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骆驼的博客  
作者:骆远志  
https://blog.creaders.net/u/1314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为什么人不应该信仰科学或逻辑 2023-01-05 13:47:39

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和逻辑都是好东西,人应该相信和跟随它们。但是它们有不可避免的盲点,不能涵盖所有真理,因此不足以作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信仰。

我与同学们已连续几年讨论“神vs科学”。我讲过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一大批虔诚的基督徒学者,包括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在热忱探求神意过程中创立了现代科学【1】。信仰科学与逻辑的人回应,炼金术也孕育了化学。基督教孕育了现代科学,并不代表前者正确。我又分析,国人被灌输马克思主义,因此信仰无神论。但马克思对科学的理解基于机械宇宙观,机械宇宙观被后来的科学证伪【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信仰科学与逻辑的人说,粪土中也可以长出鲜花,即使机械宇宙观与马克思主义都错了,也不代表科学与逻辑错了。不久前我写道,当代科学挑战达尔文进化论【3】。信仰科学与逻辑的人回答,一种科学理论出现问题,不代表科学本身不可信。我们信仰的是科学背后的理性。

科学的概念相对清晰,而理性的概念相对模糊。传统定义,理性就是信奉“找原因、讲道理” (based on reasons)。一个更清晰的理性定义,也是同学们已在讨论中实际采用的:

理性 = 科学、数学、与逻辑的合集                   (Exp. 1)

本文也采用这个定义。

讨论不断深入,我更加理解同学们。他们觉得科学、数学和逻辑都完美可信,理性当然就完美可信。有了这样好的理性,宗教信仰就没必要。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在近一个世纪前,世界顶级思想家们严肃探讨过这种想法。讨论的高潮包括1920年代兴起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与之相呼应的数学寻根运动、以及1931年哥德尔发布的不完备定理。简单讲,哥德尔发现数学和逻辑在根本处存在不可弥补的漏洞,现代科学又倚重数学和逻辑,所以科学与理性的基础不牢。

一 学术界躁动

逻辑实证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挫伤了欧洲的自信心。战争的残酷程度与死伤人数远超过往,也远超预想。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分崩离析。即使胜利方的英法也损失惨重。面对一片疮痍,人们在疑问,“文明且强盛的欧洲为什么步入歧途?什么地方错了?”尤其在战败的德国和奥地利地区,思想者们质疑一切传统,包括政治、信仰、文化、哲学、艺术、文学等。

与此同时,人们唯独在科学中看到新希望。随着电磁学等在19世纪末逐渐成熟,机械宇宙观走上巅峰。从专家到老百姓都普遍认为,科学已经或即将解决从原子到太空之间的所有问题。在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继诞生,机械宇宙观开始没落,但人们对科学的信任有增无减【2】。因为今天我们熟悉的科学难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等,在那时还没有被发现、或主流社会还不知道。

1920年代初,欧洲大陆正在舔舐自己身上的战争创伤。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校园里、以及校园附近的咖啡店里,一批年轻学者经常聚会,讨论哲学问题。他们的学术背景其实是物理学,并不是传统哲学,但他们立足于迅速深化发展的科学和数学,发展出一种新哲学,就是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这些人被称为维也纳学派。他们的追随者队伍不断扩大,思想很快传到德国柏林,形成柏林小组。然后再飘洋过海,传到英国和美国。在后来几十年里,他们的学说成为西方哲学界主流,其影响力溢出学术界,很多观念进入普通人的思想和言谈中。

godel-incomplete-pic01.jpg

1. 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三位创始人。左为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德国人,维也纳学派(the Vienna Circle)领袖,本是物理学家,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学生。纳粹思想盛行时,他被极端分子谋杀。中为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德国人,维也纳学派领袖之一,本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后来移民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和UCLA做教授。右为赖欣巴哈(Hans Reichenbach,1891—1953)德国犹太人、柏林小组(the Berlin Circle)的创始人,本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老师包括希尔伯特、普朗克、玻恩和爱因斯坦。希特勒上台后,赖欣巴哈先逃到土耳其,几年后来到美国,在UCLA做教授。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数学、逻辑、哲学、宗教等都面对同一个宇宙。其中前三项构成人类理性,过去因为发展水平有限,无法回答宇宙中很多问题,让人只能求救于神、和基于神的形而上哲学,比如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康德与黑格尔的理论。但科学与数学已今非昔比,解释能力和适用范围都大增。即使还有一些问题它们目前没法解决,参照它们的发展速度,不久后它们也将能解决,或至少解决得不比宗教和传统哲学更差。逻辑实证主义者们于是论断,人类应该用理性淘汰宗教与传统哲学,因为宗教与哲学违反理性的地方是错误,与理性一致的地方是多余。看,他们与今天那些信仰科学或理性、排斥基督教的朋友们多么相像!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验证原则”(The Verification Principle)。它承认两类验证:一是用事实,就是科学实验;二是用数学和逻辑,数学和逻辑本身不证自明。但它不承认神的不证自明,或基督教主张的“心证神存在”。很显然,这个验证原则否定神,崇尚理性。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西方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以及东方共产集团国家的教育系统,几乎都推崇“只有通过验证的思想才是真理”,比如中国人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造成验证原则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接受,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源头是逻辑实证主义。根据这个原则,只有科学、数学和逻辑才有意义(sensical)。其他思想体系,包括形而上学、神学、宗教等都无意义(nonsensical),用大白话讲就是废话,废话就应该被摒除。逻辑实证主义要人抛弃宗教与旧哲学,只相信科学、数学和逻辑,也就是只相信理性。

逻辑实证主义的很多细节属于小圈子里的阳春白雪,但它的大方向----拥抱科学与理性、抛弃基督教和以基督教为基础的旧哲学----却反映了社会潮流。当时的西欧思想家们和普通老百姓纷纷认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大学者彭罗斯教授回忆,在1930年代,他还是个孩子,与父母住在英格兰小镇上,每周日全家都要打扮整齐,去教堂做礼拜。也许出于孩子的敏感,一次在从教堂回家的路上,他突然问母亲,“你真的相信牧师讲的那些东西吗?” 母亲一下子语塞,让他很受震撼,记忆深刻。英国本是清教徒的故乡,老百姓非常虔诚。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风发生悄然巨变。虽然大家还与过去一样勤快地去教堂,但心里的信仰严重动摇。

数学寻根运动

逻辑实证主义在数学界获得广泛响应。响应者们不一定自认逻辑实证主义者,但他们强烈认同这个学派推崇理性与科学的主张。数学界很多人明确认为,是时候用理性代替传统基督教了。数学的地位特殊,因为现代科学已彻底数学化。如果科学与理性要成为人和社会的新信仰,数学作为基础必须首先牢靠。普通大众觉得数学当然是牢靠的,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顶级数学家们都已意识到,数学的基础还远未夯实。

“数学是完美的”,这个印象来自古希腊。那时的数学只有两部分,算术和欧几里得几何学。算术的对象是自然数。在数论中,自然数经常被定义为0与正整数的合集,本文遵循这个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包括5个公理和推导两部分。基于公理的推导就是证明。所有被证明的命题构成定理集合。西方人长期把经典数学看成最纯粹的人类知识,正确性毋庸置疑。它内部自洽(consistent),精准描述物质世界,且符合人头脑里的直觉。经典数学完美,反映宇宙的完美。所以欧几里得说,数学就是宇宙的语言。

但是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的几百年里,数学已大改变,曾经完美的模样出现了深刻裂痕。16世纪意大利工程师邦贝利(Rafael Bombelli,1526-1572)于1572年出版《代数学》,讨论负数的平方根,虚数概念因此诞生,挑战人的直觉。英国大天才牛顿与德国大天才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1646-1716)分别发明了微积分,让无限大与无限小概念变得不可躲避。1830年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Nikolai Lobachevsky,1792-1856)、1832年匈牙利数学家亚诺什(János Bolyai,1802-1860),分别发现非欧几何,造成对传统数学的最大冲击。非欧几何排斥一些欧几里得公理,比如不要求平行线永不相交,因此催生新几何体系。数学家们发现这样的几何也自洽,却违反人的直觉和平常观察到的现实。于是人们开始疑问,非欧几何还算数学吗?数学还是这个宇宙的语言吗?到底什么才是数学?

