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华文化区专有的历史悠久的节日,第九十一回所述的元宵节活 动盛况表示,那是中华文化区的元宵节,故金平府是大唐一府。 行未数里,只见那洞边崖下有座石屋,两扇石门半开半掩。门旁立个石竭,上 有六字,却是“青龙山玄英洞”。 ——“青龙山玄英洞”六个汉字表示金平府辖区是大唐辖区。 ◆第九十三回描写的天竺国京都乃大唐京都: 至巳时,方见城垣,真是铁瓮金城,神洲天府。那城:虎踞龙蟠形势高,凤楼 麟阁彩光摇。御沟流水如环带,福地依山插锦标。晓日旌旗明辇路,春风箫鼓 遍溪桥。国王有道衣冠胜,五谷丰登显俊豪。 ——神洲是中华外号,天府是成都外号。 三藏却穿了袈裟,行者拿了引袋同去。只见街坊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 夫俗子,齐咳咳都道:“看抛绣球去也!”三藏立于道旁对行者道:“他这里 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 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 ——抛绣球撞天婚是基于“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的宿命观而反映听天由 命观念的招亲方式,虽非中华招亲文化的主流,却是中华特有的招亲文化,故 抛绣球撞天婚的发生地只能在中国;“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 吐,也与我大唐一般”表示天竺国京都就是大唐京都长安。 驿丞闻言,方才定了心性问道:“国师,唐朝在于何方?”三藏道:“在南赡 部洲中华之地。”又问:“几时离家?”三藏道:“贞观十三年,今已历过十 四载,苦经了些万水千山,方到此处。”驿丞道:“神僧!神僧!”三藏问 道:“上国天年几何?”驿丞道:“我敝处乃大天竺国,自太祖太宗传到今, 已五百余年。现在位的爷爷,爱山水花卉,号做怡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 十八年了。” ——“今已历过十四载”表示唐僧在取经途中过了十四年,进入第十五年,“ 贞观十三年,今已历过十四载”表示唐僧当时已过了贞观二十七年九月十二 日,虽在唐僧眼中仍是贞观二十七年,却相当于进入了贞观二十八年,故靖宴 二十八年即贞观二十八年,怡宗即唐太宗。 ◆第九十四回描写的天竺国君臣和皇宫乃大唐的君臣和皇宫: 天竺国御花园留春亭华夷阁壁上“挂着四面金屏,屏上画着春夏秋冬四景,皆 有题咏,皆是翰林名士之诗: 《春景诗》曰:‘周天一气转洪钧,大地熙熙万象新。桃李争妍花烂熳,燕来 画栋迭香尘。’ 《夏景诗》曰:‘熏风拂拂思迟迟,宫院榴葵映日辉。玉笛音调惊午梦,芰荷 香散到庭帏。’ 《秋景诗》曰:‘金井梧桐一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燕知社日辞巢去,雁折 芦花过别乡。’ 《冬景诗》曰:‘天雨飞云暗淡寒,朔风吹雪积千山。深宫自有红炉暖,报道 梅开玉满栏。’ 那国王见唐僧恣意看诗,便道:‘驸马喜玩诗中之味,必定善于吟哦,如不吝 珠玉,请依韵各和一首如何?’长老是个对景忘情、明心见性之意,见国王钦 重,命和前韵,他不觉忽谈一句道:‘日暖冰消大地钧。’国王大喜,即召侍 卫官:‘取文房四宝,请驸马和完录下,俟朕缓缓味之。’长老欣然不辞,举 笔而和。 和《春景诗》曰:‘日暖冰消大地钧,御园花卉又更新。和风膏雨民沾泽,海 晏河清绝俗尘。’ 和《夏景诗》曰:‘斗指南方白昼迟,槐云榴火斗光辉。黄鹂紫燕啼宫柳,巧 转双声入绛帏。’ 和《秋景诗》曰:‘香飘橘绿与橙黄,松柏青青喜降霜。篱菊半开攒锦绣,笙 歌韵彻水云乡。’ 和《冬景诗》曰:‘瑞雪初晴气味寒,奇峰巧石玉团山。炉烧兽炭煨酥酪,袖 手高歌倚翠栏。”国王见和大喜,称唱道:‘好个袖手高歌倚翠栏!’ 遂命教坊司以新诗奏乐,尽日而散。” ——河清即黄河变清,黄河是中国独有的特色河流,非汉语通不知河清所指及 其意义,非汉语通不知河清海宴的意义,非汉语通不解“海晏河清绝俗尘”; “斗指南方白昼迟”指北斗星的斗柄夜夜指向南方的季节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 夏季,典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 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鹖冠子·环流第五》),《鹖冠子》是先秦道 家及兵家著作,非汉语通不知此典,非汉语通不解“斗指南方白昼迟”。