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谷神之歌  
本博客开设的专栏:1.转载文章 2.推荐博文 3.研习道德经  
网络日志正文
第二章 有无相生 学习 2012-08-30 00:52:48

道德经2. 文摘思考

 

1、老子这一章主要阐述了什么?

老子这一章主要阐述万物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是宣示宇宙的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律。有与无,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老子的重点,在相生的这个“生”字上,当然也可以说互为相灭,但传统文化只强调生的一面,并不是否认灭的一面。难与易本来也是互为成功的原则,它的重点在相“成”字上。天下没有容易相成的事,但天下事当在成功的那一刻是非常易的。而且凡事的开头,看来很容易,实行起来却很困难,所以中国古话:“图难于易”这四个字就是成功的要诀。

 

2、老子如何以高下、前后等的因果体现辩证法思想的?

高与下本来是相倾而自然归于平等的,它的重点在相倾的这个“盈”字上。高高在上,低低在下,从表面看来绝对不是整齐划一的,但是宇宙天地本是在圆圈旋转,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回归于一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这个意思。前与后本来相随而来,相随而去,没有界限的,无论是时间的或空间的前后,都是人为的界别,它的重点是在“随”字上。前去后来,后来又前去,时空人物的脚步,是不断地追随回转,而无休止。老子认为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的界限,也没有一个绝对美与不美的界限,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3、老子如何教人认识“道”的妙用

老子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着,不自私,不占有。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做应当做的事。做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的痕迹。正因为天地不辞劳苦的造作,造作生长成果而不据为己有,所以使人们崇敬自然的伟大,始终不能离开自然而另谋生存。上古圣人,悟到此理,便效法自然法则,用来处理人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为上智。

 

4、这里“不言之教”的含义是什么?

“不言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也是教育达到的最高境界。这里的“言”是传,但真正的教还是在于行,领袖之教正是在于他的民心之教。好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了广大民心,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而且证明了其心愿是真理,在思想上增加了民众向上进取的信心,这个“教”是把大众引上自身解放的大道,是给天下劳动人民代言,而不是为了其个人利益。所以这些伟人近乎圣人。成功的教育必须以“不言之教”为出发点,建立教育体系,确定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学校和社会教育,要成为求知者走向人生道路的知识服务体系。求知者不是被灌输“真理”而是从那里发现真理,为人生服务。成功的教育就如同清泉一样,人自饮而可解知识之渴。这种看似“无形”之治和“不言”之教,其实质就是好的风气。一个单位的风气是这个单位的所有人思想作风形成的合力和主流。厂有厂风,校有校风,店有店风,团体有团体的风,公司有公司的风。所不同的是,先进单位的风气比较好,正气比较强。所谓风气就是社会环境。人创造了社会环境,反过来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之中的人又受着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会给人的思想等各方面以不同的熏染。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者黎特文等人,致力发展一种“组织气候”管理学说,用以说明社会环境对于职工行为动机的影响作用。任何时代、任何单位要形成一个好风气,都不是自发产生的,而需要领导者采取一些“扶正”的措施。

 

5、中国历史上的领导者是怎么学习道德经的?

中国历史上的领导者把老子《道德经》作为治国之道的典范是有名的“文景之治”和大唐帝国盛世。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时,民风是不够好的。文帝和后来的景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风转变的措施:劝农桑,嘉孝廉,济孤残,罚相当,废酷刑……从社会舆论、郡国管理制度、租税诸方面保证了民风的转变,结果正气成风,效果显著。《汉书》的作者班固赞文帝曰:“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赞景帝曰:“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由此看来,有谁能说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形成与扶正风气无关呢?”贞观之治”形成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好风气,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有关系,而且与唐太宗及其臣下大力扶植正气有密切关系。

 

6、如何修养自己的美好形象和增加“磁铁”吸引力?

对于个人修养来说,美好、正直的形象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的资产,对任何人公平,你积累多少,就会反射到你身上多少,而且人人经过修身磨砺,都可以使自己“光彩夺目”,成为吸附更多无形财富的“磁铁”。人的形象虽然无法丈量,没有“标准”。但正因为这种若隐若明,深如潭底的“东西”具有极大的伸缩性,所以聚集在人身上的无形资产含量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大有“开发”之宽阔前途。况且,许多明智的人,都明白这种无形资产的开掘在于对极细小之事的“较劲”。有例为证:当代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他在有形资产上的成功与他在无形资产上的维护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以身作则,有一年新年前夕,松下曾暗下决心,今后上班绝不迟到。然而事不凑巧,新年的第一天他便因接他的汽车没按时到达而迟到了10分钟。他当即向全体职工宣布:“身为董事长,我难以推托对属下监督不严的责任,因此,我将本月份薪水如数奉还公司,以示谢罪”。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对形象这一无形资产进行“追加”,是对丑的形象加美。