微积分、复数分析、非欧几何等新分支的出现,让数学变得支离破碎。数学里出现了矛盾,既有抽象的、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比如非欧几何还算数学吗?也有具体的、让数学家无法忍受的矛盾,比如下节将介绍的罗素悖论。于是数学界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寻根讨论。寻找数学的基础就是寻找各分支的共性。有了这样的共性,现代数学才可能重新自洽。恢复自洽是数学寻根的内部动力,而思想界要把科学与理性树立成新信仰,为数学寻根增加了急迫性。

在数学寻根问题上存在三大学派。一是直觉主义(Intuitionism),认为数学的根本在于反映人的直觉。显然,直觉主义与非欧几何很难相容。二是形式主义(Formalism),认为数学本质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只要内容明确、没有内部矛盾,任何规则都允许。非欧几何与传统几何的矛盾、或非欧几何与现实的矛盾都不重要,只要它自洽,就算是数学。三是逻辑主义(Logicism),认为数学的本质是逻辑。欧几里得几何与非欧几何看似不兼容,但它们都符合逻辑,所以都算数学。非欧几何地位问题有重大现实意义。当时新兴的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需要它。把非欧几何排除出数学将严重阻碍科学发展。

三个数学哲学流派都对数学发展做出过贡献。说到学术争论,读者可能以为各派互相排斥,一派最终胜出,就代表其他派别都失败了。其实不然。三方有争论,有时还很激烈,但他们也有很多共通点,相互促进远大于斗争。比如三方都认为数学应该是公理体系,就是公理加推导两部分。另外,形式主义与逻辑主义之间有明显共通性。前者要求数学体系自洽,不在乎数学与数学之外有什么联系。而后者也要求数学自洽,但进一步要求数学符合逻辑。可以说,逻辑主义是形式主义的一个特例。

二 数学逻辑主义

数学逻辑主义最终胜出,但过程远非一帆风顺。

数学逻辑主义的目标是把整个数学建立在现代集合论基础之上。康托尔是现代集合论之父。他在1870和80年代的研究被广泛认为是这个新门类的起点。无限集,就是元素无限多的集合,在集合论中地位关键。康托尔认为无限集之间还有“大小”之分,比如实数集合大于自然数集合,严重挑战传统数学家们的直觉。后者认为所谓“无限大”只是一种图方便的说法,并不是真实的数。把无限大再分大小属无稽之谈。康托尔因此受到严重排挤。他最后抑郁成疾,死在精神病院。

godel-incomplete-pic02.jpg

2. 康托尔(Georg Cantor,1845-1918)与他的对角线法证明实数区间(0 1)含有元素数量比正整数集更“多”。康托尔是出生于俄罗斯的德国数学家。实数区间(0 1)与正整数集都是无限集。右图先假设它们有同样多元素,比如图中右侧在(0 1)中随机抽取元素,然后与自然数一一对应。康托尔依次从每个实数中取一位数,加1,由此生成下方橘黄色的数。这个“生成的数”肯定属于(0 1),却不在这个表格中,于是假设被证伪,实数集(0 1)比正整数集含更多元素。也就是说,前者比后者“浓度”更高(higher Cardinal number)。无限集的性质经常违反直觉,但也很有趣。比如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等,浓度都相同。整个实数集、实数区间(0 1)、无理数集等,浓度也相同。

罗素悖论

德国数学家弗雷格、与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都是数学逻辑主义大师。在1902年,弗雷格把自己的新书稿交给出版商,等待付印。这本书凝结他半生心血,他自认此书成功地把数学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之上。这时他收到罗素来信,提到一个简单问题:所有不包含自己的集合构成的集合,是否包含自己?数学表达式:

X、y 都是集合, X = {y | y y}, 问题 X ∈ X 真还是假?         (Exp. 2)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罗素悖论”。逻辑学建立在现代集合论上。集合是集合论中最基本概念。集合可以包含自己。在(Exp. 2)里,如果X X,根据X的构建条件,它就应该包含自己,X ∈ X,矛盾。如果它包含自己,同样根据它的构建条件,它就不应该包含自己,又矛盾。罗素悖论揭示集合论不自洽。而逻辑主义者要把整个数学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之上,如果这个基础本身不自洽,数学又怎么可能自洽?罗素来信造成弗雷格精神崩溃,住进医院,从此一蹶不振。

godel-incomplete-pic03.jpg

3.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英国明星学者,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社会主义者,宗教不可知论者,反对基督教。他还积极从政,向往苏联,但访问苏联后失望。回程中他在1920年访问中国,备受追捧。他大力劝说中国知识分子要坚持传统、不要向西方学习,让刚推翻满清统治不久,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感到无所适从。他其实不懂苏联、不懂社会主义、也不懂中国传统、或现代中国,却特别敢于发表意见。他极端聪明,却也非常愚蠢。左图是他的名言,“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神存在!没有!”从中可感受到他要求“神的存在要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强烈情绪。神是精神,而科学研究物质。他坚持在物质世界里寻求神存在的直接证据,是缘木求鱼。他不算逻辑实证主义者,但同样拥护科学与理性、反对基督教。右图是他写给弗雷格(Gottlob Frege, 1848-1925)的信。

《数学原理》

弗雷格太容易失望了,数学逻辑主义远没有彻底失败,他的研究成果后来也大多被挽救,没有浪费。数学逻辑主义的下一个里程碑就是罗素与他的老师怀特黑德合著的三卷本《数学原理》,出版于1910到1913年之间。它是继弗雷格的书之后的另一个尝试,要把数学完全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之上,具体办法是以集合论为起点严格证明算术与其他数学分支里的每个基本定理。数学逻辑主义因此向前推进一大步,但远没有达到所有目的。《数学原理》硬性限制集合的性质,避免了弗雷格落入的陷阱,但后人发现办法并非最优。

书的第一卷用379页篇幅证明了算术中的1+1=2,成为后世笑谈。这套书简直不是写给人读的!罗素与怀特黑德也半途而废,终止了写作。一种解释是书出版后受到冷遇,卖不动,出版商不愿继续合作。另一种解释是二人为写书合作十几年,有段时间为工作方便,罗素搬到怀特黑德家里,与后者的年轻太太坠入情网,使得合作中断。虽然全世界没几个人真的通读过这套书,但它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崇高,被评为二十世纪英文非虚构书籍中最富影响力的第23名。

godel-incomplete-pic04.jpg

4.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作者罗素与怀特黑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右图是其中典型一页,全是数学和逻辑符号,极少文字。

ZFC集合论

目前数学界的主流意见是,数学的基础是ZFC集合论。数学逻辑主义经过漫长的争论,逐渐胜出,超越了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

ZFC集合论的全称是“含选择公理的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Zermelo-Fraenkel Set Theory with the axiom of choice)。它是一个公理体系,共包含10个公理(9 + 选择公理),它们让数学避免了类似罗素悖论那样的内部矛盾。这个体系的主要创立者是两位德国数学家,策梅洛(Ernst Zermelo,1871-1953)与弗伦克尔(Abraham Fraenkel,1891-1965)。

在数学逻辑主义被接受之前,数学和逻辑通常被视为两个独立领域。ZFC集合论获得主流认同后,数学和逻辑已无严格界限,二者紧密相连,数学变成一个特殊的逻辑体系:

数学 = 基于ZFC集合论的逻辑体系                (Exp. 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个定义优于已知的其他定义,但依然有缺陷,未来还可能改变。比如有人认为它的要求过分“强”,很多数学分支不需要如此狭隘的限制。还有人认为数学不应该建立在公理化集合论基础之上,应该另起炉灶。

三 希尔伯特计划

godel-incomplete-pic05.jpg

5.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以及他众多金句之二,“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强调智慧的洞察力与智慧驾驭自然的能力,而这些都基于数学”、“数学里没有种族或地理边界;对于数学,这个世界在文化上是同一个国家”。他生长在虔诚的基督教新教家庭,但成年后离开教会,变成不可知论者(agnostic)。他放弃追求“神的精神”,转而追求“人的精神”,认为有了理性的力量,人就不再需要神,人的精神就可以取代神的精神。他的语言冠冕堂皇,其中主要成分还是,“以前理性思想不够发达,所以人不得不求助神;现在理性思想发达了,人不再需要神”。他认为自己从事的数学是理性中的关键,所以在讨论数学时他经常跳出数学本身,注重数学在人的精神中的地位、以及数学对人类的作用。与那个时代的先锋知识分子们一样,他坚信理性完美,虽然人还没证明理性完美。

希尔伯特是20世纪初世界数学领域的头号精神领袖。在数学史上,他是最后一位在各个主要领域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泛函分析中的“希尔伯特空间”就是他广为人知的成就之一。他对物理也很有研究,曾与爱因斯坦在同时期发现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广义相对论中的希尔伯特作用量是他的又一重要成就。罗素与怀特黑德出版《数学原理》后,数学寻根运动又掀热潮。作为数学界的掌舵人,希尔伯特在1920年代初提出一整套标准,用以评判统一后的数学体系,获得广泛认同与接受,史称“希尔伯特计划”(Hilbert's program)。其中包括:

