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執政風格充滿了搖擺不定和詭詐,用複雜多變的策略來治理國家。據《金融時報》6月15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習近平在2023年4月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晤時表示,美國正試圖誘騙中國入侵台灣,但他不會上當。習近平也向他的官員發出了類似警告。一些中國學者和退役軍官聲稱,華盛頓正通過向台灣提供武器和推行其他措施來挑釁北京。今年1月,中國前駐華盛頓大使崔天凱在亞洲協會發言時表示,中國"不會掉進別人為我們準備的陷阱",暗指美國。習近平認為,與美國的衝突將毀掉中國的許多成就,破壞他到2049年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 國際輿論紛紛評論習近平此番言論的動機和用意,有人認為他做出了錯誤判斷,有人警惕他在挑撥歐洲和美國的關係,還有網友認為習近平是在畏戰而找台階下,或是在戰爭準備放煙幕彈。通過這些評論,我們可以一窺習近平的真實想法和心機。他常用“虛張聲勢,聲東擊西”的策略,提出並非他真實意圖的政策或言行,以挑動對方,測試反應,摸清對方底細。同時,他言不由衷,顧左右而言他,調動下屬,保持自身的神秘和不可測,以考察其忠心及應變能力,維護自身權力和地位。這些都是極具心機的權術和詭詐套路。 首先,在台海問題上,習近平自上台以來長期採取戰狼外交,把反美仇西方作為執政重點。他做出的備戰姿態、戰前動員等並非真實意圖,武統並非習近平的首要選擇。他以聲色俱厲對外嚇阻美國和西方國家,希望以此來嚇住對方,使美歐領導人屈服並得到他們的尊重,對內則以戰爭氣氛來約束和控制下屬和臣民,緩解因經濟下滑帶來的巨大壓力。這與他在疫情期間採取的嚴厲封城措施類似,都是為了鞏固統治,訓練下屬,形成鐵桶一般的治理模式。 其次,習近平以各種小組治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統一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和目標。究竟是要搞文革,還是要抓經濟,甚至是否還有必要抓經濟,走什麼樣的路線,這些基本問題幾年都不給明確答案,故意採取模糊戰略,政策目標不明確。例如,一方面要發展經濟,催生私營經濟活力,但同時又要求政治掛帥,黨管經濟,所有企業設立黨支部,導致矛盾重重。這種模糊執政的方略暴露了兩點:一是就怕你們不居安思危,產生任何舒適、安逸的感覺,成心讓下屬和民眾處於不安狀態,就想看你們戰戰兢兢的樣子,不想讓你們有太多好日子過;其二就是,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向何處去,到底應該左還是右,哪條路線更好,心裡沒底,一時半會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最近有關三中全會的傳言,似乎習近平的內政治理並非要摧毀經濟,斷絕改革之路,而是要按照他自己的思路進行既要老毛政治掛帥、國家安全,又要鄧江飛速發展,科技發達的中國特色。習近平上台以來一直以不斷的文革思路和語言發表見解,有一點是堅定不移,毫不含糊的,其目的是恐嚇民眾,降低物質需求和欲望,使之成為順民和“韭菜”,成為他國富民窮理想社會的合格奴隸。 第三,從習近平透露美國試圖引誘其武統台灣的內幕來看,說他不想武統台灣似乎也不對,而是在面對美國和西方的空前團結及美國龐大軍力日益逼近的巨大壓力下,看到了武統方案的局限和危險,終於向世界輿論和部屬們泄露了其首鼠兩端的實底兒,那就是武統不是最佳解決方案。這體現了習近平的實用主義狡詐心理,從來沒有把武統當成第一選擇,也同時映了共產黨人缺乏理想和犧牲精神的機會主義傾向,時刻把黨派利益放在民族利益之上。 第四,習近平的政策如“供給側改革”、“房住不炒”,以及“全民核酸”等,都是憑一知半解、主觀臆斷的決策結果。這些政策直接造成了當今消費疲軟、房地產低迷以及封城帶來的巨大物質和人員損失,使國家陷入困境。他剛剛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以電動車、環保產品為主要抓手,不想立刻引來國際封殺。這些新技術很快就會過時,最新的AI科技正以光速發展,昔日執世界科技牛耳的阿里巴巴、騰訊等,到今天已淪落為三流低科技傳統公司,市值一落千丈,中國又將大幅落後於世界科技之林。 此外,習近平實行政策的聲東擊西、言不由衷策略,體現了他對下屬的不信任和不坦誠相待。他常先製造假象,讓人誤以為他將採取某種過激行動,實際卻採取風險最小的應對之道。這種策略不僅用來欺騙外部世界,也用來迷惑內部官員和民眾,以測試他們的反應和忠誠度。他通過設計複雜的政治局面或設置圈套,觀察下屬在壓力下的表現,從中挑選最忠誠和最有能力的人,增加內部的競爭和猜疑,使下屬更加謹慎和順從。習近平對下屬從不坦誠相待,通過暗示和隱喻傳遞信息,使得下屬無法真正理解他的意圖,只能不斷揣摩,從而加強對他的依賴和敬畏。這種充滿詭詐和狡猾的御下方式,是為了維護習近平自身的權力和地位。 綜上所述,習近平治國的粗放和非理性因素不容忽視。他對國際形勢的不成熟認知、對台灣問題的衝動處理、政策頻繁更迭,以及對國際輿論和內外政治的影響採取鴕鳥政策,我行我素,暴露了其決策的惡意揣測和不計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