因此,美好的形象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是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和智慧。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但对什么是美的认识和感受却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人求美反增其丑,求雅却变得更俗,赶时髦却弄得不堪入目。老子对美的认识是与他对“道”的理解连在一起的。老子所描述的“道”的特性就是美的本质。这就是说,天下所有的美都是以自然无为作为准则。庄子也说: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季有明显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崇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是取法于天地的缘故。天地之间的事物都保持自己天然形态,天地从来不加干预而让万物任其自然。人如果也懂得这个道理,像“道”那样纯任自然,不为满足一己私欲而胡作妄为,不为个人利害得失而苦苦奔波,像天地一样创造了万物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还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这就是说一个人立功、立德、立言,只是指人生的一个阶段的成就,但应该再去立新功,立新功不居旧功是对旧功的超越,这就是更加伟大了。当今世界一切成功的变革,都是在不断否定自己建立的旧体制(旧功),而建立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新体制(新功),这是万民拥戴、国家繁荣的根本。

 

7、我们如何塑造人类健康、快乐、幸福的审美心理?

从养生的角度而言,我们如何塑造人类健康、快乐、幸福的审美心理呢,老子对于什么是丑、什么是美、美与丑的区别与特征以及用于养生,更耐人寻味。伟大的自然之“道”含有辩证法思想。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昼与黑夜,天气晴朗与阴雨,炎热与寒冷,运动与静止等等,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但事物两个对立面的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立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的自然科学已经发展到人类能够进入太空领域,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人们改造世界的手段与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人在自然领域能解决无数尖端课题,却在生命课题中无法有效控制人自身的疾病和痛苦。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人类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要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必须从人本身开始。

 

8、道德信息技术是如何让我们身心健康的?

我们人类生活在宇宙统一场中,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生活和家庭,健康的伦理和文化。人类的整个文化是我们每一个成员被浸泡其中的海洋。文化中的各种不健康的因素是引起我们心理、生理混乱,是造成疾病的最大原因之一。我们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任何不健康的因素会影响人的生理、心理状况。我们所处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中的不健康的方面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因此人类的70%疾病是心因性疾病。而且人类的许多疑难杂症都是和人本身的思维混乱、语言混乱有关。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一样,不同的语言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人的一生是使用语言的一生。所以加强语言修养,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人始终处在有序和无序的循环往复之中,人在健康时处于有序状态,人不健康时处在无序状态。由于思维混乱或语言选用不当而造成自身生物秩序混乱,导致人类生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往往机械地求助于外界的药物、医疗,却不知人本身还有自己调节自己免疫的功能。我们的道德信息技术就是通过合理的思维、合理的语言信息,运用自然之道的运动规律来调整病人的思维和语言,调整患者自身的思维和语言,使思维和语言条理化、有序化、科学化,符合道德准则和万物发展的规律,这样人们就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万物作而不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老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法则。的确,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自己从社会中收获了什么,而在于自己向社会奉献了什么。如果在社会间,人人都能够多作些奉献,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多得一份收获,并使整个社会都多一份和谐。如果社会间人人都只要收获而不做贡献,那么所有的人所能得到的只能是个人的名利,且你争我夺,社会将会是一个混乱的大漩涡。许多人都被旋入深渊而永远沉沦,今天沉沦的是你,明天沉沦就轮到了我。其实形成这漩涡的成份有你也有我,是你、我、他共同促成了这可怕的漩涡。好身体都是靠自己锻炼修炼而来的。帮助了别人不希望得到回报,施不图报,博爱众生是一种人类身心健康高层次解放的修炼。我们强调修炼道德,而道德的基础是智慧、慈俭、自然、和谐。道德是智慧和慈俭的化身,道德是自然和和谐的象征。有位复旦大学毕业而在北京健民制药厂工作的工程师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学用道德信息技术的学习班后,血压正常了,心脏不痛了,脚跟不痛了,高兴之余他冷静地想: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过去对一些健身的方法没有什么认识,通过这次学用道德信息技术,不仅在自己的身上得到有益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学到了我们道德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自己思想深处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仅仅是个开始,事实上还有很多科学规律的东西需要我们用虚无的心态去学习、探索,也有待我们去认识、提高。无为之治、不言之教的道德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熏染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同时还净化了社会环境。

  

  道德经2. 转载博文

 

