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rigade的博客  
Brigade  
网络日志正文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续) 2020-07-05 07:22:14

可以想像,远古时,比如说6万年前,一些人走出非洲,到了高加索,气候寒冷,但是动物很多,他们打猎也幸存下来,也许跟更早的移民尼安德鲁人有交集,学会了一些先进技术,反倒把尼安德鲁人灭绝了。很久以后,人变白了,也有能力开始四处扩张。如此就有了伊朗印度这一只雅利安人。

可以看出,什么种族优越高贵,并不是生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像爱尔兰人,当初受英王迫害,贱卖到美国做奴隶,价钱还不如非洲奴隶。但是几个世纪以后,爱尔兰人是美国第一大族裔。

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方面,中国人处于劣势,因为中央政权不允许物竞天择,不允许你做商业,不允许你出海,不允许你移民到皇帝的“龙脉”东北去,不一而足,套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太多了。历史就是一场超限战,一个超强压制奴役本民族的政权,不管它如何改朝换代,都避免不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惨败的命运。

分析种族扩展侵略史,可以说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概念,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实际上新崛起的大国未必要挑战现存大国,而是现存大国无情打压已经被驯服的大国,像罗马对待迦太基和希腊那样,最后彻底毁灭对方。而像雅利安消灭古印度文明这样,是司空见惯的历史。历史是无情的,侵略者总是喜欢扮演高贵人分化瓦解消灭其他种族,过去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

智人来了, 尼安德特人 与类人猿毁灭

早期人类迁徙地图 1. 智人 2. 尼安德特人 3. 早期人科

历史长久,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另类呢?身为刹帝利贵族的释迦牟尼结婚生子,也许很为不是婆罗门种姓而苦恼,三十多岁离家出走了,做了一个宗教改革者,把印度教的喜庆人性都改没了。

佛教

如果说中国人对印度教不了解的话,对佛教其实也是一知半解。什么是佛?佛和神有什么区别?如来佛又是谁?

从佛教的意思上讲,佛(Buddha)是指“悟者”或“智者”,是一个人涅槃(nirvana)后的封号。如此说来我更喜欢天主教的“圣”,是罗马教廷给出的封号,大家都知道某某圣是人。

如来(梵语:Tathāgata),佛的十大称号之一。tatha意思是“如”,意思为如同或不变。agata意思是“来”。如来即“如同来了”或“不来不去”之义。《金刚经》中解释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有解释作“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

从明朝开始,汉地民间尊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祖,或称佛祖,即“佛教之创祖”,简称“如来佛”。

所以,从佛教来说,佛就是人死之后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因此,无法证明。

中国人喜欢说立地成佛,两千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人成佛。这真是笑话,一代又一代和尚修炼磕头念经烧香,竟然一个都没有涅槃。有名一点的,只是诸如什么禅宗六祖的,只是某个教派的祖师爷而已。

既然释迦牟尼为人,那么严格来说,佛教谈不上是神教。

释迦牟尼(Siddhattha Gotama),是哲学家,清教徒,沉思者,精神老师,宗教领袖,生于公元前五到四世纪的古印度。他行教45年,其教旨基于受苦(duḥkha)与终结受苦-达到涅盘状态。

由此可见,中国的佛教徒(假设是虔诚的)自愿受苦并无意义,因为没有一个涅槃。所以就是受苦受难,受难受苦。有这么多受苦受难的信徒,这样一个国家悲惨不悲惨?

我喜欢上面这段对释迦牟尼的英文介绍。因为本来我就想写他跟苏格拉底孔子是同时代人,其行为方式和影响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说他是哲学家恰如其分。

简单的说,那时,奴隶社会发达了几百年然而小国林立,兼并战争不断,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就产生了思想,成为哲学家。他们自己又不大写文章,喜欢到处演讲,有很多信徒,因为信徒更苦恼,也想探究真理之路,感到在这些哲人身上,看到了指路明灯。哲人死后,信徒们就编书,写论语,写对话录写这个经那个经。就这样,在希腊有了哲学(含一切科学),中国有了儒学,印度有了马丁路德式的新教-佛教。

中国人把释迦牟尼的徒弟编的书啃上两千年,我看不出能啃出什么名堂来。

虽然说释迦牟尼好像以苦为乐,如果研究一下那时的人文环境,可以说他们这些新的僧人是种姓制度的延伸,他们的身份相当于另外一个婆罗门阶层。自己不劳动,还不鼓励劳动,要饭吃未必就意味着吃得多么糟糕。想像穷人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什么人?贵族青年。而释迦牟尼本身是贵族,其信徒中也不乏贵族,所以他要饭吃,不是一件什么艰苦的事情。何况印度地处热带,水果丰富。这样炎热的地方,人容易懒惰很自然,所以奴役第三第四种姓人民,贵族们才能坐在那里空想轮回,空想拯救他人。

