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介绍过日文版《毛主席语录》.这回是一本几乎崭新的书.也许出厂以后谁也没读过它.书名是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の出土文物》,北京外文出版社,1973年初版发行.一个“の”字代替“的”字,知道是本日文书. 从“ 出土文物”这个中文词,可以猜到还出版了中文版《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出土文物》.书中还夹了一张空白明信片,用于征求日本读者的意见. 收信地址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莊 外文出版社 日本语翻訳室行. (现在外文出版社不知搬家了没有.) 1973年是遥远的过去了. 那时的主席是毛主席.很多人穿开裆裤,或在小学读书.过几年肯定都能升中学,升学考试只是个形式.向毛主席保证,那时我们学习很轻松. 有的人可能忘记了,课本里毛主席语录的地方都用粗体字的.若查一下资料,前一年的1972年,是尼克松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成立“批林批孔研究小组”, 笔名“梁效”。还有很多很多,各人有各人记忆. 现在这书本身也成了文物.翻开这本四十年前的”新”书,是有所收获的.首先,它有十几页精美的彩色图片(当时彩色图片成本很高),两面印刷的.还有丰富的黑白图片. 后来在网上查到, 1973年这些彩色图片发行了纪念邮票.现在这些文物的下落如何? 是否可查呢? 第二,全书十六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文革期间重大的文物发掘事例.虽然有批判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榨贫民百姓的段落,但基本还是一部单纯的学术著作.除了介绍了长沙马王堆墓的发掘外,还介绍了山西,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浙江,黑龙江和新疆等地的考古发掘成果.第三,该书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虽然书按照日本的习惯,纵向印刷.读者须从上到下,从右向左读,从后向前翻页.但是毛主席语录部分还是要印成黑粗体字的.文章的作者不署个人名字.十六篇文章中四篇署名执笔小组,一篇署名博物馆.其余都是笔名.明鲁王墓发掘记的笔名是鲁文考, 长沙马王堆墓的发掘署名众建,安徽的项目有向皖学,湖北的叫鄂博,山西的叫晋侯文,晋同文.还有浙波,洛文,新学,济文和甘叔勃等笔名.一看笔名就知道哪个省的农民又挖出宝了.那个年代“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该书的署名也学梁效吧.最后的收获是发现,日本的涂漆碗勺跟汉朝出土文物一模一样.附上几张书上的彩色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