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尋找聖佛朗西斯(聖方濟)的歷史故事時,看到一部2006年的法國電影“Galilée ou l'Amour de Dieu”- 伽利略或者上帝之愛。 這部電影講述他因為寫了有關天體運動的書,沒有反對哥白尼的日心說,同他的朋友羅馬教皇阿本(Urbain VIII)產生裂痕,教皇想在轟轟烈烈的歐洲新教改革運動中維護羅馬教廷的權威,所以成立了一個宗教審判所(Inquisition),審訊伽利略,想判他信邪教罪。這部電視電影就是講審判所里的辯論。 儘管情節簡單,仍然學到一些新東西。伽利略,我們知道他發明(或改進)了望遠鏡,可以看到遙遠的行星和衛星,知道他在比薩斜塔墜物證明不論輕重,同時降落的物體會同時落地。我們也知道他被羅馬教廷審判過應該是他屈服了。不屈服又怎麼樣?難道要跟布魯諾一樣被判火刑就好了?但是,我們不知道,或者認為不值得知道的東西太多了。要全面理解科學,人性,宗教,社會發展,等等,沒有什麼歷史是不值得知道的。 我們中學歷史課本都學過布魯諾被判火刑燒死,以此說明中世紀羅馬教廷多麼黑暗。可是,那個時代全世界都是黑暗的,意大利反倒因為復興(不但是文藝復興)而更光明。況且,有幾個布魯諾被燒死了?而同一個時代的明朝,隨便一個文字獄一下子就可以害死幾百個書生,哪個更黑暗? 我們知道布魯諾因為堅持日心說而被判死刑。先探討一下這位殉道者。 布魯諾 百度的介紹是這樣的: “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年—1600年2月17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作為思想自由的象徵,他鼓舞了16世紀歐洲的自由運動,成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葬者。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這些在他所處的時代中,都使其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獄,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1600年2月17日,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這段介紹很片面,很遺憾,這恰恰證明中國人的歷史觀通常是割裂的歷史。 事實上,那個時代的歐洲,所有的學院都是神學院,所有的學院智者包括科學家,都是基督徒。布魯諾是什麼人?他是多米尼革派教徒,可以說是苦行僧,他也被任命為牧師。但是,顯然,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他未必想反羅馬教廷,只是觀點與羅馬教廷相衝突。 布魯諾生於那不勒斯,其父為士兵。早年在那不勒斯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學習,17歲時進入那不勒斯的聖多米尼革教派修道院學習,24歲授予牧師(ordained priest )。 在1576–1583年間,他過着遊蕩的生活,在意大利瑞士法國間行走。他也在找教書工作,在日內瓦大學教過書,但是寫文章攻擊一個著名教授,他寧願離開也不道歉。他也到過法國的圖露孜市,在那裡拿到神學博士學位,還被學生推選講授哲學。當時圖露孜也有宗教改革派,自然與天主教衝突,導致混亂,這樣他就到了巴黎。在這裡他做了三十次神學講座,他的天才記憶引起轟動,他寫過“記憶術”。其天才引起法國國王亨利三世關注。邀請他到宮廷演示一下。布魯諾說: “我如此出名,亨利三世一天召我去,想發現我的記憶力是天生的還是魔術。我滿足了他,讓他明白這不是來自巫術而是來自有組織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寫了一本關於記憶的書‘思想之影’,並奉獻給國王陛下。由此,他授予我‘卓越講座’和薪水“。 這期間他還寫了其他書,包括講述他的哲學觀點的喜劇。由此可見,布魯諾多才多藝。很難想像文藝復興時代苦行修道院畢業生如此璀璨生輝。現在,2020年,共產黨還在不時鼓吹把一些大學辦成世界一流大學,可是,1950年代被共產黨取締的眾多教會辦的大學本來就是世界一流大學。 1583年,布魯諾到了英國,帶着亨利三世的推薦信。作為法國駐英大使的客人,他結識了一些英國上層人物。他也在牛津大學講過學,但是沒有得到教職,因為那些頭面人物認為他的觀點有爭議性, George Abbot,後來成為坎特伯雷教堂大主教,就嘲諷布魯諾支持哥白尼的觀點:“哥白尼認為地球在轉動,天體站着不動,可是事實上,是他自己的頭在轉動,他的大腦沒有站着不動”,並且他後來發現布魯諾抄襲並錯誤解釋意大利學者和牧師 Ficino的作品(這段記述看上去是為英國沒有留下布魯諾而開脫,他寫了那麼多,沒有必要抄襲),加上法國使館被人攻擊,結果布魯諾就離開英國了。 但是布魯諾在英國期間寫了不少重要論文,包括宇宙無限論。 1585年回到巴黎,因為發表了120篇文章反對亞理斯多德,還有單行本反對教會喜歡的數學家 Fabrizio Mordente,引來爭議,他在法國也呆不下去了,到了德國。不用說,在德國混得也不好。有人邀請他去威尼斯,就去了,倒霉了。 1591年,布魯諾接受威尼斯一青年貴族邀請去教書。他們顯然不睦,可能因為動機錯位。布魯諾認為有可能被提名任帕杜大學數學主任,但是貴族期待布魯諾教他記憶術和發明藝術。他很快認為自己的錢白出了,而布魯諾認為自己來了就是給他的一個榮譽(面子)。失望,布魯諾想走,貴族禁止他離開,最後,於1592年5月23日,在威尼斯宗教審判所告發布魯諾,後來,羅馬教皇 Clément VIII 要求威尼斯首腦(doge)把布魯諾引渡到羅馬。 有一種說法是羅馬教廷想讓他為他以前在多米尼格修道院公開放棄信仰付出代價。 