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GreatSouth的博客  
感受文明,拥抱世界。  
我的名片
GreatSouth
来自: 美国
注册日期: 2013-02-24
访问总量: 356,03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两座建筑物对比,很相似
· 六月感怀 - 最美国会山
· 蒙特利尔左派之家
· 又见魁北克城
· 天天拿破仑
· 失联父亲节
· 故乡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科技】
·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 从橡皮泥到3D打印
· 神奇的沙漠绿洲 - 月牙泉
· 搭便车的玩具人
· 数学家张益唐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 一位华人新星 - Danielle Fong
· 聪明的燕子
· 体会遗传的精准操作
· 魅力碎形–科学与艺术的无缝连接
【随想】
· 父亲节随想
· 自由的代价
· 万圣节随想,恐怖二三事
· 感冒随感:结构决定功能
· FOREVER 22
· 人间五月天,虹桥一瞬间
· 断桥随想
· 劳动节随想
【轻松一笑】
· 天天拿破仑
· 生活笑话:午餐
· 生活笑话,二百五的故事
· 泳池教育刁民
· 欢乐时光,笨人砸场
· 一照难求
· 一个可怕的共识(公式)
· 语言天才
· 原路返回
· 偷懒 (being lazy)
【留二代成长点滴】
· FOREVER 22
· 父亲节问候
· 早年儿童节记忆:水滑梯
· 孩子,送你一条船,鱼店留给我(
· 大学毕业
· 一场注定失败的比赛(One event
· 一个孩子的梦, 生命因梦想而美
· 勇敢的孩子
· 早期启蒙关键字 (Early Enlighte
· 曾当过一次推爸
【加拿大记忆】
· 两座建筑物对比,很相似
· 六月感怀 - 最美国会山
· 蒙特利尔左派之家
· 又见魁北克城
· 一盆文竹
· 圣诞老人的信(二)
· 圣诞老人的信(一)
· 走在法律边缘
· 近距离认识毒品
· 平原人宽广的胸怀-初乘北美长途
【美西南行】
· 阳光照耀着亚利桑那 (2)- 89A
· 阳光照耀着亚利桑那 (1)
· 白沙公园
· 风滚草 (Tumbleweed)
· 环球影城第一天
· 流云瀑布
【中国旅行】
· 闲游长三角:回国旅行笔记(六)
· 不要问他们从哪里来
· 王府,一座特别的院子
· 公厕:回国旅行笔记(四)
· 富裕的同胞 -- 回国旅行笔记(0.
· 中国科举博物馆
· 一次惊险航班:回国旅行笔记(零
· 淹没在美食里:回国旅行笔记(三
· 豪华中少了一个U型管:回国旅行
· 国道上氨水飞溅的小瀑布:回国旅
【人生旅途】
· 失联父亲节
· 离奇的幻觉
· 白沙公园
· 最可口的皮萨饼
· 告别马年
· 闲游长三角:回国旅行笔记(六)
· 圣诞老人的信(二)
· 圣诞老人的信(一)
· 签证,曾经让多少人头痛
· 在水一方
【文化感受】
· 蒙特利尔左派之家
· 经历女权运动
· 透明手袋
· 办公室温度的美国文化
· 走路
· 环球影城第一天
· 匆忙赶路的司机
· 中西色彩偏爱杂谈
· 自由的代价
· 冰城文化到美南
【谜团】
· 白天闹鬼:Copy & Paste
· 离奇的幻觉
· 现实生活中的隐形人(Invisible M
【杂谈】
· 两座建筑物对比,很相似
· 故乡
· 两只破灯管,漫长环保路
· 我给大地整容
· 梦中穿越:高考
· 冰场偶遇
· 概念的颠覆
· 白天闹鬼:Copy & Paste
· 梦中飞行和驾驶
· 生命的顽强
存档目录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淹没在美食里:回国旅行笔记(三)
   

(图是网上借来的)

对一个不懂吃喝的人,随便一些中国饭菜就是高级享受,如同国王的待遇那般。这还得从我住的酒店说起,前面说了一点负面的 (豪华中少了一个U型管:回国旅行笔记二),下面全是正面的。

每天的吃喝中,早餐应该算最简单的。但是,许多中国酒店的自助早餐如此丰盛,不亚于我对正餐的标准。这家常驻酒店的早餐很奢侈,有西式的一套,中式的一套,蒸的煮的炒的,几个凉拌菜,几个热汤,有水果沙拉,还有精巧的点心。看到这阵势,受宠若惊。

