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潘涌在《老包走了》中写的真挚的友情让人感动。 跟帖中脱口而出的“雪拥蓝关马不前” 的句子, 大约能反应一些老包那时的心情, 也让我想起了这首自己曾非常喜欢的诗。 这首诗是唐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 写在韩愈被贬官去广东潮州的路上。唐宪宗是唐中期一个比较重要的皇帝, 基本上可以说是明昏各半, 执政早期重用了一些正直有能力的官员, 收复淮西镇,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安史之乱後藩镇割据的局面。 同时他又重用宦官, 使这中晚唐政治上的大毒瘤愈演愈烈, 最后自己也死在宦官手里。 这件事发生在唐宪宗死前一年。唐宪宗信佛,要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 这件事在皇帝大约有改善政府形象, 建设精神文明的意思, 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奥运圣火加上三哥带表。 当然, 实际效果上是劳民伤财的。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 其中有“自佛法入中国, 帝王事之寿不能长”的句子,几乎被盛怒的皇帝砍了头, 只因宰相裴度等出来替他说情,才从轻发落,贬潮州刺史。他在去潮州时,路经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 有人说是在广东, 是错误的),写了这首诗。 “左迁”,就是降职的意思。示侄孙湘,指这首诗是写给来照顾他的侄孙韩湘,后者就是后来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
诗中感叹朝廷这次办事效率很高, 早上朝奏, 晚上贬官。表明自己是为了国家, 不惜以迟暮之年冒风险。“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家远国异, 雄关险路, 举步维艰, 此时的苍凉和无奈, 都写出来了。 最后甚至连终老异乡的可能结局, 都考虑到了。只是世事难料也有它好的一面, 韩愈后来又被召回, 晚年任吏部侍郎, 算是一个很阳光的结局。
韩愈, 字退之。 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为诗人, 在李白杜甫之后自成一体, 有一点诗歌散文化的风格。 韩愈大约也意识到自己为人耿介的特点,用“退之”作字, 可能有自省的意思。只是本性难移, 两次被贬黜都是因言获罪。身在高位,韩愈肯定是不善于结交关系的,否则也不至于他所赏识的诗人贾岛几次考进士不第,终身只是个布衣, 这在今天的中国社会, 是无法想象的。
已经不记得什麽时候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在哪本书上读到的了。 这首诗《唐诗三百首》未选, 但比书中入选的几首韩愈的诗都要好。 我曾发奇想, 如果把《唐诗三百首》 中的诗替换掉一百首; 或者拿掉一百首, 再加上三百首, 也许会是一个更好的唐诗选集, 很多事只是想想罢了。来美国後不顺利的一段时间碰巧又读过这首诗, 当时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 感触尤深,理解与往常有很大的不同。当此百业凋零的时候, 朋友们有顺利的, 也有不顺利的。 古人的酒杯, 可以装现在的酒。其实, 人到了哪里, 哪里就是家, 车到山前总有路, 雪飞终有雪化时。 我写过 ”行远人未老, 从容待花期”的句子*, 算是一种从容的期待吧。
*注: 艰难时世之秋日即景
飒飒金风过, 万物少生机
黄叶林间落, 华发镜前稀
家储随雨去, 心劳尚可依
行远人未老, 从容待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