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高句丽(十一)
偶尔得闲
前文书说到,唐朝跟新罗联手灭了高句丽,北面又崛起了一个渤海国。唐朝在辽东跟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安东都护肤,后来又交给高句丽的宝藏王管理,实行民族自治,只不过把宝藏王从正国级变成了省地级。
再后来,新罗跟渤海国两面夹击,那个民族自治区就消失了,被新罗和渤海国给瓜分了。渤海国跟新罗国连在一起,又恢复了高句丽时期大蘑菇的形状,新罗是蘑菇把儿,渤海国是蘑菇盖儿。不过那蘑菇盖的形状变了,比以前大了好多,东边一直到了海边。
这渤海国现在也是有争议的,朝鲜人认为是他们的祖先,中国人认为是中国境内绝迹的少数民族,跟朝鲜没有关系。其实我觉得朝鲜人认为他们的根是在我们这边,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不知道有些人怎么想的,宁可说渤海人灭绝了也不给朝鲜人做祖先。不过这回的灭绝没有强制移民做理论根据了,只是说逐渐消失,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了。
在渤海国的更北面,是靺鞨(音漠河)人的地盘。这靺鞨人是怎么回事呢?在高句丽的时候,所有高句丽以北的人统称为勿吉。相对于高句丽来说,他们的文明程度稍微差一些,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生活的来源主要是狩猎,而那时高句丽已经是农业入社会了。勿吉人的地盘在高句丽以北,宽从吉林黑龙江的中部一直到日本海,长则从高句丽边界一直到外兴安岭。勿吉的西边是柔然,不属于扶余文明。
靺鞨人本是勿吉的一支,后来逐渐强大,靺鞨就取代了勿吉。高句丽灭亡以后,勿吉的南部跟高句丽的北部成了渤海国,渤海国以北就都叫靺鞨了。
靺鞨人跟扶余人的血缘关系很近,一开始是被扶余征服的一个地区,后来就跟扶余混杂了,所以说从广义上靺鞨也是扶余文化圈的一部分。渤海国就是南部的粟末靺鞨跟高句丽人共同建立的,也叫浮渝靺鞨。而北部的黑水靺鞨,则是以后女真人的祖先。
从北边外兴安岭的靺鞨,到中间松嫩平原的高句丽与渤海国,到南面的朝鲜半岛,都是广义上的扶余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如果发展下去,会成为一个地袤广大的帝国。可是,这个进程被契丹给破坏掉了。
在扶余文化圈的东北方,大概是现在的内蒙东部,原来是柔然的地盘,后来柔然灭亡了,契丹就崛起了。柔然跟契丹是一个相对独立与扶余的文化圈。契丹是鲜卑人的后裔。因为是游牧民族,所以跟以农业和狩猎为主的扶余人不太一样。他们跟更西面的突厥反而更接近,跟后来的蒙古同属突厥文化圈。突厥文化,华夏文化和扶余文化三个文化圈在东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乃至东亚近千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三个文化圈互相争斗,此长彼消的历史。其中辽东一带便是这三种文化交集的地方,历史上三方都曾经控制过这里,对谁来说都是固有领土。
在扶余时代,契丹刚刚开始形成。前三国的时候,契丹开始扩大。但真正强大是在新罗统一了前三国之后。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契丹从汉人手里夺得燕云十六州,基本上就把中国北方给占领了。现在河北、山西的北部,内外蒙古的大部,当时都是契丹的地盘。在宋朝的时候,契丹的国土是宋朝的两倍。这时,韩文化圈与扶余文化圈基本上被契丹给隔绝开了。在东面,契丹国不断向东扩充,把渤海国也给灭掉了,这样把整个扶余文化圈从中间分成了两半,形成了南北隔绝的局面。南面是高度文明的高丽,北面是松散的靺鞨部落。
契丹占领渤海国之后,在那里建立了东丹国,作为自己的属国。这时在渤海国北面,从黑水靺鞨中演化出一支女真人,建立了金朝。他们先是向契丹人的辽朝俯首称臣,后来不断发展壮大,到了十三世纪的时候,就把辽朝给灭掉了。
后来契丹人重整旗鼓,又重新建立了一个辽国,历史上称为后辽或西辽,存在了一百年左右,后来被蒙古灭掉了。
契丹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是个谜,建立辽国之后,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人口有一百二十万之多,但亡国之后,诺大一个契丹民族,竟然就消失了。有人说他们跑到西面又建立了一个国家,也有人融入了其他民族。现代人利用DNA的技术,发现现在的达斡尔人是契丹人的后裔,但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