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论】社会主义鸟笼里的资本主义鸟
在社会主义的鸟笼里饲养资本主义鸟(简称社笼资鸟),这是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惊天动地的社会大试验和社会大实践。 这项试验和实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习近平到底想做什么。 如果他做成了,或者开了一个好头,他对中国,对世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将远远超过毛泽东。 这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规模最大的工程,就是人类社会制度的改造和革新大工程。 这是一个替人类社会寻找最佳社会制度的大工程。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一定要坚持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50年不变,甚至在50年之后,还有很大的可能维持不变。 因为香港就是这个社会主义鸟笼饲养资本主义鸟的社会制度实验室,试验田。 因此,在香港坚持一国两制不变的意义,远远大于给台湾做一个榜样。 在以一国两制方案实现和平统一台湾之后,台湾,连同香港和澳门,将成为中国向整个世界展示“社笼资鸟”无比优越性的三扇靓丽的窗口。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内地福耀公司老总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办的“美国工厂”,已经成为“社笼资鸟”实践直接开在资本主义大本营美国的另一扇靓丽的展示窗。 习近平为什么要向世界推介一带一路倡议? 是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而服务。 在推介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最大的麻烦,或者说障碍是什么? 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里,所谓的“民主国家”占了大多数。而在这些民主国家里,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国家数量非常少。 因此,在推介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与资本主义制度协调,融合,互助,至少也需要减少摩擦的棘手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历史经验,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可供参考的对象;所以,解决方案就只能在一些实验室里,试验田上进行尝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既然是实践,是做试验,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所有的区域,或者全面开展;而只能在小范围,特定的区域从事做实验。 这是中国从40年前开发深圳所得来的经验。 如今深证的成就,已经毋庸置疑地证明了这项实验的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最近突然宣布赋予深圳新时代的新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 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在推介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应用从社笼资鸟实验区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避免错误。 因此,港澳与和平统一后的台湾,以及中国在海外开办的企业,将会是世界的“深圳示范区”。 当然,海外的中资企业,从规模上,无法同港澳,以及未来的台湾相比较。不过,这些企业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覆盖全面的优势;因此,可以与港澳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此重大秘密的谜底在今天一瞬间揭开,小龙鱼的头脑里面,是一片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玉宇澄清万里埃。太高兴,太兴奋了。 因此,小龙鱼在此郑重地为这个重大发现,以全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伟大理论的海外中文网站博主小龙鱼的网名,正式命名为:小龙鱼“社笼资鸟”理论,以资纪念。 最后,给正在挖地三尺,拼命寻找怎样对付日益强大的中国方法的,已经明显走上衰退之路的美国,一个郑重的建议: 尽快在美国寻找一块社会制度试验田,做反“社笼资鸟”试点,也就是“资笼社鸟”。 如果美国能够在其境内成功实践资笼社鸟,那么,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较量,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较量,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300年以上。 如若不然,美国坚持目前的纯资本主义,原教旨主义资本主义制度,那么,美国会在不出100年的期限内,在与中国较量的过程中,全面败北。 拭目以待吧,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香港当务之急是止暴制乱 重温邓小平两篇讲话启示
京港台:2019-8-31 08:45| 来源:人民日报 |
两个多月来,香港因为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引发了大规模的市民上街游行。在特区政府暂缓这项工作,特别是特首随后多次、在不同场合非常直白地表示“这项修例工作已经终止,不会再进行”的情况下,反对派和一些激进人士并不罢休,在外部势力的配合下,仍然不断挑动政府和市民之间的对立,将抗议的性质向非法暴力方向转变,甚至冲击“一国两制”的底线,令他们的暴行带上了“颜色革命”的特征,而且暴力的形式越演越烈,已经有了恐怖主义的苗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今天回顾邓小平先生在1984年10月3日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的谈话,以及在1987年4月16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两篇文献,具有特别的意义。
