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美國會不會再掀「排華潮」?種族歧視的幽靈,為何從未遠離 【陳文茜專欄】為什麼美國總統大選,愈來愈極端、撕裂?為什麼種族主義的幽靈,在美國上空盤旋從未離開?除了對非裔的歧視,白人的劍刃也曾指向華人......
1886年,美國排華政治漫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20-08-24 1990年12月,我站在拉什莫爾山,冬日的夕陽快落山頭,赤紅的一輪,照在美國總統雕像山。夕陽染得遍山遍野,隨著時辰移動,紅暈或暗影,分別投在四位總統雕像上:陰影剛好投在林肯總統的臉頰上;另一位老羅斯福總統雕像,則折射了浴血般的赤紅。 1990年時才32歲的我,當時沒有看到什麼預言。心裡想的是這麼多美國總統,為什麼是這四個人?尤其老羅斯福? 2020年6月,因為「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運動,老羅斯福總統在紐約歷史自然博物館的雕像被移除了。他生前的名言之一是:「自由的消亡,最多只需要一代人。我們無法將自由通過血緣傳給我們的子孫,它必須被爭取、被保護、被傳承,被一代又一代人捍衛。」 老羅斯福紐約歷史自然博物館的雕像豎立於1940年,經過了好幾代,快八十年了。當時為了紀念和他併肩作戰的印地安戰士及非洲戰士,坐在馬上出擊的英勇羅斯福總統,馬姿左右前面各站著印地安及非洲武士,雕塑家以為這代表不忘這些底層戰士的功勞。可是在那個種族極端不平等的年代,紀念他們的方法,當然是總統高高在上,他們得站著,隨侍在側。
老羅斯福總統在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雕像,因涉嫌種族歧視而遭拆除。(Shutterstock)
八十年後,這座雕像被拆除了。對種族不平等的抗爭,反撲了過往以為是美好的古蹟。老羅斯福在當代某些美國人眼裡,突然不配當成偉大的總統。 總統雕像山上的另一位人物林肯,也是共和黨在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他的地位目前還在,但他的黨已經搖搖欲墜。 共和黨之死 2016年3月《時代》雜誌封面故事是一個墓碑,墓園裡躺的主人翁叫:共和黨(GOP),生於1854/3/20,歿於2016/3/20。 2016年3月,川普的對手,一一退出初選,他即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而《時代》雜誌封面故事在此之前,已預告:那個林肯總統的共和黨已經死了,未來的共和黨只是川普的黨。 《時代》雜誌的觀點是:共和黨創立初期,是一個相信自由勞動力可以帶來強烈的生產動機,奴隸制度阻礙了社會階級的流動,而且剝奪了「南方貧窮白人」的發展。奴隸制度的廢除,可以提高社會生產力,也幫助窮困的白人。 共和黨建立之初的口號是:「自由的呼喊之聲,已經響起,這不只是將自由分給黑人,更是保障白人的自由。」 共和黨成立之後第一位總統候選人弗萊蒙(John C Fremont)於1856年參選,喊出的口號:「Free Speech, Free Press, Free Man, Free Labor……」。他沒有當選,但四年後的1860年,林肯當選了。 正因爲對照當年Free的回溯,如今川普反移民,與「白人力量」呼應,鼓吹貿易保護主義,破壞言論自由的假新聞作風……於是,《時代》雜誌直接宣告:共和黨,死了!