                    学习道德经,让生命充满美丽》 ---赵妙果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在第二章里分两层意思告诉我们,首先讲自然辨证法思想在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其次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把握和谐生活的普遍法则。 

   
第一层老子讲生活中的自然辨证法思想集中体现。老子说,1、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2、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3、所以有和无相互转化,4、难和易相互形成,5、长和短相互显现,6、高和下相互充实,7、音与声相互谐和,8前和后相互接随,这是永恒的。以上八个方面就是老子通过日常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事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普遍的法则。是的,宇宙间的事物都是处于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消亡到产生都是有始有终经常变化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所有事物都是有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也就没有,没有,也就没有,本章所用的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都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这也是东方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的朴素道理。 

   
第二层老子讲如何在生活中把握和谐生活的普遍法则。老子说,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1、实行不言的教导,2、任凭万物自然地生长变化而不去强为主宰,3、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4、培育万物而不自恃自己的能力,5、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正由于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以上是老子提出和谐生活要以无为的心态去为人为事的五个原则:由此我们看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自然界的无为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重视矛盾的对立与转化,因为事物发展的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变化。老子把这种变化看作是自然的根本性质,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说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的辨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 

    老子以超前的眼光提示我们,让我们以圣人为榜样,首先老子所说的行不言之教,就是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不要随便去发号施令,不要滥用行政命令,不要硬去发布许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制度,不要强制实行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不言之教与处无为而治是同一个意思,一句话就是希望能遵循自然法则。老子这里所说的圣人,是以虚静、不争为理想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也就是心灵与自然合一的人。老子让我们以圣人的大思想要求自己处无为之事,老子这里所说的无为,不仅是一种老子所提倡的生活态度,也是老子的一个哲学观点,无为这个哲学观点被运用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如政治上的无为而治等。无为要以自然辨证法的五个原则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才能生活得健康快乐、幸福长久。所以不少学术界朋友认为,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和第二章就是《道德经》五千言全书的总纲。老子辨证法的丰富内涵也包含着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中。 

    近三千年前,老子就以其非凡卓越的辨证法思想唤醒着我们人类。三千年后,老子哲学的伟大思想振奋着东方人,也同样振奋着西方人。这是一个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德国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不慎把皮包丢在一家医院里。商人焦急万分,连夜去找。因为皮包里不仅有十万美金,还有十分机密的市场资讯。当商人赶到那家医院时,他一眼看到,清冷的医院走廊里,靠墙角根蹲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妻子丢失的那个皮包。原来这个叫西亚达的女孩,是来这家医院陪病重的妈妈来治病的,相依为命的娘俩家里很穷,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凑来的钱还是仅够一个晚上的医药费,没有钱明天得被赶出医院。晚上,无能为力的西亚达在医院的走廊里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个好心人救救她妈妈。突然一个从楼上下来的女人经过走廊时腋下的一个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还有别的东西,皮包掉下竟毫无知觉。当时走廊里只有西亚达一个人,她走过去捡起皮包,急忙追出门外,那位女士却上了一辆轿车扬长而去了。西亚达回到病房,当她打开那个皮包时,娘俩都被里面成沓的钞票惊呆了。那一刻,她们心里都明白,用这些钱能治好她的病。妈妈却让西亚达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丢包的人回来取。妈妈拿出一本德文版《道德经》对女儿说,这是一本人生最宝贵的智慧书,她告诉我们,放弃也是另一种美丽。人生最大的资本是道德。现在丢钱的人一定很着急,人的一生最该做的就是帮助别人,急他所急,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美丽;人最不该做的是贪图不义之财,见财忘义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的丑恶。虽然商人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西亚达的妈妈还是抛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儿。她们俩不仅帮商人挽回了10万美元的损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复得的市场讯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被商人收养的西亚达,读完了大学就协助富翁料理商务。虽然富翁一直没委任她任何实际职务,但是在长期的历练中,富翁的智慧和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使她成了一个成熟的商业人才。到富翁晚年时,他的很多意向都要征求西亚达的意见。富翁临危之际,留下一份令人惊奇的遗嘱,这份遗嘱写到:在我认识西亚达母女之前我就已经很有钱了。可当我站在贫病交加却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时,我发现她们很富有,因为她们恪守着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正义之道德,这正是我作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钱几乎都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得来的。是她们使我领悟到了人生最大的资本是道德。我收养西亚达既不是为知恩图报,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请了一个道德的楷模。我的书架上的书不多,其中一本就是德文版《道德经》,我最喜欢的一本著作就是老子《道德经》,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我会时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这也是我后来业绩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我成了亿万富翁。我死后,我的亿万资产全部留给西亚达继承。这不是馈赠,而是为了我的事业能更加辉煌昌盛。我深信,我聪明的儿子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富翁在国外的儿子回来时,仔细看完父亲的遗嘱,立刻毫不犹豫的在财产继承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同意西亚达继承父亲的全部资产。只请求西亚达能做我的夫人。西亚达看完富翁儿子的签字,略一沉吟,也提笔签了字:我接受先辈留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他的儿子。 

