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麽,这马年过得,我没有先想起属相中的马,倒是想起了一位姓马的老华侨。他很普通,但很热情,他的特别热情使很多当年的学生在适应异国新环境时感到温暖。
马先生七十年代初期从台湾到加拿大读书,后来留了下来转行搞餐饮,一直到他退休。因为他勤劳,热情,大方,即使只是一个看来不起眼的午餐柜台,他能把它做的风生水起,附近办公楼的白领是他多年的回头客。
第一次见到马先生是我初到他所在地的那家商场,那是我们本地的一个主要的中心商场。他的柜台是我在加拿大落脚后见到的第一家中餐柜台,当时本地华人少,中餐服务少,整个城市的几家中餐馆用两只手就数得过来。
我要了一份糖醋丸子标准套餐,这也是这里出售的唯一的套餐,可见这个午餐柜台有多么简单。接下来在我要付钱时却遇到了大麻烦。当时收钱的就是这位马先生,他坚决不肯收钱,并说以后来吃还是免费,就因为我是华人,他能见到华人就高兴,若有时间可以陪他聊几句便是最好的回报,只要是有关大陆的信息,他都有兴趣。理由真就这么简单,让我受宠若惊。当时是午饭高峰期之后,我们聊了一会,也不大影响这里的生意。我从此记住了这个地方,以及这位总是面带笑容的老板。
后来有机会参与马先生孩子的学习,我才算真正了解这位老华侨和他的大陆情怀。老马祖籍大陆,幼年时随军官父亲赴台,但时常想着大陆,想着那些他上学时课文中描述的大陆的地标和他祖辈的故居(其实早已拆迁)。那时他在大陆还有较远的亲戚但一直没有联系,他很想去看看那里的亲人与故居。现在好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了,他要完成这个心愿,而且这成了他一大心病,每逢华人便会提起这个话题,总想了解更多的信息。马太是台湾本地人,不像老马那样近乎疯狂的关注大陆,但看见老马想去大陆快成神经病了,后来也支持他完胜这个项目。
老马一直好脾气,好心肠,逢年过节,见到中国脸模样的就要请到家里吃喝。谁要是沾上老乡或半个老乡,下次吃饭也一定逃不掉。有次吃饭时我问马太,那个新面孔是谁,马太说千万别问她,因为她根本不认识多数人,其实老马也不认识,都是临时抓的,有朋友,朋友的朋友。老马就这麽个人,好客程度没有上限,只要家里的厅能容得下,可以多叫几个新来的大陆同学。那样的聚会倒像是今天的华人教会活动。有一次人多,大概三四十个把,几个人不得不坐在楼梯台阶上边吃边聊。用老马的话说,他这人没啥用处,能让大家来聊天,又不嫌弃他这不正宗的中餐,他乐此不疲。那年月,为数不多的留学生大都认识老马,大家不是感动就是感激。
大陆刚开放时,多数人不富裕,常有一些过分夸张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比方说,有人说当时有个台胞访问大陆亲戚,送了很多东西,最后连手表和衣服都留了下来,几乎光着身子返回。这样的信息可把老马吓坏了,让他半信半疑。当时的信息闭塞,当然那时大陆常给人留下落后的感觉。
这许多的没有名字的吃客们能给老马更真实的大陆描述,这给老马决定访问大陆增添了勇气。之后的一阵子,老马常常练习爬楼梯,目的是大陆访问期间一定要爬一次泰山。他担心年龄再大了更难实现。
从老马身上,能看到传统华人的美德,传统中华文化的价值,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老华人对根土文化的眷恋。也能看到早年老华侨生活的艰辛和闲暇时的孤独。在那没网没博客的时代,信息的传递还是要通过报纸或餐饮聚会,一个对现在年轻人完全近乎陌生的时代。
老马的故事常让我感叹这些年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的飞速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进步,身边侨界的兴旺发达,和海外华人地位的大幅提高,真是翻天覆地。从当年老华侨担心去大陆访问亲友能否活着回来到二十几年后洋人海外华人都抢着申请去大陆观光旅游,这远远超越我们当时哪怕是最疯狂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