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北京部落  
天南地北胡侃  
https://blog.creaders.net/u/201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这里不是北京 2011-01-20 18:07:10

又要离开这个叫北京的城市了。

几天前,朋友问,到北京了,怎么好久还不更新部落格了。我答没情绪,写也是牢骚。朋友说,满腹牢骚更该写。再说了,你什么时候不发牢骚?自己想想,是那么回事。好,今儿再写点牢骚话贴在这里,等着找骂。

写什么呢?打开电脑,看到硬盘上存的一集《这里是北京》录像,是很久前下载的。看这标题,就来气,不是对这电视节目,而是对北京老城的消失不满。好,部落文的标题有了,叫:《这里不是北京》。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二十多年前去了到海外,之后每年回北京住一个月左右。每次回来,一是探亲访友,二是在老城位置上寻找逝去的记忆。一次次回来,一次次失望而归。今年又回来了,又要带着失望走。这些年,故乡行的感受不断告诉我:这里不是北京。

这里不是北京,因这里不再有北京的格调。去海外盲流时,北京不是这样,那时胡同尽管很旧、很挤、很破,但很北京。现在的北京已没了以往的格调。胡同是北京的独特个性,更是北京老城的肌理。没胡同那还能叫北京吗?除经纬度不同,北京与其他城市已没什么不同。此城彼城,民居相互克隆,商宇相互翻版,犹如出自同一家建筑设计所,出自同一张图纸。在这个叫北京的城市,民居的风格没了,地域的风情没了,历史的遗韵没了。这里还是曾是我的家园吗?这里还是曾存放我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记忆的地方吗?

这里不是北京,因这里不再有北京的音调。在北京,讲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一日,我这个盲流拎着傻瓜相机在南长街里晃悠。在一大杂院门口,我停下了,注视那破败的院门和几乎被踏光的门槛。这时,一年轻娘们儿走到院中央,问:“李早随(你找谁)?”她的问话提醒我:这里不是北京。北京人会对我说:“您找谁?”三个字说得字正腔圆,而且必须用“您”,这是对陌生人的尊称。我不反感移民(我父母就是移民),只觉得在这个叫“北京”的地方讲北京话的居民越来越少。北京话的语调是北京民俗的灵魂,没北京话的北京还叫北京吗?就如没上海话的上海不能叫上海一样。从语言学习上讲,让第一代北京移民讲标准的北京话是不太可能,但他们的后代也没学好北京话,多讲的是普通话。

这里不是北京,因这里不再有北京的乡情。脚踏在北京街头,走在名字熟悉外表陌生的大街上,我越来越有一种陌生感,觉得走在异乡街头。那种故乡家园的亲切感已淡我而去。每年回来,是想亲近故乡,可故乡已不再亲近我。这块曾记载我生活经历的地方,已冷冷地离我而去,连招呼都没打,连个念想都没留下。离我而去的还有这里的人,他们中很多不再有传统北京人之间的笑脸,交流中少了质朴却多了虚伪。他们中很多不再有老辈间的礼数,不再使用敬语。我发现,经常有小辈儿不会或不习惯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您”,常用“你”与长辈交流。我小时候在北京,该用“您”而不用“您”时,必受训斥,甚至挨打。

故乡行又要结束了,走前又多了一丝落寞。这次之行再次告诉我:这里不是北京。这里所剩不多的胡同、新式民居、嘈杂喧闹,都在疏远我,冷淡我,排挤我。

这里不是北京。今后每年我还会回到这里,看亲友,继续寻找记忆。尽管许多记忆已逝,但我会继续找,带着梦去找,直到不再有梦。我是不是得了病?像是走不出以往的记忆。是不是自己变成了老梆子?只知道回忆旧事。可我的这些感受在十多年前就有,那时我还很年轻。

这里不是北京。原来那些能勾起我记忆的人、物、事、魂都灰飞烟灭,都被毁了,不是被时间毁了,而是被炫耀政绩的政痞毁了,被贪得无厌的商人毁了,毁得干干净净,连个渣儿都没给留下。对政痞而言,渣儿就是渣滓,没保留价值。要政绩,就得给管辖区整容,可他们给北京老区毁了容。对牟利商人而言,世界没有渣儿,只有钱。只要有钱流入自己的口袋,他们宁可制造垃圾去埋葬老城的人文史。对像我这样的老北京,“渣儿”是北京人视觉记忆,是北京人生命一部分。站在北京老城原来的位置,我环顾四周,到处是倾卸新渣滓:肮脏的鸟窝儿、晦气的坟包儿、色情的裤衩儿。我失望,失望得想骂脏话。