    诺基亚总裁奥利拉自称以老子为师,他常引用老子的话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安南.柏格到中国前,就找人教他老子哲学,他说:在中国做市场,要懂老子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的哲学道理。台湾宏基集团经理人赖泰岳说,每次看《道德经》,每次感受不一样,老子说:当其无,有器之用,意思是说,一个器皿,因为中间空虚无物,才能有盛物的作用。在职场上回味这句话,越发地觉得有道理。就像我们时常看到很出色的业务员,一旦升为主管,不是都能表现的像他当业务员一样的出色。这个时候就看你能不能把原有的一些想法先放在一旁,重新在新的位置去体会,要先放空自己才能听进别人的东西。外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喜欢老子,因为老子《道德经》给企业家提供了现代人类所需要的内心根本价值取向和动力方法的力量。

 

 

道德经2. QQ群学习

【悟道心得】

1)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色的最高境界就是空。

2)执著是一切弊病之源,不要执著,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4)成功是成就它那个功,不是去占有那个功,要有功在天下的心情,

   不要老以为功在自己。

5)无为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能放下。

6)不是不去说,而是用合适的方式去说,不用担心,只要心灵明白就可以了。

7)我们愿用诲人不倦的精神竭尽毕生努力行善天下,万众一心祈祷地球安平泰,

   祈祷人类安平泰!

 

《道德经》第二章先说了“美与恶”以及“善与不善”,并进一步说明 “故有无相生.....,恒也。”,接下去老子为何会得出“无为”的结论呢?这其中的奥妙为何?

 

以下是我对“世人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的一点体会;

万事万物循环往复,本来就是一体没有分别,然而人们却用「自我」的有色眼镜将其一一划分开来,界定出:「自我」所希望的、想要的——就是美、善、好。「自我」所不喜欢的、不要的,就认定为丑、恶、坏,这些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来评判、区分的。当人们将一件事或一个人当成善事或善人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判,站在自己以往的经验里去对新的事物下结论而矣。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常常喜欢将谁定为善良的,又将另一些定为不善良的。其实,他们有所不知,如果站在其相对一方来看,他们以为善的,可能已经是恶了。即便只是以他们自己的审判观点为标准,那么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善与恶,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去问他时,他或许也早已经将原来断为坏的事情重判为好的了。人啊,就这样迷失了。当评判、区分出来以后,人们会为了美而求美,为了善而行善,带着强烈的目的、功利之心——即有为之心,就破坏了自然之美和本性之善,于是就变成恶、不善。比如为了让容貌和身材变美,就采取手术、节食、整形等手段就是造假成雕刻美,伴随着的是对天然的破坏和对身心摧残而带来的痛楚。而且为了表现自己的善而行善不是真心向善,是向人表现善,所以内心深处的目的已经偏离了善。即善欲人知,并非真善之意。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吧:一次,梁武帝与达摩祖师之间有如是问答。

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说:“并无功德。”(注:有为之心所做功德并非实有。)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读老子《道德经》就好比是直接请古圣先贤做老师。读老子《道德经》在于能够结合工作生活,常常琢磨,自我领悟,自我开发美好的天性,自得其乐。读老子《道德经》能构建一个古今中外最优秀文化的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

 

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

 

哈,以上是庄子的译文,也许可帮助理解。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大道的尺度。

 

其实美与丑全是你个人的比较而已!虽然说距离和高度的变化使然,但我们要感悟老师的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自然地眼里美的丑的始终还是它而已,只是每个人的眼光不同!比如:有个小朋友穿了比较漂亮的衣服,许多小朋友都围着看,这时我们老师就不能夸这个小朋友的衣服好看,因为事物是相对的,有美就有丑,怕就怕有的小朋友对比自己的衣服,经过老师的不恰当的评价,使有他们产生攀比的心理,而盲目的追求表面的美丽,以博取老师和同学的侧目。如果老师夸奖了小朋友的衣着外表漂亮,实际上是变相的诱导小朋友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即使小朋友的衣着、外表再怎么漂亮,也不要予以置评。

 

行道了,万物的两面性多能感到,所谓的换位思考,最后引发的还是美的,喜悦的那一边!说是这么说,但是现在的从小教育就是竞争论,比较论啊!习惯了!唯有自身做起啊!行不言之教。

 

老子的相对概念后,要我们学习万物和圣人的品格,是啊!要太上啊!就是有很大难度哦!玄之又玄!不执着,处无为。不执着两边,才能平衡和谐。

 

    我最大的感悟还是万物和圣人的品格就如水!所以老师认为水几于道!