1.  数学是公理体系。包括有限数量的公理和一套严格的推论规则。希尔伯特是数学形式主义者,曾与数学直觉主义阵营展开激烈争论,但一贯正面看待数学逻辑主义。

2.  完备性(Completeness)。根据公理与规则,可以发现所有真命题。

3.  自洽(Consistency)。数学必须证明自洽,即数学内部不存在矛盾。

4.  可决定性(Decidability)。数学必须有能力判断每一个命题的真伪。

试图用理性替代基督教

希尔伯特计划直接影响了当时与后世的数学发展,成为世界数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难看出,该计划具有鲜明的“形而上”特征。虽然它为数学发展打造,但它的内容关乎数学背后更深层的东西,类似哲学,而非数学本身。拿中国古今数学家们的思想与之比较,差别非常明显。我曾回顾在对待科学态度上西欧与中国的根本不同【1】。西欧科学家研究科学是为理解神,所以强烈追求形而上,因为形而上让人接近神。神在基督徒心目中是所有事的最高和最深原则。无论在哪个领域里形而上,基督徒思想家都向神而行。而中国古今科学家没有类似信仰,研究科学是为了应用,因而缺乏形而上的动力。在数学领域也如此。

godel-incomplete-pic06.jpg

6. 希尔伯特在1930年广播讲演中的一段话,“没有数学,今天的天文学与物理学无法存在;…但是,所有数学家都拒绝把‘应用’作为判断数学价值的标准。”西方思想家们重视神、轻视应用。中国思想家们重视应用、无视神。到头来中国思想在应用方面也落后于西方。

关于西方思想,国内学界经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理解肤浅。作为在国内受教育的人,我们必须主动深究其本源,才可能真的理解。希尔伯特是基督教文化培养出来的、反对基督教的数学思想家。他有一套较成熟的思想体系。他选择完备、自洽、和可决定性作为判定未来数学体系的标准,并不是突发奇想。如果是,其他数学家也不会响应。他与他的跟随者们在不言而喻中默契。他们都生活在基督教文化里,基督教就在他们的默契之中。他们向往理性,把数学看作新兴理性力量的一部分,希望数学发展让理性壮大,压过传统基督教。所以希尔伯特计划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脱胎于基督教义,要与基督教义里对应的部分竞争。

《圣经》说,神是完美(perfect)、守信(faithful)、和给人希望的(hope)。所谓完美,就是神包含所有真理。人不会因为跟随神而遗漏任何真理。关于神守信,神答应的,就一定会做到,神不会自相矛盾。关于神予人希望,当人决定踏上艰苦征程时,他知道困难不可避免,所以他需要在一开始就确信长远目标是对的、他最终必将成功。如果不如此,他就没理由保持信心,就注定失败。神告诉人什么是对的,神就代表“对”(righteousness)。神必将胜利,所以人追随神也必将胜利,即使中途要经历万难。这就是“希望”的本质。

完美、守信、和希望都是神的重要特点。缺少其中任一个,神就不再是神,就不配作为人的信仰。希尔伯特与同党们想用理性代替神,于是要求理性也拥有类似特点。数学是理性的基础。希尔伯特把完美、守信、和希望翻译成数学里的语言,就变成了上述的完备、自洽、和可决定性。

四 伟大的哥德尔

1930年9月,在如今的加里宁格勒举行了一连串德国学术界顶级年会。当时加里宁格勒还属于德国。希尔伯特作为德高望重的数学界领袖,受邀做广播演讲。其间他谈道,“所有科学的唯一目的都是荣耀人的精神”。这样遣词用句完全脱胎于基督徒赞美神,但他用之赞美“人的精神”,绝口不提神。他谈到人要“驾驭自然”,提及伽利略、康德、高斯、和与他同时代的几位大数学家。他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在人类精神和思想进步的大框架下讨论数学。在讲演的最后,他喊出了后来成为他墓志铭的著名口号,“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一定会知道!”前半句表达他追随理性的决心,后半句则是他对理性的信心。几乎整个数学界都准备好跟随他。

但希尔伯特当时不知道,就在他讲演前一天,一位年仅24岁、极端腼腆的维也纳大学博士生哥德尔,在同一年会上做了一场学术报告,用严谨的逻辑否定了前者对于理性的信念。哥德尔太年轻,他的文章还只是初稿,没几个人参加他的报告会,更少人严肃对待他的惊人结论。但一年后他的文章在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立刻引起轰动。其核心发现被称为“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从根本上改变了逻辑学与数学,影响力延伸到科学、哲学、神学、以及大众思想。他也迅速跃升为世界级逻辑学家。简单讲,哥德尔最重要的结论就是,有些真理不源于理性。换句话说,人探求真理时不应该只依赖理性。这与希尔伯特、罗素等坚信理性万能的观点截然不同。

哥德尔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德语区,自幼聪慧但柔弱,深受精神类疾病困扰。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多次长时间住进精神病院。他不善社交,但思想大胆犀利。他18岁时进入维也纳大学,本想主修理论物理,在选课过程中喜欢上数学和哲学。他积极参加了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的各种讨论,最后认定数理逻辑是所有科学思想的根本,于是转攻逻辑学。

godel-incomplete-pic07.jpg

7. 哥德尔(Kurt Gödel,1906-1978),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在纳粹当政时代移民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与爱因斯坦是同事,两人相差27岁,却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当下班,他们就会共同散步回家,一路深入讨论各种问题。当时的普林斯顿大学聚集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级大师,这两位无疑是天才中的天才,大师中的大师。两人具体谈什么,很可能改变人类思想进程,所以其他人非常好奇。爱因斯坦曾说,“我之所以每天上班,就是为了有机会与哥德尔一起散步回家”。

哥德尔是虔诚的基督徒,属路德派。他不善与人打交道,平时不去教堂,但在家认真研读《圣经》。他常与身边朋友讲到自己用逻辑学严谨证明了神的存在,但他不想公开发表,因为害怕被学术界视为异类。他去世后,他的证明才流出。哥德尔延续了神学史上圣安瑟伦(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和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  1646–1716) 试图证明神存在的工作。前者是11世纪意大利基督教僧侣,后者是17世纪德国著名天才。国人应该熟悉后者对微积分的贡献。哥德尔认为自己成功证明了神的存在,但学术界里反基督教气氛浓厚,挑战哥德尔证明的人当然也有。这类争论短期内不可能停止。

godel-incomplete-pic08.jpg

8. 哥德尔关于神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逻辑实证主义创始人石里克与哥德尔是好朋友,前者在1936年被刺杀,从此哥德尔总害怕被人下毒。到了晚年,被迫害狂想症加重,他只吃太太为他准备的饭菜。1977年底,他太太病重住院。1978年1月,人们发现他饿死在位于新泽西普林斯顿的家中。哥德尔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也有研究者认为,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只能算第二。可惜国人中少有人知道他。不但中小学课本和通俗读物里没有他,即使在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里,知道他的人也很少。所以我多花一些篇幅介绍他。

深入了解哥德尔等西方顶级数学家之后,我们发现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寻求世界与人的根本,他们的数学为这个大目标服务。其他学科也类似,比如我在先前文章中谈及牛顿、笛卡尔、开普勒等,因为强烈信仰基督教而创立现代科学。康德、黑格尔、洛克等,也因信仰基督教而发展出新哲学与政治学思想。而罗素、希尔伯特等,因反对基督教而致力于新数学与哲学研究。基督教在西方如此重要,无论支持或反对它,西方思想家们思考所有大问题都围绕它,虽然他们经常不明说。

其实在历史上,几乎所有西方学术专业都源于基督教思想和教会栽培。但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它们逐渐摆脱了教会控制,之后都强调自己对教会的独立性,于是专业语言里都不直接提及神,掩盖了基督教对它们的深刻影响。我看见很多国人朋友花大量时间与精力研读各类西方思想著作,却因不懂基督教,不能理解它们背后的基督教根基,因而不得要领,于是特此提醒。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本节的目标读者是不知道哥德尔理论的人,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大概,并建立基本直觉。这里不追求严谨,也避免次要细节。本文后面注释中有理论证明的链接【4】【7】,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的标准表达形式:

