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莫扎特的长笛之博客  
生活本应如 --- 莫扎特的奏鸣曲般美好,来之不易,请珍惜之!  
https://blog.creaders.net/u/11674/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MozartFlute
注册日期: 2016-10-02
访问总量: 190,32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驰喻第2定律:
最新发布
· 英国钢琴事件之三: 非议和Mary
· 英国钢琴事件评论之二
· 英国钢琴事件之评论
· 随笔与非议6: AI写剧本;国会TIC
· 随笔与非议5.1: 乌克兰波兰对比
· 随笔与非议5: 乌克兰、波兰、与
· 随笔与非议4: 有关法轮功的两个
友好链接
· 润涛阎:润涛阎的博客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老冬儿:老冬儿的博客
· 格致夫:格致夫的博客
· 芦笛:芦笛的博客
分类目录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
【汽车知识】
【美食天地】
· [转帖]天气变冷了,适宜进补,试
【文摘转贴】
· 转贴:致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封
· 转帖,冯韧:加拿大大选,不投票
· 川普对号入座? 世界是属于精神
· 转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治安恶
· 英文: CNN, 美国发射59颗导弹,
· 转大中报 碧海: 为何川普政府高
· 转载,藿香子: 从奥巴马医改看
·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遗传学研
· ENEWSTREE:川普反非法移民只是表
· FW: 逸草, 反谣言:穆斯林用高生
【物理学与宇宙精神】
· 人类有救了, 我们还可以多活10
· FW:霍金:不在一千年内逃离地球
【美好生活】
· 随笔与非议6: AI写剧本;国会TIC
· 追忆秋萍; 副标题: 盛赞加拿大
· 中篇小说连载:谈自由意志, 看
· [转帖]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的真
· 莫笛短篇: 一封私人信件, 我们
· 莫笛小说: 朋友池鱼的笔记, 琐事
· 英文: 对永生的探索,修复DNA. C
· 再评,川普的虚伪和无耻,他正在
· 转载: 于娟生命日记——《活着
· 海密:克拉克瓷器简介
【古典音乐】
· 转贴:音乐、艺术、美学、哲学、
· 转贴:音乐、艺术、美学、哲学、
· FW: 莫扎特 の 萨尔茨堡的一天 |
· 转贴:莫扎特---一万年才出现一
· 文摘:如何欣赏莫扎特的音乐?
· 不要为了现实而忘记了永恒。介绍
【政治评论,正义与自由】
· 英国钢琴事件之三: 非议和Mary
· 英国钢琴事件评论之二
· 英国钢琴事件之评论
· 随笔与非议5.1: 乌克兰波兰对比
· 随笔与非议5: 乌克兰、波兰、与
· 随笔与非议4: 有关法轮功的两个
· 川普被抓?续
· 川普被FBI抓获?
· 随笔与理性争论3: 可能的对美战
· 随笔和理性争议2: 小舅走了,新
存档目录
01/01/2024 - 01/31/2024
03/01/2023 - 03/31/2023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10/01/2019 - 10/31/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0/01/2017 - 10/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遗传学研究的“雷区”
   

遗传学研究的“雷区”

智力、种族、暴力倾向、性取向,这些都是遗传学领域的敏感词,相关研究引发了很多争议。科学家以及公众该如何对待这些“雷区”?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775/?_block=article_interested&_pos=3&rkey=173f

环球科学杂志社 发表于  2013-12-24 14:24

(撰文/埃丽卡·切克·海登 翻译/熊尧,刊登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2013年第12期)

20 世纪70 年代,斯蒂芬·许(Stephen Hsu)在美国艾奥瓦州艾姆斯市的大学城长大,他周围都是来自大学教授家庭的早熟孩子。2010 年前后,作为一名已经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工作多年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许提出,DNA 测序技术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非常聪明。显然,他并不是第一个想研究智力遗传学的科学家,但他在中国最大的测序机构——华大基因(BGI,位于中国深圳市)的帮助下,设计了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研究,他们计划对2000位受试者的DNA样本进行测序,大多数受试者的智商(IQ)超过150。

刚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公众对这项研究会产生多么大的抵触情绪,直到美国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杰弗里·米勒(Geoffrey Miller,这项研究的一名参与者)在媒体上发表公开评论。米勒认为,一旦这项研究发现“智力基因”(intelligence  genes),人们很可能开始对胎儿进行筛查,挑选出最聪明的孩子。斯蒂芬·许和同事很快发现,这项尚未开始的研究已经招来了激烈的批评。

