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中军的博客  
知常容,容乃公。  
网络日志正文
. 2016-04-11 07:42:42


.


浏览(1394) (0) 评论(1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中军 留言时间:2016-04-12 19:31:51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嘎拉哈:</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你说的“中国社会的更大问题,是陌生人之间的冷漠和不信任”,触及到了社会心理的底层。你</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打算批判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亲情至上原则”,作为突破口,认为“虽然儒家的孝道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过分提倡亲情和血缘关系,必然会导致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甚至走向公德的丧失”,我感觉,这个问题抓的好,就一个人如何地成长为国家合格公民的心里独立性来说,是有道理且合乎现实的。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专门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进行理论的探讨,因为社会心理的制约性远远大于政治、党派的关系,例如,现在的很多诚信问题,赶不上新中国的当初及五、六是年代。我们不能光说就是政府拿雷锋骗我老百姓骗出来的,因为客观地看,我们的心底在诚信上就是赶不上我们的父母。</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另外你说的“中国社会的一个怪现象,是口头上依照明规则,行动上依照潜规则。例如,按照儒家文化,念书的目的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潜规则却是“修身齐家窃国晒天下”,也是值得研究的,至少应该深究一下,为什么我们“就是为了要从别人的羡慕阳光中读出自己的幸福感”呢?</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我欣赏你的敏锐眼光,的确从你的文章中受到很多的启发,但我又希望你侧重从社会道德心理的角度探索,原因就是你提到的上面诸多问题,不是仅仅在大陆人身上存在,只要有华人集中的地方,甚至在美国,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伴随着。</span></p><p>期望读到你的文章。<br/></p>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4-12 12:18:20
<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嘎拉哈的意思有三层,一是嫉妒和晒都应当是属于道德中性的;二是嫉妒与晒又都会导致害;三是相对嫉妒,晒更不易被提倡。】</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 我提出“中性道德”的最初动机,是打算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说,我是打算批判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亲情至上原则。例如“百善孝为先。”首先,虽然儒家的孝道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过分提倡亲情和血缘关系,必然会导致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甚至走向公德的丧失。中国大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其次,连猴子之间的亲情和血缘关系,都会自然高于非亲情非血缘关系。当然,有人可能会用个例来反驳我。例如,有人将自己的老爹仍在大街上不管,直到被冻死。中国社会的更大问题,是陌生人之间的冷漠和不信任。因此我认为,孝敬父母也好,疼爱儿孙也罢,这些原本就是动物的本能,他会自动发生。因此大可不必哭着喊着地去大力提倡它。这就是所谓中性道德的概念。</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关于晒和嫉妒哪个更“理直气壮”,我在写那篇博文的时候所想到的例子是中国的玄富和仇富现象。中国社会的一个怪现象,是口头上依照明规则,行动上依照潜规则。例如,按照儒家文化,念书的目的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潜规则却是“修身齐家窃国晒天下。”在这里,衣锦还乡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从别人的羡慕阳光中读出自己的幸福感。</span></p><p><br/></p>
回复 | 0
作者:中军 留言时间:2016-04-11 20:07:40
<p>高伐木:</p><p>对不起,我删了你的留言,希望读到你的关于内容的评论,好吧。<br/></p>
回复 | 0
作者:中军 留言时间:2016-04-11 19:04:43
<p>高伐木:</p><p>谢谢来访。</p><p>希望读到你关于内容的评论。<br/></p>
回复 | 0
作者:中军 留言时间:2016-04-11 18:59:45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嘎拉哈、安博:</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我所以说“有幸”读到你们的文章,不是没事找事吹捧你俩,而是你俩的文章恰好从两个不同方面说明了道德的第一因到底什么。</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道德是什么呢?各有说法不同,但传统认为,道德是对本能的控制、抑制,从兽性大发到存天理灭人欲,从图腾禁忌到文化自修,都把道德放置在了本能的对立面。我欣赏嘎拉哈的“中性道德”,就是它扯平了这种倒置,给人的欲求扩展了需要的道德默许的空间;我欣赏安博的“自然属性”,就是它清除了对持的障碍,给道德的真正生长找到了原本的根源。</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中性道德”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说明了,道德必须最大努力地保护人的欲望,</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而“自然属性”则是从自我本能角度说明了,道德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欲求,二者都是要求,真正的道德,在本性上原来不是对人的生理机制的压抑,而是对其的实现,甚至可以说,是更好的实现。