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即聚集之意. 由于五蕴最精确完整地涵盖了一切众生的我,所以修行 应该了解掌握五蕴,认识其虚妄不实而不去执著.从而对 治烦恼.
想蕴:思维、想法、理想、觉知等.想蕴不离意识,有意 识即有想蕴.有的人理想是[理运大同篇]里所阐述的境 界.西方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也属于想 的范围.因为他在思考思维的时候,才能够觉察到其存在, 并以此作为存在的终极意义.
想分为粗想和细想以及极细想等.意念想要造作什么 事情中间有愿望、期待、筹划等心行,是粗想.当心面对 境界认知取相,如同拍照.这种心取相,心对眼前的境界 产生认知,而把相记忆下来为细想.
在世间中,心的粗糙到可以按习惯去做事情.烦恼、错误 经常会重复的发生.为了要改善生活,改善无量世的生活, 我们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心.
想蕴就是指心取相.是因为我们有六根:即眼根、耳根、 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面对境界的时候都会取相.这 种取相认知的作用就是想蕴.而其他五根与色身有关,只 有意根与心行有关.意根的想是非常非常的微细.
想蕴是变化无常的.如想吃饭,吃饱喝足了就不想了.想 去旅游,旅游回来就不会马上再到同一地方去旅游.想 说话,但若时机不对,没心情了就不想说了.
如此看来,想在很大的成分都在变化.会想的原理就是 一个变迁的过程.想会随时间变化不是恒常的实体,会 想是因为面对境界会取相. 眼前的环境、人事、地物、 事实随着时间的远近每个境界会变化.
心细的话,心更细的话,思维更精细的话,可掌握到眼前 的境界,不仅不能恒常存在,并且是瞬间、瞬间,刹那、 刹那变化.所以每一个想岂能维持恒常不变呢?
每一个想的源头是对眼前境界不断取相.所以境界变化 时,想蕴就不断变化,刹那变化. 没有取相就不构成想. 当定力增长,心思越来越细致,定下心来观察心识,就会 发现心识活动是瞬息万变的.要定下心来好好看看自己 的心行,会发现心识会不断变迁.
初期修定妄想很多,说明心识也是念念生灭,不断变化的. 境界、心识都是刹那变化.当刹那变化的心取相一个刹 那变化的境界时, 想蕴又怎能不在刹那变化呢?本质如此. 所以,想蕴不是我们修行所追求的目标.多么美好的实现的 理想,最终都是想蕴所含摄的范围,终究会无常变化。
念咒语、做法事、祈求神秘加持都不是佛教修行的主体, 而是次法中的次法.为有的特殊的众生的方便法而已.
有人执著念念之间没有打妄想的时候的灵知心,当成修行 的最高境界.然而离念灵知心的知,既然是知,心面对境界已 经取相了.所以离念灵知心依然属于想蕴的范围. 想蕴是无 常变化的.想蕴不应该是修行标的的所有的论述,其实放在 离念灵知心里面也每一项都适用呀!要找到真心,应该按佛 菩提道正理去修. 离念灵知心只不过是想蕴中的一个虚妄 的相貌而已. (转载小百合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