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英语的文化无疑有着种游牧文化的根基。文化这种东西是有渊源的,有血脉的,有贯通的。 尽管英国人近三百年工业革命加之后工业文化,完全不能称之为游牧民族,但游牧文化的阑尾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比如,讲英语的国家的人爱养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莫不如此,房前屋后和两侧必然要养草。在安省还非得种一种叫“肯塔基蓝”的草,并以此为正宗,其他草皆是野草除之而后快。
游牧民族的根本生命线是草,逐草而居,故称为游牧民族。 有了草,便有了羊、牛和马; 有了羊牛马便有了生活。 所以草在游牧民族的眼里有一种安全感的安慰和寄托。绿油油的草,看着就舒服,心理踏实。 这和中国人农耕文明很大不同。中国人喜欢“谷烂成仓”的踏实感,农民辛苦了一年,有余粮,年年有余,放在谷仓里发霉变烂,踏实也!中国人爱储蓄就是这么来的。
游牧民族的生活和农民大不同。 羊儿牛儿马儿悠闲吃草,人就闲着。 人闲着可以做很多事, 比如男女交配,乃至人畜交媾。现代西方人不好意思提后者了,原来他们是多么的野蛮。而农民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得停,所以中国人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也勤劳,大量的农民顺利地转成了工人。工人和农民一样,不停的劳作。 这一点他们就不行,无法忍受那不停的劳作。GM等美国汽车工厂里也有卖淫,趁空找地方交媾一把。 制造这种辛苦的工作让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去做吧。
我痛恨草。 痛恨春夏秋邻居和我自己家无休止的割草机的轰响。痛恨折腾草地,一会儿施肥,一会儿除野草,撒草籽,打地孔。。。。。。等长高了再割掉,割完了再让其长,长完了割,割完了长,纯粹的浪费精力和财力。 我是农耕文明为第一文明的文化人, 看着草就不顺眼,除之而后快,和任何好中国农民一样。 我赞同中国人在后院里种蔬菜瓜果和花卉,这是一种生产劳动,是创造,是改善生活,绝对有意义,而非那种割完了长、长完了割的心理偏执狂式的活动。
宁愿看他们搞花坛,肥胖的妇人撅着牛一般硕大的屁股弄花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