如果释迦牟尼在今天成立这样一个佛教,很容易被说成骗吃骗喝的神棍。

就算那时他未必要行骗,但是也是在印度教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虚幻的概念,搞得人晕晕忽忽。不要忘记,前面说过,梵天创造了一个女神,名唤莎塔如帕,是辩才天女,这不但说明古印度人很崇拜女神,而且很重视辩才。释迦牟尼的辩才如何?这个难说,但是口才应该很好。记录他的对话的金刚经可以说明这一点。可是,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对于外人来说,真是不知所云,佛教盛行之后,就得解“释”解“释”,却永远解“释”不清。这跟董仲舒朱熹解释孔子类似,越解释越糊涂,废了八股文,这些东西就成了故纸堆。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开始应该还算顺利,和其他新教(如耆那教,英语:Jainism)一样,因为不强调种姓制度,所以信徒总是有的。阿育王对佛教的推广贡献最大。阿育王,即阿输迦·孔雀(Aśoka Maurya,约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带来佛教的繁荣,后世称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伟大的国王之一。在多次的战争之后,阿育王在公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间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大部分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扩张到现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当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在即位第9年开始虔诚信仰佛教,想要以和平方式扩张势力。这算是完成征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说,佛教和耆那教都没有鼓励杀生。

放下屠刀,跟人民和平共处,应该是统治者的基本智慧。可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缺乏这种智慧。秦始皇,杀杀杀,到了秦二世,先把自己的兄弟姐妹杀光,人民起义,秦家灭亡。

阿育王虽然是上座部佛教徒,但后期容许其他宗教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

研究佛教,会看到这种说法,佛教入国败国,入家败家。入家败家很明显,像中国的李叔同,老婆孩子不要了遁入空门,世上只是多了一个解“释”的大和尚而已。阿育王因佛教而败国没有?佛教传说,阿育王曾问优波毱多(禅门西天第四代祖师)谁是最大施主,优波毱多说是布施了真金百亿的须达多,阿育王晚年病重,计算一生所布施为九十六亿,要把国库财产布施出来凑齐百亿,因而被所立太子软禁,每天供给少量食物。他病死后,孔雀王朝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乱,并在四十多年后就灭亡了。由此可见,阿育王也算是因佛教破家败国。

阿育王毕竟是印度人,应该相信了转世这种说法。可是佛教收罗这么多财富干什么?不管什么宗教,搜刮太多,最后终会跟世俗政治权力闹出血案,

阿育王的孙子三钵罗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在位)也是宗教狂,但是三钵罗底和他母亲以及孔雀家族的先祖一样,是个耆那教教徒,并且致力于其宗教的传播。据耆那教传说,三钵罗底在位长达53年,用三年半时间在全国建立了12.5万座耆那教寺庙,可以功盖阿育王。目前在邬阇衍那以及古吉拉特邦等地还留存有三钵罗底所建的庙宇。从这两个宗教传说来看,印度人喜欢说大话,受神话故事影响太深,数字容易大得不靠谱。印度没有靠谱的历史记录是真的。研究印度历史,历史学家们连唐玄奘的印度游记都用上了。印度历史长期疏于文字的记载,连释迦牟尼的言教都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靠的是僧团对经典的结集。所谓结集,是采取合诵的形式,即一人凭记忆诵出,大众确认后便依此心口相传。印度佛教史上共举行了四次大的结集。只有释迦牟尼佛圆寂674年后举行的第四次结集,才形成文字刻录于贝叶上,成就了世上最初的佛教文字经典“巴利文三藏”——贝叶经。所以后人解“释”,都是解释大杂烩。

但是,肯定很多钱都用在盖庙上,所以阿育王死后四十多年王朝就崩溃了,不足为奇。他们真的相信花钱能买平安,能够转世成佛?也许他们有这种迷信,可是这钱最终是下层人民的血汗钱,害此黎民苍生,以求个人来世,其罪莫大焉。

佛教产生之后,不但面临同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竞争,还要同其他与之类似的宗教竞争。它的内部也是门派林立。公元前后,佛教有18个部派,公元后,又有大小乘之争,内部动荡分裂,其他宗教也会改革,佛教不断走向衰落。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建的佛教石窟-Ajanta Caves. 从辉煌到忘却-19世纪英国人在雨林中发现