    中!

    是啊,水是最具大道的品格相对论中的一个“中”字是不是可以平衡和谐

相对平衡

可以这么认为吗?

        可以!

        不执着,处无为更好像是弱者道之用哦!

什么啊?

有一个女大学生,长的很美,人也挺聪明的,就是学习成绩太差。

        有一次,一位记者真好采访她,她说啊:我还用的着学什么呀,

而后呢?家里,除了我的坟地,没有给我买好外,我什么也不缺

好像是无欲无求啦!上辈子修道福到她大学毕业!修的福!

一朵很好的花,一颗无根的树,

那她是不是适应了老子的不争的智慧啊!

道德,修行悟的是道.行善积的是德

容颜会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道德是根。天地万物养育了我们

20岁刚刚开始认识真正的社会!

        认识真正的人生需要什么!

读书不是唯一

所以她不学了啊!

但愿把根生长好,否者如何回首

开始行道啦!

感谢老子道德经,又感悟了一个大学生!

那真好

那是因为我从另外一个故事结局延伸的。。。

这就是有无相生!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浏览(611)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谷神之歌
注册日期: 2010-01-15
访问总量: 161,11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第五章 不偏不倚学习
· 第五章 不偏不倚
· 第四章 道体虚空学习
· 2-26--32现行熏种子--加行位之意
· 第四章 道体虚空
· 2-21--25略說十二处+ 略說十八界
· 2-17--20 受蕴--识蕴
分类目录
【三乘菩提纲要】
· 1-10.断三缚结之一
· 1-9.断我见之三:识阴、非我非我
· 1-8.断我见之二:色受想行阴
· 1-7.断我见之一:我见、烦恼、五
· 1-6.声闻菩提之总相
· 1-5.三法印简介
· 1-4.四圣谛纲要
· 1-3.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 1-1.三乘菩提的关系
· 1-2.实证佛教
【三乘菩提概说】
· 2-26--32现行熏种子--加行位之意
· 2-21--25略說十二处+ 略說十八界
· 2-17--20 受蕴--识蕴
· 2-12-16.八正道之正见与正思维。
· 2-11.世间八正道
· 2-10.四圣谛--苦灭道圣谛(三)
· 2-9.四圣谛--苦灭道圣谛(二)
· 2-8.四圣谛—苦灭圣谛(下)+苦灭道
· 2-7.四圣谛--苦灭圣谛(上)
· 2-6.四圣谛--苦圣谛(四)+苦集圣
【学佛释疑】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 开新课了!
· 劝请修学念佛圆通法门之一、二
· 赞叹念佛法门有微妙法之二__【三
· 赞叹念佛法门有微妙法之一__【三
· 已修证念佛者宜知(二) __三乘菩
· 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三)+已修
· 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二)
· 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一)
· 修定是悟后起修之基础(二)+理事
· 解脫正受(三)+修定是悟后起修之
【道德经研习心得】
· 第五章 不偏不倚学习
· 第五章 不偏不倚
· 第四章 道体虚空学习
· 第四章 道体虚空
· 第三章 无为妙用学习
· 第三章 无为妙用
· 第二章 有无相生 学习
· 第二章 有无相生
· 第一章 众妙之门学习
· 老子《道德经》是构建和谐中国的
【转载文章】
· 2012会发生什么(8)地球的变化(图
· 2012会发生什么(7)地球磁场(图)
· 2012会发生什么(6)地球的变化(图
· 2012会发生什么(5)太阳风暴(图)
· 2012会发生什么(3)百年历史(图)
· 2012会发生什么(2)太阳系的变化(
· 2012会发生什么(1)银河系的变化(
· 对“文革”要深刻反思
· 遗言-惊心动魄!
· 中国之最
存档目录
2012-10-29 - 2012-10-29
2012-09-03 - 2012-09-18
2012-08-04 - 2012-08-31
2012-07-01 - 2012-07-27
2012-06-04 - 2012-06-30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4 - 2012-04-27
2012-03-06 - 2012-03-31
2012-02-03 - 2012-02-25
2012-01-02 - 2012-01-29
2011-12-22 - 2011-12-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