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网上拣来的宗教小知识 |
| “宗、教”二字之来源 在汉语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说文解字》:“宗者,尊祖庙也, 宗教人士 以宀从示。”,“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直至公元10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在中国,“宗教”二字合并起来使用是始于佛教术语。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的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二者合称为“宗教”,本来是指佛教中的教理,后来才泛指一切“对神道的信仰”为“宗教”。不过,“宗”和“教”二字在古代中国很早就有了今天的“宗教”含意。但随西方宗教学崛起及其对中国学术界之影响,许多人在学术上将“宗教”与“Religion”一词画上了等号,成为广义性宗教概念。宗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存在不同的含义。 西方语言的“宗教”(如英语的Religion)从词源来看[2]。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 T. Cicero, 前106-43年)在其著作《论神之本性》中使用了拉丁文relegere,意指在敬神行为上的“集中”和“注意”,与现代宗教的含义挂上了钩。同时他还使用动词religere,指在神灵崇拜上的严肃认真。公元4世纪,罗马基督教奥古斯丁(A. Augustinus, 354-430年)也使用religare一词,指神人之间、神灵之间的重新结合和联盟。古希腊人虽有表达对神的敬畏、虔诚及与之相关的戒律礼仪,却未形成宗教的特定概念。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著作《论神之本性》中使用过Relegere(意为反复诵读、默想)或Religere(意为重视、小心考虑),可见他当时认为在神的敬拜上需集中注意,又需严肃认真。另外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在《论真宗教》及《论灵魂的数量》皆用过Religare,代表人、神与灵魂间的重新结合,以人神联盟说明人与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奥古斯丁又在《订正》及《上帝之城》中使用Re-eligere来表示人在信仰上的重新抉择及决断,人需要靠重新考虑和选择与神修好。故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修好。由此可见,Religio与近代西方宗教概念有雷同却不等同。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