印度教兴起于公元二世纪左右,是在婆罗门教六派哲学思想基础上,借鉴、吸收佛教、耆那教等宗教而构建的一种新宗教,至公元八世纪商羯罗(Adi Shankara)实行宗教改革而日臻完备。他完善了以不二论为核心思想的吠檀多派(Advaita Vedanta)哲学,重新树立吠陀、奥义书经典的神圣地位,并普遍建立起自己的僧团和寺庙,从百姓出生、成长、婚姻、丧葬习俗着手完善宗教仪式,唤醒了印度百姓心中的民族主义情节(这与公元一世纪以来多次的外族入侵也有关系)。同时它缓和了同世俗统治阶级的关系,不再搞神权高于王权,这就取得了统治阶级的好感,他们还给中亚入侵来的一些少数民族贵族重编家谱,送出刹帝利种姓头衔,以换取印度教的“国教”地位,得到了印度各地上层人物的支持。“印度教”兼容并包,它既是多神论的宗教,又是一神论的宗教;既是崇拜偶像的宗教,又是反对偶像的宗教……马克思也说,印度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印度教将释迦牟尼佛列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十个化身的第九个化身,故印度人往往将佛教视为印度教的一支。

公元十一世纪,突厥人(伊斯兰教)入侵北印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灭或臣服了大部分北印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突厥贵族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伊斯兰教,其政策远比当初的阿拉伯人激进。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摧毁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强迫“异教徒”接受“先知的宗教”。沙漠游牧民中盛行尚武精神,劫掠被奉为一种民族风俗,当这种“风俗”以奉真主之名和破除偶像、消灭异端等宗教名义表达时,就会变得异常血腥、疯狂。根据英国学者渥德尔的引述,“穆斯林从左边杀过去,又从右边杀过来……被征服的人民要么接受伊斯兰教,要么只有死亡一途。”几乎所有佛教寺院都在劫掠一空后被焚烧,或在其原址上建立起清真寺。佛教僧人和信众要么逃亡,要么交重税,要么改宗伊斯兰教。

公元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突厥人攻入比哈尔和孟加拉,印度最后残存的佛教大寺飞行寺、那烂陀寺和超岩寺都被洗劫一空,这标志着在印度传承一千七百余年的佛教的消亡。

从印度的历史来看,它的种姓制度压迫广大的低种姓人民,其宗教,无论享乐主义还是禁欲主义,都没有尚武精神。所以面对外敌入侵,不堪一击。

伊斯兰教,是模仿犹太的宗教,并且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连同基督教,它们都被称为亚伯拉罕教(Abrahamic)。

to continue

印度教战胜佛教,欲望战胜阉割(十世纪)

The temples of Khajuraho



浏览(786) (4)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何华 回复 木秀于林 留言时间:2020-07-05 11:05:43

西游记,唐僧取经,还是好的。

回复 | 0
作者:木秀于林 留言时间:2020-07-05 08:27:39

回复 | 3
我的名片
Brigade
注册日期: 2018-10-03
访问总量: 718,78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老钱又造谣乐
· 老钱又造谣乐
· 少数“精英”对多数人民的暴力
· 精致女
· 疯婆子
· 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续)
· 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
分类目录
【转载】
· 港商耍弄未来美国总统始末
· 美國會不會再掀「排華潮」?
· 白人至上主义者开着“移动军火库”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 希特勒策划“国会纵火案”,为何栽
· 万里传毒共产党最快
· 孟德斯鸠: 论罗马人用以征服一切
· 恣情纵欲
· 简批“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人的不
· 《新苏黎世报》对弗朗西斯·福山
【原创】
· 老钱又造谣乐
· 老钱又造谣乐
· 少数“精英”对多数人民的暴力
· 精致女
· 疯婆子
· 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续)
· 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
· 马列老太与川粉
· 贵人迷
· 绍兴师爷的文字风格
存档目录
2020-12-02 - 2020-12-19
2020-11-02 - 2020-11-30
2020-10-01 - 2020-10-30
2020-09-04 - 2020-09-30
2020-08-01 - 2020-08-29
2020-07-02 - 2020-07-27
2020-06-01 - 2020-06-26
2020-05-07 - 2020-05-25
2020-03-02 - 2020-03-18
2020-02-01 - 2020-02-13
2020-01-01 - 2020-01-29
2019-12-04 - 2019-12-29
2019-11-02 - 2019-11-30
2019-10-04 - 2019-10-29
2019-09-13 - 2019-09-28
2019-08-02 - 2019-08-21
2019-07-05 - 2019-07-30
2019-06-02 - 2019-06-30
2019-05-02 - 2019-05-29
2019-04-04 - 2019-04-30
2019-03-02 - 2019-03-31
2019-02-03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0
2018-12-26 - 2018-12-31
2018-11-01 - 2018-11-03
2018-10-11 - 2018-10-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