与此同时,科学界对这项研究的价值也提出了质疑。就像行为遗传学(behavioural genetics)中其他争议性研究领域一样,遗传对智力的影响很可能也是通过无数基因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其中每一个基因的作用都十分微弱,因而在小规模实验中,很难发现这些基因。不过,人们对该研究表示不满的原因还不止于此。几十年来,出于社会或政治的原因,科学家在涉足遗传学研究的某些领域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

这种谨慎的根源,在于一个广为人知的陈旧观点:遗传决定命运。这种观点认为,根据一个人的基因,可以精确预测他的所有行为和特征,而不必考虑他所处的环境。正是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多年来,公众以及许多科学家一直误读了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他们担心,这些研究工作将导致新一轮的优生运动,对边缘群体带来更深重的歧视。

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的哲学家及律师妮塔·法拉哈尼(Nita Farahany)认为:“科学本身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确定。如果人们把科学成果都看作完全确定的,就很可能做出让整个社会后悔的决定。”

然而,纽约联合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Christopher Chabris)则认为,如果仅仅因为上述担心,就以划红线的方式拒绝科学研究涉足某些领域,这样的行为本身也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某些领域的研究经费已经枯竭,尝试进入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往往被劝阻而放弃。查布里斯说,“每当某些非科学理由限制研究者从事某些领域的科学研究时,这些研究者都会受到干扰,从而破坏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不像从一本书中撕下一页那么简单,它会导致其他相关领域出现错误”。

下文将介绍行为遗传学研究中4个备受争议的“雷区”,让我们深入了解为什么这些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到底有没有重大科学价值。

1 智力

禁忌等级:高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米勒的评论仍会触痛很多人的神经。早在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基于人类的某些特殊能力和缺陷都是可遗传的这一假设,提出了“优生运动”
(eugenics movement)。这一运动引发了许多暴行,例如在德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对少数民族、穷人、精神病人等“下等人”强制实行绝育。

“智力”这个词本身也不明确。智力测试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先天能力,而且通过训练就可能提高智力测试成绩。不过,大约50%的智力差异似乎是可遗传的,这对一些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谜题。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基因与智力有很强的关联,而许多所谓与智力有微弱联系的基因也遭到质疑。

2013年初,查布里斯和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试图寻找与智力有明确联系的基因序列。他们检测了12.5 万人的基因组,发现3个遗传变异对个人最高学历有轻微影响。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变异对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来自它们对智力的影响。但这些结果同样引发了许多非议,以及与优生学有关的担忧。另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研究只关注了遗传因素,而忽视了其他非遗传因素,例如贫穷,而这些非遗传因素对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影响更大。

查布里斯认为,这项研究实际上有助于提高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比如,帮助发现那些需要加强早期教育的学龄前儿童。他指出:“过去人们对这类研究所持有的固有看法,不应该成为阻碍我们进行这些研究的理由。”但是,我们不可能将每一个可能滥用这些成果的人都剔出研究队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的人类学家安妮·布坎南(Anne Buchanan)在其博客上写道,不能将这些研究当作纯科学研究,它们是“非常不道德的”。

对许提出的研究的批评,还指出了另一个问题,即这项研究得到的数据可能被滥用。2013 年夏天,在米勒的评论引发公众对该研究的愤怒之后,许表示,这些数据不大可能被滥用。他说,“找到为数不多的几个线索,与找到成千上万个线索,从而可以根据基因型预测性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朝这一目标努力”。不过,在这项研究还未引起公众批评的2011年,许曾说道,“我确信,将来肯定会出现一种技术,能够帮我们评估胚胎或受精卵在特定性状上会发育到什么程度,例如身高或智力。我对此深信不疑”。

许的另一位合作者、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洛明(Robert Plomin)则表示,这些言论毫无用处。普洛明研究智力已有40 多年,他对这项研究以及其他测序项目寄以厚望,认为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与智力有关的众多遗传因素。与查布里斯一样,他认为这项研究可以用于对特定人群进行教育干预。另外,与我撰写本文时采访过的所有研究智力的科学家一样,普洛明也认为,智力是人类最基本的性状,寻找影响智力的遗传学因素是很有价值的。他说,“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我会一直坚持找下去”。

2 种族

禁忌等级:最高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说到遗传学的雷区,种族可能是研究人员最需要小心谨慎的领域之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研究人员往往会研究种族与其他有争议的遗传性状之间的关联,例如智力。这很容易让人们怀疑此类研究的动机。社会科学和生物科学一致认为,不同种族的人群其实没太大差异。同一种族的两个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可能比不同种族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更大。因此,在寻找特定生物学性状甚至疾病易感性对应的基因时,种族并不是一个特别有用的分类标准,尽管这些观点还只是广泛流传的假说。

