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到三藩市,剛巧遇上了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正舉辦The Steins Collect展覽,展出了Steins家族收藏的二百多幅現代繪畫的傑作,包括了七十五幅馬蒂斯(Henry Matisse)的真跡,四十五幅畢加索(Pablo Picasso)真跡,以及如Paul Cezanne, Pierre-Auguste Renoir, Juan Bris,Francis Picabia 等現代畫大師的作品,這是北美近期一個現代畫作品數量和質量都最多最高的展覽。我們到了三藩市,當然也不容錯過。
我先後在那裏參觀了兩次,前後共花了七八個小時,站在琳瑯滿目的大師作品前,神遊於他們的藝術之旅中,這確是一種難以言傳的享受。
Steins家族在一九〇〇年開始就由美國前往巴黎居住,其間雖也經常返美,但基本上以巴黎為主,直至一九六〇年才再搬回三藩市定居。在巴黎期間,他們每星期六在家中舉行藝人聚會,這就是以後的所謂文藝沙龍了。這段在巴黎的期間,正是馬蒂斯和畢加索由初始至成熟各個時段藝術風格的轉變時期,他們兩人都是Steins家族文藝沙龍的座上客,與Steins家族的成員成為了好朋友,所以,Steins家族收藏他們各個時期的畫作至為齊全。
包括了馬蒂斯由初期至晚年的創作的七十五幅畫作,充份體現了這位印象派大師的藝術風格。他初期大量接觸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無論是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都以形體簡單,色彩鮮明為特點,用誇張的色彩和奔放的筆觸塑造形體,這是「野獸派」畫風的奠定。這類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實上,在「亂塗」之中顯示出畫家的敏銳性和豐富的創造力:直接從顏料管擠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現客觀物象的視覺真實,它變成作畫人追求內在情感及自我表現的手段,並在形式上探索一種新的受色彩邉又萍s的繪畫空間。至於畫技的哂蒙希查_始嘗試由線條變成無數的點塊,營造那種奇幻而又迷離的意境。
在他的芸芸作品中,最吸引人視線的是那幅題為「戴帽的婦人」(woman with a hat)
這是他為妻子畫的畫像。馬蒂斯帶來色彩很大的革命,他在頸部陰影的部分,反而用非常明亮的橙色,臉部暗面也用明度很高的藍,完全不照傳統的方法用色。馬蒂斯的妻子在巴黎開女帽店,專為仕女們設計帽子。所以馬蒂斯在為妻子畫像時,會對妻子的帽子部分,比一般畫家作更精細的描繪。
這幅畫,基本上以點和塊為主,幾乎看不見線條的表達,在色彩極其強烈的對比中,突出了女士的主題,她斜倚著,手拿的絹扇幾乎遮住了整個胸部,眼望前方,好像也為畫家的這種大膽的用色而驚詫著,那紛亂的背景,加強了那種奇幻的氣氛。。
畢加索的四十多幅晝作,包括他早期,藍色時期,玖瑰時期及立體時期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充份表現了畢加索那種不斷求變求新,努力不懈的追求精神。
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最受注目的那幅高七呎多的巨作《男孩倚著馬》(Boy Leading A Horse),那揚蹄的駿馬,和那全裸的男孩,肌肉健碩的馬,與那仍在發育中的男孩,形成了一個健碩與柔美的對比,這幅氣勢萬千的油畫,創作的時期應與他那幅在拍賣會中創下天價的《男孩和煙斗》同個時期。在這一批的早期作品中,還有幾幅女體的半裸畫最是精彩,在薄紗之下的女體,那種柔和的肌膚結構,飽滿的體態,柔美的神情,都傳神地被表達了出來。
從畢加索的畫作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努力突破,多方面汲取養料的學習精神。他的藍色時代,汲取了東方藝術的養料,作品中具有日本、印度和中國藝術的面貎。他的一幅用鋼筆繪畫的公雞簡筆畫,雞的神情、舉動,和齊白石的水墨畫極相似,可見藝術家在取材方面的共通。
此外,他也汲取了印弟安的藝術的精粹,他的《睡著的女人的頭》(Head of a Sleeping Woman)
那簡約的線條,堅硬的輪廊,都是印弟安木雕的藝術精華。
最引起爭論的是畢氏的立體畫(Cubism),這是一種概念性的繪畫法,利用變動的觀點,將種種面貌描繪在畫布上;將三度空間的對象壓扁成各種形狀,在畫布上舖排開來,從不同角度描繪事物,也探究他們在時空中的运動。
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這種畫作,Steins家族的兩個主要成員Leo, Gertrude也因為對這種畫的好惡而分裂。
老實說,以前我對這種立體畫並不喜歡,現在用較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則發現其中也有其真趣,而這種藝術表現的意念,現在已廣泛地應用到視聽藝術中,只是,將之用拼圖的方式拼湊在同一個平面,則較難令人理解而已。
這次的展覽中,也展出數量不少的立體畫作,其中畢氏的《建築師的桌子》(The Architect’s Table)是 cubism的經典。
建築的素材如門柄、木柱、磚頭、欄杆,建築物的招牌,則師的建築圖卷,繪圖工具,甚至名片等,全被拼在一個楕圓形的平面上。表現了一種意在畫外的情趣,這種情趣,要用想象力才可以一窺內裏的趣味,我覺得,要屏棄以前欣賞繪畫的慣性,才能從中了探究畫家的創作精神。這也是這一次參觀所得到的一種提升吧。
展出的畫作當中,另一個留下深刻印象的畫家,是曾經深深地影響了馬蒂斯和畢加索的保羅.塞尚(Paul Cezanne),他的畫風被列入後印象派。他對畫作有一番精警的理念:「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来。」
他的畫作就是貫徹了這種理論,展出的數幅作品中,我最喜愛的是《淋浴者》(Bathers),
晝中的一群男女淋浴者面對小河,只見背部,但那強健和柔和的肌膚,卻很清楚地表現出男女的不同,這些浴者的身軀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擺,充分顯出了內在的動感和心中的喜悅。背景的樹,葉子鬆朦而飄搖,與淋浴者的姿態相融合,人體橙黃色的明亮色調,和背景藍色的陰鬱色調,在對比中將淋浴者的喜樂與大自然的深遠襯托了出來,這就是他所強調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来。」這幅畫的精采之處全在於那豐富的內蘊和靈動,直教人有淪肌浹骨,有餘而不盡之嘆。
能參觀The Steins Collect,觀賞這麼多的現代畫大師的作品,這是難得的一次機緣,這一次的展覽,無形中提升了自己對現代畫的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