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滕不用去公司上班,在家工作,確實是活的挺悠閒自在。不過哪有天上白掉的餡兒餅?老滕在家工作也是有代價的。正所謂有得就有失。翻譯成英文就叫trade-off。
不去公司上班,平時和同事老闆的交流就少了。就像老滕現在和同事見面一般就兩種情況:開會和組裡有人離開的farewelllunch。這樣的結果就是老滕的獎金,加薪和升職的機會大打折扣。您想啊,再怎麼着,老闆也不能鼓勵一個不求上進消極工作的員工吧?
那老闆為什麼不乾脆打發老滕走算了呢?這也是不得已吧,老滕身上還是有剩餘價值可以利用。要是老闆能找到又年輕又肯干又對公司衷心耿耿又能幹老滕所做的一切...說實在的這餡兒餅也沒那麼容易掉到老闆頭上。
老滕自己也明白,再過幾年,那些年齡比他小一半的同事成長起來可以取代他的時候,他的位置就懸了。還有一樣,老滕也明白,IT不像其他領域,知識更新特快,剛學一個新東西,兩年以後就可能過時了。所以在家工作,其實有兩種情況,一是混日子,就這麼着吧的意思,反正大不了再過幾年就退休了。二是利用時間上的自由支配,可以從事其他的事業,說白了就是可以打兩份工。那老滕是哪一種呢?
回首往事
老滕是個慢性子,做什麼事兒都比別人慢半拍。想當年恢復高考,老滕本來能上77級,結果上了78級,晚了半年。上大學的時候,同學都聯繫出國留學,老滕搞不到考托福的19美元報名費。工作以後才出的國,又比同學晚了幾年。老滕出國讀的是理科專業,因為得拿獎學金。後來同學都轉EE和計算機,老滕又是那批中國留學生里最後一個轉系的。還好老滕學成剛好趕上網絡興起,搭上了順風車,一路就開到了硅谷。在公司辦綠卡,老滕也比別人晚。結果拿到綠卡的時候H1都快過期了。期間老滕準備去加拿大了,要不是老滕辦事磨磨蹭僧的,應該早就辦成了。老滕結婚就更比別人晚了。同學當中老滕的小孩最小。也有跟老滕小孩差不多大的,那都是人家二婚生的了。
老滕拿了綠卡,就準備跳槽了。在硅谷,跳槽這事兒太稀疏平常。以至於如果你工作年頭多了不換公司,就會被人家質疑。跳槽的好處當然是長工資,有時候還長職稱。當年有統計說硅谷的工程師平均每十八個月跳一次。員工跳槽對公司當然影響很大,這才有了後來蘋果谷歌和硅谷幾個大公司為防止跳槽挖角制定秘密協議遭起訴的事。
老滕承認自己做事總是慢半拍,但覺得這也不都是壞事,反正是車到山前必有路。
也確實,老滕慢是慢,可什麼事兒都沒拉下。出國熱,計算機網絡興起,納斯達克泡沫,金融危機,都叫他趕上了。
老滕也算是個志向遠大的人,一直以來都想象自己這一生能成就一番大業。這“一番大業”的概念,以前基本上是想着成為大科學家,有個大發明什麼的。後來就變成掙大錢了。2000年網絡泡沫吹破,老滕靠股票成為有錢人的夢想破滅。老滕當年也曾經是炒股高手。做過day-trading,還自己建立過預測股票走勢的數學模型呢。賬面上何止是百萬富翁。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跳槽這事兒,老滕從準備跳槽到真的去跳,之間就隔了四五年。當然,女兒的出生給了他足夠的理由在原來的公司多呆上這麼多年。老滕後來又跳了幾次。老滕跳過的公司里,有大的中的也有小的。有忙的要死的也有閒的要命的。曾經有一個公司誇張的時候只要組裡有人輪流在公司值守,其他人就可以在家工作。於是除了要RELEASE之類的以外,公司大樓里基本每天都空蕩蕩的,只有大概四分之一的人來上班。其他人都在家工作。
在硅谷,想要發大財,年薪多少多少的不太管用,或者說靠工資掙得再多也不行,除非是C字頭的高管。多數人發財是靠股票,尤其是有初始公司的股票,這就是人們加入STARTUP的動力。一旦創業公司成功,你就發了。STARTUP成功的標誌,一是上市就是IPO,二是被大公司買下。當然這後一種情況並不是所以持股的員工都能發財,要看大公司收購的條件。這些細節先不說,還是來看老滕加入創業公司經歷。
網上有各種高科技公司求職攻略,也有牛人分享成功面試各種公司的成功經驗。其實最牛的求職是被求職,就是你坐在那兒不動,其他公司找到你死乞白賴地求你去他們那兒。其實高科技公司錄用標準不全是看技術,還看你是否能與人相處,是否適合工作團隊。有時候熟人推薦很重要。老滕就是經人介紹進了一個Startup。其實有些startup也不容易進,尤其是有些知名VC看中的熱門startup想去的人也很多,因為他們成功的幾率比較大。
在STARTUP的日子裡,老滕是充實的。老滕以從未有過的主人公的責任感熱情地工作着。老滕是忙碌的,忙到一天到晚見不到女兒。老滕是充滿希望的,每當想到公司成功的時候,自己那百分之幾的股票就會變成白花花的銀子的時候,渾身就充滿了幹勁兒。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總是那麼遙遠。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未必就是光明的。
在硅谷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Startups冒出來,這還說的是那些VC Funded,自己或者從朋友和家人籌錢辦公司的還不算。通常90%的startups撐不過第一年,能撐滿三年的不過5%。而這剩下的5%只是有希望成功,和真正成功還是兩碼事。可見有多麼不容易。