没想到在这里也看到了几盘咸菜丝,很大的盘子。想不到在拥有这么丰盛美味的早宴组合时有谁还会需要咸菜。也许有些幸运的人早已吃厌了美食,专门吃咸菜丝回忆过去那苦难日子。有时我想,我们常常有条件能够吃这么多好东西,这哪里像是在一个所谓的发展中国家?有些西方人不大能想像到表面上比较低收入的中国人食品上竟如此讲究,远超过他们宴席标准的许多倍。

有这样的奢华早餐,就很难控制自己,免不了吃喝超量,且有失分寸,也会因此感到午餐也许是多余的。虽然不是刻意要为公司省午餐费,主要还是自己不想浪费东西,也不想看到别人浪费,所以不忍心经常参与那更奢华的午餐活动。但是人作为社会的动物有时还真难避免这种浪费,特别是当吃饭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时,它可能成为如此的一种负担。有时候,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缺席而破坏周围同事欣赏美餐的机会,难。

晚餐的场所多是艺术画廊式的环境和气氛,人少,安静,柔和的灯光,优雅的背景音乐,周围装饰讲究,有些菜谱精美如同美术画册,有些则是直接用iPad来点。十年前在国内看到有些餐厅用掌上电脑点菜就有一种文化冲击的感受,现在这种感受愈演愈烈。当然在这种场所,菜的装饰也是一种艺术,还真不忍心吃这么好的艺术品。这种环境里,优雅的吃法不太适合我这种经常疯狂运动,海吃海喝的粗人俗人野人蛮人。去这类美好的场地用餐两三次算是体验,再多去就有一种负罪感。干吗非要吃这么多花样,大可不必。自己尽量找借口逃避晚餐,有时这种说法连自己听起来都感到荒唐,要设法躲避这么好的东西?

搁着公款美食不用,专门去小摊去吃,听来是有些滑稽?但作为一介布,从6070 年代的困境中走来,也许骨子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依然存留着。我不是故意要节约这项公款,其实这是节不出来的,一桌人少一个,费用基本不变。我想利用我有限的时间去探索和回忆小时候的小摊小吃,一个人打着公交,来到这看似城乡交界的公交枢纽附近,真能找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人警告要注意卫生标准,以前有人建议回民食品不大有假东西,他们比汉人更诚实,我便主要去找回民小吃。坐在那比较昏暗的小吃店里,一下子就能找到感觉,回到遥远的过去,值。

天天吃来吃去,基本上还没机会利用所在酒店内的附属餐厅。另外这里的生意也实在太好了,基本没有机会照顾散客。常常是会议聚餐或者婚庆一类的,包下整个场地。有一天下班回来,看见酒店门口有约十来个大垃圾袋,全部是爆竹的纸屑,可以想象当天有多么大的庆祝活动。这样规模的爆竹燃放大概算是土豪级吧,好浪费!

临近工作的最后一天,赶上个周末,正好有机会晚餐时利用一次酒店内的附属餐厅。这里的iPad是用来看菜单的,点菜过程还不是通过WI-FI, 还要手写完成。因为不饿,我随便点了两小碗面片,配上不同的汤汁。这时服务员用奇异的目光看着我,您就吃这么点儿?

还不习惯于过分周到的服务,旁边一个小姑娘一直站在不远处等待服务。我也许只花了三五分钟去完成应该花十分八分消费的食品。当我结帐时告诉服务员餐费加在我房间的账单,几分钟后服务员出来问我,你是否搞错房间号了?你说的xx房间好像住着一位美国客人? 我赶快解释这张中国脸后的美国身份,我们都感到好笑。

早年在研究机构工作时有位学者受联合国项目资助到中国访问。回来后他给大家做了一个小时的讲座。整个报告的幻灯片其本上就是吃与喝的场景,没有看到有关科研工作的画面,我在想他怎么好意思占大家时间介绍他的这些吃喝?我不知道其他听众怎么想,总感到这位学者要么忘掉了自己这趟旅途的主要目的,或者是中国的美食把他实在给迷住了,或者我们当时的科研环境没有能给他留下什麽有意义的记忆值得一谈?

二十几年后,我遇到了类似于当年那位联合国项目官员的难题。也许中国丰富的美食好到一定程度就像一口陷井,但井里是甜美的蜜汁。没有一定意志的人掉进去,很难,或不能,自拔。

国道上氨水飞溅的小瀑布:回国旅行笔记(一)

豪华中少了一个U型管:回国旅行笔记(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