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花儿,回家了! (朗读视频) 小竹(文) 2013年4月17日 自从发表了勿忘草系列《不谢的二束小花》(简称“小蓝花”)后,许许多多的亲人好友非常关心我坚持不懈的寻找小蓝花下落的旅程。清明时节,外公家三代子孙十四人,聚集在嘉兴成家埭为外婆迁新居。母亲去路边的一个加油站问路时,突然发现业主竟是外婆生前养子的儿子(他的父亲曾经是太祖母家的放牛娃),他是送过外婆的人,这不期的相遇,让大家惊喜万分。八十岁的大姨在“小蓝花”的感动下,勇敢地携手八十四岁的新郎大姨父前来嘉兴共同祭奠已逝去的先人。小禾画的“小蓝花”放在新居的门前,陌生人得知了“小蓝花”的故事,采来了正在春天里盛开的还散着清香的两束小蓝花,献给了外婆。大姨将外公的《嘉兴之檇李》和小竹《不谢的二束小花》的文章放入新家中,在那微微的光亮中,外公和外婆终于在那一片小蓝花中团圆了,这是成家女儿们的最后心愿。 当纪念仪式结束时,从黑龙江赶来的大舅的儿子小华,突然想起大舅去世前交给他几张爷爷留下的老照片。小华回家后将扫描的老照片寄给了母亲,一瞬间,尘封了几十年的影子在太阳的光照下,闪出点点的辉光来。我含着深情地泪花儿,细细地端详着外公眉目俊秀的面庞,又开始了一次昨天与今天的对话,与亲人的对话。外婆那坚毅的目光直透我的心灵,她是一位让我感佩的真正的中国传统女性。还有那一张双人合影的黑白照,在外公的身边,是一位在成家家谱中没有一席之地的女士,还在给外公一个温温暖暖的微笑,这是两颗真心相爱的永恒,如果他(她)们的心仍然在跳动,应该有一百多年了,她大概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蔡女士吧! 小蓝花儿,回家了,你们都回家了! 外公笑了,我的旅程结束了。我将诚挚的谢意献给: 李晔老师,你那深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封信》,打动了我的亲人,感染了许多素不相识的听众; 小禾,你那幅小蓝花的画,让生命的清泉永不停息地流向蓝蓝的大海; 谢老师,你那《清明的“小花”》,给了我勇气,让我继续去写出人性中的那份真诚和光明; 同窗熙熙和琪姐,你们那温馨关怀的跟帖(读)给了我温暖地爱; 同窗“吴叔”,你提供了你父亲的湄潭回忆录,让我知道了浙大莘莘学子的艰辛; 所有关注“小蓝花”故事的读者,因为有了你们,才会去说出我的故事,去和你们分享人世间的那一小份真情。 请欣赏李老师的朗读新作《清明的“小花”》,在一个清清静静的夜晚,一丝丝如小溪水流淌的音色带出那一份携永的清新,飘逸在空气中,飞进我的心扉中……. 朗读视频 (外公,外婆,蔡女士老照片在视频中。1982年外公和儿女们合影中的五位男性都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朗读艺术家 李晔 作者 细雨 摄影 小竹之家 剪辑/合成 小竹 片长 4分37秒 摄影地点:加拿大洛矶山,新疆喀纳斯,新疆塔克拉玛沙漠,新疆交河遗址,浙江杭州西湖,云南丽江,宁夏贺兰山岩画,印度Bandhavgarh National Park,安徽宏村,西藏拉萨郊区,四川松潘,上海黄浦江 优酷链接:《清明的“小花”》朗读视频 文中插图 大姨的新幸福 外婆和外公团圆 躺在小蓝花中 送过外婆的人(养子的儿子) 外公遗作 编者按:成汝基是嘉兴余新镇人,抗日战争前即从事农技工作。他在青年时期即有志于复兴檇李,在1930年以前系统地调查了檇李株系情况,搜集不同的单株,分类为五个品系,自己投资数千元,在家乡创办李园,进行观察试验和示范推广。同时他还大力呼吁复兴檇李,与一些有志之 士共同进行推动,终于在1935年在县农场下兴办了东塔檇李园,着手更大规模的示范和推广。他 对恢复家乡檇李的研究和生产,作了很大的贡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摧毁了他美好的设想。 1952年前后,成汝基曾任嘉兴农校教务主任。五十至七十年代工作在嘉兴农业战线上的不少人,曾听过他讲的《果蔬栽培》课,跟随他实习过果树修剪。1957年后因历史原因默默回到余新老家,研究资料尽已佚散。但他早年发表的文章还可看到一些,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可堪告慰的学术遗产。