大部分研究人群遗传差异的科学家谨慎地指出,他们观察到的遗传差异反映了人群的地理起源、繁衍历史以及迁徙轨迹,并不表示不同人群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

不过,对于种族的遗传学研究是否敏感到需要禁止相关的合法研究,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质疑。例如,2005年,芝加哥大学的遗传学家蓝田(Bruce Lahn)发表论文指出,与大脑发育有关的两个基因的变异可能与欧洲白种人和非洲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有关。这一观点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不安,大家担心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会被误解。时任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主任的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就表达了担忧,现在他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院长。

不过,蓝田等人后来发现,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出现的这几种基因变异与智力高低并没有关系。但是,与此前引起极大关注的那篇论文相比,他们报道新结果的文章几乎没多少人注意到。蓝田说,当初人们对他的研究结果提出质疑时,他觉得“就像是被袭击了”。在一些会议上,甚至那些和他一起发表论文的人也不帮他辩护,他说,“我的朋友们一句话都没说”。

有些人认为,蓝田当初应该更谨慎些。围绕科学的社会影响撰写过很多文章的记者约翰·霍根(John Horgan)说,“科学总是会对社会政治环境的某些方面带来影响,研究人员必须考虑到科学可能带来的结果。关于种族和智力的研究,非常容易支持某些种族主义的观点,这会影响到种族政策”。霍根认为,研究机构的学术审查委员会应该严格审查与种族和智商有关的研究计划,甚至应该禁止这类研究。

蓝田后来再也没有进行过与种族有关的遗传学研究,他希望科学界能够更明确地讨论是否应该开展这类研究。“考虑到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历史,或许确实不应该鼓励这类研究,毕竟它会触到太多痛处。对此我完全可以理解。”蓝田说,“但是,我不能接受假借科学讨论的名义进行政治争论,从而攻击我的究。”

3 暴力

禁忌等级:中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10年前,印第安纳大学的法医精神病学家特蕾西·冈特(Tracy Gunter)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那些曾经使他们卷入犯罪案件的行为问题和药物滥用。但后来,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人一旦陷入药物滥用和犯罪的漩涡,就很难再将他拉回来。

大约就在那时,有研究人员称,某种类型的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儿时受到虐待产生的影响。那些单胺氧化酶A表达水平较低的人,如果受过虐待,会更容易犯罪。

于是,冈特转而研究行为遗传学,希望能够找到方法,识别出高危个体,并及早对他们进行干预。但她很快发现,研究工作无法推进,因为很难精确界定犯罪行为,也不可能将环境因素和先天影响区分开。而且,科学界的新共识认为,许多微小的遗传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10 年过去了,如今她说,“当初开始这项研究时,我对行为遗传学的认识太简单了,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而且一些研究也没有重复出关于MAOA基因最初的那个结果,但仍有一些律师利用MAOA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当事人遭遇过儿时虐待或生活压力等理由,试图为当事人减刑。

2009年,田纳西州的一名男子就因此获得减刑。该男子杀死了他妻子的朋友,在意大利受审时,他的MAOA基因检测结果说服了法官,给他减刑一年。但是,陪审团对于与遗传有关的证据通常不感兴趣。

例如,在2008年美国的一起杀人案件中,辩护律师试图用该方法说服陪审团,让他们对一位枪杀公共汽车司机的男孩网开一面。他们递交的证据显示,这名男孩的5-羟色胺转运基因SLC6A4的一个启动子存在突变,这种突变与人们面临压力时容易抑郁有关。但陪审团最终仍判定这名男孩犯有一级谋杀罪。法拉哈尼认为,最终结果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因为相关研究本身过于模糊。她说,“这项基因检测结果看起来不足以说服法官和陪审团,让他们改变定罪和判决”。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法医精神病学家威廉· 贝尼特(William Bernet)补充道:“一个基因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特定行为,陪审团似乎很清楚这一点。”

一些传统因素,比如个人成长的环境,可以作为减刑的依据,但到目前为止,遗传因素用于减刑还不能像这些传统因素一样具有说服力。随着科学的进步,这可能会改变。

当科学家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在影响个体行为的过程中如何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时,他们发现,这两大因素正在统一起来。冈特所在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MAOA基因的某些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 modifications)与成年女性的药物滥用有关,而这些表观遗传修饰可能来自长时间的吸烟史。她现在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发明白,决不是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单独起作用,而是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美国犹他大学的哲学家詹姆斯· 塔贝里(James Tabery)说,一些研究人员只关注基因,另一些则在研究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尽管他们之间仍相持不下,但科学家在继续探索暴力以及相关疾病(例如精神病)的遗传学基础。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太多与暴力有关的基因,而且试图重复MAOA基因最初实验结果的一些尝试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塔贝里表示,“我觉得,我们目前正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 性取向