·         第一定理:任何自洽的形式系统,只要包含自然数的算术规则(皮亚诺公理Peano axioms),就一定存在不能被证明的真命题。

·         第二定理:任何自洽的形式系统,只要包含自然数的算术规则(皮亚诺公理Peano axioms),就不能证明本身的自洽性。

所有现代科学体系、现代数学和逻辑学体系、现代哲学体系等,都是公理体系,比如牛顿力学。它们都包含算术逻辑,比如都承认1+1=2,所以都满足定理中的条件,也都适用定理的结论。其中第一定理回答希尔伯特计划中的完备性问题,第二定理回答自洽性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用平常话翻译第一定理,任何理性系统都不完整,都会遗漏某些真理。第二定理的意思是,即使自洽的理性系统也不能证明自己自洽,更何况非自洽的系统。

跳出数学、观察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难发现人们通常要求理论自洽优先于理论完备。被发现严重自相矛盾的理论,要么发现者自己就否定了、不会公布,要么公布后被他人看穿、很快被抛弃,比如文革时期中国物理学界推出的“层子模型”【1】。但即使最严谨的学者也通常接受不完备、但在某些情况下最优的理论。比如牛顿力学原本试图解释宇宙中所有力学现象,后来科学家发现它不适用于极微观或极宏观世界、是不完备的。但它在很多情况下比相对论或量子力学更方便,所以全世界都继续使用。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指出,所有理性体系都遗漏真理,且不能保证自洽。面对任一理性体系,即使人们目前还未发现其自相矛盾,但也肯定地知道它不完备。更常见的是,人们已经知道它自相矛盾,但觉得还可以忍受,所以继续使用。比如洛伦兹电磁力理论、原子行星模型等,都包含内部矛盾,但全世界的孩子们都还在学习【2】。作为科学的最前沿,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之间也存在矛盾,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抛弃它们,而是希望基于它们,发展出更具解释能力的新理论。

理性具有根深蒂固的不完备性。哥德尔有句名言,“有些事实被认知为真,但不必然可证”。比如很多数学家认为以下命题都为真,但可能永远无法证明

1.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任何大偶数都可以被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由于政治宣传,很多人误以为陈景润解决、或几乎解决了它,其实不然。哥德巴赫猜想本指单一关系: 任何偶数 = 素数1 + 素数2。 而陈景润证明了一组比原猜想宽泛很多的二元复合关系:【任何偶数 = 素数1 + 素数2;或  = 素数1 + 素数2 × 素数3】。数学界简称哥德巴赫猜想是“1+1”,而陈景润证明了“1+2”。二者差距甚远

2.  孪生素数猜想:孪生素数无限多。相差为2的两个素数是孪生素数,比如5和7、11和13、17和19、…。此猜想认为,以上孪生素数对序列无限长。

3.  连续统假设(the Continuum hypothesis):不存在一个浓度绝对大于整数集I、又绝对小于实数集R的集合

简介定理的证明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证明是数学史上最精彩的证明之一。本文为避免读起来太沉重,只给出证明的大致思路和关键技巧,不求完整或严谨。

大致思路

证明总体运用逻辑学里的“自指”(self reference),在理性系统中制造矛盾。哥德尔发现在任何形式系统里,总存在本质如下、但具体内容符合具体系统要求的逻辑判断句:

P = 本句话是伪命题                        (Exp. 4)

那么命题P是真还是假呢?

·         如果系统没有发现P是真命题,既把P自动归类为伪命题。而P说自己是伪,所以P是正确的。于是系统遗漏一个真命题,完备性被破坏。这就是第一定理。

·         如果系统发现P是真命题,而P又说自己是伪,于是系统自相矛盾,自洽性被破坏。这就是第二定理。

关键技巧

证明中有两个难点。一是形式系统的具体内容纷繁复杂,不同系统之间差别巨大。描述命题的语言要么是如英文那样的人类常用语言,要么是逻辑符号,就像图4中右图 《数学原理》的那个典型一页。而哥德尔追求的结论需要适用于所有形式系统,这让统一描述问题变得困难。没有统一描述,问题就无法统一解决。

二是等式(Exp. 4)中存在循环定义。它等价于:

P = P是伪命题                          (Exp. 5)

P同时出现在等号两边,造成逻辑循环。

为解决这两个难点,哥德尔独创一套数字编码,名为哥德尔数(Gödel numbering),把所有可能的形式系统都投射到自然数集上,系统内命题与自然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让问题描述变得统一。然后

定义G(p) 为任一命题p的哥德尔数               (Exp. 6)

改造等式(Exp. 5)为:

P = G代表的命题是伪命题                   (Exp. 7)

其中G = G(P),是命题P的哥德尔数,于是等式(Exp. 7)避免了循环定义。(Exp. 7)被称为系统的“哥德尔句” (The Gödel sentence)。

 

godel-incomplete-pic09.jpg

9. 逻辑符号的哥德尔数。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逻辑符号的哥德尔数,把任一命题转换成一个自然数:

例子命题p: x = 2

1.  第一步,转换形式:x = SS0       (所有自然数都用S..S0代替,比如 1 = S0, 2 = SS0, …)

2.  第二步,根据上面的对照表,把命题转换成哥德尔数矢量:x对应13,=对应5,S对应7,整数0对应6,于是命题 x = SS0 对应 (13 5 7 7 6)。

3.  最后,把哥德尔数矢量转换成一个自然数:G(p) = 213 × 35 × 57 × 77 × 116。其中幂运算的底数序列(2 3 5 7 11)是素数序列,根据需要可无限延展。幂运算的指数序列是命题的哥德尔数矢量

上述三步把命题转换成自然数。如果需要从哥德尔数G(p)恢复命题原形式,只要对它进行素数因子分解,得到幂运算的指数序列就可以获得。

不可决定性

1931年,哥德尔提出不完备定理,证伪希尔伯特计划中的完备性和自洽性。之后几年里,塔斯基(Alfred Tarski,1901-1983)和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分别发表研究成果,证伪了希尔伯特计划中的可决定性。有报告称,哥德尔在私人手稿里推导出类似结果,但没有及时发表。图灵是计算机界的泰斗,广为人知,无需我介绍。塔斯基是波兰犹太人,年轻时是学术天才,曾访问维也纳大学,积极参加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举办的各项讨论,思想深受影响,并与整个学派领导层及哥德尔相熟,成为终生朋友。二战发生前几天他机缘巧合,从波兰来到美国参加学术会议,之后滞留,并最终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对比塔斯基和图灵的论证方法,后者更直观易懂,所以在这里重点介绍。在研究可决定性问题过程中,图灵提出“图灵机”概念,就是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数学模型,并得到两个基本结论:

1.  任何计算机本质上都是图灵机。包括算盘、机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2.  图灵机与形式系统之间存在等效关系。任何形式系统都有一个图灵机与之等效,反之亦然。

希尔伯特可决定性问题(Decidability Problem)与图灵机停机问题(Halting  Problem)等效。以哥德巴赫猜想为例解释这种等效性。存在三个角度理解此猜想:

1.  它是一个游戏,目的是寻找不能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的偶数。游戏从X=4开始检验。如果当前X是两个素数之和,设置下一步X:Xi+1=Xi+2。如果当前X不能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游戏结束,哥德巴赫猜想被证伪。否则游戏继续。有人已试过小于4 × 1018的所有偶数,结果它们都可被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显然,这个游戏是证伪哥德巴赫猜想的好方法,因为它简单易懂,但前提是猜想错了。如果猜想正确,游戏将无限继续,变得徒劳无功。因为“游戏还在继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哥德巴赫猜想。

2.  ZFC公理体系内证明或证伪。如果这个体系满足希尔伯特的可决定性,就是它可以判断每个命题的真伪,那么一定存在一套包含有限步骤的推导过程,始于ZFC的10个公理,终止于哥德巴赫猜想、或它的否定形式。

3.  按照图灵的思路,比如设置图灵机起始状态为ZFC的10个公理,每次运用一个系统允许的有效推导规则,产生的结论就是新定理集。如果其中包含哥德巴赫猜想或它的否定形式,寻找成功,图灵机进入停机状态。如果图灵机一直不能进入停机状态,定义为死机状态。

很显然,上述第2点中的形式系统可决定性问题,等效于上述第3点中的图灵机停机问题。

图灵的证明

希尔伯特期望,数学找到统一根基之后,完全依靠这个系统的公理与推论规则,就可以判定任何命题的真伪。他的终极目的是把理性树立成新信仰,取代神。神总给人希望,所以希尔伯特要求理性也有类似能力。但图灵证明理性做不到。