本文较早地发表于1933年3月的《浙江建设》月刊6卷9期上,至今已80年(到2013年止),文章仍然很有价值,对我们现在振兴檇李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现除小标题数字有改动外,依原貌全载于本辑。 ●绪言 檇李一物,载诸史籍,名闻嘉禾,自来称为果属之珍品。颜色鲜艳,红晕透显,琼浆玉液,一吸可尽,虽甘露醴泉,不克媲美。惟国人不重视李果,乏人研究,迄今仅供文人逸士咏唱之资料,盖已硕果仅存矣。嘉兴县政府建设科以檇李原种实有保存扩充之必要,于东塔寺朱买臣墓旁,辟地数亩研究之、栽植之,已规模粗备,如继续经营,可蔚成大观。爰将檇李之大略情形,述之如下,敬乞高明指正! ●原产地 檇李之原产地,传说不一,或谓桐乡,或谓嘉兴。据《檇李谱》(嘉兴王逢辰著于同治九年即西历一八七○年)云:“檇李见于春秋,地以果名也。嘉兴为古檇李地,郡邑多产佳李,唯里中净相寺所产,为真种子。”又据《桐乡县志》云:“檇李实产嘉兴净相寺,有西施爪痕者为最,并非桐产。近因南乡间亦有此李之种,而嘉乡之李,亦有售于桐城市上者,寇乱初平,某令遽以馈上官,夸为桐产,从 此每届果熟之时,遂成例馈。”又据《春秋大事表》: “古檇李(城名)在今嘉兴府嘉兴县南四十五里” 证诸事实,净相寺地适在嘉兴县南四十五里许。视此三端,檇李之原产地,似属在净相寺;然均无确实证据,尚难定论。至该寺何以得此佳种,恐系由僧人自他处移李栽植,偶然得此自然育成之佳种,亦未可知。而究由何人何时何地移入,而又由何种品种育成,无从稽考。惟依檇李之外形而论,当属原产我国南方之东洋系统无疑也。 历史及分布 檇李栽培起源于何时,无可稽考,考诸古籍, 惟云:“地以果名”。《檇李谱》又云:“鲁定公十四年,越败吴于檇李”,以此证之,春秋时,嘉邑已有檇李之名。当斯时檇李之栽培已盛,而其栽培起源,当于其时前若干年,不难意断。而春秋迄今,已有二四七一年,则檇李之栽培,当在二四七一年以前。惟当时未入文人唱酬,无籍可考。至宋张尧同有《净相佳李》诗,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载有徐园檇李及黄涛《咏檇李城》诗,于是檇李之名遂显。至清初除钱牧斋谦益《初学集》题咏外,曹倦圃溶《静惕堂集》,朱竹垞彝尊《曝书亭集》均有檇李诗。以上率为散文诗赋,直至同治九年,有嘉兴王逢辰者,著《檇李谱》,内分三十条,及《桐乡县志》记载潘园李及檇李之原产地及两者之区别,可为研究檇李之嚆矢。嗣后净相寺之李,惨遭火劫,真种日少,时至光绪年间,母本尽凋,分本有无保存,尚不可知。寺僧为保留檇李原产之古遗迹,私下求得棲圣寺(编者按:棲圣寺,应为新篁栖柽村,亦即西沈村,下文同。)李氏园中分本四株,植于寺中,现树龄尚小,结果无多。 檇李之传入桐乡年代,亦非近迩,按桐乡之设,在明宣德五年,该县志有“寇乱初平”等语。查宣德以后及于清代为寇者,有鞑靼、倭寇、浩罕、玉素普及洪秀全等五次,鞑靼之寇,其时交通不便,似与浙江无关,后三者年代甚近,最远者亦不过百年,当地长者,当能知其大概。然询诸当地老者俱云年代久远,不克尽知。此之所谓寇乱,当指倭寇而言。倭寇在明正德年间入寇浙江,作乱多时于正德四十二年陷平海后,为戚继光所平,檇李当于其前传入桐乡,其后栽植,盛极一时,声名大振(编者按:桐乡县志所谓“寇乱初平”语,是指太平天国失败,作者认为指倭寇乱后,有误)。时至今日,檇李为桐乡所产,人均知之;然栽培之势,亦日见其衰落矣。至今分布之地渐少,惟县南屠甸寺左近之蒋家桥、香狮浜、桃园头等处,年产不过五千元之谱。 海盐澉浦山中,昔日出李亦多;惟无古籍可考,未知始自何时,如何传人,檇李谱上“海盐之澉浦山中种并不绝”一句,为唯一之记载。近今渐有向六里堰移转之势,栽培极盛,年产约二万斤,为檇李之最大产地。 昔时梅里(东瑶庵附近)均有栽培,专供寺僧 贩卖及馈赠之用,而近今亦衰落无余。光绪年间, 棲圣寺有李少园者,家小康,好诗文,家园中多植此李,作求诗撰文之饵,而今人去园荒,已大不如前。民国初年,有葛氏之戚友,赠以桐乡檇李两株,今植于杭州炮台山五云农场,其后繁殖不少, 分与笕桥浙大农学院园艺场植物园及湘湖农场果园,嘉兴县立苗圃亦得分本十余株。至民国十九年,由俞某带往南京,今金大之檇李,即此次传入,亦系桐产。同年间有成某者,作一有系统之调查,采得各地标本,查得各地所产略有区别,大致得分五种,现已集得各种小树,植于嘉兴余贤埭家园,以供一己嗜好之需,故无多量繁殖。