但共和黨是川普參選之後,才莫名奇妙激進化,成為白人種族主義借殼上市的政黨嗎?然後才宣告死亡嗎? 當然不是。 如果從政治史的角度觀察,近代共和黨的激進化,早在二十年前小布希參選總統時開始。當時面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高爾,小布希左看、右看、直看、橫看,不論全國性民調或是選舉人團制調查中,都沒有當選的機會。 一位政治天才,也是競選謀略家出現了。阿爾伯(Joe Allbaugh),他的名字顯少人知道,但他徹底改變了美國歷史,及美國民主政治的本質。 民主體制之死 首先,阿爾伯打破了「中間選民」的概念。他認為美國每次總統大選投票率。差不多僅50%-55%左右。剩下近45%選民根本不是總統大選的對象,因為他們不投票,把自己廢了:這群人,不必理。 經過阿爾伯的交叉分析,中間選民、年輕人、拉丁裔,這群人正是選舉中的廢人。過往的選戰思維太過度重視中間選民,以為必須要共和黨支持者加上中間選民,選舉才能嬴。但美國的選舉現象早非如此! 為了「討好」不知道在哪裡,會不會來投票的「中間選民」,共和黨不敢提出「堅定」的主張,過度溫和的結果,既不見中間選民的蹤影,共和黨支持者也失去了熱情。
阿爾伯把民主選舉當數學,而非價值制度。他認為只要全美29%-30%選民狂熱支持小布希,小布希就會當選;剩下的70%選民,完全不必理睬。所以競賽的答案是強化共和黨支持者的熱情,提高他們的投票率,而非中間選民。 於是反墮胎、強化新教價值,還有找鷹派的錢尼當副手,這些才是嬴的策略。 小布希在共和黨初選內先小試牛刀,他以民調六千多份在一場本來落敗的北卡初選,變相造謡:如果參議員麥肯(John McCain)家中的黑人女孩是麥肯和黑人情婦生下來的,你還願意支持他嗎? 2008年美國大選時的參議員麥肯夫婦,與其女兒布麗姬特。(Shutterstock) 膚色的詛咒 麥肯家族在亞利桑那、北卡這一帶有極高的聲望。這是一個以愛國、正直著名的家族。麥肯的祖父是四星上將,父親是太平洋司令,他本人是越戰英雄。他是一切的傳奇。 當小布希以謠言式的民調散播各地時,麥肯的黑皮膚女兒剛剛開始上學懂事。這個女孩是麥肯的妻子追隨泰瑞莎修女於孟加拉飢荒時,帶回來認養的孤兒。 吾家有「黑女」初長成,麥肯選擇不痛擊小布希卑鄙,而是保護自己認養的女兒。
他相信民主政治,他相信選民,他更認為「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經過奴隸制度廢除近140年,偉大的美國人民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當高尚與卑鄙交手時,我們後來愈明白民主政治保護不了高尚,而是往邪惡傾斜。 麥肯輸了。 麥肯的愛國敵不過美國根深蒂固對種族歧視的心靈,黑暗的白人之心,嬴得了勝利:沉默、偉大的麥肯,被狡滑的軸心團隊打敗了。 嬴得初選之後的小布希開始更大幅度地往福音派、新教組織、石油公司、好戰主義移動:共和黨要再度領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高爾的全球暖化呼籲,只是邪說,他會一舉拉下美國的地位。我們不欠地球什麼!相反地,我們是世界的拯救者、道德的拯救者,上帝就在此,審判那些墮胎、敗德的異教徒。 雖然那場大選,小布希在全國投票中輸給了高爾(47.9% vs 48.4%),但在選舉人團投票時贏得了爭議的佛州,成為美國總統(271席對266席),可是在出口民調中顯示,共和黨的投票率接近65%。 阿爾伯對了!沒有激進的路缐,小布希根本沒有當選總統的希望。 但阿爾伯的策略,也同時葬送了民主制度的基本價值。他的聰明,剛好是他的背叛。