首先假设希尔伯特可决定性为真。存在这样的形式系统,给它任何命题,它都可以判定真伪。我们把此系统对应的图灵机称为H。此系统的可决定性问题与H的停机问题等效。对于任何输入命题,H都会正常停机、并给出正确判断,永不死机。如果输入信息是“图灵机X是否会死机?”,H当然也永远能正确判断,并输出相应结论:Y代表X会死机,N代表X永不死机。我们进一步按下图改造H,加装新增单元,组成图灵机H+。如果H输出Y,新增单元和整个H+停机;如果H输出N,新增单元和整个H+就进入无限循环,死机。

godel-incomplete-pic10.jpg

10. 图灵为证明不可决定性而假想的连环图灵机。

很显然,如果我们问H+下述逻辑自指问题,“图灵机H+是否会死机?”,就造成矛盾。如果H回答,“H+会死机”(OUTPUT=Y),新增单元就会正常停机,H+不死机,矛盾。如果H 回答,“H+不死机”(OUTPUT=N),新增单元就会进入永久循环,H+死机,又矛盾。总之自相矛盾不可避免,所以最初假设错误,H不存在。也就是说,不存在总能做到停机(不死机)的图灵机。另一个等效说法,不存在能判断任何命题真伪的形式系统。

五 总结

人脑是计算机吗?

godel-incomplete-pic11.jpg

11. 哥德尔的一句学术名言,“要么数学对于人脑来说太宏大,要么人脑并不只是一台机器”。背景照片是哥德尔与爱因斯坦并肩走在普林斯顿的乡间小路上。

假设人脑F是以肉体为硬件的计算机,F必然对应一台图灵机T,那么F可能知道的全部真理就是T的定理全集。但是我们已知道,T的定理全集不包括系统的哥德尔句P =“此句在系统中不可证明”,而人脑F知道P为真。于是假设被否定,没有一台图灵机可能完全代表人脑,人脑比任何图灵机至少多知道一条真理。

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彭罗斯观点” (Lucas–Penrose argument)。卢卡斯(John Lucas, 1929 – 2020)是英国哲学家,两年前去世。前文曾提到彭罗斯(Sir Roger Penrose, 1931-)。他是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霍金的工作伙伴和好友。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发布后,很多学者认为由之可推论,人脑不只是计算机、人脑超越计算机。哥德尔本人也曾有相关表述。而卢卡斯和彭罗斯就是把这个观点说得最简洁和有条理的人。

如果卢卡斯-彭罗斯观点正确,就会出现一连串重要推论:

1.  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人。

2.  人的非理性思维有重要意义,让人的智慧比纯理性更胜一筹。非理性并不都是愚昧。

3.  物质不决定人的意识,人的意识超越物质。物质能够产生的最高智慧形式就是图灵机,人的智慧超越它。

4.  人不是动物,人超越所有动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同意,动物是物质的。笛卡尔说,“动物是机器”。唯物主义认为人也是机器,也是物质的。如法国早期唯物主义者梅特里认为“人是机器”。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是高级动物”。但卢卡斯和彭罗斯认为人不是机器、人超越所有机器。所以人不是动物、人超越所有动物。

在当前世界学术界里,无神论是主流。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无神论者逐步占据了几乎所有重要学术话语权。围绕卢卡斯-彭罗斯观点还存在很多争议。不过,即使它被否定,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至少也证明,任何信仰理性的人,他的信仰不可能基于理性、也不符合理性,因为理性体系要么漏掉真理、要么内部矛盾、要么二者兼备。这表明理性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信仰。虽然基督教文化最尊重理性、基督徒们一直是追求理性最积极的人群,但基督教向来强调信仰高于理性。

图解西方对神态度的演变

godel-incomplete-pic12.jpg

12. 画中人叫约伯,本来是个健康、富足、幸福的人,但神让他变得贫穷、生病、并失去家人。关键是他没做任何错事,却无辜受难,而且神不对他做解释。约伯曾疑惑,怪罪神不公正,但每次他对神的信心都战胜他的怀疑。最后神加倍偿还了他。在图画中,约伯已变得衣衫褴褛,满身生疮,孤独一人。神让他一无所有,但他依然对代表神的天空保持崇敬。这就是传统基督教要求人对神的态度。

《约伯记》是《圣经》中最古老的故事之一,背景时代距今4000到5000年。约伯体现的基督教义是“因信称义”。“信”最重要,超越一切。在生活中的很多事上,人经常因为理解而信。但在信仰层次上,基督教认为理性基于信神,而不是信神基于理性。《圣经》上说,“敬畏神就是智慧的开端”。敬畏神就是坚信神。无论人是否理解,人都要信神。信神让人智慧增长,对世界和人生理解得更多更好。《约伯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godel-incomplete-pic13.jpg

13. 米开朗基罗在1512年作的名画《创造亚当》。在文艺复兴时代,西方对人神关系的看法大变。一般来说,基督教不允许信徒画神的形象,即使画也要把神画得高远,表现神高深莫测。但这里左边男性角色代表人,右边男性角色代表神。二者大小类似。神只比人位置高一点、看上去年长一点而已,实际上就是人的形象。且人与神的手指几乎相碰,代表他们非常接近。画家如此安排,其《圣经》根据是,“神按自己的样子造人”、“神是人在天上的父”、“神爱人”等。这幅画很好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对神的新态度。这个态度的源头也是《圣经》,但与《约伯记》里的样式大不同。自不待言,文艺复兴运动总体非常成功。

godel-incomplete-pic14.jpg

14. 1793年法国法定节日“理性节”(Fête de la Raison)的场面。米开朗基罗之后两百多年,法国进入大革命时期,革命者们废除基督教,创立“理性崇拜”(Culte de la Raison)。无神论者用理性代替神作为人的信仰,用“理性节”取代原来的圣诞节。图中手持长矛的就是“理性女神”,上方的文字意思是“哲学”。今天很多同学们相信无神论,推崇理性,喜欢哲学等,但他们中很少人知道,自己思想的真正来源是清朝中叶发生的法国大革命。

基督教主导西方社会千年,让很多人深深厌倦,渴望没有神管束的自由。法国大革命推崇理性与民主,其背后的思想家们,如卢梭,以及革命领袖们,如罗伯斯庇尔,都聪明博学。但是当革命摆脱了基督教的羁绊,人的聪明博学与指导思想中的理性和民主等,都无法阻止革命陷入疯狂与残忍。大革命把法国推进深渊。直到拿破仑政变后恢复基督教,才救法国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发出现代化最强音,欢迎“德先生与赛先生”,就是“民主与科学”,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理性和民主”类似、稍差一点。但就像没了基督教以后理性和民主无力拯救法国一样,德先生与赛先生也从来没能拯救不信神的中国。不但无力救中国,它们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百多年过去了,它们完全不能在中国站稳脚跟。其实在这个世界里,民主、理性、科学等,都依附于基督教文化才得生存。只不过依附时间久了,很多人忘记了这层关系。

godel-incomplete-pic15.jpg

15. 左为希尔伯特的墓碑,墓志铭就是他著名的口号,“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一定会知道!”右为罗素的名著《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至今还有众多读者。

法国大革命惨败,但它的很多极端思想并没有死掉,只是暂时潜伏起来,等待机会重新抬头。其中包括无神论。过了一百多年,在二十世纪初期,世界大战使得欧洲陷入强烈自我怀疑,科学进步又让人对理性重生强烈向往,于是这种机会来了。这次的无神论先锋们与法国大革命中的那批类似,也是常人眼中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包括罗素、希尔伯特、还有美国的杜威等。杜威就是胡适的老师。

没人预料到,极端腼腆、不谙世事的哥德尔竟成为摧毁这场来势汹汹的无神论攻势的最关键人物。他的不完备定理打中了罗素、希尔伯特等人的思想要害。本质上哥德尔对他们说,同时也对那些逻辑实证主义者、以及世界各地崇拜理性的普通老百姓说,“你们犯糊涂了。你们说你们信仰理性,但我用严格的理性证明给你们看,你们对理性的信仰本身不可能基于理性,因为理性无法保证自洽,却知道自己肯定漏掉真理”。信仰是万事的根基,但理性的根基不是理性,表明即使那些信仰理性的人,他们信仰的基础也不是理性,更何况不信仰理性的人,所以理性不应该作为任何人的信仰。

最后的话

哥德尔、连同塔斯基、图灵等人揭示,在数学的根部有几个无法弥补的漏洞。现代科学依赖数学,理性依赖科学与数学,所以人类理性有根本性局限,不配作为个人或人类的信仰。只可惜,近百年已过去,很多朋友却完全不知道这几位思想家的伟大发现,所以我要写这篇文章介绍。

基督教神学家们早就论证了神的完美性。神完美,所以是衡量其他所有东西的标准。只有神完美,如果在神之外存在其他完美的事物,那个事物就应该成为衡量万物的标准,包括衡量神。神与它不一样,就代表神有缺陷。有缺陷的神就不是神了。神造的东西,包括宇宙、人、科学、数学、逻辑,理性等,经常美好,但都只体现神在一事、一物、一个方面的好,没有哪个能够完全再现神的完美。