回到威尼斯之後的經歷是我摘譯法文版的維基百科,因為開始看的是英文版的,沒有說明他為什麼拿到牧師的職稱(可以這樣叫吧),卻沒有做牧師,還要到處遊走。 法文版的維基說他在修道院博覽群書,有一些是禁書。成為新人(一種儀式吧)之後,他把寢室的聖像拿掉,尤其是瑪麗的,引起褻瀆指責。隨着時間推移,衝突益增,尤其是排斥三位一體信條。1576年2月他不得不脫下多米尼革派僧袍逃跑,一個指令被下達了,指責他為異端。 由此看來,那時教會/修道院還算寬容,沒有立刻迫害他。現在你在中國寫一篇“離經叛道”的文章,看看共產黨怎麼修理你。什麼中世紀歐洲的黑暗,中國相對而言是永世的黑暗,除非戰亂,自由思想必受政府責難。歐洲國家眾多而凌亂,但是正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中國人喜歡歌頌布“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葬者。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這些在他所處的時代中,都使其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獄”。可是從他的經歷看,他不算是主動革命者,就是沒有反教會。而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是大僧人哥白尼自己在死前允許發行的書中闡述的,到布魯諾時已經傳遍歐洲。布魯諾的被捕也不是教會主動追捕的,而是有人因私人恩怨找教會報復。可以說,追求自由,追求真理,追求科學都是高尚的,儘管中國極力拔高布魯諾,可是它壓抑自由,壓抑真理,壓抑科學精神,是中國不斷在黑暗中摸着石頭過河的原因。 羅馬教皇 Clément VIII 要求威尼斯首腦(doge)把布魯諾引渡到羅馬,這樣布魯諾就被羅馬宗教審判所審訊,面臨十項新的指控。他可以屈服,以免死刑,可是他“在死亡面前絕不退縮,我的心不會屈服於任何可死之人”。1600年2月17日他在鮮花廣場被火燒死。 1889年,Ettore Ferrari塑造銅像紀念他,雕像穿的是多米尼革派僧衣。這有點曲折,宗教審判所要審判他,他必須是信教的,宗教審判所才有權審判他。對於他來說,他認為他1576年就不信了。 Statue en bronze de Giordano Bruno (1889) par Ettore Ferrari (1845-1929), Campo de' Fiori, Rome. 哥白尼 談了布魯諾也應該說說哥白尼和開普勒。 有關哥白尼(拉丁語:Nicolaus Copernicus,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的資料比較詳盡。 哥白尼,開普勒和牛頓都在幼時喪父。一方面說明那個時代男性壽命比較短,另一方面,父權壓抑男孩思想自由?在父權嚴重的國家可能是這樣吧。開普勒的父親為了掙錢當僱傭兵。布魯諾的父親應該也是僱傭兵,看過一個介紹說是為西班牙打仗。 哥白尼父親是商人,母親家族顯貴,是波蘭人。在舅舅的幫助下哥白尼一生順利。 哥白尼在波蘭受到優異的大學教育,包括科學,人文等等。大概是在1495年秋,哥白尼就離開了克拉科夫,前往舅舅瓦岑羅德的教堂,舅舅已於1489年榮升為瓦爾米亞教堂的采邑主教,並在不久後(1495年11月之前)讓外甥哥白尼接替瓦爾米亞教士之職,前任教士Jan Czanow於1495年8月26日剛剛身故留出這一空缺。具體原因不明,也許是因為牧師會部分人的反對,有人將此事上訴了羅馬,導致哥白尼的任命受到拖延,於是瓦岑羅德將兩個外甥都送往意大利學習教會法,似乎是想藉此進一步促進他們在教會中的事業發展,同時也增強自己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影響力。 在意大利博洛尼亞的三年(1496年秋到1501年春)期間,哥白尼學習教會法,可是似乎並未在教會法方面投入太多精力,相反他對人文學科充滿興趣,很可能他參加了一些相關講座,並認真學習研究了天文學。 1543年,哥白尼在自己去世前,將主要理論寫在《天體運行論》當中。他本人終身未婚,也沒有任何生養子孫的記錄。 哥白尼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貢獻比較有趣,那個時代,出一個人物雖然未必容易,但是,這些人物往往是全才: “在1516-21年間,哥白尼住在奧爾什丁城堡,作為瓦爾米亞的經濟管理者管轄着奧爾什丁堡和佩尼恩日諾兩地的事務。在這裡,他完成了一部手稿《荒棄封地的位置》 (Locationes mansorum desertorum),旨在將勤勞的農民安置在這些封地之中,以便振興瓦爾米亞的經濟。當奧爾什丁在波蘭條頓戰爭中遭到條頓騎士的包圍時,哥白尼指揮皇家波蘭部隊保衛奧爾什丁和瓦爾米亞的安全。在接下來的和平談判時,他也是代表着波蘭一方參加。” “哥白尼一連數年都在建議皇家普魯士地區議會進行貨幣改革,特別是在16世紀20年代,當時的地區性普魯士政治中,這是一個主要問題。1526年,他就貨幣價值撰寫了一篇研究報告《Monetae cudendae ratio》。在文中,他闡述了現在經濟學中的格雷欣法則的雛形,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這要比托馬斯·格雷欣早了幾十年。在1517年,他還確立了貨幣的量化理論,這也是現在經濟學中的一個主要概念。為了穩定貨幣,哥白尼為貨幣改革所作的提議在普魯士和波蘭被廣泛閱讀。” 哥白尼的舅舅既然是當地宗教頭領,同羅馬教廷的關係顯然非常友好。這個日心說是他的新理論,沒有被打成異端邪說,反倒受到獎勵: 1533年,教宗克萊孟七世的秘書Johann Widmanstetter將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向教宗和兩位樞機介紹。教宗非常高興,還贈予了秘書非常貴重的禮物以示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