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2020年11月10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11月9日宣布,解除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的職務,任命全國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米勒為代理國防部長。 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說,埃斯珀的職務已被“終止”,米勒即刻起擔任代理國防部長一職。 米勒現年55歲,於2020年8月開始擔任全國反恐中心主任一職。此前,他曾先後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反恐顧問、負責特殊行動和打擊恐怖主義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 據CNN介紹,此次接替埃斯珀的米勒曾是美國陸軍軍官,在就任美國國家反恐中心主任之前,曾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政策官員。此前,他一直在伊朗問題、與敘利亞及伊拉克戰爭有關的反恐問題上給特朗普提供參謀和建議。
根據上面的消息,從策略層面來探討一下政局的走向:
今年註定是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歷史轉折關頭的一年。 美國大選,實際上已經成為雙方政治決戰的第一階段的戰場。 民主黨在其中的布局是全面鋪開的,從事前的輿論準備,到對幾個關鍵搖擺州的選舉操控,在大選中多種舞弊手段齊出,務必在選票計數上取得優勢,然後是拜登粉墨登場,各大主流媒體拼命的營造出大選勝利結束,政府即將換屆,萬邦各國來朝,一派喜慶氣氛,顯得川普已經失敗,成為過氣政客,營造出川普陣營無可奈何花落去,再有任何蠢動也無濟於事的印象。 我注意到有網友認為拜登過早登台稱制是個敗筆,其實從整出大戲來看,拜登粉墨登場正是這個連續劇的高潮,必不可少,美國政客非常善於營造氣氛,沒有拜登登台亮,接受萬邦祝賀帶氣氛,下面的戲還怎麼唱? 再說時間不等人,在對方的反攻到來之前必須要積極鞏固戰果。 雖然從客觀上來看,民主黨這個主攻戰役打得不錯,勢頭夠猛。力度夠大,一般的政客都會被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的逃命認輸。 起碼這個攻勢勢如泰山壓頂,要想調查翻盤難度之高,投入之大,是令人望而生畏的。 對政治不熟悉的人會認為大局已定,這並不奇怪。 但看來大勢已去的川普並沒準備放棄,選舉舞弊再加上拜登的粉墨登場,輔之以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氣勢雖然大得很,但留心細節的人,卻注意到拜登的前進步伐已經受阻,這來源於兩個不起眼的阻擊: 1:美國總務管理局拒絕簽字允許拜登團隊工作,交接或將延期。 雖然多家媒體已經宣布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且拜登陣營的政府過渡網站已經悄然上線,但《華盛頓郵報》11月10日披露稱,擁有正式開啟總統權力交接程序的美國總務管理局(GSA)尚未承認大選的勝者。這就意味着,美國政府的過渡尚未正式開啟。 總務管理局現任局長艾米麗·墨菲(Emily W. Murphy),在任期間,彭博社認為墨菲在多次糾紛中“站在了特朗普一邊”。“政客”網站形容,墨菲眼下是全華盛頓特區“最有權勢”的女人。 拒絕拜登團隊工作,交接或將延期。 2: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主席特雷•特瑞納(Trey Trainor)認為,在仍在計票的各州中,正在發生選舉欺詐行為。 在現代社會,主流傳媒非常重要,可以營造氣氛,可以成為奪取政權的筆桿子,華爾街和矽谷大財團的金錢支持,對政變奪權也非常重要,是所謂的錢袋子。 現在我們把雙方的力量放到政治天平上秤秤,衡量一下最後的結果會如何? 一:極左化的民主黨,眾議院多數,黨媒化的主流媒體和網路平台,華爾街猶太金融寡頭集團和傳媒集團,矽谷的各大財團,支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在美亞非拉吃瓜群眾,各界白左知識份子,以及廣大非法移民等非美勢力。 二:共和黨,參議院的多數,白宮,最高法院,基督教教會,中產階級,中小業主,工人農民等美國本土傳統勢力。 玩政治的確要靠文宣和金錢,沒這兩個玩意兒就玩不轉,但這兩個都並非國之重器,國之重器是軍隊,大選後雙方的鬥爭進入了司法領域,從司法領域裡的力量對比來看,共和黨占上風,因最高法院的主流屬於傳統保守派,高院的判決將產生指標意義,決定如何判決除提供的證據和法律解釋外,政治力量的準備和分布也是決定因素,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並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所以他們一定會考慮到判決對國家所產生的政治影響,對共和黨與傳統價值有利的判決當然會遭到民主黨的強烈反對,如果判決導致最後選舉結果翻盤時,全國性暴亂一定會發生。 川普撤換國防部長及其它部委主官,就是在布局對應這種最壞情況的發生,這將更有力的增強總統對武裝力量的掌控,把反恐武裝部隊的主官升為國防部長,在調動特種部隊鎮壓暴亂時將更為得心應手。 總務管理局和聯邦選舉委員會的阻擊戰已經拉開了決戰第二階段的序幕,暴風雨就要來臨。 這次決戰的意義早已超過了是川普還是拜登進入白宮,歷史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美國是基督教文明的國家,但大量的外來人口和他們所帶來的外來文明已經使美國本土文明褪色。 文明的衝突已經爆發,美國是重新回歸傳統,重新回歸基督教文明的燦爛光明,還是從此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從此進入一個下滑的黑暗通道,滑向委內瑞拉式的崩潰和解體,最終沉入中世紀的廣袤黑暗之中。 我們最快在年底就可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