但是在近百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科学和理性完美,觉得有了它们人就不需要神了。从顶级哲学家、到千百万受过良好教育的中西精英、再到市井百姓、以及我的交大同学们,都这样认为。理性主义者们认为自己站在正确的一边,而基督教落后、腐朽,站在了错误的一边。在这个人类认知关键点,伟大的哥德尔走上历史舞台。他用完全理性的方式证伪了理性的完备性与自洽性。塔斯基和图灵等人又证伪了理性的可决定性。简而言之,理性不具备神那样的完美,所以不配做人的信仰,不能取代神。

最后,我用著名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学家罗贝特 加斯特罗(Robert Jastrow, 1925 – 2008)的一段话结束此文。“对于一个坚定信仰理性的科学家,他的人生故事最后会变成一场恶梦。经过艰辛努力,他终于翻过了名叫‘无知’的群山,正在攀登那座最高峰。但当他费尽全力爬上最后一块岩石时,却发现一伙神学家们跑过来迎接自己。他们已在这最高峰上等待他几百年了。”

2023年1月5日

电邮: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网址:https://lyz.com  或 https://github.com/luotuo123456/lyz

注释

1.  骆远志,2018,为什么现代科学诞生在西欧、不在中国?https://lyz.com/modern-science/   

2.  骆远志,202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错了,https://lyz.com/sci_marx_god/

3.  骆远志,2022,当代科学挑战达尔文进化论,https://lyz.com/id-evolution/

4.  K. Gödel, Über formal unentscheidbare Sätze der Principia Mathematica und verwandter Systeme, I. Monatshefte für Mathematik und Physik, 38 (1931), pp. 173-198.

5.  A.M. Turing, 1936,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entscheidungsproblem, 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2(42), pp. 230–265.

6.  Penrose, R. , 1994, Shadows of the Mind: A Search for the Missing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53978-9

7.  Natalie Wolchover, July 14, 2020, How Gödel’s Proof Works, https://www.wired.com/story/how-godels-proof-works/

8.  The Lucas-Penrose Argument about Gödel’s Theorem, https://iep.utm.edu/lp-argue/

9.  Wikipedia, Hilbert's progra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lbert%27s_program

10.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The Lucas-Penrose Argument about Gödel’s Theorem, https://iep.utm.edu/lp-argue/

11. J.T. Smith, February 2014, David Hilbert's Radio Address -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s://www.maa.org/press/periodicals/convergence/david-hilberts-radio-address-english-translation

12. R.J. MARKS and S. HAUG, 20210607, GÖDEL SAYS GOD EXISTS AND PROVES IT, https://mindmatters.ai/2021/06/godel-says-god-exists-and-proves-it/

13. Robert Jastrow, 1978, God And The Astronomers, W. W. Norton & Company, 2000 2nd edition, ISBN 0-393-85006-4.

网址与讨论

https://blog.creaders.net/u/13147/202301/452709.html

可下载的PDF版:https://github.com/luotuo123456/lyz/blob/main/godel-incomplete.pdf



浏览(21566) (40) 评论(22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3-08-02 13:50:47

牛顿算不上是基督徒,更算不上虔诚的基督徒。首先,牛顿的“宗教”信仰顶多是自然神论,在基督教看来,属于无神论,因为“神”并不是基督教和圣经上所说的那个人格化的救世主。


其二,牛顿对基督教,特别是圣经的关注,兴趣,研究,或者相信的属于阿里乌派学说。其基本观点就是基督非真神,从而既颠覆了基督教的根本教条三位一体,又陷基督教于违背十戒之多神邪教之坑(当然,现在看来,这也是事实)。所以在基督教看来,牛顿所“相信”的属于大逆不道的邪教。如果早NN年,牛顿生活在欧洲,早就被宗教法庭抓起来火刑伺候。即使放到今天,牛顿如果在基督教圈子里宣传他那些阿里乌学说,也会被绝大多数新,旧,和英国基督教堂踢出来,开除教籍(如果他有的话)。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22:42:41

我只讲我认为的事实和观点,然后就不再和你辩论形而上的信仰问题了:

1) 最早的西方民主制度起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制度。那时还没有基督教。

2)“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我不认为耶稣这里说的穷人是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3)鲁迅受迫害时也选择躲避而没有殉道,李大钊倒是殉了他的共产主义之道,我认为两人都是伟人。民主的英国可以容忍马克思在伦敦发展他的暴力革命理论。可而你的信仰使你在思想里并容不不他。

--我一再强调我们不管信仰什么,活好当下,解决形而下的问题更重要。骆兄在非完备性定理上有了什么新发现。可以通知我。我们在接着讨论。

回复 | 1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21:35:48

李予珍:我认为墨子、基督、佛陀甚至马克思都在“神人”这个级别(即己所欲、施于人和爱人如己的这个层次)做到了他们各自理解的某种知行合一

答:马克思出身资产阶级,他宣扬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但当他被迫害,可能被“消灭”时,他从来选择逃跑,从没有愿意被消灭。总之,马克思宣扬仇恨与物理消灭对方身体的革命,但他从来没有愿意自己被消灭。他怎么可能是什么“知行合一”?你逻辑不通。

回复 | 1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21:32:32

李予珍: 基督教徒由其宗教信仰带来的排它性,恕我直言,和目前的马列教一样,是和民主制度本质上是互不相容的。


答。民主制度就是在信仰方面极度排他,并且相信“在信仰方面就应该极度排他”的基督教清教徒创立的。请读一下我的博文《 中国民主化的最大障碍与解决之道》讲到这段历史。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21:30:02

你看错了重点。“少年财主寻求永生”所以被要求要散尽家财,重点是“为了追随神二愿意放弃一切”,而不是“把自己的钱分给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21:16:00

“好!关于“知行合一”和“散尽家财给穷人”,你提倡的这些“原则”其实源自儒家,经不起推敲。”

真没有想到骆兄竟然认为“散尽家财给穷人”是儒家原则,而不是出自马太福音“少年财主寻求永生”这一段话。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21:06:56

基督教徒由其宗教信仰带来的排它性,恕我直言,和目前的马列教一样,是和民主制度本质上是互不相容的。骆兄大概也承认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在古希腊雅典各城邦制度,而根本不是源于几百年后的基督教。

而如果美国现在是以基督教一教独大立国,我绝不会来这里求学和生活。而李世民纵然有弑兄逼父的恶行,我做为一个被统治的平民,也宁愿活在他的贞观盛世,而不是什么基督教立国的罗马帝国。尤其讽刺的是,我认为现在中国的专政与腐败,倒是像极了中后期的罗马帝国。骆兄认真读了罗马史,大概也不会认为由”基督一人的光辉普照“的罗马帝国是伊甸园吧。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21:05:59

这就是我们的信仰不同造成的认知差异了。看来骆兄的一生也只能戴“罪”修行了,根本就没有悟了再修这一说。这倒像极了原来中国人只知道攒够钱才能买房,而认识不到可以先买了房住下以后再慢慢还款一样。也罢。

我认为墨子、基督、佛陀甚至马克思都在“神人”这个级别(即己所欲、施于人和爱人如己的这个层次)做到了他们各自理解的某种知行合一。而骆兄基于对基督的信仰,恐怕认为世界上只有耶稣一人做到了。我绝不认同。

而我又认为孔孟、甚至王阳明都在圣人(即己所所欲、勿施于人的层次)、亚圣等等级各自分别做到了各自理解到的知行合一,而骆兄基于对基督的信仰,除了圣经中的“先知和圣人”,没有其他一个做到知行合一的圣人。我也不认同。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19:20:23

基督教对知行合一的看法:

知行合一,其实就是思想言行一致,就是consistency,就是圣经中讲的faithful,中文也作“守信”。

基督教认为,神永远守信,人永远要更守信,也就是人不可能像神那样完全守信,但人永远要争取比之前,比自己,比原本理解的,更守信。基督教看清了人的本质软弱,二儒家没看清,以为“好的儒生”、“圣人”、“明君”就能做到知行合一。看看有史可查“的唐太宗等人的恶行,就不难发现儒家错误。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19:13:14

李予珍: 骆兄,谢谢您的继续讨论。真理越辩越明这是没有错的!