要点1:香港今天的成就地位得益于“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国家对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惠港、利澳的国家政策的大倾斜。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允许同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顺利完成港澳回归,实现两岸统一,这是“一国两制”的初心。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后无来者不敢说,但绝对是前无古人的。正如邓小平先生在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指出的:“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做中国特色。”邓小平先生又说,正是因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没有点勇气是不行的,这个勇气来自人民的拥护,人民拥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 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如果我们从一个比较的视角来看,甚至超过了一些联邦制国家的州的权力。香港特区享有极为广泛的行政管理权,涵盖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宗教、社会服务、社会治安、出入境管理等领域。此外,根据中央政府的授权,特别行政区还享有一定的对外事务权。其中财经方面的权力尤其重要,包括特区有自己的独立关税制度,特区税收不用上缴中央,有自己的独立的货币制度,港币可自由兑换,香港特区的土地虽然属于国家所有,但由特区政府管理,所有收益都用于特区自身。 香港特区还享有极为广泛的立法权,可以依照基本法制定民事、刑事、商事和诉讼程序等各方面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和习惯法,除同香港基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特别行政区成立后,设立终审法院行使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权。原在香港实行的司法体制,除因设立终审法院而产生变化外,予以保留。原在香港实施的普通法及相关的司法原则和制度,包括独立审判原则、遵循先例原则、陪审制度原则等延续实行。特区法院审判案件时可参考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司法判例,终审法院可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 这些范围极为广泛的高度自治权,为香港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和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这些都是“一国两制”带来的制度红利。不仅如此,内地在供应香港食品、自来水、各类生活用品方面都是优先满足香港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铁、港珠澳大桥都是方便香港市民,帮助香港融入国家的交通网络,便利港人出行,港人可以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自由来往内地,没有入境内地的居住期限,而且国家还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为港人在内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香港若没有祖国作后盾,连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给自足,更遑论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一个充满活力和自由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回归后,很多香港人并没有意识到身份和香港宪制秩序的改变。香港人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与西方接近,一些人对国家的了解和感情认同不够积极。外国势力由此趁机渗入,美国把香港变成牵制中国发展的棋子,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和香港前统治者,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经常指指点点,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批民运分子主动与外国势力勾结,出卖香港利益。加上回归后香港社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聚积了较多的民怨,借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的争议,反对派兴风作浪,令香港整个社会陷入动荡。
要点2:中央不能什么都不管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并非中央什么都不管。香港发生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属于中央管理的事务,中央都可以出手解决,也必须出手解决,这是中央的权力,也是中央的责任。邓小平先生1987年在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难道就不会出现吗?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难道香港就不会出现损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够设想香港就没有干扰,没有破坏力量吗?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现在,果然出现了损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有干扰、破坏的力量,中央也会本着维护国家和香港利益来行使权力。 中央依照宪法、基本法对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权,这不是中央政策“紧”或“松”的问题,这些权力是白纸黑字写在法律上的,中央当使则使。过去全国人大常委会5次释法,解决了香港社会围绕重大政治法律问题产生的纷争。如果持客观的态度,都会认为中央这样做是为香港好。 中央的权力确保了“一国两制”的底线不被逾越。邓小平先生在1984年会见国庆观礼团时就讲过:“一九九七年以后,台湾在香港的机构仍然可以存在,他们可以宣传‘三民主义’,也可以骂共产党……但是在行动上要注意不能在香港制造混乱,不能搞‘两个中国’。”1987年他在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再次强调:“比如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这些警世箴言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
