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中国自北宋起从北到南就流行在元宵节这天吃元宵。虽然都吃元宵,但作法和名称各有不同。北方管叫元宵,南方有些叫它汤圆。袁世凯登基作皇帝,因為“元宵”与“袁消”谐音,硬让大家改叫汤圆。够狠的!兴许很多人没转过弯来,仍然叫元宵元宵,结果让袁世凯的皇帝梦作了八十三天就真的消了。 曾经有外国人纳闷,“中国人这元宵,怎麼把馅儿放进糯米裡头,难道是高科技,用针注射进去的?”小时候真看过邻居的大妈到了作元宵的时候,手里拿著大竹篾子,在跨院裡摇来摇去的,只见上头一个个糯米元宵滚来滚去的,煞是好看。 母亲过去在家裡是千金大小姐,不需要作菜。所以什麼粽子,元宵,这些过节的标志食品是“全不会”。惟一会作蛋饺。记忆中每年过春节前,母亲搬出小板凳,在跨院裡升起一个小火炉,手裡拿著一个小铁勺,等火够了,用筷子将一块肥猪肉夹起,往小铁勺转这麼一圈,”磁”,听得肥猪肉烫得作响,有油了。将事先打好的蛋汁往小铁勺那麼一浇,蛋汁立刻烫就了一层蛋皮,然后把肉馅往裡一放,用筷子两边一夹,一个蛋饺大功告成。母亲说这是家乡菜。就这样,小小的蛋饺联繫了我和家乡的情感多少年。 还是回头说元宵吧。苏州有一家茶食店叫“悦采芳”。据说是采芝斋的分店。它以玫瑰水炒出名,也就是玫瑰瓜子。过去您一说要买玫瑰水炒,店裡的人就知道您是本地人了。春节那会儿店家添上玫瑰元宵。煮出来非常小巧,吃到嘴裡别具柔香,证明人家苏州人是懂得吃也会吃的地方,连喝茶都讲究。 过去上海乔家栅的汤圆那也是驰名京沪的。它的元宵馅甜的蜜渍香泛;咸的呢?膏润芳鲜,堪称上味。据说,江苏泰县近郊,一个叫忠保庄的小城镇盛產紫蟹,膏腴肉满。有一家叫奇芳斋的。平时卖早茶,到了春节前,添上一道蟹粉元宵,只限堂食。吃时要蘸一种特製的香菜滷子来吃 (依我看,就这道蘸料值钱 )。在当年的吃客心裡,远胜玉烩鱒羹。可按现代眼光来看,老哥哥!蟹黄的胆固醇每一百公克高达四百多毫克耶!只好敬谢不敏了。或者说, 就只吃一两个? 四川成都有个“赖汤圆”,众所皆知。我们也曾造访。本是家毫不起眼的小吃店。楼下是厨房带舖的格局,楼上是包汤圆的作坊。包好的汤圆,用木製的提筐,从楼板上的方洞降下来。绳上繫著小铃鐺,一听到响声,让楼下的人来接(多有企业管理的头脑呀!)。它出名的鸡油汤圆,用的是纯净的鸡油(现在就不敢保证了)。咬开馅裡有一层像玻璃;一样的透明油脂,好吃极了。但现在您听起来怕死了。嘿!你说怎麼中国人好吃的东西都不太健康呀! 这世上有些东西一旦过去就是很难寻回的。像今天玫瑰元宵,乔家栅,赖汤圆还在。老百姓也不是非等到元宵节才能够吃上元宵。但当年的那味儿已经难寻。因為那味裡有些特殊的元素在裡面。就像后来怎麼吃蛋饺,都觉得不能跟妈妈作的蛋饺相比。所以人呀!应当把握现在,珍惜眼巴前。 说心底话,基督信仰非常看重把握现在。没有现在的选择,哪有永恒?特别是一个人归信造我们的造物主这档子事,可万万不能轻忽拖延。因为圣经有话说:“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相近的时候求告祂。(以赛亚书 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