以上是我个人感受。在别人眼里,我的感受也许很偏见很极端。在规划北京的政痞、规划家眼里,我的感受没准被视为没品位,没经济头脑。咱不在乎。咱在这坛子里说话,不是说给那些所谓专家政痞听的,而是说给那些像我一样的老北京的老少爷们儿听的。

我又要失望离开这里,因为这里不是北京,因为北京没了。

浏览(12762) (3) 评论(1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老秃 留言时间:2012-03-09 19:54:40
那块地方依然叫北京。不是您记忆中的北京了。那肯定的。你这岁数跟俺相仿,不会大多少。回忆中的是60-70乃至80的北京。可是如果对我们父母来说,他们记得的是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北京呢。

也有同感。北京被新移民占领了。
再过二十年,我们成老古董了。
还看不惯北京和新北京人呢。
回复 | 0
作者:北京部落 留言时间:2011-01-23 09:30:06
bel`n`ken, 谢了。

北京老城胡同里保存最好的院落集中在地安门附近的后海一带,还有紫禁城、中南海周围。这些院落有的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产物,之后变成国民党、社会名流和富贵者的产物,再之后变成共产党权贵阶层的产物。这些处于北京黄金地段上的大宅门一直用百姓的钱保养着,至今未因逾代隔世而失去往日的权贵气派。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大宅门里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大宅门的门槛依然是那样高,有些依然由卫兵把守。而那些大杂院却因长期失修失养,其历史的风貌不再。

老城胡同里的大宅门被保留下来了,普通传统民居在消亡。过去北京最穷最破的南城如崇文门和宣武门地区,除前门附近的胡同,已基本被拆光。在东城和西城,胡同民居保留的相对多一些,这也许是沾了古今统治者的光,因为那里紧挨着历代帝王血色的宫墙,那里曾是至今仍有不少权贵阶层的院落。那些未被霸占和被腾出来的四合院已被修缮一新,有的变成新权贵或新富豪的豪宅,有些变成了迎接八方游客的北京“特色民居”。一些大杂院被恢复“原貌”,变成了独门独户的四合院,里面迎来了新主人。原来的居民绝大多数拿了点搬迁费后被开发商和官员连哄带骗请到五环以外去了。谁都知道,在民居改造和居民拆迁过程中获益最大的是相互勾结的官与商。过去几年,我参观过修复一新的“传统胡同”和“传统民居”。感觉是,这些胡同和民居除了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讨厌修缮一新的东西。一旦修了,它们已不再是原来的东西,就如修复文革期被砸烂的文物古迹。那还是原物吗?既然砸了拆了,就别在“恢复”了。“恢复”不是在改正错误,而是丑化政府过去的行为。
回复 | 0
作者:bel`n`ken 留言时间:2011-01-23 01:27:18
我也是北京人。 我想咱们最miss的就是北京的文化, 这是没去过北京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 您别生气。

这儿,我转一个文学城的贴子: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我的家乡60年前叫北平,
这里的人们一直很热情,
直到故乡被土鳖们占领,
才发现北京不再是北京。

我们是胡同长大的一代,
生活的节奏并不是很快,
即便没有钞票塞满口袋,
生活在这里依然很愉快。

小时候天总是那么的蓝,
香山的泉水是那么的甜,
夏日里也不会有桑拿天,
沙尘暴更是从未曾遇见。

那时街上不见车水马龙,
立交桥下老人在放风筝,
树荫下是玩弹球的土坑,
乒乓球台是废弃的防空洞。

看着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吸溜着小豆冰棍笑容灿烂,
不奢望山珍海味鱼翅捞饭,
只盼着春节庙会吃遍厂甸。

皇城根脚下是我们的地盘,
四九城里都是我们的乐园,
每当日落西山天色渐晚,
奶奶们才会扯着脖子喊我们回家吃饭。

牛二是叔叔大爷们的最爱,
炸花生米就是下酒的小菜,
东来顺的手切肉就是牛掰,
热情服务从不让顾客等待。

这里有支球队叫国安,
他的口号是永远争冠,
绿色身影出现在眼前,
北京人都会翘首期盼。

哥们儿们之间透着局气,
发小们一个比一个仗义,
街坊邻居间不输给亲戚,
打过交道咱们就是瓷器。

你可以说这里的人胸无大志,
但多大岁数的老头都能跟你聊聊海湾战事,
你可以认为这里对外有些排斥,
只是我们做人直来直去不加粉饰。

这里的姑娘都是尖果儿,
小丫头片子也让人冒火,
北京小妞儿懂事又讲究,
谁都想娶回家当自己老婆。

这里的男人算不上大汉,
但就是能让姑娘们喜欢,
虽然比不了上海男人洗衣做饭,
北京爷们儿照样招丈母娘待见。

这里到处都是名胜古迹,
紫禁城展示着北京的大气,
什刹海倒影着心旷神怡,
钟鼓楼见证这座城的神奇。

就是这个美丽的城市,
养成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不知不觉时至今日,
北京的文化已经渐渐的消失。

