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热闹。
刘阿姨刘仲敬曾经说过一段让笔者甚为赞同的话。在谈论历史的抉择的时候,他用火车和火车站来做比喻。 他说火车进入车站以后, 可以在几个轨道中间选一个来行驶。 火车离开车站以后, 就没有选择了, 它必须沿着轨道行驶,一直到下一个车站,才会有再次选择的可能。
AI这趟列车,几年前被科技大佬和拜登政府一起送出始发站,向着美好的未来全速行驶。
现在呢?出人意料地,火车停靠在了一个叫做Deep Seek的小站, 站长是中国的小镇做题家, 团队是中国的一群年轻的基金经理人,火车站里颇有几个铁轨, AI的列车往哪里去呢?
笔者把Deep Seek的白皮书匆匆看了一遍, 很烧脑, 看不出所以然,大致的卖点在开源和低成本。
笔者想起Paypal黑帮的老大Peter Thiel创建的Palantir曾经说,AI一定会Commodified。所以,AI成本降低是被业界看好的,只不过由谁来完成这个跨越的问题。
如果DeepSeek确实是个量化基金公司(这一点笔者是存疑的),那么他的成就对中共和美国的科技界都是有讽刺意义的。 习近平最烦量化基金;美国的科技先行者被认为是天下第一,断崖领先摸着石头过河的英雄好汉。
暂且不去脑补被Deep Seek打脸的感受, 笔者来分析一下AI从这个车站出发, 会如何发展?这件事情在中美博弈的牌桌上,到底算个什么样的筹码?
笔者少女时代非常喜欢“战争与和平”这本书。 近来闲居无事,重新阅读, 很有感触。 托尔斯泰的历史观和刘阿姨有些类似,他认为历史来自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 这些行为有或然也有必然,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不过是当下的一个选择,有人有时候有可选项,其他人则没有可选项只有一条路;历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个体和人群的有意识无意识的行动当中, 走出了一个轨迹。这个轨迹是可以预测的吗?不能!这个轨迹是无边无际的吗?也不是!
现在的局面如此:美国通过AI吸引国内国际资本,用新产业带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一方面紧抓产业链用超过其国内市场需求相当多的产能里抑制国外的工业产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紧跟美国的科技潮流(新质生产力),致力于击穿美国的科技神话,成就自己的“大国”梦想。两个国家的博弈中,川普总统在入主白宫没几天就开始和盟友们龌龊,要给台湾的半导体加关税, 出卖乌克兰,和欧州盟友因为格陵兰岛等等事情吵闹。
放在这样一个背景里, DS这件事儿就显得不那么简单。可以说,如果DS和其他类似的中国公司在AI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将其成果与欧洲日本等等分享, 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就面临着灭顶之灾,那些还傻乎乎以为美国是老大的人应该看清这个威胁。
兜兜转转了4年, 美国又回到了生死时刻。 三生有幸,我们讲见证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