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src=\"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s03yxd0040funigulifunigula.mp3\"width=400 height=100 loop=true autostart=true volume=100 type=audio/x-pn-realaudio-plugin>
意大利名曲《高山缆车》----帕瓦罗迪领唱
曾有不知那国民间的说法,吃中国饭,住美国屋,娶日本老婆,挣德国工资。大概把人世上的好东西放到一起也不过这几样组合。我认为,还要再加一句:听意大利民歌。
我第一次听这首《高山缆车》是在初中三年级。
这要从我那个东城牛尾巴中学说起。这个东城牛中学校的名声很差。文革前是东城区有名的放牛班学生的去处。不过,文革中为砸烂那谁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修正主义教育制度,上面把所有中小学校全部改成就近入学。这样,我自然就涝了住在附近的光,高攀门坎儿到了这个牛中。进门看看学校,除了校舍破旧些,也没有什么让人害怕的地方。进校没多久,就听说这学校的乐队很不错。常见到学生在吹吹打打地练乐器。 不久,我也加入进去打叉敲锣砸鼓吹喇叭,滥竽充数,好歹也有个事儿干干,消磨中学生无穷的精力。
那年,我们牛中乐队荣幸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伴奏,在广播大厦内为越南广播代表团演出。一共唱了三首歌,越南的《胡伯伯在我们中间》,中国的《红星闪闪放光芒》和意大利的《高山缆车》。这样,这首歌第一次响彻在我的耳边。那感觉,是振奋,惊喜,陶醉,痛快过瘾,也想跟着大喊高唱一曲。在各国民歌中,大都是慢悠悠,婉转的曲调,谁听过这样豪放不拘,这样尽情歌唱,这样自信坚定,迹近大喊的歌儿?可能有,绝对不多。
在世界各国各有千秋的民间歌曲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意大利民歌。既有温柔浪漫的小夜曲,也有热情奔放的那坡里斯歌曲。意大利的民歌很大气, 兼具了豪方和优美两大特点。很多民歌曲调简单自然,宛如山涧溪水流畅自如,是那样纯朴真情,没有丝毫做作气息。 当我们说,唱歌是抒发感情,我们自然指的是那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心声。这心声,必须是真实,在不吐不行时,一气哈成的结果。这样,所唱出的歌声才会是流畅完美,兴之所至,高低随意,曲调天成。人们心里求真求美,只有在这种心情下写出的歌曲才会是呕心沥血的心声。 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也必定是传世的佳作。
这首《高山缆车》由一位新闻记者特寇(Peppino Turco)作词, 卢吉丹扎(Luigi Denza, 1846-1922)在1880年作曲。丹扎是意大利人,在那坡里斯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来成为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一生创作了上百首歌曲。唯这首歌曲广为流传。 歌名 Funiculi Funicula 源自意大利语的“Funicular。” 这里,指的是当年刚刚发明的缆车。特寇和丹扎作词曲的目的是庆祝刚刚在维苏维火山下建成的这种缆车通车。两个人只花了几小时就大功告成。在意大利小城斯塔比亚中的大旅馆首唱,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六年后,著名作曲家,老斯特劳斯在意大利旅行采风时听到这首歌曲,还以为是意大利民歌,喜爱之余,就把它放入其作品,《意大利之歌》中。
不料,丹扎愤怒地告到法院。 最后,法院判决每次《意大利之歌》在公众场合演奏,老斯特劳斯一定要付给丹扎版权费。
高山缆车,在1880年代,当然是个新鲜东西,代表着科技进步。难怪两位作者那样兴高采烈,激情如泉涌。
这首歌曲,本来是单一的男性合唱,属玩笑逗乐的性质。 可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它被后来人改编成乐队演奏的作品,器乐独奏,混声合唱,等多种形式,广为世界各国专业团体演出。
想想丹扎这辈子呕心沥血,作品不少,除了少数专业人士知道外,几乎不为大众所致。而这首玩笑作品倒不胫而走,脍炙人口。这才叫,有心插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
嘿嘿,这种情况套到我身上的话,就是, 照这样子码字砌墙下去的话,说不定哪天,我也会成名了。只是,最好在我还有口气知道的情况下,别等到我蹬腿以后,那样,对我可是没什么意义了,那死后的哀荣,是给活人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