禁忌等级:中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有时候,政治风向的改变也会重塑人们对科学研究的看法。例如在199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遗传学家迪安· 哈默(Dean Hamer)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X染色体上的某一特定区域可能与同性恋有关,这招来了政治保守派的猛烈攻击。科学界也对这项研究的某些方面提出批评。如今,对于性取向的遗传学研究已经受到美国同性恋群体的热烈支持。2008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投票决定禁止同性婚姻,反对者提出了能够证明同性恋具有遗传学基础的证据,从而成功驳回了这项决定。NIH也表示,将优先考虑批准关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以及双性人的研究。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与遗传学研究所主任埃里克·维兰(Eric Vilain)表示,“形势发生了180 度的转变”。

不过,维兰补充道,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关于性取向的遗传学研究都会受到同样的欢迎。比如,维兰想研究与同性恋有关的表观遗传学问题,以期找到可能影响性取向的环境因素。这项研究至今没有得到资助,不过维兰推测,如果这项研究能够开展,可能会让某些男同性恋权益人士感到不安,因为这可能改变让他们得以从中获益的“硬连接理论”(hardwiring theory,在这里指男同性恋是遗传造成的,和环境影响无关)。维兰交叉着双手说道,“我希望社会更进步一点,科学家可以安静地从事自己的研究”。

不过,这样的复杂局面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对公共开支投向何处发表意见。法拉哈尼认为,研究者必须面对现实,积极参与更广泛的对话,讨论他们希望开展研究的那些领域。他还说:“在许多科学领域,你都会听到类似的声音,认为我们不应该从事某些科学研究,因为人们可能滥用研究成果。我觉得,这只会导致相关领域的退步。如果我们担心人们滥用研究成果,那我们应该建立一些防护措施,同时与公众进行公开对话,从而确保这些成果能够得到合理使用。”也许只有这样,而不是取消科学研究或者忽视科学带来的影响,才能达到维兰以及其他许多研究人员所希望的:安静地从事自己的研究。

本文授权转载自2013年12月刊《环球科学》。转载时标题有改动。

《环球科学》2013年12月号封面。图片来源:《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是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卓越见解的分享之地,创刊160多年来,14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传播科学理念及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

作为独家授权的中文版,《环球科学》沿袭《科学美国人》严谨、客观的报道风格,专注于对科学话题的深入挖掘,以多元化角度为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有关科技和商业的重要参考。

同时,《环球科学》还是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的版权合作伙伴,每月精选《自然》的精彩文章,开辟"自然新闻"栏目,推出更快、更前沿的科技趋势报道。

分享到:     

收藏 | 推荐 (16) 发表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

热门评论

  • 2013-12-24 16:39Metaverse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以道德、宗教、政治、文化等为由禁止探索人类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差异,以为只要掩盖和无视就可以当自身的缺陷不存在,以自欺欺人和偏见固守过去的形态,不敢以开放的心态、不愿以科学的态度正视事实,如此种种,终将会被历史唾弃淘汰。“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用在这尤为适合。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不能以“可能有害”为由而禁止——解铃还须系铃人,能阻止弗兰肯斯坦的手段也只有科学本身,而不是一厢情愿的烧香或祈祷。

     [47评论

  • 2014-01-03 10:13JZ-0391

    看到评论里面的言论,感到很恐怖!科研无禁区吗?伦理不是科学,是社会问题。做优生做人工选择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谁知道?国外这种探讨的影视作品很多,其实不难理解。卑劣者未必卑劣,优秀的基因也未必优秀,大自然的一个最最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可能性”,量子理论是可能性理论,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演化也是可能性理论。你不是艾滋病人,艾滋病人应该被清除吗?那你是是不是有色人种?你是不是普通智力人群?你是不是乙肝携带者?你是不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你是不是异教徒?好,这些你都不是,你是不是潜在暴力倾向分子?你坐着纯粹的科学研究,可是等到结果出来就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可能是社会问题。也许会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可能性不仅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还是人类可以长久演化不断适应环境的不二法门。总有一部分会适应新环境,也总有一部分人会被淘汰,但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会走下去。但是这个选择不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去做(毕竟人寿命是有限的),剧烈的干预可能会带来灾难。中国大陆做了个最大的人类实验,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一大批独生子女,这些人群心理状况有没有人去研究过?这种影响有多大,我们拭目以待!