民主的基本假設是各方透過選舉競爭,提出主張,為一個國家尋找對話及共識。因此經由一場大選後,它不是政治大屠殺,而是彼此的距離更近、理解,以及民主政治必要的相互妥協。 因為只有獨裁專制,才有所謂的真理。 但阿爾伯以及他影響之下的小布希團隊、共和黨食髓知味了,2003發動伊拉克侵略戰爭,以「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藉口搶奪油田。 每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從此成為撕裂,互指邪惡,最後攻擊膚色(歐巴馬)。 葬送半部美國憲法 2008年當金融危機爆發,共和黨全面崩盤,比小布希更激進的「茶黨」出現了,一些荒謬主張一一出爐,包括質疑歐巴馬的出生地。 歐巴馬的膚色,加深了茶黨提倡的白人種族危機感。他們壓根忘了,歐巴馬的媽媽是白人,把他在夏威夷養大的外公外婆也是白人,他是一個在白人社區長大的黑皮膚小孩。 激進的列車向來不容易停止。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共和黨快速由小布希路線,變成茶黨,然後2016年茶黨的口感太淡了,不。川普!史上最唱作俱佳,口語不用修飾,這位與林肯、老羅斯福、傑克遜、華盛頓格格不入的角色,走進了白宮。 當然,也埋葬了半部美國憲法。 討厭川普的美國選民,連一天的榮耀也不準備留給他。2017年1月寒風刺骨,上午就職典禮,下午50萬人大遊行喊出:「你,不是我的總統」(Not My President)。 川普現象是美國的墮落嗎? 美國人塑造歷史有一個特色,只留下偉大的時代記憶,其他直接「遺忘」。老羅斯福總統會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因為在他的年代,美國一舉站上世界GDP第一,打敗大英帝國。
但也在他主政二十年前,美國在驅逐愛爾蘭移民並且沒收財產中,從不曾反省。 我們現在看到川普反墨西哥、拉丁、亞洲移民。140年前,在美國「信念主義者」眼中,愛爾蘭也不行!他們可能因為天主教信仰,勾結外國勢力,尤其羅馬教廷: 19世紀末美國對他們的迫害、排擠與歧視,甚至加入了《紐約時報》。1886年自由女神像剛剛安置於紐約自由島,漂洋過海來到哈德遜河上,河水奔向大海,而自由沉入水中。1887年,不到七個月之後,《紐約時報》即刊登社論:「我們還要接收多少歐洲難民?」他們又髒又臭,他們帶來瘟疫,滿城的細菌將殺死「我們」大家。 1886年起,剛好也是一場本土性經濟大衰退在美國出現。除了愛爾蘭移民外,下一個算帳對象是華人。
美國淘金熱,吸引包括華人在內的世界各國移民蜂擁而至美國西部。(取自網路)
華人大屠殺 美國狂野的西部從西雅圖開始,則進入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到處都有中國人被白人殺死。 經濟大衰退使白人求職變得極為困難,工廠為了降低成本,決定把當時從廣東找來修鐵路的華人,聘為雇員。 這些被稱之為「天朝人」的移民,完全不覺大禍臨頭。在一些美國當地媒體鼓吹下,「黃禍」來得又急又猛,失業的白人發起狂熱運動,各地的唐人街被付之一炬,白人組織國民兵「剪辮子隊」,他們不只剪掉天朝人的辮子,殘酷到連頭皮一起剝掉,大笑不止地看著天朝人痛苦的死去。 根據記載,最極端的例子是一名暴徒割下了一個中國人的生殖器,拿到一家餐廳燒烤,他說:味道如雞蛋。 短短時間內,或殺或逃,中國人在美國西部的人口由11萬人,銳減至6萬人。 屠殺之後,美國正式立法反華。到了1887年,每年赴美留學或是工作的中國人只有十人。 這已是林肯總統廢除奴隸制度之後,二十年。美國的種族意識,從未真正消失。
當時在美國北卡大荒原野中,正有一名刻意被三一神學院栽培的華人青年,只讀了三年書,本姓韓,為了年齡限制留下竄改證件成姓宋,全名宋查理:以傳教士身分橫穿美國,抵達舊金山直接上了太平洋郵輪的蒸汽船,駛向上海。 他抱著對西方無比的渴望,對衞理公會激動的感激,回到中國。他渾然不覺、也毫不知情地躲過這場災難。 豈止他!豈止宋氏王朝的家長宋查理!擅長創造遺忘及偉大的美國人,也似乎跳過了長長的近二十年的排外史。 直到美國經濟再崛起,成為世界第一!直到自由女神,成為永恆的神話。 2008年金融海嘯來了,美國更偉大了,這一次故事必須更全面,更戲劇性! 它不只是140年的循環、複製。 它是美國信念的組曲。 你現在只讀到第二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