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评估新冠疫情造成的生命损失? 作者: 本人假正经 (Benren2) 初稿首发于:2021-05-25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在确诊总数和死亡人数上一直高居榜首。其中的新冠死亡人数尤其引发全球关注,每次突破一个6位整数,都会刺激各国媒体争相报道,挑起群众或恐慌或叹惜或兴灾乐祸的各种情绪。 俗话说人命关天,但人总有一死,要客观评估疫情死亡造成的生命损失,却不是很简单的事。因为认知能力或智商的不同,在报道、议论和理解新冠死亡人数影响方面,大概可分四个层次: 1. 大学以下水平 这些人只关注绝对数字,一听到美国死亡人数突破了50万,而一些小国只死了几十上百,就觉得美国死人最多,要完蛋了。小学一个班级有30人,期末数学考试全班总分1800; 大学研究生班只有5人,期末数学考试全班总分450。小学生们觉得他们班的数学成绩比研究生牛逼很多。多数主流媒体的记者、评论员及其读者的水平,就在这个层次,他们对每次突破一个6位整数神经非常敏感。 2. 大学生水平 这些人会关注人口新冠死亡率,会到疫情统计网站查查各国每百万人口因得新冠死亡的人数,可能会注意到人口死亡率的国家或地区排序。有些人还可能会问:美国死了那么多人,咋死亡率没排第一呢? 3. 硕士生水平 这些人会对照历年全国常态死亡人数,计算疫情造成的超量死亡,并用以评估疫情造成生命损失的严重程度。假设美国过去每年的1月2日常态平均死亡人数是8千左右,如果今年的1月2日死了1万, 这多出的2000就被认为是新冠疫情造成的超量死亡。若干美国知名报刊的评论员文章,对新冠疫情的超量死亡现象,有详细的分析报道。 4. 博士及教授水平 这些专业科研人员认为,人总有一死,年纪越大当年死亡概率越高,因此不同年龄的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国家生命损失不是等值的。要衡量新冠死亡造成的全国或地区的生命损失,科学的方法是使用折寿年数(years of life lost)。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先把每个年龄死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乘以该年龄的剩余寿命得出折寿年数,再把所有年龄的折寿年数加总,得出全国或地区的折寿总年数和平均数,据此评估比较疫情(或其它天灾人祸)造成的生命损失严重程度。剩余寿命采用预期寿命减去死亡时的年龄来估算。比如,假设美国人的预期平均寿命是75岁,一个1岁的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其折寿年数就是:1 × (75 - 1) = 74年;74个74岁的人也死于新冠病毒感染,这一老年组的折寿年数就是:74 × (75 - 74) = 74年。也就是说,1个一岁的死于新冠病毒造成的国家剩余寿命损失,相当于死了74个74岁的老人所造成的损失。而年龄大于75岁的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则客观上减少了美国新冠折寿总年数。比如,一个80岁老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其对美国折寿总年数的贡献是个负值 (1 × (75 - 80) = -5)。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官网的数字,新冠病毒主要猎杀80岁以上老年人,次之是65到79岁老人,而对中青年的生命威胁可以忽略不计(见下图)。因此,虽然迄今新冠疫情已经造成587,830美国人死亡,但对美国折寿总年数的影响,相对轻微。
根据戈德斯坦(Goldstein)和李(Lee)在去年九月八日发表在著名科学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有关COVID-19和其他流行病死亡率的人口统计学观点》的文章,对于70到89 岁死于新冠病毒感染者,平均折寿年数仅仅为0.2 年。也就是说,这些人如果不是碰上新冠疫情,原本平均可以多活两、三个月。 戈德斯坦和李的研究结论是,即使把美国死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浮夸到100万,对美国剩余寿命造成的减少量也不到千分之一。新冠疫情对美国生命损失的严重性,仅仅相当最近死于阿片类药物滥用或艾滋病死亡的人数,而比西班牙流感的程度要小得多。 原因就是后三者死者年龄比新冠死者要小很多。 应用折寿年数的统计方法,可以准确确定天灾人祸对一个国家人命及经济的危害程度。在经济学上,经常采用的被减数不是预期寿命,而是退休年龄。一个离退休还有40年的轻壮劳动力不幸丧生,对其家庭和国家造成的损失,显然比一个90岁老人的寿终正寝,要惨重得多。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断听到有人议论,说美国死于新冠疫情的,比某几个战争加一块的阵亡将士还要多,由此夸大新冠惨重人命后果。这种把命数已到的与年轻战士的生命等值的说法,与科学观点不符,也有违喜丧传统风俗。这些人的智力与认知水平,显然还停留在小学启蒙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