     [19评论

  • 2014-01-03 16:29连博连博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生

    贴一篇旧文,是读沃森《DNA 生命的秘密》的读后感。当然自然选择和进化、人类对技术对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都可以讨论。我觉得沃森书里那句拥有知识,就算是可能令人不安的知识,也都比无知好。还是有价值的。
    ------------------------------分割线----------------------------------
    自从生命诞生以来,自然界就始终没有让生命的发展变化脱离自己的控制,她所运用的办法最终于19世纪被生命所认识:达尔文通过《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从此人们真正有机会认识人为什么会是人,以及现在的生物世界究竟又是如何构成的。但是在那时人们仍然无法了解自然选择的根本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如果我们了解了一种东西的一些方面,就想不断了解更多,最终掌握它并用它来做些什么。就自然选择而言,人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逃离自然选择的掌控并反过来控制自然选择。
    1953年的那个春天,沃森与克里克破解DNA双螺旋结构之后,我们开始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沃森则在他写的这本《DNA:生命的秘密》中通过阐述自那时以来我们所了解到的遗传学有关的知识,告诉我们遗传学是什么,借助对基因的了解我们能做些什么,而在不断地反思这短短不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还为遗传学将来的发展整理了不少教训。
    遗传学是一门有“原罪”的科学。在人们丝毫不了解遗传的分子机理时,优生学曾为种族主义的肆虐“贡献”很多。从美国的种族主义大肆泛滥到纳粹的种族灭绝,优生学都假借科学的名义仅因人的种族不同宣判其死刑,甚至很多至今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受其蛊惑。今天回过头来,凭借最近对人类基因组的了解我们发现,当年针对所谓种族的歧视政策甚至根本就是毫无道理的,人与人的差别完全不能仅凭借肤色、出生地以及宗教信仰来加以区别。
    然而,今天我们对遗传学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其实那甚至不能算是遗传学的错误)加以反思的同时,却发现我们不得不为那些毫不相关的人做的事来承担责任。尽管今天即使一个没有接受过生物学高等教育的人也能很轻易地将一些疾病与基因相联系,但更多的人内心深处对遗传学还是有很深的误解,特别担心那些摇试管的科学家们会有那么一两个“邪恶博士”,在食物或者药物中加点东西改变人类的基因,最后实现他统治世界的目的。
    看看现实与历史吧。如今很普通的质粒重组实验,在诞生初期甚至需要很多科学家专门开会,由政府出面来干预这一无害的科学研究活动;原本可以造福人类和环境的基因改造作物,却在很多地方受到非理性地抵制;发展依靠DNA信息检测来判定胎儿是否有遗传病的技术不仅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还有那些深受疾病困扰的民间团体的反对;DNA指纹技术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也远非一帆风顺;……这里面有对科学认识不够深入带来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我想还是人们对遗传学的认识问题。
    当一项技术仅仅是针对外界环境时,比如修建大桥这样的事,很多距离很远的人也许不会关心;但是一项与基因有关的技术一旦提出,人们都会偏向于往坏的方面想:假如这项技术会对人造成糟糕的影响呢?这应该是很正常的反应,但很有意思的是,这种反应也是由我们的基因来决定的。而科学界对很多知识的不透明政策或者叫懒得说政策使得普通人越来越担心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会带来什么问题。这是阻挠对基因的知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带来麻烦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前面所说的“原罪”。有一些敏感问题我们不能碰,比如不能研究肤色有关的基因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因为那总是有可能被种族主义者所利用的东西。
    可以说,当今影响遗传学发展的因素不在于遗传学本身或者技术手段不够,而在于社会和政治对科学发展的限制。包括科学家在内尽量要的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姿态,研究杂交水稻高产的民族英雄,研究转基因水稻高产的则是汉奸卖国贼,这样一些毫无道理的逻辑充斥网络和人的头脑。沃森在书中的一句话说的好:“拥有知识,就算是可能令人不安的知识,也都比无知好。”因为正常来讲,只有了解到可能存在危害的东西究竟怎么回事,才能更好地避免其危害,仅仅因为可能有危险就禁止了解,无异于掩耳盗铃,甚至会因为其有害的一面被处于暗处的坏人利用,反过来造成危险。
    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能够全面破解基因调控生命的机制,并开始主动扮演“上帝”的角色——我也相信那一天一定会来——那么今天我们所说的种种争论在那时看来一定都是最没用最可笑的。

     [13评论

全部评论(67)

