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网络发明了有些时间了。不过,真正的商业化为大众所利用,好像不过是这十年的事情。
说来,我也算是上网有年头了。以前只是寻找和阅读网上的文章,作为一个虚拟图书馆使用。省了多少钱的订阅费用呵。 真正开始想到自己码字是因为2004年去多伦多同学聚会时看到同学的网上文章,而动起自己也码些字的念头。我的第一篇码字是在2005年一月25日贴上万维网的五味斋,跟同学一起起哄写着玩儿的。
不料,后来喜欢上了网上码字。总有些话要写出来倾诉一番心里才痛快。于是,两年间,好歹也码了上百篇口水文字。 都是无聊题目,闲扯侃山罢了。 这也正是我的码字初衷。
码字是种很好的娱乐。 如同有人喜欢看球,打球,码字可以抒发内心,可以交流。个人体会是这两年码字使得心境平绪,不复有从前的强烈孤独感。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上网码字马上就忘记了烦人的事情,专心码字。
中国人多用练字作为一种修身养性好办法,既写出好字也练得心平气和。码字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期望写出些东西,让人聚精会神,搜索枯肠,自然沉下心气,精神集中达到忘我的地步。当然,写字比码字更难些。方寸之地,如龙腾虎跃,如排山倒海,也如小溪清流,全看写字人的悟性和造诣。我喜欢欣赏中国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虽我自己天资愚拙,字体很差,看人家大师的挥毫则是痛快淋漓,佩服之至。码字而言,只要能说得出来的,就可以码得出来。至于文字水平高低,原不是网上码字的首要考虑。作为业余爱好的写手们,意在交流,乐在沟通。三尺屏幕成为直叙胸怀指点江山的最好场所。也算是为我们平庸世人有一发挥的“金銮殿。” 当然,说俗了点,也就是“网上厕所,“ 一泄为快,事后大呼过瘾之地。
码字可以码出自信,自律,自悟。 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中国民间俗话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之说。网上常见到很多的好文章。作者们文笔流畅,字字珠玑。大家之风随处可见。从文字把握,文章内容,均可见到作者们的秀内慧中之智识。 无意间,网络把作者群同读者群联系在一起,不必再经过老编们的斧头,我们就能欣赏作者们的原作。每个作者的个性,喜怒哀乐,全都一丝不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码字也不容易啊。码字的题目就得小心挑选。内容观点更要仔细。不为别的,就怕招惹网上垃圾跟帖谩骂。 这些人不评论你的文章内容,文字高低。 不赞同你的观点就开骂。对人不对题,骂人不讲理。让你回也不是,辩解也不值。花了半天力气,生了一肚子闷气。 虽然说,要看得开,受得了骂,大气容忍,“写手“肚子能撑船。 可毕竟咱这人平常也不会同骂人的无赖来往,哪里见过这种玩法儿的?说不生气还是由不得觉得满脑袋霉气。上网找乐,谁没事儿找骂啊? 无奈,只好自己控制,写些不咸不淡的题目,说些大众爱听的话,以免飞来无妄之灾,生那无名之气。
不过,这样子,就让网上码字的乐趣少了很多。网上码字要的就是个畅所欲言,无顾无忌。若是自我设限,就没有多大的意思了。那样子,还不如回到中国大陆写些半红半白忽左忽右的东西。反正有共产党的刀笔吏在那里把关,你想出格也不行。在这自由世界里,虚拟网络给人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平台,偏偏也让网上无赖们得以横行,多多少少起了等同共产党刀笔吏的作用。凡有一好事,必定有一坏事相伴。中国民间谚语说,甘蔗没有两头甜,用到这网上码字来也正好说明实际情况。
码字本是随意随兴,信手写来。我认为这是网上码字的最佳方式之一。当然,每个人的个性不同,码字的认真程度也不同。早年,东城牛大有位历史教授的治学格言是: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留半句空(大意如此)。看完介绍他的文章后,我笑了半天。这老哥们显然是吃共产党的标准粉馒头时间太长了。早年毛爷那个时代,因言废人治罪,知识分子自然噤若寒蝉,少写为佳。另外,写不写,都是毛票五张半。不会有大的差别。现在这个改革的年代,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论年轻年老,发不了文章,出不来书,老先生就得收拾屋子走人,给能者腾地方。你见过谁现在敢说类似这句话,宁可不出文章,也不说吃不准的东西? 现在的看法就会说,你是没有能耐,憋不出来。换个年轻人,立马给你侃上三百页才能停嘴。 到东城牛大出版社时,信手翻翻知道的几个教授的书。都是当年同学一个班的嘛。一看简介,先自崇拜起来。号称是我国某领域的专家,著述几百万字,无数文章。心说,这哥们当年说话都结巴,怎么就这么厉害啊? 翻了几页,把书一摔,出门长叹一声:那叫一个言之无物,空虚空洞. 网上码字可以是口水文章无聊闲话。毕竟不会误人子弟。最多也就是迷惑几个嫩草红花而已。这大学教育,岂能也是这种水平?纯是误人子弟,骗人钱财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