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本:从中国留学生到多伦多的“打工皇帝”
图为本文作者和黄厚本在BMO多伦多总部
“我成功的每一步,都是踏踏实实的努力走出来的。” ——黄厚本
黄厚本的家乡在中国的江南,7岁的时候父亲的溘然长辞让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艰难中。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他和哥哥们,是她的双手和汗水铺垫了黄厚本一直攀登着的求学之路。那时候黄厚本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求学,用自己的知识和成就回馈亲人的养育之恩。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浪潮。一时期,象华罗庚、陈景润等一代科学家的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感染着在校的每一个学生,激发了一大批青年学生立志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黄厚本也是其中之一,他立志要成为像华罗庚,陈景润一样的数学家。在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持下,幸运的黄厚本正赶上中国恢复大学统考制度,于1979年考上了郑州工学院数学力学系。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他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大学毕业后,黄厚本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那个时候,“出国思潮”正悄悄在国内的高新知识分子群中兴起,甫入科学院,周围的同学们谈论出国深造留学的旋风也将他卷入其中。从最开始的排斥,觉得是“天方夜谭”到后来的学习和交流中,被西方的学术成果及西方教授们的渊博知识和活跃的思维方式所打动,黄厚本在第二年的博士学习中决定到国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志者事竟成,1989年,他来到了加拿大安省滑铁卢(Waterloo)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四年的刻苦学习中,黄厚本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学习和研究的思维方式的改变,终于在1993年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
1993年,带着理想和雄心壮志的黄厚本来到了萨斯卡温(Saskatchwa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一年后,又来到加拿大最高数学研究机构-菲尔茨数学研究院(The Fields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做博士后研究。在这里,黄厚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梦想危机性:很多从一流大学出来并在学术上已颇有建树的博士仍挣扎着寻找大学教授职位!由于九十年代初的北美经济萧条,再加上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导致一大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们涌入北美,他们带来的强大竞争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年轻的数学学者找不到稳定的教授职位而被迫转行,投身于工业界。面临着一家三口人生存的现实压力,黄厚本也不得不问自己,到底何去何从?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他决定转向当时十分火爆的计算机行业。于是在第二年的博士后研究中(也就是1994年到1995年),黄厚本同时注册了八门计算机课程,准备在第二年博士后结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计算机硕士学位。
崭新的计算机编程课的挑战,沉重的数学博士后的研究,以及高昂的学费压得他几乎有些喘不过气来,同时对于前途的思考,让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这时候,一个崭新的学科悄悄走进了他的视野,这就是——数学金融。
在当时的世界,除了全球闻名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外,加拿大的滑铁卢是全球第二个开辟数学金融的大学,对于这个领域,实在算是一个先驱者了。这个全新的学科在圈子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很多人对于这门学科的内涵、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都抱着既好奇又迟疑的态度,有些人开始跃跃欲试,但是大部分的人还在犹豫观望;那时候的人并不知道,迈出了那一步,对于今后的人生有怎样决断性的变化。没有更多的彷徨和疑惑,黄厚本毅然决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选择了这门新兴的学科作为今后的职业之路。
第一批班上的同学范围覆盖面很大,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专业也从数学、工程、经济、商业到理工、财经。金融衍生产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这方面的人才在市场上更是及其短缺,98年之前,金融工程才刚刚为人熟知。对于一个同时拥有扎实深厚的数学、金融以及计算机背景的人才,在同等背景下,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会更容易把握住。96年,黄厚本拿到数学金融的学位,随即进入TD道明银行,担任定量分析员。
金融风云 - 牛刀小试便初露锋芒
成功总是惠顾有准备的人,很快黄厚本便迎来了第一次考验和机会。
几个月后,前台开发了一种新产品也经过了中台的测试和审批,成交了一笔不小的交易。当黄厚本用来后台计算时,发现模型的定价及对冲参数并不随市场的价格的变化而做所期待的反应。为了验证自己的直觉和判断,他自行开发了一个全新的模型。经过初步测试,他断定在前台的模型中一定有错误,,前台就在黄厚本的意见下找到了自己的错误。经过修正,前台报出了三百万加币的亏损,而错误的模型却报出了一百万的盈利!
