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铁发展,让我想起第一次乘坐北美长途火车(低铁)的经历。那时候(八十年代初),来北美学习生活的一个习惯是经常不自觉的比较东西两种文化。能比的东西太多,作为交通工具的火车便是早年令我好奇的一面。
贴近新英格兰的加拿大东海岸是个偏僻的地区。对现代人说,航空和公路是远行和近游的交通选择。虽然这里仍有这个国家最古老的铁路,但大多只有不想开车的老年公民才会想到火车这种本地人普遍认为落后的工具。那么,火车在当地落后到什么程度?那些年月每天只有一趟客车去西部,几年后则改为每两天一趟(后来又改为一日一趟,现在则又改为两日一趟,够烦的)。对我这个在大陆长大的来说,这样低频率发车的铁路交通还真是个稀罕事,总想体验一下。
第一年暑假快到了,当时有一个出差的机会,本来计划着飞,但我急切地等待一次横跨加拿大的火车旅行经历,反正学生时间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火车票并不比机票有更大优势,但如果用学生身份,就好很多,主要是要浪费时间。
首先的惊讶是只有很少的几十人在车站等车,因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排队一说,我还真不习惯这个,因为以前在国内从来没有这麽轻松地上过车。另外好像也没人检票就上车了,好像缺了点什麽程序,也是不习惯,心里不自觉地想有没有人会逃票,想的都是人家不会想到的,瞧我的思维多发达。上车后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整个车厢只几个人,大概七八个吧,这时突然感到冷冷清清,这哪像是坐火车的样子。
这列客车的中间有一节车厢是双层,上层提供三百六十度景观。因为人少,基本上可以长时间坐在这里欣赏外景。在路过安大略时,有大概一整天是沿着大湖边界行进,在这里看到一侧是一望无际的湖面,一侧是茂密的森林,真羡慕这富饶的自然资源。
再过一天后,列车奔驰在西部大平原,那是一份特有的广阔。虽然这里景色比较单调,但您能看到我们食品的主要来源,大片的小麦田野,以及大片的浅黄色的油菜花。这里城镇少,大都是农田,一望无际。随天气变化,大平原的喜怒哀乐在大自然舞台也有杰出的表现。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雨后的双彩虹。双彩虹中两道彩虹的颜色分布呈相反次序。以后再没机会见到这样的自然景观。
与外部单调景色相配的是列车餐车内单调的食品,似乎只有热狗这一极简单的食品供应,并且比以往街头的热狗要贵很多。好在当时我的胃能将就,这样生存几天还行,我认识的许多朋友一般咽不下这么多垃圾食品,一定会因此生病的。
此行最有意思的是回程的旅途。原计划要在蒙特利尔转车东行,但在距到达蒙特利尔约半天前,列车已经晚点了4 个多小时。按照当时的速度,我们这些要转车的乘客只好计划转第二天的那一趟。这时,列车长作出了一个惊人的英明决定,让我们在就近的车站下车,那里有一辆巴士已经在等待着,载上我们三十几人火速赶往就近的一个小机场。一个小时后,我们乘一个螺旋桨小飞机直接飞往蒙特利尔。下飞机后,在机场等待的巴士带我们火速赶到蒙特利尔火车站,最后我们竟还有大半个小时的零用时间去乘坐我们本来要赶的那趟车。这场乘飞机追赶火车的服务着实让我感动了一阵子。这是我一生中遇火车晚点后的最高级别的皇家待遇。
有这样体贴负责的服务,又只有这麽稀少的乘客,这样的公司运行注定要亏本的。事实正是这样,后来的车次减为每两天一趟,但还是亏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加国国有企业的缺陷。美国的铁路运输也有这个亏损问题。无论在哪里,只要是国营的,似乎盈利就不太容易了。
完成了学生阶段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有时间去坐北美的长途火车,也再没有过好奇,直到以后来在大湖一带或新英格兰一带才经历与当年国内相似的火车交通环境。现在很少有人会提起北美古老或几乎要消失的长途火车,因为它实在太古老了。对我辈中老年人说,恐怕有生之年不会看到北美能拥有像中国那样的现代化高铁网络,除非又由华人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