</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从嘎拉哈的社会性,直接就会导致道德的第二因,法权的确证,涉及到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从安博的自然性,直接就会导致道德的第三因,心性的确立,涉及到了心理与信念的关系。</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法权的表面上是公平问题,实际上是公正问题。公正就涉及到了什么是正义。</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心性的表面上是修善问题,实际上是信仰问题。信仰就涉及到了什么是绝对。</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我欣赏嘎拉哈,尽管不喜欢马克思,但他能承认,“当年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就是因为当初的资本家没有道德”,能够客观地表述,“如果一个民族完全去掉了理性主义道德,只保留功利主义道德,那么这样的民族,就会像太监无法理解爱情一样,他们也无法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非要穿廉价西装不可”,以及</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中国等级制的文化的一个最大问题,不在于将物质分配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道德化,而是将人格的不平的道德化”。</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我欣赏安博,尽管他强调有意引起别人嫉妒有失美德,就象强迫过敏的人接触过敏源是犯罪一样,但他能客观的表述,“一树鲜花开放是为了授粉繁衍,并不是为了让人“过敏”。一只母狐狸放出气味是为了吸引公狐狸来约会,并不是给猎人发送捕猎信息;一个原始猎人发出发现猎物的声音是为了呼唤同部落的人来围猎,而不是引来引来妒忌者”,并且,这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以及“男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性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文艺复兴及马丁路德改革,就是围绕这两方面问题。</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说到信仰涉及的绝对,我觉得</span>Hare<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范例哲学的研究还是有许多启发性的。其中之一,就是他力求为社会心理寻找到一个相信绝对真的逻辑起点。否则,每个个体的心理在融入紧缩生活的群体心理时,无法拥有认知真理、修炼善德、进入美好的必然性,这对我们超越“难得糊涂”的文化传统,还是有益处的,尽管他的范例研究有许多的缺陷。</span></p><p><br/></p>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4-11 15:32:18
<p>中军:</p><p>【所以,我的问题是从他俩的共同点开始的:什么是“以让别人嫉妒为目的”与“有意引起别人嫉妒”呢?】</p><p><br/></p><p>---- 玄富心态和仇富心态,基本上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玄富心态,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等级制。例如,学而优则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念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只有做了官,才能够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中国等级制的文化的一个最大问题,不在于将物质分配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道德化,而是将人格的不平的道德化。</p><p><br/></p><p>只要还存在着普遍的贪腐现象,那么中国人的仇富心态就具有其正义性的一面。因为仇富的背后,是仇社会不公。当然,很多中国的文人,尤其是御用文人不这样看。面对玄富和仇富这一对因果关系,他们不去关心原因,而是指责结果。例如,李小琳就主张给屁民们建立道德档案。问题是,李小琳意义上的屁民道德,肯定是不希望屁民有仇富行为。否则就不符合自己的利益。</p><p><br/></p>
回复 | 0
作者:安博 留言时间:2016-04-11 14:30:20
<p>漩涡这个词用得好,之所以会形成漩涡是因为结果论和目的论都有一定的道理。道德,出之于个人的内心,而成于群体的规则,侧重前者是结果论,侧重后者是目的论。嘎子屏弃道德的自然属性是睁眼说瞎话。 </p>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4-11 14:26:41
<p>回中军:</p><p><br/></p><p>【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有意的引起别人嫉妒的“晒”,是我们作为人能够避免得了的吗?或者说,如果怕“引起嫉妒”,你就不愿不敢晒了,你就能够作为真正的人来存在了吗?你就能够更好地与别人享有自己喜欢的生活了吗?所以,我的问题是从他俩的共同点开始的:什么是“以让别人嫉妒为目的”与“有意引起别人嫉妒”呢? 】</p><p><br/></p><p>---- 这里面有很多误会。首先,晒的内容太广泛,对其作用和影响也不应当一概而论。从穿一件好衣服,挎一个LV包,买一瓶名牌香水,到开一辆上档次的车,或者带一块上万元的表。至少在美国,这些东西都算不了什么,也不会有谁将这样的“小得瑟”行为同道德相联系。晒晒派的问题在于将嫉妒和晒对立起来。认为一切主张低调的人,都是出于嫉妒心态。其实,这才是以功利之心读理性之腹。另外,反对晒的一方也有问题,他们是将一切“小晒”都同故意“玄富”这样的大晒相联系。因而必然会一杆子打倒一群人。</p><p><br/></p><p>当年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就是因为当初的资本家没有道德。之所以如今西方社会的大富翁们,都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假如像比尔盖茨和艾伦巴菲尔们都一道玄富和张扬,往小了说,会加剧社会的仇富心态。往大了说,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死灰复燃。然而,以上这些功利主义的考量,仍然不是问题的关键。</p><p><br/></p><p>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中国文化所熏染出来的不少人无法理解,基于人文主义的理性道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打个比方,理性主义道德,是一种情感的精神需要。如果一个民族完全去掉了理性主义道德,只保留功利主义道德,那么这样的民族,就会像太监无法理解爱情一样,他们也无法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非要穿廉价西装不可。要知道,比尔盖茨穿廉价西装,并非是因为怕别人仇富而故意“玄穷”的功利需要。而是比尔盖茨知道,玄富同美德一定是相违背的。一般来说,愿意搞慈善的人,自然不会故意玄富。当然,在一些中国人眼里,搞慈善的人,肯定也是出于私心,也许是为了逃税目的。</p>
