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中国文化的大敌还是无知? 对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朦胧美”,提出过许多质疑。中国人给出了解释,其中 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不需要论”,或“独辟蹊径”论。从半个世纪前的“新儒家” 们,到今天我们团队的老几网友,都是“一脉相承”地解释。言下之意,中国人不 屑如此。我的看法是,中国人不懂如此。 具体地说,祖宗不懂“量”对“质”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辩证法,被 称为“朴素的辩证法”的原因(这个词还是蛮对的)。如果您以为我这是笑话中 国古人,就大错特错了。人类的思维认知能力,都是如此发展过来的。在古希腊, 有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力特的原子论,巴门尼德的“一”论。都是文学与辩论陈述 不分,都是寥寥几句,还多是后人伪造,跟中国的情形差不多。 关键是后来。是从苏格拉底以后,尤其是近代的第一人,法国的笛卡尔开始。也就 是说,西人摸索出怎样将朦胧的复杂的问题,精简量化到适于解决的程度,是经过 了近二千年的探索,才找到这一条路。当然也不是笛一蹴而就一手造成了科学的基 础。早先的亚氏的形式逻辑,欧几里德的公理系统等,都是铺垫工作。 这个人类集体思维成熟与应用的过程,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共产党一句“分 析的象洋葱剥皮一样”就打发了。其实共产党自己对西方民选领导人的“资产阶级 代理人”之说,才是最可笑的随意结论。 不懂得这个过程,就不会虚心学习。思想理论就会永远沉浸在抛售“新概念”的阶 段(如果有的话)。而这正是思维浅薄和幼稚的表现。认识到仅仅靠吃祖宗饭是不够 的,实在是中国知识学人思维认识进步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