  • 1楼

    2013-12-24 15:02AI油泳的鹰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编程爱好者

    难得遇到一篇我愿意点推荐的文章

     [0评论

  • 2楼

    2013-12-24 15:12Phyzy

    这篇文章又让我想到了科学该不该受政治影响这个问题

    来自果壳精选

     [1评论

  • 3楼

    2013-12-24 16:33wuou 果壳网副主编

    看到那个题图,我不由自主当扫雷点了。

     [0评论

  • 4楼

    2013-12-24 16:39Metaverse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以道德、宗教、政治、文化等为由禁止探索人类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差异,以为只要掩盖和无视就可以当自身的缺陷不存在,以自欺欺人和偏见固守过去的形态,不敢以开放的心态、不愿以科学的态度正视事实,如此种种,终将会被历史唾弃淘汰。“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用在这尤为适合。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不能以“可能有害”为由而禁止——解铃还须系铃人,能阻止弗兰肯斯坦的手段也只有科学本身,而不是一厢情愿的烧香或祈祷。

     [47评论

  • 5楼

    2013-12-24 16:44裤叔Kuso

    对于暴力那个环节,我有个关于”自然选择“的问题。
    案例里面律师试图举列基因作为证据以说明犯罪者是基于遗传、天生的、不受主观意愿控制的原因而犯罪。
    可是,这种基因正是对族群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才收到了压力(法律的压力)。以此作为减刑的理由,不具备说服力吧???

    这里需要进一步界定“法律”的有效范围:它是为了惩戒、防范主观犯罪呢?还是能进一步成为”进化压力“的一种??

    貌似后者是个很危险的概念。

     [6评论

  • 6楼

    2013-12-24 16:51杨威利

    “这名男孩的5-羟色胺转运基因SLC6A4的一个启动子存在突变,这种突变与人们面临压力时容易抑郁有关。”

    不大希望这样的理由以后可以进入法庭的呈堂证供。。。。

     [1评论

  • 7楼

    2013-12-24 22:45校东食堂暖水壶

    随着文明进步,人类已经没有进化机制了,不实行自我淘汰就没有未来,研究基因减少犯罪和战争,这是合理的。宇宙需要高智商的人来探索,这也是合理的。

     [1评论

  • 8楼

    2013-12-25 15:47b16-6er

    批评归批评,研究照样还得研究。仅仅因为有人批评而停止研究,那肯定会后悔的。
    如果因为民间平均IQ不足而缺乏研究经费,应该由政府或者军队提供资金。

     [0评论

  • 9楼

    2013-12-25 15:57开阳小骑士

    由于表观遗传学DNA修饰作用的存在,感觉单纯研究DNA得出的结论越来越不靠谱了,不过这些“研究”倒是都是不错的噱头,一举成名妥妥的

     [0评论

  • 10楼

    2013-12-25 16:49身後罵名滾滾來

    与其直接把基因性状的研究与智能表现挂钩,还不如与命理工作者作交叉比对的研究……。

     [0评论

  • 11楼

    2013-12-25 17:34lucifercry

    高智商是人类社会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吧,但不代表要通过类似优生学的手段,否定智商欠佳个体的存在。毕竟目前整体的智慧还是解决了部分分配的问题。

     [0评论

  • 12楼

    2013-12-25 17:49雪代X

    想起了演绎法,因为勇士基因引起的谋杀案……

     [0评论

  • 13楼

    2013-12-25 19:08专业扑杀小清新

    想起了CSI lv的Raymond Langston

     [0评论

  • 14楼

    2013-12-29 19:22咸鱼汉

    我记得政治书上说过,内因决定外因,但是外因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仅仅因为基因而给一个人的人生下结论,未免太……

     [0评论

  • 15楼

    2014-01-03 07:46珺子

    不同种族的智力、暴力倾向和性取向(分布)存在系统差异!?”

    “由于非科学原因人们无法充分开展这样的研究。”

    运动能力差异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而且现象为大众了解。

     [0评论

  • 16楼

    2014-01-03 08:24忒弥斯


    人类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已经停止了进化,各种卑劣的基因充斥着各个大陆,甚至有席卷全世界的趋势,看看欧洲美洲的犯罪统计就能知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但是驱逐甚至消灭这些有害基因却是犯罪的,甚至研究这些也是不被允许的,这简直就是整个人类的末日。

     [1评论

  • 17楼

    2014-01-03 09:10zzzhu

    引用@咸鱼汉 的话:我记得政治书上说过,内因决定外因,但是外因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仅仅因为基因而给一个人的人生下结论,未免太……

    应该是,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如果内因能够决定外因,那问题可就大了。。。

     [0评论

  • 18楼

    2014-01-03 09:53Unlim_cxy大闲猫

    人坚不拆这个词用在阻碍研究种族智力差异基因遗传的情况是相当贴切,本来智力也不能单纯的说明人种优劣却玻璃心的不让研究,是该说这些打着政治宗教文化旗帜的人思虑全面还是以小人之心度研究者之腹?导致遗传学一方阻碍八方不通。其实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应该改变社会对高智商的盲目崇拜,如果有人对我说你的基因问题导致你的先天智力就这样了我反而会感谢他,让我不再做一些无用功而转去做一些更适合自己的事。