答:好!关于“知行合一”和“散尽家财给穷人”,你提倡的这些“原则”其实源自儒家,经不起推敲。

假如按你说的,有钱人都散尽私有财产,那么现代资本主义就不可能产生或维持了。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最有效的经济制度。它诞生和发展在基督教文化圈里,却一直没有在儒家文化圈里诞生,正说明儒家的知行合一、散尽家财给穷人的荒谬。基督教义远比你建议的更深刻和更聪明。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16:46:48

这样,以后有人问骆兄和诸位基督徒,你们每天知行合一地做到了基督的“己所欲,施于人”这条黄金道德律了吗?你们便可以自信地说,“是的,在精神上我们已经做到了,而且每天都以我们的最大努力在做!”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16:46:09

也许我这个基督教的门外汉(无他,或许只是旁观者清?)倒可以试着提点一下,有什么理解的不对,请见谅:我们读《新约》,是可以体会出耶稣的“己所欲,施于人”这条道德金律来,没错,耶稣也号召大家散尽家财以奉神,但是耶稣自己一生一贫如洗,他自己的一生也并没有给大家散发过什么物质财富,他使大家吃饱的五饼二鱼等等都是借别人的。他的一生只是散尽他的所有的精神财富以奉神。而且,以耶稣时代的人类的理性水平,人们认为死后肉体是可以永生的。而2000多年过去了,由于人类的理性进步,我们如今理解到的是,基督所说的永生原来是在人类的共同意识体中得到精神永生。(其实骆兄在您的各个帖文中也早已流露出来了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会像他那样用“己所欲,施于人”这条道德金律来给大家免费地散播精神财富(比如骆兄让大家受益匪浅的此贴),这样,我们如果谁能像他那样成就了些促进人类进步的事功,也一定像他那样,会在人类的共同意识体中得到精神的永生。至于怎样看待自己正常劳动所得的、用来保障我们此生肉体温饱的物质财富。对不起,耶稣在《新约》中并没有身体力行地教我们。我们做到中华圣人孔子教导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这条黄金律就可以了,而且我们不奢求什么死后肉体的永生(或者说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人生原则,连我这个非基督教徒都能够自信做得到(我在下面的帖子中提到过的)。就更不要说骆兄和诸位做为基督徒了。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16:45:45

骆兄,谢谢您的继续讨论。真理越辩越明这是没有错的!

骆兄的神学水平非常之高,已经知行合一地做到了神秀勤修佛法时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境界。但下面的回答,依在下的浅妄揣测,流露出尚未达到完全自信状态下的“己所欲,施于人”的知行合一的境界。即慧能顿悟佛法时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13:41:46

李予珍:做为一个非基督徒我想在这里弱弱地问一句,这里还有没有可以做到以耶稣的“己所欲,施于人”的黄金律为指导的知行合一的基督徒?


答:《新约 罗马书》里有句著名的经文“正如圣经上说:‘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很多基督徒努力,希望自己做到这个道德金律,但完全做到的大概只有耶稣。

一般人,只有努力做,就算很好了。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13:37:39

李予珍: 周末了。真的不想骆兄这么好的一个帖子就这样没有人接着评论了。


答:谢谢你!你的话让我特别觉得暖心。能有你这样的理解我文字,甚至欣赏我文字的人,我就觉得写作很值得了。至于跟帖多少,多更好,少也可以接受。

握手!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09:47:36

而且,做为一个非基督徒我想在这里弱弱地问一句,这里还有没有可以做到以耶稣的“己所欲,施于人”的黄金律为指导的知行合一的基督徒?我想还是肯定还有的。如果做得到,我们就真的就可以做为和而不同的朋友共同提出解决中国几千年专制问题的方案呢。

我下面的帖子里其实也有了一点提示。而且我认为我自己悟出的那点人生和社会道理也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大家都能懂。因为,“虽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主观世界,但这客观世界毕竟只有一个”。

“中西有通慧,得道忘食寒。”

信仰是一生修行的“武学练门”,和骆兄贴中的“自指”悖论其实很类似。所以你们这些基督徒敢于在辩论中亮出自己的“武学练门”,真是可敬又可爱的有真性情的人群,在下是十分佩服的。


回复 | 1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5 09:46:10

周末了。真的不想骆兄这么好的一个帖子就这样没有人接着评论了。认为骆兄可以将标题改成“为什么人不应该信仰科学主义或逻辑主义”。虽然标题不那样吸引眼球,但更名副其实。其实科学主义便是共产主义的信仰基础,即中共专制的思想基础,所以我认为骆兄已经发现当今中国社会乱象的主要矛盾了。但发帖又不是发论文,所以骆兄的文章标题做为一个帖子来说其实更好。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3 15:28:17

耶稣基督的一生在教育人要“己所欲,施于人”,这个黄金律比孔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律不一样、更牛叉,好不好?所以请你做为一个基督徒不要将基督这个西方神人的黄金律“贬低”的和中华圣人的黄金律一样。

只是我做不到“己所欲,施于人”,所以我不是基督徒,我也从来没有认为大多数的罗马主教、皇帝和教皇做到了,所以我想像马丁路德那样点出这些罗马主教、皇帝和教皇虚伪;像现在大多数的“正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员们一样虚伪行不行?

同样,我倒是认为孔子一生也基本做到了他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中国历代专制统治者更喜欢他的君臣父子而告诉人们孔子也更喜欢君臣父子而已。而中国另外一个神人墨子的爱人如己学说他们用不来,就灭掉。后来朱元璋连孟子的学说都不容,只因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便褫夺其亚圣名号。但这朱重八的评论于孟子何伤乎?

所以即使你如果还要坚持比各个圣人、神人、科学家到底谁牛,也不要只看统治阶级的言论,甚至也不要看他们的统治效果,而要读这些导师的原著,想象他们的一生,尽量做到平等的对待就行。

再者,我已经说过,这些对于古代经典的寻章摘句都不是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提出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如何促进今天我们面对的当今这个世界的进步,尽管我们和全人类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有无穷的未知。

让我们对形而上的问题求同存异,活好当下,解决形而下的问题好不好?

回复 | 1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3 13:34:12

李予珍: “基于事情的真相,所以请不要把早于耶稣500年的孔子原话归功于基督教和西方好不好?”


答:比如我小时候喜欢在建筑工地上玩。很多老工人直觉地知道,大砖头和小砖头下落一样快。我想世界各地的很多古代石匠也有同样直觉,但是人们却把“发现大石头与小石头下落一样快”的功劳给了伽利略,二不是任何一个老石匠。原因是什么?公平吗?

原因是,只有伽利略正确地指出了这个道理内涵的重要性与使用范围的广泛性。所以人们把功劳给他是正确的,公平的。

类似地,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早,这很好,但孔子和儒家弟子们都没有吧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大原则,而强调与这句话矛盾的忠孝。忠孝观念从根本上否定和限制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耶稣和他的门徒吧这个原则作为“黄金定律”,举得高高的。所以人们吧这个原则归功于耶稣二不是孔子,是合理和公正的。

其实在近代之前,儒家们元没有现在像你这样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很多人在乎了,只不过因为西方人高举这个原则,而西方思想高歌猛进,所以新儒家们出于为自己脸上贴金的目的,马上说,“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仅此而已。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3 11:45:57

比方说:

1)(数学)平面上的圆锥曲线解析方程众说周知,但是在曲面(最简单的比如圆面、椭圆面、马鞍面)上,这些圆锥曲线解析方程们会变成什么?

2)(物理)尽管还原论一派认为光子已经是基本粒子了,但衍生论一派却认为光子的电磁波振动一定还是基于什么物质而衍生出来的。这种新的以太物质到底是什么,如果有?

3)(工程)利用重力而进行无动力自由穿梭的穿地隧道这个想法早就有。但打通地球难,如何冷却而使已经打通的隧道边壁固化和承压更难。但是,一百年以后人类有没有可能实现?有可能以什么意想不到的方法实现?你哪怕写成可以卖座的科幻小说。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3 11:44:31

“基于事情的真相,所以请不要把早于耶稣500年的孔子原话归功于基督教和西方好不好?”

骆兄当然不会冒犯我,反而让我看到一个具有中华文化背景的基督徒是怎样“不平等地”看待中华文化的。

而且,做为一个认为我们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匆匆而过的常人、伟人、神人(包括老子、佛陀、孔子、墨子、摩西、耶稣、穆圣、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杨振宁等等等等)都有他们各自的无穷未知的不可知论者。我认为我们提出一些自己的新猜想、新问题、甚至异想天开,哪怕自己一时甚至一辈子也证明不出来,也是很好的。

至少比单纯计较谁更伟大谁更牛叉要更有意义,哪怕你宣称自己是上述某个人物的追随者。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3 09:51:08

我很喜欢你的问题。我前面的言论对事不对人,希望没有冒犯你。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3 08:53:09

不和骆兄谈形而上的信仰问题了。因为我们没有必要也根本不可能统一人们的信仰。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主观世界,虽然这客观世界只有一个。

骆兄和众网友觉得有没有可能根据逻辑不完备定理,用逻辑推理反证一些重要的数学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黎曼猜想等等不可证明?如果可行,也是基于逆传统思维的大功一件。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3 08:40:58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们谈话一定要基于事情的真相,所以请不要把早于耶稣500年的孔子原话归功于基督教和西方好不好?

