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不相宋家传 (上) KC 赏析古人诗文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近日偶读一诗,感悟益深。诗为清末名臣张之洞所作,抄录于后: 《读宋史》 张之洞 南人不相宋家传,自诩津桥惊杜鹃。 辛苦李虞文陆辈,追随寒日到虞渊。 此诗共二十八字,无一冷僻。令人惊诧的是,月前热播的某电视剧里,引用此诗时,第一句七个字竟唸错两个字,“相”成了互相的相,“传”变成水浒传的传,诚粤谚所谓“抬棺材甩裤”(扶灵者裤子突然松脱)--失礼死人也。 (见电视剧《走向共和》第43集,http://v.youku.com/v_playlist/f4225188o1p42.html 25:45至26:30) 张之洞作诗爱用典,本诗亦不例外。 “南人不相”之说,凡攻宋史者所熟知。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记载:宋太祖开国功臣皆北人,尝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毋用南士为相。”北宋名相寇准参与科举录取,偏爱北人,以籍贯为取士原则,辄与同僚力争,每一如愿,则喜不自胜,谓:“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因此,张之洞说:“南人不相宋家传”,是言之有据,据诸史实。 “李虞文陆”所指何人,张香帅原诗附有注释。 高阳先生所著历史小说《慈禧全传》有以下情节: 袁世凯官场受挫,谪归故里,行前张之洞至袁府话别,临歧欲言又止,叹曰:“‘南人不相宋家传’,南人亦可哀也已!”张去后袁世凯以张所言问其子克文,对曰:“‘南人不相宋家传’,仿佛是南皮自己做的一首诗。”...... 不一日,袁世凯见幕客杨度及同僚严修(范孙)。袁项城出示张诗相询。诗是一首七绝,题目叫做《读宋史》。“南人不相宋家传,自诩津桥惊杜鹃。辛苦李虞文陆辈,追随寒日到虞渊。”第三句四个姓下面有小字注明名字:李纲,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 上述电视连续剧里相关情节,和高阳小说描绘的场景颇多雷同,只不过严修换成宋教仁,张诗则改由宋教仁之口出之以试探袁世凯。两个版本,何者属实?又历史真实里是否确有这一段离奇曲折,因与本文主题无关,暂且不加讨论。不过,李虞文陆之所指,经张之洞本人明确註解,殆无可疑。 查李虞文陆,悉皆南人,四人皆相,虞允文(1110-1174)为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李纲(1083-1140)原籍福建邵武,文天祥(1236-1283)是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人,陆秀夫(1236-1279)乃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县)人。此则与诗中所指“南人不相”之史事不符。因此,如何理解连贯首句与第三句的第二句诗,就成了关键。 “自诩津桥惊杜鹃”是此诗用典最深最僻之所在。论者谓此诗寥寥数句,概括了一部宋史云云,盖以第二句为分析之钥。我读史未精,力有不逮,不明其意,多方求教,幸可得窥其妙。 原来,“津桥惊杜鹃”的典故,源出亦为宋人邵伯温所撰《邵氏闻见前录》。该书卷十九,作者忆述其先翁康节先生(邵雍),“平居于人事禨祥未尝辄言。治平间,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惨然不乐。客问其故,则曰:‘洛阳旧无杜鹃,今始至,有所主。’客曰:‘何也?’康节先公曰:‘不三五年,上用南士为相,多引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客曰:‘闻杜鹃何以知此?’康节先公曰:‘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春秋》书‘六鷁退飞’,‘鹳鵒来巢’,气使之也。自此南方草木皆可移,南方疾病瘴瘧之类,北方皆苦之矣。’至熙宁初,其言乃验,异哉!......”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