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一个周末的加班时间,美国政府从不管的态度光速转向到为储户兜底的政策。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平滑过渡。这件事好笑的地方也值得深思。资本到底在做什么? 我们普通人做为银行储户,对利息的理解仅仅限于,我存钱到银行,银行给我利息。至于银行如何房贷获得更高利息,然后才能给我付利息的过程,就不是我的责任了,不想了解。银行要能维持运转,正常的逻辑是放贷后收到高息,利用存贷利息差来生存和发展。银行不是风投机构,需要冒的风险,其实已经很低。硅谷银行的大量0利率的存款被用来买固定收益的国债,就是这种策略的体现。现在一种声音是怪罪美联储加息过激。导致过去的低息国债成了亏损的投资;另一种观点是指责银行管理者,未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正确应对快速加息。导致账面的浮亏变成流动性缺失。其实两个观点都有道理。谁都没有水晶球预测未来,谁能知道美联储突然犯神经病把0利率快速拉高到5%呢?本来低风险固定收益的国债居然快速出现了亏损。说是美联储的过,非常合理。反过来说银行,硅谷银行面对的客户都是玩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科技公司。拿着这些人的现金存款,当然不能另外找个更高风险的更高科技公司做贷款。只可能是国债这种无风险的投资适合银行。结果是美联储拉高利率把旧的无风险国债变成了有亏损的投资。逼得银行无处可逃。哪儿还有比美国国债更低风险的投资呢? 如果说美联储有错在先,那么救助银行就是应有之义。然而这个赶在亚洲股市开市前宣布的救市措施也很有意思。救的是储户,不救股东。实际上这家银行资金断裂清盘也就是把自己银行的资产清零而已。总的损失不至于把储户的钱都玩儿没了。特别是银行购买的国债,一直被标榜成优质安全的资产。如果在破产程序中国债被贱卖,毁灭的将是美国国债的声誉。而且美联储救储户,并不需要花多少钱,救与不救的区别仅仅是储户能迅速拿到自己的现金用于流通,不至于被银行破产程序延误至资金断裂储户自己也跟着破产。但这个区别恰恰就体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如果这些储户都是亿万富翁,还数量稀少,根本就不值得政府救助,多数公众乐于闲聊亿万富翁破产的八卦;恰恰是储户数量多,破产的连锁反应会影响巨大,才会招致政府迅速解决问题,切断金融核爆炸的引信。已经有人在问代价是什么了,既然政府强调不会由纳税人负担,那么就只能是更广泛的通货膨胀,让所有人均摊了。 如果我们能从上帝视角看美联储的操作,才是有意思的。美联储在过去三年新冠疫情期间疯狂印钱,导致通胀高企,然后又以平抑通胀为由疯狂加息,导致国债收益倒挂,然后又政策性接管银行,表面上不出钱不由纳税人承担损失,实际上提供了流动性,等于加剧了通胀。按下葫芦浮起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想而知,象硅谷银行一样操作的其它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旧国债亏损问题。已经有消息称储户正在把钱从小银行向大银行转移。大银行的安全性不在于其国债不亏损,而在于被美国的社会主义政策拯救的几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