君臣父子, 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互相矛盾,我不是儒教徒,所以我极力反对君臣父子而支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律。

回复 | 1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2 22:19:04

李予珍: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还赞叹君臣父子的儒教的历史成功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律呢,

答:你也许没有意识到,君臣父子, 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互相矛盾,前者是绝对等级制社会的基础,后者是人格平等制度的基础,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支持二者。

这就是中国文化,和千千万万实在的中国人,包括你的问题。他们吧“好东西”都捡来,生成自己都支持,却不理解这些原则,也就是不懂他们到底支持什么。他们缺乏基本逻辑思维。他们这样全支持,与全反对,其实没区别。

在传统中国,君臣父子是大原则,实实在在被权力维护。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小的原则,权力或一般人并不支持。但在基督教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大原则,被广泛支持。但你没看懂这个情况。

你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称为黄金率,这个名称来自西方,不是中国传统说法。你受到西方思想影响,但东西方思想在你头脑里混成一团,你还需要捋清楚。

我欢迎你的这些问题,谢谢。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广东人. 留言时间:2023-01-12 22:10:46

讲得好!

回复 | 0
作者: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2 21:36:19

骆兄:卢梭,马克思,希特勒等,都赞叹基督教与基督教会的历史成功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还赞叹君臣父子的儒教的历史成功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律呢,而且也赞叹老子先于基督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先于骆兄2500年就凭直觉否定了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呢,也赞叹佛教相信万事归空也许就是绝对真理呢。因为无论宇宙是接着热寂膨胀,还是塌缩回原来的时空奇点,毕竟人类(和宇宙间的所有智能生物)都要随之灭绝的。更不要说各种可以灭绝人类的各种宗教战争了。

当然我也赞叹基督的关于神和永生概念上的“己所欲,施于人”的黄金律。只是我在物质财富上做不到而已(只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我从精神财富上又做得到“己所欲,施于人”。而且我从我自己的无穷未知神(即自然规律)那里要求的不是肉体的永生,而是精神的永生。所以,我又觉得这对于我很公平。从此意义上骆兄可以说我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基督徒,但骆兄如果这样说我是基督徒,我却偏要说我是墨子徒。因为1)墨子提倡非攻兼爱等等,2)他还有和历代统治者都格格不容的民主思想。3)墨子既是平民思想家又是平民科学家,他在中国先秦科学中很有建树,他倡导的科学传统和墨家思想只可惜被可恨的专制统治者们给打断了。4)我是中国人,基于民族感情我更喜欢墨子。

不知坚持理性精神和理性民主的骆兄觉察到没有:取众家所长,用于推翻马列教的一党专政和一教优先而独大的思想,从而打破中国大陆几千年的专制传统,迫使中国专制独裁统治者放开党禁,而迎接新时代的各教派百家争鸣的民主时代,现在不仅是我们中国人要解决的一个巨大的形而上的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主要矛盾的形而下的行动问题!

在此行动上我们可以握手!共勉!

回复 | 0
作者:广东人. 留言时间:2023-01-12 21:32:20

"伽利 略的确因传播哥白尼学说而在 1633年被判终身监禁、著作被查禁,但这 是一个特别的个案,牵涉到当时教会、王权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看 作 基 督 教 会 一 贯 敌 视 科 学 的 证 据 。" 见下面最近发表的中国学者论述。


圣经上并没有“地心说”或者“日心说”,当时教庭由于阿奎那的推动,全面接纳亚里斯多德的学说,包括亚里斯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实质上,基督教神学与亚里士多德学说之间存在着严重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永恒的,宇宙没有开端和终结(爱因斯坦开始时也是如此认为,忽视了宇宙常数,因而错过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发现),这与基督教所主张的上帝从无创造世界相抵触。教庭并没有因此而禁止亚里斯多德学说。许多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争论上升到政争,因而发生了冤案。

回复 | 0
作者:广东人. 留言时间:2023-01-12 21:17:45

谈到伽利略,布鲁诺,宗教对科学的迫害,及中世纪黑暗,是启蒙运动学者及推崇启蒙运动的历史学者贬低前人,抬高自己,抬高启蒙和人的作用,偏面偏执甚至歪曲的论述。这方面,连国内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了,非但中世纪不黑暗,而且,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近代科学, 吴 国 盛”(https://www.phil.tsinghua.edu.cn/__local/0/0E/95/A24A0D5492370E2243D17CC68AC_126CD9DD_13BECB.pdf?e=.pdf)


“此外,在中国,因为多 年的意识形态宣传,人们大概都认为,宗教是科学的死敌,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进行过残酷迫害,实际上,近代科 学是在基督教的汪洋大海中生长起来的,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们都是基督 徒,如果宗教是科学的死敌,科学怎么可能出现并且成长壮大?教士哥白 尼毕业从事教会事业,从未因为他的日心天文学受过教会的迫害。布鲁诺 被烧死,不是因为他宣传哥白尼学说,而是因为他的宗教信仰。布鲁诺死于 1600年,而罗马天主教会发出对哥白尼著作的禁令是在 1616年。伽利略的确因传播哥白尼学说而在 1633年被判终身监禁、著作被查禁,但这 是一个特别的个案,牵涉到当时教会、王权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看 作 基 督 教 会 一 贯 敌 视 科 学 的 证 据 。 1718 年 伽 利 略 的 部 分 著 作 被 解 禁 , 1853 年全部著作解禁,1992年教皇保罗二世公开承认对伽利略的判决是错误的”。


回复 | 0
作者:骆驼 回复 李予珍 留言时间:2023-01-12 20:28:48

李予珍:而且骆兄不提伽利略还好,因为伽利略生前是被占有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权威人身迫害过的。而李大钊至少是被非马克思主义者迫害致死的。所以骆兄更千万别提布鲁诺。

答:我能看出你的思想大框架来自国内教育,而国内教育来自斯大林版教科书。冰冻三尺,我无力在这里几句话纠正你。我一直致力于这种纠正,但非常费力气。我曾认真写过多篇相关文章,可以在我的博客目录里找到。

来日方长,我们慢慢讨论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骆驼
注册日期: 2017-09-16
访问总量: 483,22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雪梅和我 — 回忆我们的青春与爱
· 六四35周年随想---谁真的爱自由
· 科学不是真理,实践不是检验真理
· 从巴门尼德到康德---漫谈理性主
· 爱、恨、与革命
· 基督之爱
· 自由的人性观基础
分类目录
【博客】
· 雪梅和我 — 回忆我们的青春与爱
· 六四35周年随想---谁真的爱自由
· 科学不是真理,实践不是检验真理
· 从巴门尼德到康德---漫谈理性主
· 爱、恨、与革命
· 基督之爱
· 自由的人性观基础
· 现代自由民主思想到底怎么来的?
· 为什么人不应该信仰科学或逻辑
· 当代科学挑战达尔文进化论
存档目录
2024-08-01 - 2024-08-05
2024-03-14 - 2024-03-18
2023-08-10 - 2023-08-10
2023-07-15 - 2023-07-15
2023-04-26 - 2023-04-26
2023-03-17 - 2023-03-17
2023-01-05 - 2023-01-05
2022-10-23 - 2022-10-23
2022-08-24 - 2022-08-24
2022-07-01 - 2022-07-01
2022-05-04 - 2022-05-21
2022-04-02 - 2022-04-23
2022-03-09 - 2022-03-09
2022-02-11 - 2022-02-11
2021-12-03 - 2021-12-16
2021-04-02 - 2021-04-02
2021-02-09 - 2021-02-09
2021-01-01 - 2021-01-07
2020-12-16 - 2020-12-21
2020-11-25 - 2020-11-28
2020-10-26 - 2020-10-26
2020-08-09 - 2020-08-27
2020-05-11 - 2020-05-23
2020-04-09 - 2020-04-19
2020-03-06 - 2020-03-29
2019-12-11 - 2019-12-29
2019-11-07 - 2019-11-29
2019-10-09 - 2019-10-29
2019-09-06 - 2019-09-17
2019-08-11 - 2019-08-29
2019-07-02 - 2019-07-30
2019-05-24 - 2019-05-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