要点3:驻军的作用 驻军有什么作用?现在的情况是否要出动驻军?邓小平先生在1984年会见国庆观礼团时的讲话就明确说了,香港驻军除了体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动乱”,“那些想搞动乱的人,知道香港有中国军队,他就要考虑。即使有了动乱,也能及时解决。”驻军就是要震慑那些想要搞乱香港的势力,驻军也可以帮助解决动乱问题,迅速平息,恢复社会秩序和稳定。 现在坊间有种说法:出动驻军意味“一国两制”完结。这是错误的看法。基本法第十四条写得清清楚楚,香港特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这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一项安排。第十八条也提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中央人民政府可发布命令将有关全国性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无论哪一条,都说明驻军不是摆在军营里的稻草人,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力量。 香港社会发生动荡了,中央当然可以干预,发生动荡就是偏离“一国两制”,干预就是要拨乱反正,让“一国两制”回归正轨。中央行使权力能够由乱变治,就应该干预。但不是说,一有动荡苗头出现,就要出动驻军。邓小平先生在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提到:“干预首先是香港行政机构要干预,并不一定要大陆的驻军出动。只有发生动乱、大动乱,驻军才会出动。”这里的大动乱就是指香港特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控制了,警队也控制不住了,必须出动驻军。就像邓小平先生接着讲的那样“总得干预嘛!” 这里要讲清楚,香港警察的工作是依法律尽力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香港市民应该明白,警察维持不了香港的治安,对香港没有好处,大家应该采取合作的态度,减低损失,降低对立,让香港早日恢复公共秩序与安宁,这是对香港最有利的事。
要点4:未来怎么办 邓小平先生在1987年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用了很大篇幅讲发展目标。邓小平先生表示,到了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800—1000美元,有了这个基础,到21世纪的中期,达到人均4000美元,成为中等发达的国家。当然事后来看,其实我们发展的步子快多了,很多指标早就超过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邓小平先生为什么在那样一个场合谈国家的发展规划?很简单,他接着就给出了答案:“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什么条件呢?第一条,需要政局稳定……因为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一切要从大局出发。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第二条,就是现行的政策不变。我刚才说,要从我们整个几十年的目标来看这个不变的意义。”他这里提到的“政策”,主要是当时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政局稳定、政策稳定,才能“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发展我们的经济,有开拓的精神,而不要去损害这种积极性,损害了对我们不利。”大家看一看,这是不是非常契合我们香港今天的现状! 邓小平先生在讲到基本法要为香港未来设计制度时说:“香港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香港现在就不是实行英国的制度、美国的制度,这样也过了一个半世纪了。现在如果完全照搬,比如搞三权分立,搞英美的议会制度,并以此来判断是否民主,恐怕不适宜……对香港来说,普选就一定有利?我不相信。”香港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制度,需要结合香港社会实际情况,兼顾各阶层利益,需要真正落实有效的政策,解决深层次矛盾。邓小平先生在1984年就和大家分析过,要辩证看待“变”与“不变”:“如果有人说什么都不变,你们不要相信。我们总不能讲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所有方式都是完美无缺的吧?即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比较起来也各有优缺点。把香港引导到更健康的方面,不也是变吗?向这样的方面发展变化,香港人是会欢迎的,香港人自己会要求变,这是确定无疑的。”我想香港要变成一个更好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是在兼顾各阶层利益的大前提下,破解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让不同阶层的人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此,香港的未来需要在快速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基础上,找到适合香港发展的路径,逐步解决过往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这才是标本兼治之策。
结语 从邓小平先生上述两篇讲话的字里行间,我们不禁感受到这位伟大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重温这两篇讲话,可以帮助我们擦亮眼睛、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提振士气。我们要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支持警队严正执法,恢复香港社会秩序和稳定,积极消除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走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确保“一国两制”全面准确落实。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 谭惠珠
奧巴馬投資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中國工廠開到美國中國模式管理美國工人引爆中美争议!! wody Published on Aug 27, 2019 这部纪录片全景记录了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办工厂的前前后后,作为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最大投资项目,这个项目曾让中国媒体用上了“别让曹德旺跑了”
胡天龙 这真是个黑色幽默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出的企业家比美国资本主义的经理人 更懂资本主义。
《美國工廠》| 正式預告 | Netflix Netflix Asia Published on Aug 13, 2019 中國億萬富翁在美國重開工廠,並雇用了兩千名美國藍領工人。不料,中國的高科技文化與美國的工人階級文化產生衝突,眾人起初的樂觀和盼望因後來的重重阻礙而不復見。文化撞擊下,能否再見希望曙光?
