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在是落后日本太多, 太远. 很多事情都弄不清楚, 直到今天有人留学日本, 看了日本的史料记载, 才弄清楚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日本侵略中国, 占领了河北, 不南下渡过黄河, 占领黄河以南, 而是占领山西, 可能是需要山西的煤炭, 日本是个原材料缺乏的国家, 阎锡山虽然有商业头脑, 把山西治理的不错, 但是不会打仗, 自己知道山西难保, 万般无奈只有请共产党帮忙. 林彪首战平型关, 消灭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运输部队, 按照留日中国学者的说法, 一路是两个汽车中队, 指挥官是新庄中佐, 八十辆汽车. 应该是早期的摩托化部队. 即战场上发现中国军队的防守弱点, 迅速集结部队, 发动进攻, 一举突破整个防线, 这也是国军被日军抓住弱点, 多次会战防守, 屡战屡败的原因. 另一路才是真正的运输部队, 七十辆大车(四马一车)的运输部队. 由于中国落后, 认识不清楚消灭八十辆汽车组成的摩托化部队的意义, 说成运输部队, 事实上该部队被消灭, 严重影响的日军的整个战役部署. 以下是摘选红朝笑笑声的文章, 供大家分享. 先看林彪 鬼子虽然办事认真,但写战史的人并没有亲身参加战斗,而堵在山沟里的皇军基本上都去见了天照大神,所以出现以讹传讹的事情也可以理解。而从参战八路军的回忆录上,反映的是另一个合乎逻辑的情况:鬼子的汽车队和辎重兵是在同一条路上,一齐冲进包围圈里的,其中汽车队在前面开路,辎重兵押后。 虽然鬼子战术素养高,但一万多人伏击一千来人,又先占据了有利地形,打出结果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按照事前的战役规划,八路军收拾完中伏的日军后,两个团立刻向二十一旅团发起进攻,目标是鬼子的旅团司令部东跑池。莫名其妙后方出现敌军,毫无心理准备的鬼子措手不及,加上司令部警戒部队实在不多,很快八路军占领了村外的山头,两路夹攻把鬼子赶出了东跑池。林彪志得意满地打扫完战场后,十分兴奋地回到了平型关。 林彪的部队带着鬼子急需的给养撤走了,留下一地死尸和炸毁的汽车,但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围绕这场并不复杂的战斗,各种乱七八糟的讲述竟然相互矛盾了几十年,而且还在一直闹个不休。首先是战斗的名字有问题。林彪埋伏的地方是一道山沟,具体名字叫乔沟,所以战斗该叫乔沟大捷才对。可是阎锡山的老地图不细致,一直到撤出战斗后才发现说不清地名,林彪又不是当地人,汇报的时候只好笼统地说自已在“平型关”,结果搞得报纸宣传都说是平型关大捷,属于严重的概念误导。如果换到今天,乔沟地区的旅游部门是很有理由把林彪告上法庭的。光是名字不对也就罢了,八路军的战果同日军的记载也让人看不明白。八路军分不清什么大行李、护卫中队之类,凡是穿鬼子军装的尸体一律算在战果里面,连带不少伪军也成了战果,打扫战场后就报告总部,歼敌一千多人。 八路军数尸体没数错,可鬼子的运输队里有朝鲜、蒙古一带招来的伪军,日本人认为这些人不是中国人,可以当苦力使,一样穿正规军军装发枪发弹,只是帽子的样式有一点差别。鬼子讲情面是出了名的,就算是条军犬也有名字,死了能混个记录,只有伪军参加鬼子却不算伤亡名额,可见做伪军实在可怜,政治待遇连条军用狗都不如,实在不能算混得体面。汽车都不多坐的八路军当然不懂认军帽,何况伪军们跟鬼子一样拿枪抵抗,尸体炸得四分五裂,别说军帽不好找,脑袋完不完全都相当成问题,因此无法一一分开统计。大车队四百人全军覆没(只有五个伤员逃脱),汽车中队损失两三百人(其中七十来个司机),加上打阻击还有一点战果,一千人的数字也算靠谱。 最要命的地方,就在战果问题上。