人流从五湖四海涌来,
言谈中透露着对这里的崇拜,
其实没有丝毫对这里的热爱,
只不过都是指望在这里发财。

马路虽变得越来越平坦,
房价也随之蹭蹭的翻番,
新光天地的衣服好几十万,
名牌里边的都是山西煤老板。

开发商拆除了我们的回忆,
填补了他们存款上的业绩,
印象的北京已经满目疮痍,
他们的手段却越来越BT。

满大街的粗腿黑丝儿,
嘴里都是一股喳子味儿,
北京话不是后边都带“儿”,
别东施效颦的喊“东直门儿”。

条条环路上都开始拥堵,
我真想问候他们的老母,
我宁可重回到生活简朴,
也不忍心这样折腾六朝古都。

这里成了什么鸟都有的林子,
从西北的小偷到中原的骗子,
夜总会里的小姐越来越上档次,
可以后再也不会再有“110104”。

我不要中华芝华士,
也不要MIX的霓虹灯,
“点儿五”中南海和“普京”
就能让我醉倒半夜三更。

从“鸟窝”到新CCTV,
都不如我的工体,
装逼遭雷劈,
只有去那才能听见久违的“牛B”。

路拓了,房还在,
房拆了,家还在,
家没了,人还在,
人变了,心还在,
即使我以后买不起北京的墓地,骨灰洒在不知名的地方,拼出来的图案依然是——北京
回复 | 0
作者:北京部落 留言时间:2011-01-23 00:06:44
这帖子先贴在海外博客里。帖后,跟贴的很多,骂人的多,用语有:

-脑残、
-落伍、
-不愿接受社会的发展、
-倔倔的愤老、
-你们走了,离开了北京,或者说抛弃了北京,留下的北京人和新来的人成了当今的北京人。他们没有任何责任和理由为你们保留那个没落的北京、继续过一种相对落后的生活。今天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才是北京的主人,他们该干嘛干嘛。

看了骂我的回帖,我无言以对,无心回复,觉得再解释也是对牛弹琴,并非自己清高,而是很难向不了解北京文化的人解释,况且这些人根本不想了解北京文化。

过去有许多人反对拆除老城胡同,但他们的声音太小太弱。像做其他事一样,政府在规划或拆除老城胡同时是从来不同当地居民商量的。虽然有时也征求专家的意见,但专家反对意见也不见得会改变当政者的计划。过去三十年,北京市区扩大不止两倍。既然扩大了,为啥当初不在老城外开发新城区?我曾瞎想,当政者当初应保留老城区,而在它旁边建个新北京。世界上许多古老城市规划是这样做的。这样也许能让更多人满意。谁愿意在传统破落的老城居住,就让他们住。不愿住的,去四、五、六环外面住。
回复 | 0
作者:桦树 留言时间:2011-01-22 21:45:44
北京无论哪里都长得一模一样了。一样的高楼,一样的街道,完全没有了个性,就连人也都物化了,人群就像一条流动的黑带,从这个楼流到那个楼。我呆呆地看着这些匆忙而完全无表情的脸,突然头晕,有想吐的感觉。
回复 | 0
作者:jianggt 留言时间:2011-01-22 21:07:23
我倒是觉得楼主以北京人自居发表的一通议论,多有偏颇。