然 而,唐太宗时代的西方没有汉语通的朝廷。因此,《西游记》中的天竺国不是 印度,而是大唐,天竺国京都即大唐京都,怡宗皇帝即太宗皇帝。 ——唐太宗时代的西方,哪个皇宫御花园亭阁会挂着题有七言汉诗的春夏秋冬 四景画呢?哪国的朝廷侍卫官会听懂唐僧所吟汉诗并能记录下来呢?哪个皇帝 具有品味汉诗的能力呢?哪个皇帝会要求侍卫官“取文房四宝,请驸马和完录 下,俟朕缓缓味之”并命教坊司以新诗奏乐呢?没有。因此,天竺国即大唐, 天竺国京都即大唐长安,天竺国王即唐太宗,怡宗皇帝就是太宗皇帝。 ◆第九十六回描写的天竺国铜台府地灵县城以西四五十里仍是大唐辖区: “长老至前,见是一座倒塌的牌坊,坊上有一旧扁,扁上有落颜色积尘的四个 大字,乃华光行院”:华光行院在天竺国铜台府地灵县城以西四五十里处,但 “扁上有落颜色积尘的四个大字,乃华光行院”却告诉,那里仍是闪烁中华文 明的大唐辖区——通行汉字汉语的大唐辖区。 天竺国是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所在国,天竺国京都、京效玉华县和地灵县又都是 通行汉语、流行汉俗的地方——与中华无异——大唐无异的地方,它们只能说 明天竺国即大唐,天竺国京都即大唐京都——长安,由此可知,取经唐僧未离 长安一步。 以上五种证据一一表明:取经唐僧未离长安一步。 上列的第五种证据中,唐僧取经国——大西天天竺国与大唐无异的证据最多, 唐僧护照上最后盖的天竺国国印,当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印,然而,第一百回列 唐僧护照印鉴时却没有天竺国国印,唐僧护照盖有天竺国国印的证据又呈现在 第九十四回中:“国王见了,教请行者三位近前道:‘汝等将关文拿上来,朕 当用宝花押交付汝等,外多备盘缠,送你三位早去灵山见佛,若取经回来,还 有重谢。留驸马在此,勿得悬念。’行者称谢,遂教沙僧取出关文递上。国王 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第一 百回为什么没列出盖在唐僧护照上的最后一国国印呢?难道是作者的疏漏?最 后一个国印疏忽得了吗?显然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留 给读者思索的破绽,为的是让刚读了第九十四回而对唐僧护照盖了天竺国国印 记忆犹新的读者冒出疑问,诱导读者反复研读第九十三回至第九十五回,从而 发现“天竺国即大唐,天竺国京都即大唐京都,天竺国王即唐太宗,怡宗皇帝 就是太宗皇帝”的秘密,从而发现唐僧未离长安一步的秘密,进而去琢磨未离 长安一步的唐僧取经西天的方法。故神仙刘一明在《西游原旨读法》中提示: “《西游》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口诀处。惟有破绽,然后可以起后人之疑 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处,下笔妙处。如悟空齐天大圣,曾经 八卦炉锻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 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莲花 洞,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盗葫芦时,又变倚海 龙?此等处大要着意。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那么,未离长安一步的唐僧是如何取得西天佛经呢? 原来,不是唐僧到西天取经,而是佛在西天造经,观音在西天传经、明经,唐 僧在长安收听传自西天的佛经。佛是什么?观音是什么?佛和观音又在哪里? 唐僧如何收听天传佛经呢?他收听的天传佛经是什么经?—— 佛即月和月人,月即西天极乐世界,月人即极乐世界的居民,月人即观音,观 音即佛,佛经即信道,信道即生化万物的神道,万物“惟道是从”的神道: 佛为仁弓,仁为二人,二人为天,仁弓即天弓,天弓即弓形天灯——月亮,月 亮代表二人世界的天:“日动而东,天动而西,天日错行,阴阳更巡”(《太 玄经》):“日动而东”指每天在东天升起的朝阳,“天动而西”指每月初三 亮相西天的如弓新月;“天日错行”指上半月月追日、下半月日追月的月日错 行;月为太阴,日为太阳,太阴巡蓝天于夜间,太阳巡蓝天于昼间,日月在反 复交替的昼夜中轮流巡天,是为“阴阳更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