繆晨希 刚刚看完,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带着预设立场的人去看这部纪录片,都没有办法很好地看下去。中美制造业工人的碰撞,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更多的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我们要的是效率,也因此会牺牲员工的权益,我并不反感片中想要成立工会的员工,毕竟他们曾经享受过这种权益,只是他们可曾思考过中国工厂的员工何尝不想获得这些权益,但是资本市场就是这样的,要么干要么死。这就是为什么黑人老哥总是怀念通用,但他是否思考过为什么通用的工厂关门了?没有人想在一个只追求效益而忽视员工权益的地方从事高强度无趣且底薪的工作,可是资本世界就是残酷的,既然被淘汰掉了那就只能老老实实保住最后的饭碗。这也许就是本片让人感到最无奈的地方吧。
68** **32 让美国人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jialiuele 美国人不是遇到中国资本家,而仅仅是遇到100年以前的美国资本家而已。
qukermen 福耀玻璃 居然會答應拍攝這部紀錄片? 中國的制度和美國制度的融合衝擊,會有什麼化學變化產生?
duuuo kto 和菜头:在奈飞上看了纪录片《米国工厂》,讲述福耀玻璃在美国代顿开玻璃工厂所引发的一系列文化和管理冲突。看完感觉非常复杂,推荐大家都去看一下。尤其是结尾,殊途同归,意味深长。这部纪录片据说拍了3年,素材超过3000小时。原本福耀找这个团队拍个宣传片,但是团队拒绝。老曹大手一挥,说让他们想拍什么拍什么,然后他们真的想拍什么拍就拍了什么。我上网二十多年,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理念之争,各方都觉得自己真理在握,对于现实问题有最佳方案。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可能对现实世界会有新的认识,重新审视自己的理念。世界真的太复杂了,而且还很可能无解。
奥巴马的《美国工厂》为何引爆中美争议? 2019年08月26日 18:20:00 来源:钛媒体
透过美国导演的眼睛,在前来参观学习的美国工人的惊叹中,我们才有了一双“陌生之眼”,重新反思中国制造竞争力背后的代价。 钛媒体编辑丨张远
【钛度热评】是钛媒体(微信ID:taimeiti)针对当前热门事件的独家评论。
一部纪录片同时在太平洋两岸的中国、美国引发热议,实属罕见。 除了奥巴马夫妇作为幕后推手的“名人效应”之外,在当下这个“敏感”时刻,《美国工厂》的主题也刚好戳中中美两国民间舆论的G点。 这部纪录片全景记录了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办工厂的前前后后,作为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最大投资项目,这个项目曾让中国媒体用上了“别让曹德旺跑了”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视之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一个注脚。 只有等到这部纪录片披露出福耀在美国遭遇的诸种阻力,关于美国制造与中国制造之间的差距真正落到实处,真切可感,虽然由于产业的特殊性,福耀的美国工厂对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普遍的借鉴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记录片只反映了福耀的“中国式管理”与美国工人之间的冲突,却并没有解答福耀为什么要去美国开工厂。 曹德旺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过“美国的税负比中国轻的多”,“美国的能源价格和运输、物流成本都比中国低,而人工成本在福耀的成本结构中只占20%。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汽车玻璃的运输困难及成本高昂,福耀若想服务美国汽车厂商,只有在美国就近设厂。 在工厂开工伊始,福耀和美国工人曾经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因为汽车产业破产而失业多年的工人感谢上帝为他们送来了工作,真诚地感谢福耀“一个曾经凄凉的社区,被你们给予了希望,给予了生命。”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管理者与美国工人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大,为了让美国工厂和中国实现同样的效率,只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美国工人,却被认为是“不尊重人”、“不遵循安全规范”,结果在通用安全工作15年的工人,在福耀就遭遇了安全事故。