民国二十年,有嘉兴蒋某,请桐乡乡人嫁接十余株,今植于南门报忠埭对河园中,其他如嘉兴曹王庙及石燕 村、杭州闸口对江仁圃桃园、严官巷吕仁圃桃园均有之,然为数甚少,真假难定,传入之时,亦不易考。总之,檇李之在今日,犹以净相寺为最佳可知,故纯种当仍在嘉兴净相寺也。 ●五品系之区别 檇李屡为火劫,真种日少,考古者或务名而失实,居奇者更杂伪以乱真,鱼目混珠之弊,时有所闻。今将调查所得,转载于此,以供同好。 檇李一号 树性开张自然,成半圆形,甚大。在自然生长者,有树高一丈余,干大七八寸,有徒长性,有落果及隔年结果性,一部或全部小蕊退化,且有自花受粉困难之特性。接木活着力小,约30%,以芽接为宜,芽接活着力50—60%。枝梢生长盛,紫褐色。叶中大,深绿色,主脉紫绿色,叶片厚,长枝上之叶为倒卵形,短枝上之叶多拔针形,先端锐,叶缘有细锯齿,叶柄青色,背带紫,托叶退化,密腺肾状形,生于叶之基部。果重二两许,有爪痕,六月中下旬成熟,形扁圆,紫红色,中杂细小不正形黄色果斑,斑之分配不匀,有金属光泽。底色肉黄,幼果粉甚多,渐老渐减,至熟稍带白色。肉质细密,琥珀色半透明,浆液极多,惟核之四周,稍有淡黄色之纤维,甜而微酸,有芳香,皮薄易剥。核扁圆形,先端稍尖,基部圆而无仁。此 种现今惟棲圣寺李氏园中净相寺及余贤埭成氏家有之。 檇李二号 此种与前种大同小异,接木活着力稍大,果形稍小;且不具爪痕,病虫害特多,结实不如前种困难。此种以桐乡为最多,而普通现在 所谓檇李,大都指此而言。 檇李三号 此种成熟稍迟,普通七月下旬成熟,产量中等,小蕊完全,自花可以结果,惟不如他 花授粉之优良。生长甚强,不徒长,抵抗病虫害力大,落果少,果形扁圆,皮暗紫色,黄斑稍浓且大,浆液亦多,甘酸得宜。此种惟李氏及成氏园中有之,接木甚易。 檇李四号 树性开张直立性,树梢绿色微带紫。叶密稍强,叶大倒卵形或椭圆形,锯齿细密整齐,叶绿色,背黄绿色,叶柄短,黄绿色,托叶蜜腋均退化。果实重一两许,果顶外突,形如球面,六月下旬成熟。果粉不多,果皮淡紫色,浆汁少,带砂性,纤维稍多,味淡而微酸;肉质疏松,淡琥珀色,离核有仁。抗病虫害特强,接木容易,落果少, 隔年结果性不盛。此种桐乡棲圣及成氏有之。 檇李五号 此种类似四号,果形稍大,成熟常 迟,普通在七月上中旬成熟,小蕊半退化,自花不易结实。此种以六里堰为最多。 衰落原因及改进管见 檇李栽培至今,有退无进,考其原因虽多,要之无人研究,所以真种日少也。兹将普通衰退原因,述之如下: (一)苗木供给不足。 l、认佳良品种为秘宝,不愿外传; 2、接木法之错误,惯用高接;且不明接木原理,因之活者更少; 3、接木本性不易。 (二)品系之缺点,一二两号品质虽佳,每多欠收,三四五三号品质稍逊。 (三)一定面积内产量低减。 l、混栽杂栽及植距不适; 2、施肥修剪不注意; 3、病虫害防除不力。 (四)贮藏包装及运输方法不良,生产费无形 增高。 (五)不善利用檇李,均供食用,不知设法制造,因之时有产物过剩之患,无可广植。 (六)不知创立合作社,实行合作。 檇李业不能发展之原因,已如上述,更将改进办法,分项述之如下。 (一)育苗区:专繁殖苗木分布各处。 (二)模范区:以科学兼经济的方法经营李园, 藉以示范。 (三)试验区: 1、品系比较试验:注意丰产性、品质及病虫害抵抗性; 2、肥料试验:注意肥料种类及施肥量; 3、土壤试验:注意各种砧木对土壤之影响; 4、接木试验:注意接木方法、时期及对各种砧木之亲和力; 5、修剪试验:注意各种整形、夏冬剪枝及摘果 等; 6、病虫害防除试验:注意生理、机械及化学三方面; 7、品系经济栽培之试验; 8、果实利用试验。 ●结 论 嘉兴县政府筹设檇李园,其目的有三:一、保 存佳种,二、复兴嘉兴李业,三、推行各地。现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调查本县及邻县檇李实况,同 时收集五个品系之幼苗,从事栽植比较;第二将认为经济上之优良品系,加以繁殖,设立科学兼经济之示范区,并推广之;第三从事各种试验并设立补习教育机关,养成实用人材,下乡推广或自营;第四指导组织合作社,主持共同贩卖,及评品会展览会等事项;第五输入国内外优良品种,行杂交变异、实生等方法,实施品种改良,完成原定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