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4日凌晨4时许,还没起床的伊藤博文被急招入宫。此时他的身份是枢密院议长,相当于退居二线担当顾问,但仍是明治天皇最为信赖的智囊之一。一身便装的天皇彻夜未眠,见到伊藤,垂询以大事:是否应该同俄罗斯开战。 这十年来,日俄在东北亚之争愈烈,其势必有一战。伊藤博文一向力主对俄和解,但此时反而劝天皇下决心开战。当天下午的御前会议上,伊藤的最大政敌山县有朋等人也主张开战。2月6日日俄断交,2月8日晚至9日凌晨,日本海军先声夺人,在仁川和旅顺重创俄舰,日俄战争爆发。 日本又祭出甲午之故技,舆论先行,对世界宣布此战是为了“巩固韩国独立,维护东洋和平”。此说让安重根和许多同胞一样信以为真,热切盼望日本获胜,但他的宗教导师法国神甫洪锡九(Nicolas Joseph)毕竟见多识广,对安重根叹道,此战无论谁胜,都将主宰朝鲜半岛,韩国危矣。 果然,两国血战经年,1905年5月28日,俄国从欧洲调集的精锐舰队在对马海峡被日军全歼,无力再战,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调停下,日俄于该年9月5日在美国朴次茅斯缔结和约。此次和谈,几乎堪称未来“慕尼黑阴谋”的东方版预演,列强协调立场,主权被侵害的中韩等国被迫失语,更无人顾及。 最终,战败的俄方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特殊地位”,向日本让渡若干巧取豪夺于中国的利益,换取了较为宽松体面的停战条件。当然,居间说项的美国人无利不起早,不久前的美西战争(1898年)中,他们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取了日本也曾觊觎的菲律宾,此时正好通过在韩国问题上支持日本,换取后者对此事的默认。 分赃完毕,日本立刻转向韩国,要求在韩设置“朝鲜统监”一职,由日本人出任,管理韩国的外交事项。这些条款相当于置韩国于殖民地地位,伊藤博文亲自出马,于11月15日进谒李熙,长谈一整日,极尽威逼利诱,李熙一度放话“宁可殉社稷”,但面对着数万包围王宫的日军,终于就范。11月17日条约缔结,称《乙巳条约》,又称《第二次日韩协约》,至此韩国外交权沦丧,国已不国。 韩国人这才如梦初醒,而安重根的痛苦尤甚于同胞,他不仅是悲愤于国家被侮,更怀有一种被信赖之人欺骗的痛心。安家从泰勋以下,都对日本十分信服,日本战胜俄国后,更满心期待他们将像宣称的那样助韩国实现独立,不料伊藤博文和日本政府背信弃义,大喜转为大悲,这种幻灭感,对于安重根这等生性耿介之人,尤其难以承受。 不久后,韩国民间掀起反日的“义兵运动”,安重根感于日韩强弱悬殊,赴海外联络朝鲜侨民团体求援。1905年11月,安重根安排全家迁往平壤西南的港口镇南浦,同时独自赴上海,但此行让他大失所望,在华的朝鲜侨民只热衷经商,一提政治,则避席畏闻,原因是他们出国前都曾饱受官府剥削,对国家失望透顶,正是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 安重根败兴而归,却不想此行竟成他与父亲泰勋的诀别,老进士心忧国事,加之搬家车马劳顿,去往镇南浦途中就病倒,很快辞世,竟不及与安重根再见一面。安重根抚柩大恸,在父亲灵前立誓戒酒,直到韩国独立。自此安重根不再追求享乐,只以报国恨家仇为念,人生基调完全转变,从春天一下到了冬天。 伊藤博文却正春风得意,转年三月,他乘筑摩号轻巡洋舰耀武扬威而至,就任朝鲜统监。日本政府给了他最大限度的支持,破例允许他以文官身份掌握驻韩日军的指挥权,手握枪杆,伊藤腰杆更硬,名为李氏客卿,实则朝鲜太上皇。就职后,韩方开放王室禁苑昌德宫为他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席间歌舞升平美姬绕膝,伊藤素有风流之名,主人本欲投其所好,而此时伊藤难耐征服者的优越感,当场讨来纸笔题诗一首: 花明柳暗春三月,昌德宫中太极亭。 娼妇何知君国变,无心歌舞不堪听。 写罢伊藤传示李熙等人,然后退席,剩下韩国君臣,拍马不成反遭打脸,个个难堪。 此后伊藤就以统监之名,行使着韩国事实上的统治权,他宣称要将韩国改造成和日本一样的现代化国家,也确实从日本拉来巨额贷款,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每次公开演讲,结尾必带领全场高呼“大韩皇帝陛下万岁”,但这些都不能减轻韩国人的敌意。 1907年6月,荷兰海牙,“第二届国际和平会议”召开,被架空到忍无可忍的李熙秘密派使团携他本人亲笔信赴海牙,试图在列国面前揭露日本在韩行径。可惜,这位末路君王对现代政治的想象太过天真,这次“洋上访”一度吸引外媒眼球,但利害当前,列强谁肯为他出头得罪日本?孤注一掷的自救之举失败,代价则十分惨痛:正在大矶休假的伊藤博文火速赶回韩国问罪,伙同亲日的韩国政府首脑李完用,以李熙名义发声明称海牙的使团是假冒,这一来列强更无人问津。使团主使李儁本就染上了丹毒病,忧愤之下病情加重,客死荷兰。 “海牙密使事件”让日本自感在世界面前丢了脸,恼羞成怒下逼令李熙退位,禅让长子李坧(后世庙号纯宗),同时立年仅10岁的李熙三子英亲王李垠为储君,伊藤自任“太子太师”,将李垠携于身边进行日本化教育,洗脑从娃娃抓起。7月24日,李熙退位后第五天,伊藤与李完用签署《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称《丁未七条约》)。 根据条约,原本司掌外交的统监府进一步兼并了韩国内政之权,立法、司法、官吏任免,都需经过统监府,各部门也须聘任统监推荐的日本人担任“副部长”,而实权都由这些“副职”掌握。然后,伊藤博文又下令解散韩国军队、由日本人接管韩国法院、检察院甚至监狱系统。 至此,继《乙巳条约》失去外交权后,韩国内政也尽操于人手,国家有名无实,距亡国已只一步之遥。 ——摘自《暗杀局》
作者:曲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