     [0评论

  • 19楼

    2014-01-03 10:13JZ-0391

    看到评论里面的言论,感到很恐怖!科研无禁区吗?伦理不是科学,是社会问题。做优生做人工选择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谁知道?国外这种探讨的影视作品很多,其实不难理解。卑劣者未必卑劣,优秀的基因也未必优秀,大自然的一个最最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可能性”,量子理论是可能性理论,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演化也是可能性理论。你不是艾滋病人,艾滋病人应该被清除吗?那你是是不是有色人种?你是不是普通智力人群?你是不是乙肝携带者?你是不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你是不是异教徒?好,这些你都不是,你是不是潜在暴力倾向分子?你坐着纯粹的科学研究,可是等到结果出来就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可能是社会问题。也许会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可能性不仅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还是人类可以长久演化不断适应环境的不二法门。总有一部分会适应新环境,也总有一部分人会被淘汰,但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会走下去。但是这个选择不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去做(毕竟人寿命是有限的),剧烈的干预可能会带来灾难。中国大陆做了个最大的人类实验,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一大批独生子女,这些人群心理状况有没有人去研究过?这种影响有多大,我们拭目以待!

     [19评论

  • 20楼

    2014-01-03 10:43举报狂魔某红 分子进化硕士

    引用@JZ-0391 的话:到评论里面的言论,感到很恐怖!科研无禁区吗?伦理不是科学,是社会问题。做优生做人工选择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谁知道?国外这种探讨的影视作品很多,其实不难理解。卑劣者未必卑劣,优秀的基因也未必优秀,大自然...

    伦理不是科学,是社会问题,这句说得好
    所以科研无禁区,禁区归伦理管。

     [2评论

  • 21楼

    2014-01-03 10:48忒弥斯

    引用@JZ-0391 的话:到评论里面的言论,感到很恐怖!科研无禁区吗?伦理不是科学,是社会问题。做优生做人工选择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谁知道?国外这种探讨的影视作品很多,其实不难理解。卑劣者未必卑劣,优秀的基因也未必优秀,大自然...


    研究都不能研究,如何探讨改善的问题?

     [0评论

  • 22楼

    2014-01-03 11:06饭呢 通信工程、计算机硕士

    关键是人类现有的水平,恐怕根本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如果为了一个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结论,导致很多人灭亡,这真的是太扯了。

     [0评论

  • 23楼

    2014-01-03 11:07果壳网洗厕所阿姨 城市规划师,手工爱好者

    想起了美丽新世界。

     [0评论

  • 24楼

    2014-01-03 11:21phillix

    引用@JZ-0391 的话:到评论里面的言论,感到很恐怖!科研无禁区吗?伦理不是科学,是社会问题。做优生做人工选择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谁知道?国外这种探讨的影视作品很多,其实不难理解。卑劣者未必卑劣,优秀的基因也未必优秀,大自然...

    科学就是负责探究尽可能的真实。至于研究的结果怎么被社会使用(滥用?善用?)不在科学的范畴内。

     [1评论

  • 25楼

    2014-01-03 13:24亿元一只

    低智商的人难道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吗?世界上毕竟是智商较低的人群占大多数,高智商只占少数,我相信这个均衡之所以存在必然是有其合理性的。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像Sheldon或Sherlock那样,社会才乱套了。。。

     [0评论

  • 26楼

    2014-01-03 13:37银铃铛

    我完全同意科学不应该有禁区这种说法

     [1评论

  • 27楼

    2014-01-03 14:21change_41191

    我觉得禁区分得好,作为前人我们更要谨慎做事,很多事情都是让后人收拾摊子。不是说研究出来多么重要或有意义,而是对人的尊重与理解。什么都不怕是科学爱好者的很好的品质,但不要基于道德甚至整个社会与世界平衡上,什么说不怕的人,你当然不怕。因为恶果并不是落在你们身上,谨慎还是科学的最重要的品质。

