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篇文章在网上流行的时候就有一种冲动去写评论,后来觉得人各有其观点,何必较真。前天有看到万维又有贴讲这篇文章,就忍不住说几句。只是泛泛而谈,主要是针对国内的转帖文章。
首先呢,原文是讲澳大利亚人评介中国人,不知为何被改成“欧洲”。也许国内认为澳大利亚人是欧洲人吧。
而且原文的后一段,作者试图解释华人这样做的无奈。文章整体上看并没有那么负面。但在所有转帖中都冠以“华人不爱家”的标题,后段被删掉,再加上各种各样转帖者的情绪和借题发挥。
总的来讲,老外评论华人不爱家,比较片面,有些夸大其辞。
"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
“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当老外讲“你们中国人”的时候,有一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感觉。他接触过多少中国人?在澳洲的中国人真的都是这样的吗? 一个有修养理性的老外应该这样说:也许我了解的不全面,我认为你们中国人怎么怎么样。当然这文章中的老外本身也完全有可能是作者杜撰出来的。
事实上也是,这些年大量的报道集中在海外的“富有的”中国人身上。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太多了,在海外的种种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再加上那些在世界各地疯狂购物的中国人,这些人根本就不差钱。不可能有老外说的那么寒酸。
另外大多数人有一个误区,就是所有乱花钱的留学生都是家庭背景强大的X二代。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多普通家庭的小孩,是他们的父母在国内砸锅卖铁攒下的钱送孩子留学。而这些被宠坏了的独生子女大多毫不珍惜爹妈的钱。出国旅游扫货的也不都是贪官二奶,我有中学同学恰巧碰到,在国内只是小资二十多年第一次出来,辛苦攒的钱也买了几块表。显然澳洲人所说的不是这些中国人。
当中国人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被人说:看这些人傻钱多的中国人如何如何。
当中国人省吃俭用的时候,又被人说:只会赚钱不懂生活!
如果把时光倒流,回到我出国留学的时代,就和这个澳洲人的描述相当吻合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到美国留学的那批,中国同学中少有暑假不打工赚钱的,有奖学金的也不列外。他们到餐馆刷盘子,到农贸市场卖眼镜,到阿拉斯加切鱼头,什么都干,哪里是现在的留学生能想到的。他门不想去周游世界吗?当时的情况,拿绿卡比登天还难,要想在美国待下去,只有拼命攒点钱,以图毕业后能撑的长一点好找到一分工作。这里的心酸岂是那些从小在资本主义甜水里长大的澳洲老外所能理解的?单单是华人要想在美国拿到身份这一条,有几个生在这个国家的人能够体会得到?
还是那句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到底当时的这些中国留学生还是没有钱,就是穷怕了。
当你的身份不确定,未来不确定,吃饭养家糊口都困难的时候,你会成天往酒吧里跑吗?
华人都是钱窜子,不求提高生活标准一生只为赚钱?难道亿万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到大城市打工,成千上万的华人来到海外,不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吗?华人攒钱,难道不是为子女为未来积累财富,为了下半辈子无后顾之忧吗?
勤奋是华人的天性,自古如此。中华文明崇尚的勤劳勇敢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落后的意识和民族的缺陷。懒惰和享乐主义成了时尚和主流。
本来西班牙人一个月就做几双鞋就够了剩下的时间去玩了。中国人一来,一个月做百十来几双,不停的做,哪还不把西班牙人的生意挤垮了?土耳其建高铁,当地人2天安装7根电线杆,中国人去了一夜就架设100根。
中国人这三十年来已经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制造业弄的是七零八落的,就是因为自己太勤奋。勤奋的用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还被人讥笑不懂生活。
西方人是潇洒,有钱就花,花完了就借。破产了老了有政府养着社会救济着,皆因现代西方社会比中国更发达社会保障系统更健全。看看旧金山到处都是伸手要钱的身强力壮的流浪汉,就知道这是人家的一种生活态度。至少传统的中国人是不能接受的。(其实西方人勤奋的也很多,以前网上讨论过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两点仍然座无虚席。)
你如果不使劲赚钱,就不能让你的家人生活的更好。你如果使劲赚钱,就没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陪家人。假如你两样都能做到,那是最理想的。假如不能两头都兼顾,你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些指责中国人是赚钱机器不懂生活的老外,就像现在那些金领不能理解春运中农民工不做高铁而去挤又脏又慢的绿皮车。年薪二三十万成功打入主流社会的大学教授,自然也不能理解中国城的打工仔日日操劳把省吃俭用的钱都寄回老家去的苦衷。
西晋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无数,晋惠帝大惑不解:为何百姓不吃肉呢?
原文:
《澳洲人这样评论中国人》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 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 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其实中国人不会生活!
我想每一个小学生都能背诵几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吧,
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这些诗词,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为了未来,抓住今天。这是我们民族的潜意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一直在给我们灌输这样一个观点:为了美好的为了而努力,我们称之为:拥有远大的理想。其实,这样的潜意识,恰恰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元凶:为了未来,可以牺牲今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的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
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
“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在当下,一辈子为了为了努力,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
你想要这样的生活吗?
你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吗?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
http://auch-info.com/newshow.asp?id=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