老滕在創業初期的興奮點過後,陷入精神和體力上的消耗戰。在這個時候,老滕才深刻體會到四十多歲的人和三十多歲人的區別。你看多少成功的startups都是由年輕人開創的,這是有道理的。年輕人能熬夜!再說老滕是搞技術開發,和CEO什麼的又不一樣。老滕startup的這些C們基本都不用加班,他們好像就只需要跟VC打交道。
趕上金融危機,老滕的startup之旅到此畫上句號。公司並沒有散,老滕知道其實不是財務的問題,而是公司高層較力,自己站錯了隊。
老滕的職業生涯陷入低谷。老滕有種被人拋棄的感覺。雖然老滕拿着差遣費,又領着失業救濟金,一會兒半會兒也餓不死。但是老滕受了刺激,從次一蹶不振。其實在硅谷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找一份工作並不難。就算在2000年網絡大破滅IT大裁軍的時候,硅谷還是有很多公司招人,只是錄用沒有之前那麼容易了。
老滕琢磨着自己創業,他一會想建個網站,一會想寫個應用程序。有一個以前的同事找老滕一道回國創業,合同都快簽了,臨了老滕又打了退堂鼓。原因是國內的投資方只拿出來原來答應的資金的一半。其實錢少是一個問題,讓老滕更不放心的是覺得這人辦事不靠譜,談好的項目,到簽合同的時候就變了。猶豫再三,還是沒敢回去。當然老滕跟人說不回的原因是“孩子還小”。網上討論過海歸,說實話不歸就是因為歸的誘惑不夠大。如果那份合同有足夠的吸引力,老滕早就龜了。
長話短說,老滕後來就找了這份諮詢公司的差事兒。其實也是諮詢公司急着找人,因為客戶急着要人幹活。而老滕當初決定先去干一陣子,主要看中了要做的項目有點兒熱門,想學點新東西。客戶公司是要找有經驗的,老滕沒做過怎麼能有經驗呢?這就是到諮詢公司的好處了,它管培訓。付你工資,還讓你上課,這便宜占大了。老滕心想,反正到時候再跳唄。
老滕經過培訓,被諮詢公司派到客戶公司工作,結果偶然的機會應招去做一個新項目,很快就成為獨當一面的主力,相當於為諮詢公司開闢了新的疆土。要說IT這行還和其他領域不同。技術不斷更新,不進則退。培訓只是讓你更快的入手,要掌握一門新技術,還得有實戰經驗。老滕不傻,幹活是給老闆干,但長的本事可是自己的。
干的時間越長,老滕對項目就越熟悉。老滕的這個新項目當初還是他一個人一手做起來的。連客戶公司項目經理也是之後才招進來的。本來老滕的能力就比一般諮詢公司的菜鳥強多了,再加上老滕幹事也認真,客戶公司挺滿意。
正常情況下公司里的多數員工都怕老闆,因為老闆掌握獎金加薪升職的大權。你想得到這些,就得討好老闆,就得干的比你的同事更好,就得多付出。因為老滕把這份工作當成臨時工來做,所以老滕對升職加薪什麼的都不在乎。無所求就無所畏,老滕忽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怕,很牛B,好像又找回了自信。大有捨我其誰的感覺。
一開始老滕也和其他人一樣每天到公司上班。老滕早上八點辦就到公司,因為送女兒去幼兒園是8點。四點半下班。如果下班前開會,如果會開到五點還沒完,老滕就會站起來很有禮貌地說:對不起,我要接小孩先走了。其實老滕只負責早上送,接孩子是老滕老婆的事兒。老滕就是不想在公司多呆,覺得干夠8小時就可以了,老子該下班了。時間一長,別人找老滕開會辦事什麼的,就都趕在4點半之前。老滕領悟到了,其實你是可以“訓練”你的同事和老闆的,只要你遵守一定的規律而且堅持下去。
到後來客戶公司擴張,雇的人越來越多,組裡一部分人搬到新的辦公樓。老滕開始提前下班,把沒做完的工作帶到家裡做。起初也沒多想,就是為了避開下班高峰開車方便。一點一點地,老滕在家工作的時間就越來越多了。到後來老滕就索性上午上公司上班,下午在家上班,除非有會。
時間飛快,老滕原來的打算是在諮詢公司緩一緩,再找個好地方。一眨眼兩三年就過去了,老滕還在諮詢公司呆着哪。依老滕辦事的節奏,這也不完全的出乎意料之外。人都有惰性,老滕的惰性比一般人更大。慢慢的老滕也就演變成全天在家工作了。
老滕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做有幾個因素:技術上暫時沒人取代,老滕做的項目基本都是獨立開發,工作也沒耽誤過,客戶公司的老闆也屬於開明的,不是Micro Manage那種。
還有,諮詢公司那邊就完全放棄向上爬的打算,什麼加薪提職的都不要。其實諮詢公司老想讓老滕多做貢獻,做leader,多培訓新手。老滕一看這工作量可就加了不少。尤其要晚上要和海外的團隊開會,堅決不干。諮詢公司的老闆也沒轍,老滕從來沒向公司提任何要求。明擺着老滕的意思就是:我不求你你也別煩我。諮詢公司也不虧,有老滕在客戶公司那兒有錢賺就是。也怕逼老滕太緊,就由了老滕去。
就這樣老滕就基本上是個自由人了。
不過,老滕的自由是有代價的。一般諮詢公司的工資要低一些,因為諮詢公司靠收取客戶公司付給的錢和老滕工資的差價賺錢。而且諮詢公司要負擔老滕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等的額外費用。所以老滕掙錢比別人少,對此老滕一直耿耿於懷。
不管怎麼說,老滕有了大把時間。這麼多時間老滕都幹什麼呢?
《(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