这次差点让银行损失高达四百万的教训让高层开始注意这个戴着眼镜平时默默无闻的中国人,并决定从此以后,所有新的衍生产品的模型必须经过黄厚本测试同意以后才可做交易!经历了这次事件后,黄厚本升任为高级经理,这对初出茅庐的他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由于杰出的表现和对银行的贡献,黄厚本在2000年被提升为TD银行集团的副总裁,成为该行的真正的高管人员。黄厚本是第一位在加拿大主要银行中担此重任的华人,即使到现在,在加拿大金融圈内身居高层的华人也是寥寥无几。
如今入行金融界十年,黄厚本成为加拿大主要银行圈子里职位最高的华人。靠在黑色的高背皮椅上,黄厚本推推眼镜,“我的路还要继续往前走。”
搭建中国和北美的金融互通桥梁
93年的圣诞节,那个时候跻身多伦多金融圈的华人寥寥无几,每年的圣诞节,当洋人们各自回家过节的时候;中国人还喜欢恪守华人的习俗,大家凑到一起吃顿团圆饭。从开始的几个人,到96年的30-50人,到了98年的圣诞节,吃团圆饭的人已经达到了100多人。从那时候开始,慢慢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习俗,每年圣诞节的活动都会由工作在不同的银行中的华人组织举办。
时间很快到了2000年,那一年的圣诞聚会是在TD的华人组织举办的,那一年也正逢黄厚本正式晋升为TD银行副总裁,他积极筹办了这次活动。那次的聚会是从93年开办以来最盛大最成功的一次,到会的华人有300多人;同时那年也是中国为申请进入WTO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中国也迫切需要一个金融平台与国外进行交流,黄厚本期望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开展一些旨在推动加拿大和中国金融交流、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加强中加友谊的活动。通过协会和各种活动,让双方都加深了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了解,同中国同行建立了许多有益的联系。
从2000年圣诞节开始酝酿,前后只不过才一两个月,在黄厚本和其他几大银行的华人精英的组办下,正式创办董事会,注册成功。2001年4月成立后,正好赶上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孙淑贤女士新上任,这也是她上任后参加的第一个社交活动,不仅如此,协会还请来了当时的国会议员、省议员和工作在金融界的高管、教授、学者等。
加中金融协会从创办到今天,已经成功举办并达成了很多次加拿大与中国的经济交流讲座和合作项目。
记得有位美国记者曾在采访银行家摩根时问:“决定你成功的条件是什么?”摩根毫不掩饰地说:“性格。”记者又问:“资金与性格何者更重要?”老摩根一语中的:“资金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性格。”不成功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成功的人都有相似之处。对于黄厚本来说,他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专业技能、勤奋、聪明的头脑外,也与他良好的性格分不开。言谈中可见他的沉稳和气定神闲的大将风范;黄厚本说,我要恳求年轻的企业家们注意的一件事是“耐心”。人们总是希望立刻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越快越好。有耐心并不意味着你不必努力工作,只是必须明白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持续专注于一件事的人们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收获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有价值的建议。
我知道,我的经历并不能让人同有耐心联系起来,但是我们不能一夜之间成就事业。无论你是准备在运动或其他一些什么事业上获得成功,成功来自于设定目标并严格地按照计划,耐心地持之以恒向目标迈进。以Lance Armstrong为例,没人会欣赏他整天坐在自行车或火车上。在法国旅游时,他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像猫一样坐在自行车上,等待灵感的突然到来,从而开始他的行动。这只是一个例子,一个很好的比喻来说明我提到的“耐心”。
辽阔的金融市场,机会和压力同时并存,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黄厚本也注定将带给加拿大甚至中国金融数学领域更多的精彩传奇。
——首发于06年《枫华正茂》一书,后改编部分文字重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