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頭放着一本舊的線裝書.紙張已呈黃黑色,且有些脆硬.書頁平整完好,字跡油亮.只有封面破了些角.它是一張比書頁更軟更薄的近乎透明的白紙.書名叫《宋本毛詩註疏附校勘記》. 起初以為是毛澤東的舊詩稿.翻開看看才知道《毛詩》就是《詩經》. 《詩經》是孔子時代以前的詩歌集.距今兩千多年了. 而《宋本毛詩註疏附校勘記》是唐宋時期的書.距今一千三多百年. 床頭的這本書是光緒年的石印版.也超過一百年了. 《毛詩》的首篇是這個內容: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對於《關雎》的解釋,從古到今很多漢學家有著作. 解釋古代叫註疏.魯迅博覽群書,精通《詩經》.就因為太精通了,他在上海乘涼聊天時這樣評論《關雎》: 就是周朝的什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罷,它是《詩經》裡的頭一篇,所以嚇得我們只好磕頭佩服,假如先前未曾有過這樣的一篇詩,現在的新詩人用這意思做一首白話詩,到無論什麼副刊上去投稿試試罷,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編輯者塞進字紙簍去的。“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爺的好一對兒!”什麼話呢? -解釋得真俗. 復旦大學教授陳子展先生著有《詩經直解》,正好有一本.對感興趣的詩歌查一查就行,省了好多事. 先生跟那線裝書是同時代的人,現在可能不知名了.但是畫家齊白石還贈送自己的印章給他,可見不是一般人.比讀各種《關雎》的解釋, 雎鳩到底是什麼鳥?不知道.多數人說是兇猛的魚鷹.我寧願它是”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鷺鳥, 鷺鳥溫和高雅.在南方水鄉,這樣的景致現在也能見到.結合荇菜來說說吧.在長江邊上有個城市叫蕪湖.現在當地人叫它的古代名稱鳩茲.蕪湖市有個區就叫鳩江區.這裡自古以來是包括雎鳩在內水鳥的滋生地.長江的支岔就是大河,小河,河水雖然平緩不流動,但它是活水.這種環境最適合荇菜,菱角菜,浮萍等生長. 荇菜和菱角菜是豬愛吃的水草.糧食過關的年代人也吃它.沙家浜里新四軍吃蘆根,現在不吃了.如果時代穿越,我是新四軍指導員的話,那就發動傷員們在蘆葦盪抓鳩鳥,讓阿慶嫂壘起七星灶,銅壺煮雎鳩,擱上荇絲菜.那一定美味又療傷.“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的左右流之,學者們聽古人的解釋都譯成利用流水來採取荇菜.錯也.我認為是撥開浮在水面的葉子讓小船穿過的意思. 荇菜和菱角菜一樣有根入河底,水流它不會流的.見過打豬草的知道,那草是用兩根長竹竿絞上來的.有些像吃意大利麵條.無論《宋本毛詩註疏附校勘記》的作者唐代的孔英達,光緒石印版署檢楊泗孫還是現代陳子展教授都是書香出身, 沒見過打豬草也是可信的. 《詩經》看似只有文學專家才能看懂的書.其實裡面成語熟句也很多.這是我翻閱床頭這本線裝書的收穫.現簡單列幾條如下: 維雀有巢,維鳩居上。(鳩占鵲巢)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憂心忡忡)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古代匪字是好詞啊!)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膚如凝脂)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一日不見如三秋)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美女如雲)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一美人,多好!) (古代幹部貪污腐敗)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 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 碩大無朋。(碩大無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在水一方) 。 學理工科的人,文學底子又薄.得閒看看老古董,只是一個愛好.網友見笑. 荇菜 《宋本毛詩註疏附校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