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另类偷渡 |
| 从中国私带植物(种子)到居留国日见频繁。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所居国的海关规定,而且也有违中国的利益。生物资源是不可以随意输出和输入的。 约20年前,日本人在西双版纳捕了一些蝴蝶,出境时被中国边防连带物截下。那些蝴蝶是不是稀有品种,恐怕专家才知道。但是资源是不可以随意出国的。通常,各国都制定有限制输出和禁止输出的物种名单,而且对输出品进行检验,意在保护自身的资源。我们以为稀松平常的物种,很可能是另一国没有的珍贵品。比如,兰花有常见的和不常见的品类,我们并不知道哪一棵是稀有品类、哪一棵是一般资源。输出时要有海关专门鉴定才行。 另一方面,引进新物种对于输入国也是一件大事。兔子被好事者引到澳大利亚,草肥又没有天敌,因此得以迅速繁殖,以至于破坏了天然的好牧场。在马里兰的河流里现在有一种源于中国的“蛇头”鱼,也是人引来后放生,繁殖很快,且专门吃其他小鱼。每年当地报纸上都要点名“蛇头”鱼,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很多中国人甚至于科研人员却并不了解这类后果,在引进、试验新种不够慎重。或许大家知道,欧美对基因改造过的物种很有戒心,在试验和推广上有很严格的管制。但有网络传言说,一些基因改造过的作物被随意拿去中国播种试验,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估。 引进也不全然是坏事。螺旋藻是公认很有效的天然药物。八十年代,南京来的一名学者在美国参观螺旋藻时偷回中国研究。当时美方看管很严,参观中进出都设检查。该同志巧妙地以西服衣袖浸入藻池子,象红军战士潘冬子运盐一样把螺旋藻偷出去。此事有欠光彩,但当年是被记者当作光荣事迹传颂的。有趣的是,几年之后他和同行在云南又发现了螺旋藻。 螺旋藻的故事,既反映了可利用物种的珍贵,也说明我们对物种资源可利用价值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偷“渡”物种不可不慎。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