦用心,但是根据我的经济相对论分析的结论来看,这种想要仅仅从经济体系本身来实现全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恐怕会是事倍功半的。。。。。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如果真的实现了这种全民的生活水准的提高的话,那恐怕也不是单单的经济运作的结果,而是有着其它的偶然因素的作用---我这么说不是狡辩,而是因为经济的逻辑本身并不需要借助大范围的社会“公平”。。。
当然,如中军博所引的文章中指出的,社会不公平本身可以由于对社会购买力的削弱而对社会经济造成打击。。。实际上目前西方社会的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经济以外的政治宗教对于社会公平的影响力的减弱导致的不公平的一个结果。。。。
但是,市场经济的特点是每个经济体所首先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整体市场的利益,而如果如我上面所提到的经济体的内在逻辑中并没有包含整体的公平与经济的繁荣之间的绝对关系的话,那么人们的试图走出危机的经济运作本身并不会真正带来社会整体的公平。。。。。。
所以,如果中军博及中军博这里所介绍的朋友真心关心国民整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市场的繁荣的话,恐怕在思考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之外的政治文化的环境有所思考。。。。。。
一点看法而已。。。。周末好 |
|
|
|
作者:中军 |
|
留言时间:2013-11-30 11:21:47 |
|
|
慕容: 谢谢你的评论和建议。 你从“膨胀”引出对少数倒大霉”的担心,又从“升高汇率”需考虑“其他因素”,再到“利益的基本挑战是两个方面”的看法,涉及的是经济的深层关系,也就是我列举的第三层以上的关系。这不仅是当年马克思受到局限的地方,而且也是当前经济学家们假定不变的地方。 上面这篇博文提出“培养主体购买力”,可谓切中中国经济循环之弊端,但怎样“培养”,就要涉及整个社会结构。“涨工资”的“培养”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全部,更不是唯一原则,因为第一层“交换的失衡”与第二层“消费的破坏”只是就经济的形式与过程来看的,它们受着“劳动的倒置”所决定,劳动是经济的本性。而这种本性要得以实现,必受着经济外部的社会心态、观念、形态等各种关系所制约。中国国内消费里的走弱,必有“心理的变异”与“社会的断裂”一起才能成为现实的。 第一层遵循的是“价值规律”;第二层遵循的是“按劳分配”;第三层遵循的是“按人分配”;第四、五层就必须遵循“自觉分配”了。否则,就只有公平,没有公正。公平解决的是“劳与资本和消费”的关系,公正解决的是“人与你和我”的关系。从经济的层面看,“培养主体购买力”是劳动与资本之间如何分配产品的关系;但从社会的层面看, “培养主体购买力”却是你与我之间如何平衡人类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做大蛋糕”是个自由问题,“分好蛋糕”就是个平等问题。从分析方法来看,马克思的局限是在多种必然性中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本质的必然性;而那些后生们的失误是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把人的多种必然性完全社会化了:“剥夺平分”是经济社会化代替了劳动创造,“无产专政”是政治社会化替代了公民协商,“主义国教”是文化社会化替代了自我信奉。 “培养主体购买力”,归根到底是个“如何培养人生活能力的社会整体”的问题。如果不从整体来看,我们就看不明白在“利润留给了美国、我们还高兴”的过程中,为什么自己没有一点点的强迫?那是因为,作为我们生活的“交换、消费、劳动、心理、社会”的不同存在,已经事先地被活生生地“剥夺、专政、国教”了。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再到中国的“国民革命”、以及二战后的所有东欧、东方国家“共产革命”,其原旨应该都是为了消除这种不符合人类本性的“剥夺、专政、国教”的,可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呢? 其实,巴黎公社只是“这种事与愿违”的一种变形而已。早在雅格宾派被砍掉脑袋之后,就已有人开始思考了:为什么法国与美国同样发生了“要解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大革命,可带来的社会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苏联及东欧解体以后,许多中国人也开始思考,为什么主张“人民应该当家作主”的苏联共产党,会在一夜之间被它极力维护的人民推翻呢?国内朋友们也写出了不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或者从经济、或者从政治的角度单独地分析,很少从这个社会的整体““交换、消费、劳动、心理、社会”的不同存在,去分析是如何被“剥夺、专政、国教”而导致解体的,因为我们分析者的脑袋里没有“社会多种必然性”的思维结构,一谈论起国家、社会,不是美好的不得了的“伟大理想”、“宇宙共识”,就是“丛林规则”、“武力霸道”。 想必,常委有人推荐托克维尔的书,应该是中国高层对“这种事与愿违”的一种反思吧。 |
|
|
|
作者:慕容青草 |
|
留言时间:2013-11-30 06:59:06 |
|
|
中军博好思考。。。
中军博的思考中或许还应该把“通货澎胀”的因素考虑进去。。。大家都涨工资如果搞不好就成为了少数不幸没涨工资的倒大霉,因为物价飞涨了:)。。。至于要平衡内销和出口只要升高人民币汇率即可。。。那样可以避免因涨工资不均匀而人为制造的新贫困阶层。。。当然,要想升官汇率或许还有其它一些因素需要考虑。。。
经济的基本是利益。。。利益的基本挑战是两个方面:做大蛋糕和公平地分好蛋糕。。。:)。。。
一点看法。。。。节日周末好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