而在中国派驻的经理眼中,美国工人则是懒散无纪律,动不动就“撩蹶子”。 于是,曹德旺一开始就赶出门外(“我是很明确的态度,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的“工会”的幽灵又趁虚而入,美国工人开始投靠 “娘家”,在工厂内外举牌呼吁成立工会。 遭遇管理困境的福耀美国工厂10个月内亏损了近4000万美元。曹德旺坚决不愿向工会势力低头,而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重大改组,办事不力的美方总裁、副总裁被辞退,在美国、中国都呆了20多年的刘道川出任总经理。 福耀花费100万美元聘请了劳资关系研究所,举办多场演讲来说服工人慎重考虑成立工会的后果,还针锋相对地在工人中发起了“vote no”运动。 同时,福耀恩威并施,一边通过在工人中安插眼线确认工会头目并予以清理,另一方面给所有的配合者以“时薪上涨2美元”的“甜头”。最终,在关于是否组建工会的投票中,反对派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美国企业与工会斗争的两百年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管理者们特有的“中国智慧”,福耀在“中西经验”的加持下成功将工会拒之门外。 国内民族主义者会感慨这部纪录片中,中国企业以救世主角色拯救美国经济,看到中方员工更胜一筹的勤劳、高效;而美国至上主义者则会质疑中国制造业的“低人权优势”,指出中国企业在工人权益、劳动保障方面的漏洞。 “全球化”的拥趸看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美合作共赢、取长补短是必经之路。“反全球化”人士则看到,美国工人奋斗百年的权益因为全球化,被拉低到和中国工人一样的水平。 福耀在美国建厂更像是一场大型的“社会实验”,让美国工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抢走”他们工作的是怎样的一群人,是怎样的一套管理思想和体系。更重要的是,失业压力之下,早已失去昔日荣光的美国工人,已经没有能力打赢70年前获胜的那场“劳资之战”。 劳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力量失衡,已经不是用文化差异、发展阶段可以掩盖,开到家门口的中国工厂帮助美国工人认清了全球化时代的“真相”。而最后,福耀成功地“改造”了从小浸泡在“工会文化”中的美国工人,这种改造比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更彻底有效,触及灵魂。 中国的工人在本片中以懒散、低效的美国工人的反面出现,曾经输出技术和管理思想的美国人如今成了来中国取经的“好学生”。中国工人也不再去仰望美国同行,而是要用“咱们的智慧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因为我比他强。”这种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解释中国近年来民族主义的高涨。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无论是班前例会的军事化管理,还是“领导叫我们做我们就做”的认真听话,整月都没有休息日的高强度加班,过年时的春节晚会与集体洒泪,都再熟悉不过。 福耀几乎是“中国式管理”的教科书,我们早已见怪不怪。只有透过美国导演的眼睛,在前来参观学习的美国工人的惊叹中,我们才有了一双“陌生之眼”,重新反思中国制造竞争力背后的代价。 就像NHK的纪录片让“三和大神”的生存状态被更多国人所知,《美国工人》展现了中国工厂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正如微博用户@洛之秋所说:很希望还有类似的外国纪录片跟进,让我们看看华为,阿里,京东,今日头条,新浪这些改变中国的“新型工厂”在生活的表里下究竟发生着什么。 而短短几分钟的结尾仿佛是对前面一个多小时的“戏剧性反转”。厂长引导者曹德旺在工厂中逡巡,一边走一边介绍“我下次要做的是把这四个人取消掉,我们希望七八月份的时候把这些人去掉。”听不懂中文的美国工人浑然不觉末日临近。 在即将席卷而来自动化浪潮之下,片子前面的种种东西文化之争、工会与资本之争、个人与集体之争,全都不再有意义。虽然用自动化仓促收尾有把问题“简单化”的嫌疑,但带我们的启示却不亚于《历史的终结》响彻至今的回声。(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丨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