回复 | 0
作者:中军 留言时间:2016-04-11 13:48:13
<div style="position: absolute; top: -1999px; left: -1988px;" id="stcpDiv"><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你的这个概括,“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指的是一种最高精神人格”。</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原因是这个“绝对”如果不与人相通,就不会成真正的绝对,一方面不与作为高于动物的类的我们相通,这个绝对就会是无美的情欲;另一方面不与作为个体的你我他相通,就会走向无情的意志。我对</span>Hare<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的绝对的考虑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建议他能再深思。</span></p>-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u/5841/201604/253614.html#sthash.KsHtRuPT.dpuf</div><div style="position: absolute; top: -1999px; left: -1988px;" id="stcpDiv"><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你的这个概括,“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指的是一种最高精神人格”。</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原因是这个“绝对”如果不与人相通,就不会成真正的绝对,一方面不与作为高于动物的类的我们相通,这个绝对就会是无美的情欲;另一方面不与作为个体的你我他相通,就会走向无情的意志。我对</span>Hare<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的绝对的考虑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建议他能再深思。</span></p>-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u/5841/201604/253614.html#sthash.KsHtRuPT.dpuf</div><p>Hare:</p><p>我觉得<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嘎拉哈的这个概括,可能对我们有启发,“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指的是一种最高精神人格”。我也认为,原因是这个“绝对”如果不与人相通,就不会成真正的绝对,一方面不与作为高于动物的类的我们相通,这个绝对就会是无美的情欲;另一方面不与作为个体的你我他相通,就会走向无情的意志。</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你的“绝对”在书里虽然做了比较精彩的规定及论述,但是,不与人相通,我觉得返利的“绝对”可能会有嘎拉哈指出的缺陷。</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br/></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希望你能再深思。</span></p><p><br/></p>
回复 | 0
作者:中军 留言时间:2016-04-11 13:41:41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嘎拉哈:</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谢谢。</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你的“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存在着普世公认的道德”,这是对道德的绝对性的肯定。没有这种绝对性,你我他就只能作为角色,远离人性了。相对主义的错误,常常就是忽视了这一点。</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你的这一段,“假如是个单身,那么我在自己的被窝里放屁,就不会会影响到其他人,因而不存在道德问题。但是如果我在新婚之夜,仍然在被窝里不管不顾地放屁,那么这就涉及到了道德问题”,比喻的恰当。<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不过,</span>这也是在认可,就本能本身看,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啊,安博说的“这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很欣赏你的这个概括,“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指的是一种最高精神人格”。</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原因是这个“绝对”如果不与人相通,就不会成真正的绝对,一方面不与作为高于动物的类的我们相通,这个绝对就会是无美的情欲;另一方面不与作为个体的你我他相通,就会走向无情的意志。我对</span>Hare<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的绝对的考虑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建议他能再深思。</span></p><p><br/></p>
回复 | 0
作者:hare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4-11 12:12:20
嘎子,多日不见混球的一如既往,见你这句“干脆直接玩绝对。因为这样就既可以端土八路的“牛顿定律”终极老窝”令我大笑不止!敢来教育论坛,看我怎么收拾你!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4-11 11:57:32
