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赴日本救灾的心声 陈光标 2011-03-12 11日,惊悉我们的近邻日本东北海域发生大地震后,我第一时间从各个银行里取出100万人民币,汇到日本灾区。当天晚上,我转道香港飞向日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在汶川、玉树的一些救灾经验,力所能及地帮助邻国民众。灾难频发,让全世界人们的心都紧紧系在一起。在灾难面前,没有国界,只有人类共同的悲天悯人的大爱。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几次地震,都得到外国的救援。这次,我出些钱,出些力,也算是对过去几次国际社会对华救援的报答。这些年,我在国内各地捐款十多亿,承蒙许多人称我是“中国首善”,但我事实上心中有一个更大的理想,让爱跨越国界,让中国人中出现让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世界首善”。 我深知,我的财富也许永远不可能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那么多,但我相信自己的慈善之心一点都不逊色于他们。我深知,一些朋友对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做慈善有不同看法,认为中国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脱贫,没有必要去其他地方捐款。 事实上,这些年我主要是在全国各地做慈善。我想到世界各地去做慈善,是想让中国人的慈善形象、中国人的善良和美德,为世界了解。同时,也真正唤醒世界更多的富人行动起来,帮助穷人。 最近有人在议论我要去华尔街,其实我到那里不是简单的“发红包”,而是与他们交流慈善理念,同时邀请美国一些知名人士和企业家,给纽约的那些失业者、穷人、流浪汉送去救济。我的目的是,让人们看到,贫困是人类的大敌,贫困存在于世界各地,让世界更多的富人多一些善良,多一些爱,多一些为消除贫困的行动。在我看来,富人的罪恶在于无限度地赚钱而不布施,更在于危机之中仍在趁火打劫却不承担救济的天然使命。 古人说“修善功德”。财富集中是社会变迁不可避免的代价,但富人捐献却是弥补社会裂痕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交往上,富人的跨国捐献同样是有助于世界和睦、互助互荣、彼此了解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过去的200年,中国曾深陷贫困与战乱中,无数外国人到中国来帮助我们。他们中有商人、有医生、有科学家、有社会活动家。现在中国人富起来,稍微有点能力了,慢慢地帮助世界,这不仅是一种感恩之举,也让世界知道中国企业家的人文关怀,更可以为加深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关系做出一点绵薄之力。 中国企业会赚钱是一种水平,而懂得散财有道更是一种境界。富人的责任在于,除了满足自己家属合理的需求外,自己其余的财富都只是社会的托管,需要思考如何用好社会托你管理的这笔财富。 在未来几年,我还会向非洲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捐款,让全世界以及中国人都深切地感受到,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正在学会使用一种全球财富观,财富人类共有观,去尝试影响国际财富的分配。 有朋友认为我太高调了。但我想,比起那些到世界抢购奢侈品、炫富的有钱人,慈善的高调不仅是社会良知的唤醒,更是一种财富管理的训导。我捐出的是真金白银,都是我借助环保行业赚来的。说实话,挺辛苦的,赚得并不容易。这种精神一直在感染了许多富人,这让我备受鼓舞。 一路走来,有时很难,也受到一些人误解,甚至有时有一种无助感。比如我几年来的业务95%接的都是二手业务,很少能拿到一手;比如现在我的公司已经四个月没有接到一单业务。但我想,这个时代给予我们中国人无限多的历史使命,不断地做慈善事业,注定是我一生必须坚持走到底的道路。我衷心希望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断进步,走向富裕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此文写于作者飞赴日本救灾途中。) 【古风按:很多人一看这篇“自心表白”,一定会搬出孔老夫子的教诲“为善不欲人知”来棒喝陈光标先生。有意思的是,在《吕氏春秋》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的一则有关行善的故事以及夫子的态度。据记载,一天,子路救了一位溺水者,被救者送给子路一头牛以表示感谢,子路大方地收下了。孔子赞叹说: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无独有偶,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因为替很多位奴隶赎了身,而得到了政府的嘉奖,可是子贡却拒绝了奖励,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孔子却批评他说:鲁国将不再有人愿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典故:“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很迷惘:夫子一会儿要我们“为善不欲人知”,另一会儿又要我们“为善人尽知”,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那我们就看当下的社会状况啰。如果社会风气很堕落,就要“为善人尽知”以导正民风;如果社会风气很清廉,就要“为善不欲人知”免得扰民。当然,在行善的人的内心深处,还是要秉守佛家所推崇的“三轮体空而无为布施”的教导:自己做好事,不求名利,自然不需要大作宣传让路人皆知;但是,如果社会给我奖励,以号召更多的人来助人,我也会坦然接受这份荣誉。正如诸佛所教: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为善人尽知),自净其意(为善不欲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