你以北京人自居,不满别人动了你的北京,那我问你,你跑美国去干吗?
换了你当北京的市长,你能保证你就不是另一个你说的政痞?我敢说,你肯定痞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出一种痞意。
你以为你是上帝?北京必须按照你的意思建设?做梦呢?
回复 | 0
作者:蛐蛐儿 留言时间:2011-01-22 17:26:42
现在的北京比20年前漂亮多啦。
回复 | 0
作者:Iscream 留言时间:2011-01-22 14:25:08
年初回了趟北京,一问房价,立马意识到已经回不去了,因为买不起那儿的房了。有点失落。
回复 | 0
作者:oldnavy 留言时间:2011-01-22 11:47:20
现在在街上很难听到正宗北京话了. 八十年代的时候随父母来北京的时候可不这样, 上个月回国开会,碰到一个北京长大的人, 问他, 他也很感慨, 说现在北京都是外地人的了,很多正宗北京人快成稀有动物了. 这就是所谓沧海桑田吧.
回复 | 0
作者:蓝色玫瑰 留言时间:2011-01-21 21:39:33
是呀。去年回去,我特意去了什刹海,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竟然是酒吧一条街。唉,我的梦中的北京城,为什么找不到了呢?鼓楼大街的两侧,又有很多拆迁的记号,再拆几次,只能留下钟楼和鼓楼孤零零的立在现代都市的繁华里了。至于“您”,听我家里人说这年月没人用“您”了。不用“您”也是与时俱进吗??
回复 | 0
作者:枫苑梦客 留言时间:2011-01-21 16:48:19
同感。前年回去,到王府井、前门等地逛了逛,很有感慨。这些地方都修得很漂亮,变得更宽敞了,更整齐了,更干净了,可是我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种亲切的感觉了。胡同没了,到处是卖东西的,而那些卖东西的更像是些演员。你想听听老北京腔那就更难了。也许我这人太怀旧,我在前门几条街道走了几遭,怎么也欣赏不了那种造作的风格和气氛。我更喜欢以前的那种天然古朴的大栅栏。我当时就想,不知道老北京人到这里该有何种感受,今儿个算是听到一个老北京人发的感慨了。在北京四处走走逛逛,看了那么多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深深感到,北京变了!变得更繁华了,更热闹了,更漂亮了,也变得让人认不得了,这里不是北京,是哪儿呢?
回复 | 0
作者:草庐隐士 留言时间:2011-01-21 06:20:20
同感。我也是生长在北京的爱北京的人,可是如今每次回家都有失落感,感叹自己已不再属于这块土地。也许这就是老百姓常讲的风水流转,世事轮回吧!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北京部落 ,58岁
注册日期: 2008-11-03
访问总量: 366,60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D教授
· 长椅上的铭牌
· 救济金发放日
· 夏日京城
· 帐篷城
· 藏女
· 难民二则
分类目录
【异乡生活】
· D教授
· 长椅上的铭牌
· 救济金发放日
· 帐篷城
· 藏女
· 平安夜里的烤鸭
· 冬至里的饺子和汤&#
· 托關係
· 与感恩节无关的事
· 滑冰的记忆
【东拉西扯】
· 难民二则
· 此处省略8964页
· 日记的变种
· 胡同里的宿舍
· 退休金
· 雨
· 领救济金的日子
· 新签证规定犯众怒
· 中国没有诉苦的地方
· 无法的国度
【故乡情】
· 夏日京城
· 冬至里的饺子和汤&#
· 滑冰的记忆
· 由邮筒想到的
· 火热的北京
· 胡同里的宿舍
· 退休金
· 雨
· 新签证规定犯众怒
· 回京受罪
【东游西逛】
· 另类游
· 被迫休假
· 走马观花哈瓦那
· 来到红都哈瓦那
· 困在坎昆
· 去阿拉斯加休息
· 滑稽英文标志2
· 滑稽英文标志 1
· 中国城的脏乱差
· 美国飞地之行 (上)
存档目录
2024-10-02 - 2024-10-02
2024-09-10 - 2024-09-24
2023-09-15 - 2023-09-15
2018-11-06 - 2018-11-06
2018-10-26 - 2018-10-26
2017-06-04 - 2017-06-04
2016-12-21 - 2016-12-24
2016-11-24 - 2016-11-24
2016-10-10 - 2016-10-10
2014-01-17 - 2014-01-17
2013-12-06 - 2013-12-06
2013-10-05 - 2013-10-05
2013-08-07 - 2013-08-07
2013-05-12 - 2013-05-12
2012-12-10 - 2012-12-10
2012-11-03 - 2012-11-14
2012-08-03 - 2012-08-23
2012-07-06 - 2012-07-22
2012-06-11 - 2012-06-11
2012-05-05 - 2012-05-19
2012-04-10 - 2012-04-10
2012-03-04 - 2012-03-20
2012-02-19 - 2012-02-26
2011-10-04 - 2011-10-10
2011-07-08 - 2011-07-11
2011-06-13 - 2011-06-20
2011-05-12 - 2011-05-29
2011-04-27 - 2011-04-27
2011-03-06 - 2011-03-06
2011-01-04 - 2011-01-20
2010-12-27 - 2010-12-27
2010-10-01 - 2010-10-01
2010-08-14 - 2010-08-14
2010-07-04 - 2010-07-30
2010-04-05 - 2010-04-24
2010-03-07 - 2010-03-07
2010-01-04 - 2010-01-24
2009-11-16 - 2009-11-24
2009-10-02 - 2009-10-21
2009-09-01 - 2009-09-28
2009-08-18 - 2009-08-24
2009-07-16 - 2009-07-29
2009-06-04 - 2009-06-04
2009-05-18 - 2009-05-18
2009-01-01 - 2009-01-01
2008-11-03 - 2008-11-1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