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7年7月7日下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可可西里,它的名字有两个意思,蒙语是指“青色的山梁”,藏语则是指“美丽的少女”。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入选地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面积约为370万公顷,缓冲面积为230万公顷,总面积约600万公顷。地域面积涵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 可可西里被公认为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 这里具有举世无双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有210种植物,其中有72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如短梗藓状雪灵芝、青海翠雀花、可可西里点地梅等;有脊椎动物75种,包括哺乳动物20种、鸟类48种、鱼类6种、爬行动物1种,有12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如藏羚、盘羊、野牦牛、藏野驴,以及棕熊、狼等大型食肉动物。 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一代代可可西里人为反盗猎和反盗采付出心血,甚至生命。23年前,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押送途中,遭到袭击的索南达杰倒在了-40℃的可可西里。 索南达杰的战友哈希-扎西多杰捧着索南达杰的照片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拉龙才仁说:“巡山的日子,每次进去能不能出来都不知道。”巡山路上煮一包方便面都要用高压锅压10多分钟。到了冬天,很多巡山队员带的酥油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跟很多巡山队员一样,可可西里管理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可可西里。“但其实我‘赚了’,现在我的孩子们能看到藏羚羊自由奔跑的场景,他们眼里的藏羚羊是在可可西里,而不是在博物馆。” 得益于政府、社会力量以及民间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如今藏羚羊已从濒危物种中剔除。早前,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党委书记布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可可西里连续8年没有发生藏羚羊盗猎案件,藏羚羊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目前已达到6万多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