因为战场目标有三个,不少人故意只选或漏选一些材料,弄出来的说法着实五花八门,有的说打的是汽车队,有的说打的是大车,有的说只有运输兵,有的又说只有护卫队。拉出汽车兵损失的,说日军只死了七十来个,个别缺心眼的只管大车队护送小队,声称日军损失只有二十六人,而拉出当年的宣传报导,说一万的都有。 最后要说的,是大捷的评价问题。好不容易打了个大胜仗,而且是友军不利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打的还是歼灭战,无论如何应该好好夸奖,对这一点蒋介石、阎锡山也是完全认同的。但在后来的岁月里,两家人的矛盾越来越多,本来没有争议的事情也就成了争议,蒋介石于是义愤填膺地提出,共产党擅自宣传自已的部队,违反了军委会相关保密规定;而且林彪没有继续呆在原地截断日本后勤线,反而擅自撤出战斗转移,实在是罪该万死,不仅乔沟的战斗没有功劳,还应该为后来的战局失利负责。按照委员长后来的说法,林彪应该一声不吭地呆在山沟里、等鬼子包围歼灭才算合格,至少死的时候各级军政大员都能献花进香,牌位永享死后哀荣。但八路军偏偏不让鬼子杀光,还敢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作战,实在是罪过不浅,不光没有功劳,更应该押上军事法庭,严厉处置。 林彪或朱德当然不知道满口称好的委员长心里在想什么。无论如何,一一五师是打了大胜仗,以一千人的伤亡代价,歼灭包围围里的一千鬼子,并乘胜追击占领了日军旅团司令部,最重要的是打掉了大批汽车,弄得二十一旅团一度无法往前线调兵。在一片败退消息中,八路军敢深入敌后打得如此出色,足以傲视各路国军。 再看阎锡山 雁门关和恒山的接合部,两边有大批晋军守卫,而占领县城的鬼子不过一小批侦察兵。说句寒碜的话,不管是论数量还是火力,鬼子都不是对手,事实上日军进城后的第一件事也不是扩大战果,而是紧闭城门,生怕中国军队反应过来捏死他们。充其量不过一小批侦察兵,翻山越岭又没有重武器,呆在县城里而已,守将王靖国只要反应稍微正常一点,派一个团肯定能把他们干翻,还能弄个“繁峙大捷”对外吹嘘一番,也替阎老板长长脸。可晋军实在是豆腐渣工程的典型,在收到后方出现日军的报告后,他既不派人堵住茹越口,也不找城管收拾擅自进城摆摊的鬼子,而是在第一时间里向阎锡山发出了要命的电报:雁门关后路已被日军截断,本军危在旦夕,请长官指示! 所有阵地都在手上,大军一个不少,甚至大炮都没响一声,王靖国居然就能得出“危在旦夕”的结论,实在不愧是熊兵熊将的典型代表。作为熊兵集团的最高领导人,阎锡山自然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收到电报后立刻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研究战场局势。傅作义、陈长捷一类老将当然明白鬼子的情况,开会的时候大力主张,一定要分兵繁峙、死守雁门关,可阎锡山更相信亲信大将的汇报。在他心里全是鬼子已经切断后路、再不撤就要全军覆没一类丧气的念头,不顾傅作义的反对,他毅然决然地下了命令:大军立刻撤出雁门关、恒山战线,逃回太原重新布防。 于是在雁门关出现了一幕奇景。关东军没有主动进攻(兵力太少,地形又坏),大批晋军却呼爹喊娘地扔下阵地,把给养行李都装上大车,一溜烟地往后跑。一队又一队晋军从繁峙县郊区经过,城里的鬼子侦察兵吓得不行,紧紧关上大门念佛,生怕庞大的中国军队跑来踩死自已,可大军流水般往后跑路,却没有一个人敢往城里探一下头,军官们的命令都是往后跑,往后跑,再往后跑!雁门关都不守,平型关自然也没必要守,晋军很快放弃了高桂滋、林彪拚死保住的团城口阵地,全军一齐后转,赶往太原一线保卫老巢,留下目瞪口呆的朱德和彭德怀。 引文: 从日方资料看平型关战役的日军 作者: 清风拂明月, 2007. 12.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