     [0评论

  • 28楼

    2014-01-03 16:29连博连博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生

    贴一篇旧文,是读沃森《DNA 生命的秘密》的读后感。当然自然选择和进化、人类对技术对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都可以讨论。我觉得沃森书里那句拥有知识,就算是可能令人不安的知识,也都比无知好。还是有价值的。
    ------------------------------分割线----------------------------------
    自从生命诞生以来,自然界就始终没有让生命的发展变化脱离自己的控制,她所运用的办法最终于19世纪被生命所认识:达尔文通过《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从此人们真正有机会认识人为什么会是人,以及现在的生物世界究竟又是如何构成的。但是在那时人们仍然无法了解自然选择的根本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如果我们了解了一种东西的一些方面,就想不断了解更多,最终掌握它并用它来做些什么。就自然选择而言,人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逃离自然选择的掌控并反过来控制自然选择。
    1953年的那个春天,沃森与克里克破解DNA双螺旋结构之后,我们开始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沃森则在他写的这本《DNA:生命的秘密》中通过阐述自那时以来我们所了解到的遗传学有关的知识,告诉我们遗传学是什么,借助对基因的了解我们能做些什么,而在不断地反思这短短不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还为遗传学将来的发展整理了不少教训。
    遗传学是一门有“原罪”的科学。在人们丝毫不了解遗传的分子机理时,优生学曾为种族主义的肆虐“贡献”很多。从美国的种族主义大肆泛滥到纳粹的种族灭绝,优生学都假借科学的名义仅因人的种族不同宣判其死刑,甚至很多至今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受其蛊惑。今天回过头来,凭借最近对人类基因组的了解我们发现,当年针对所谓种族的歧视政策甚至根本就是毫无道理的,人与人的差别完全不能仅凭借肤色、出生地以及宗教信仰来加以区别。
    然而,今天我们对遗传学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其实那甚至不能算是遗传学的错误)加以反思的同时,却发现我们不得不为那些毫不相关的人做的事来承担责任。尽管今天即使一个没有接受过生物学高等教育的人也能很轻易地将一些疾病与基因相联系,但更多的人内心深处对遗传学还是有很深的误解,特别担心那些摇试管的科学家们会有那么一两个“邪恶博士”,在食物或者药物中加点东西改变人类的基因,最后实现他统治世界的目的。
    看看现实与历史吧。如今很普通的质粒重组实验,在诞生初期甚至需要很多科学家专门开会,由政府出面来干预这一无害的科学研究活动;原本可以造福人类和环境的基因改造作物,却在很多地方受到非理性地抵制;发展依靠DNA信息检测来判定胎儿是否有遗传病的技术不仅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还有那些深受疾病困扰的民间团体的反对;DNA指纹技术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也远非一帆风顺;……这里面有对科学认识不够深入带来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我想还是人们对遗传学的认识问题。
    当一项技术仅仅是针对外界环境时,比如修建大桥这样的事,很多距离很远的人也许不会关心;但是一项与基因有关的技术一旦提出,人们都会偏向于往坏的方面想:假如这项技术会对人造成糟糕的影响呢?这应该是很正常的反应,但很有意思的是,这种反应也是由我们的基因来决定的。而科学界对很多知识的不透明政策或者叫懒得说政策使得普通人越来越担心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会带来什么问题。这是阻挠对基因的知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带来麻烦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前面所说的“原罪”。有一些敏感问题我们不能碰,比如不能研究肤色有关的基因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因为那总是有可能被种族主义者所利用的东西。
    可以说,当今影响遗传学发展的因素不在于遗传学本身或者技术手段不够,而在于社会和政治对科学发展的限制。包括科学家在内尽量要的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姿态,研究杂交水稻高产的民族英雄,研究转基因水稻高产的则是汉奸卖国贼,这样一些毫无道理的逻辑充斥网络和人的头脑。沃森在书中的一句话说的好:“拥有知识,就算是可能令人不安的知识,也都比无知好。”因为正常来讲,只有了解到可能存在危害的东西究竟怎么回事,才能更好地避免其危害,仅仅因为可能有危险就禁止了解,无异于掩耳盗铃,甚至会因为其有害的一面被处于暗处的坏人利用,反过来造成危险。
    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能够全面破解基因调控生命的机制,并开始主动扮演“上帝”的角色——我也相信那一天一定会来——那么今天我们所说的种种争论在那时看来一定都是最没用最可笑的。

     [13评论

  • 29楼

    2014-01-03 16:32纯羊毛冲压模

    引用@我爱中科大 的话:随着文明进步,人类已经没有进化机制了,不实行自我淘汰就没有未来,研究基因减少犯罪和战争,这是合理的。宇宙需要高智商的人来探索,这也是合理的。
    ----------------------------------
    没错,希特勒也是这么想的。

     [0评论

  • 30楼

    2014-01-03 16:55咸鱼汉

    引用@zzzhu 的话:应该是,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内因能够决定外因,那问题可就大了。。。

    啊确实确实,我说的是有点纰漏(尴尬)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