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文化为什么没有真理概念的新解释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阶段一直处在“感性认识”时期,中
国文化的本质还是处在“物质文化”的阶段,这些观点<论范例>一书都有表达。中
国古代文化由此没有真理的概念,中国古人不追求客观的真理性,该书中也作了批
评。但我发觉,这个批评是不合适的,如同我们批评一个认识幼稚的人为什么会受
骗上当一样。在思维认识能力方面,一个集体如同一个个人一样,都要走过从幼稚
到成熟的过程。但中国古代文化中缺乏追求真理的概念,其原因还不在认识能力的
是否可以辨别真理与谬误。原因是,用一句话说,中国文化进化的时候未到,或根
本不走这个方向。
在<论范例>书中,我提到古希腊哲学的前苏格拉底世代和苏格拉底时代,在思维认
识上的不同和哲学家门追求的转变。总的说来,它前期是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既
“一”。然后提出疑问。如“世界为什么存在?”,“什么是世界的本质?”,
“人为什么会在这里?”,“人应该怎样生活?”等。
当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将世界作为一,或一个整体,来看待时,很自然是没有“真或
伪”的概念,因为没有参照物来比较。这样的疑问久久争论没有结果。所以后来,
在苏格拉底时代开始后,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以前的哲
学家思考的对象,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转变了方向。他们不再对“整个的世界”发
问。而他们将问题转为,“世界都有什么存在?”,“这些物质是如何存在的?”,
“人怎样生活才使生命有意义?”,“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等等。简言
之,这就是世界“多”的问题。因为“多”,世界上的事物就出现了真假多值,人
的各种欲望就出现了。所以古希腊人开始在众多纷纭的世界物质中追求最有意义的
命题,这就是“真,善,美”。于是,客观真理就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
回头来看中国古代文化。虽然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孔子在《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为之道”,《庄子•天下》中说“易以道
阴阳”,等。从多数和根本上讲,中国文化是要“天地合一,天人合一”,这在<周
易>,宋明理学的张载,朱熹等著作中屡屡出现。
除了学术思想,中国古代文化对“合一”的要求,更重要地表现在对人的欲望的克
制上,如儒家道德的论述“克己复礼”,要“存天理灭人欲”,和其他的君臣礼仪
之道的建立等。对人欲望的束缚,要各类人守规矩,天地君亲师,到妇女儿童,都
有规定。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儒家主要是一个“道德说教”的文化。
反复讲道德的目的,就是约束人在生活中有任何与社会秩序不符合的行为。
由此看出,中国古代文化本质上仍然是将自然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感觉的
角度对待,所以仍然是“一”的世界观。这种文化感觉中的整体,继续了几千年直
到近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才开始产生文化的内部分裂。如“五四运动”,马克思
主义进入中国后等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这样看来,由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没有类
似古希腊苏格拉底三人所造成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没有人的欲望的释放,没有对自
然界的严格拷问,一切发现和发明,都是孤立和分散的,随机的和自然的,因而也
是可有可无的,从来没有发展到大规模利益可图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没
有奴隶制度,而西方有。中国古代没有商业的贪婪,而西方有的原因。没有坏的一
面,消极的方面,自然也无法产生好的,积极的一面,所以责备中国古代文化为什
么没有产生追求客观真理的要求,如同责备中国古代桃花源中人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