<p>中军好:</p><p><br/></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安博认为,“嗮”是一种自然的生物通讯,就象花香,气味,声音等一样,没有“嗮”生命至少倒退二十亿年;“嫉妒”是一种对外界信号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免疫反应,准确地说是一种“过敏”反应。人家“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引起你的“嫉妒”。一树鲜花开放是为了授粉繁衍,并不是为了让人“过敏”。在这个意义上说,“嗮”是没法禁止或者限制的。健康的办法就是去过敏,调整自己少嫉妒,适当地远离过敏原是明智之举。当然,有意引起别人嫉妒有失美德,就象强迫过敏的人接触过敏源是犯罪一样。】</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 安博的那篇,俺只看了一眼标题。就知道有问题。所以没有看内容。用科学理论解读道德问题,说明很多中国人对西方科学和哲学的精神本质至今仍然没有入门。西方的理性主义道德,是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为基础的。人文主义的理性,并非是用来解释自然界的,而是用来解释人的。也就是说,人文主义只同道德有关,而同牛顿定律无关。关于星空和道德的本质区别,不仅是康德,就连黑格尔也是把握的非常好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指的是一种最高精神人格。</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中国传统文化里缺少理性主义的内容,只有清一色的功利主义。所以,对于像兔子这类具有智力和人格双重缺陷的家伙,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的“精神”二字去掉的冲动,干脆直接玩绝对。因为这样就既可以端土八路的“牛顿定律”终极老窝,又可以解决道德之围困。然而,无论是用科学方法解读精神问题,还是直截了当地用精神解读自然,说的好听点儿,这是对哲学的一种庸俗化。说的难听点儿,这是对黑格尔的亵渎。</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其实关于晒和嫉妒是否属于道德问题,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罗嗦。作为社会型动物,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存在着普世公认的道德。人一切行为,无论是否出于生物的本能,只要影响到了其他个体或者社会群体,那么就会涉及到行为是否得体,是否有消极意义的问题。当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入道德范畴。例如,假如是个单身,那么我在自己的被窝里放屁,就不会会影响到其他人,因而不存在道德问题。但是如果我在新婚之夜,仍然在被窝里不管不顾地放屁,那么这就涉及到了道德问题。至于神码花粉了,过敏了,倒退两万年了,俺根本就不知道安博在说什么。</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px;"><br/></span></p>
回复 | 0
作者:中军 留言时间:2016-04-11 09:07:55
<p>安博:</p><p>谢谢,我也欠你的。</p><p>这几天有闲在家,赶紧写出来。过几天,我出去,可能会两三个月上不到这个网上来。</p><p>如若不能及时回复,请见谅啊。</p><p>祝你保重啊。<br/></p>
回复 | 0
作者:安博 留言时间:2016-04-11 08:43:36
<p>中军近来很高产,我还欠着你一个完整的答复,关于绝对和上帝的。</p>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中军
注册日期: 2012-01-18
访问总量: 332,29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川金会将给美国带来什么
· 为什么我总想着老家
· 清楚思维的第三个层面
· 清楚思维的两个层次
· 从自我意识到美的规律
· 《芳华》的“好人”为啥没好报?
· “存在即合理”的误解在哪儿
分类目录
【文化略谈】
· 川金会将给美国带来什么
· 清楚思维的第三个层面
· 清楚思维的两个层次
· 从自我意识到美的规律
· 《芳华》的“好人”为啥没好报?
· “存在即合理”的误解在哪儿
· “道”的哲学意味有多浓
· 美联航并非歧视但却不地道
· 刻舟求剑的惑乎与对“千对零”的误
· 朝鲜问题:中国出招儿会怎样
【粗茶淡饭】
· 为什么我总想着老家
· 夏村的焦虑:矛盾必然性
· .
· .
· .
· .
· .
· .
· .
· .
存档目录
2018-06-12 - 2018-06-12
2018-05-12 - 2018-05-12
2018-01-04 - 2018-01-12
2017-12-06 - 2017-12-29
2017-11-28 - 2017-11-28
2017-08-22 - 2017-08-22
2017-04-07 - 2017-04-20
2017-03-06 - 2017-03-24
2017-02-06 - 2017-02-26
2017-01-20 - 2017-01-20
2016-11-12 - 2016-11-12
2016-04-07 - 2016-04-12
2016-03-07 - 2016-03-07
2015-12-01 - 2015-12-22
2015-11-01 - 2015-11-01
2015-10-02 - 2015-10-14
2015-04-11 - 2015-04-14
2015-03-22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05
2015-01-10 - 2015-01-10
2014-12-23 - 2014-12-23
2014-11-20 - 2014-11-26
2014-08-04 - 2014-08-04
2014-07-13 - 2014-07-16
2014-03-02 - 2014-03-16
2013-12-22 - 2013-12-22
2013-11-20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25
2013-09-01 - 2013-09-01
2013-07-02 - 2013-07-04
2013-06-01 - 2013-06-27
2013-05-02 - 2013-05-17
2013-04-02 - 2013-04-23
2013-03-03 - 2013-03-03
2013-02-01 - 2013-02-22
2013-01-21 - 2013-01-21
2012-12-21 - 2012-12-25
2012-11-03 - 2012-11-29
2012-10-02 - 2012-10-02
2012-09-09 - 2012-09-23
2012-08-12 - 2012-08-31
2012-07-02 - 2012-07-20
2012-06-18 - 2012-06-18
2012-02-02 - 2012-02-08
2012-01-18 - 2012-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