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的一篇讲章,每位基督徒都面临成圣的呼召,而信心的成长经历许多的挑战,这篇文很实际有帮助。
成圣的呼召:与难题共存
讲章:2010 纽约华人教会夏令会系列2
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成圣的呼召:与人生的难题共存」。所谓成圣,就是追求像神一样的圣洁完美。但「追求完美」与「完美主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追求完美的人,知道自己不完美,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然而完美主义者,是用一种律法主义的眼光来面对一切不完美的事物,他们无法容忍人生中的任何残缺。
我们的人生总是充满各种难题。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说,人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罪,罪是一切难题的源头。过去这一年当中,我跟各位不断思想的一个真理就是因信称义。因信称义的真理告诉我们,人都是罪人,信了主以后还是罪人,而且一辈子都是罪人。我们所得着的义,不是神放在我们本性当中的,在本性上我们仍然是罪人,而且一辈子都不能脱离这个罪性。我们所得着的义,是基督的义归算给我们,真正成为我们的义,却永远不是我们自身所成就的义。这一套听起来有点抽像的神学,有个非常现实的意义,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需要不断面对罪的问题,也必须与罪所带来的种种难题共存。这就代表我们今生必定充满各样的难题、各样的苦难、各样的焦虑。
在华人教会里面,有一种神学非常流行,它主张信徒应该凭信站在属灵高原,总是觉得自己跟神很亲近,作一些事情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敬虔,就自我感觉良好,并且无法容忍属灵生命中有任何的残缺。这不是圣经的教导。圣经教导我们在属灵的低谷中学习成圣;我们学习更认识自己、更认识神,学习否定自己而仰赖神的恩典,是藉由今生一切的挫败、难题,甚至有的时候我们遇到困难却感受不到神的同在。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神离我们很远,周围的属灵长辈就会责备我们没有信心,但神却不是这样看我们。很多时候,神最丰盛的恩典是在我们遇到属灵低潮的时候赐给我们的,尽管我们不一定当时就能感受得到。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足印」这首诗,Footprints。有一个人跟上帝一起走在沙滩上。这个人回头看,发现他走过的路上,有些地方只有一对脚印;他又发现,这些只有一对脚印的地方,正好是他人生中最痛苦、最低潮的时候。这个人很苦恼,就问上帝:「主啊,祢说如果我跟随祢,祢就会永远与我同在。但我人生中最痛苦的那些时光,祢都跑到哪里去了?」上帝回答他说:「孩子啊,你看到沙滩上有些地方只有一对脚印,是因为每当你走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把你扛在背上,背着你走过那些艰难的光阴。」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首诗,因为有点太煽情了,可是在神学上我是完全同意的。这首诗讲述的神学,是真正的恩典神学,跟华人教会里面流行的那套敬虔主义截然不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读过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本仁约翰的天路客,也是在道路最黑暗的时候经历神最丰盛的恩典。他走过一个地方叫作死荫幽谷,是神的恩典保守他安全渡过。他也犯了一些错,使他差点偏离救恩的道路,但神差派一些人把他带回正路。后来他来到了约旦河边,河水高涨,很危险,但他必须渡过这条河。他的朋友告诉他,虽然这水如此冰冷苦涩,但到达彼岸的盼望就好像炙热火红的炭在他心中。圣经里面也有好多的教导还有信心伟人的故事,让我们看见,基督徒是藉由软弱、挫败、困境、苦难、罪恶、不公义的事情,才能真正认识恩典的上帝。如果我们要细细讨论,时间就不够了,所以今天我想专门讨论四个重点:一、在怀疑中成圣;二、在苦难中成圣;三、在挫败中成圣;四、在罪恶中成圣。
怀疑是基督徒信仰最大的敌人。人类的原罪就是怀疑。亚当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的时候,最核心的动机就是怀疑。所谓怀疑主义,是一种自我绝对化,什么都怀疑,完全相信的只有自己。亚当吃树上果子的时候,他并没有完全相信蛇的话,但他也没有完全信靠神,他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判断。 「我谁都不信,就连上帝也不能完全相信,我只信我自己,我要用自己的理性来分别善恶。」所以亚当就吃了树上的果子。他选择了怀疑。而由于我们都是亚当的后裔,我们也都生在这种怀疑论的原罪底下。
虽然我们已经信了主耶稣,但我们仍然时常面对怀疑的试探。我们有时候会怀疑神的存在。对于那些蒙神恩赐能够免于这种试探的人,我们仍然常常会怀疑神的恩典。这种怀疑,使得我们无法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因为我们怀疑神是否会赐下日用的饮食。我们为明天忧虑,因为我们怀疑那位掌管明天的神。有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些理由将我们的怀疑合理化。我们会说:「我不是不信靠神,我只是不相信人;我不信任环境;人生无常,我实在没办法不为明天忧虑。」说这种话的人,表露出他们对掌管万有的主宰的不信任。
然而,只要我们还是罪人,那么就算我们已经走在成圣的道路上,我们仍然无法完全免于这种不信靠神的试探。我们总会对神抱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当我们怀疑神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持定一个真理,这真理就是:我们的神大过一切的事物。上帝大过我们的理性;上帝大过我们的经验;上帝大过我们的情感;上帝大过我们的良知。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理性来检验神的真理。我们要用神的真理来检验一切理性的认知。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经验来检验神的恩典;反之,神的恩典要圣化我们的经验。我们不能用我们的良知来检验神的良善。神的良善是一切善恶的准则尺度。当你拿你心中那把扭曲的尺来衡量神的时候,你就把你的神看得太小了。庄子说,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我们堕落的人,怎么能够用堕落的认知功能来衡量神呢?就算我们衡量出来的神符合我们的心意,那也不可能是真神,顶多是我们堕落理性投射出来的偶像。然而,当我们查觉到自己在怀疑神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用神的真理来检验我们的认知,查觉我们把神变得多小、扭曲成什么样子,这样我们就能够体会我们在多大的程度上亏缺了神的荣耀。而我们查觉自己对神的亏欠的时候,这种亏欠感可以化为我们的动力,把我们亏欠神的荣耀重新归给祂。
第二件我们在怀疑中可以学的真理是,上帝既然大过一切,那么祂的恩典就必胜过我们的怀疑。在以赛亚书里面,上帝对祂的子民发出邀请:「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上帝好像在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怀疑我,现在我让你们把所有的怀疑讲出来,我们彼此辩论。」然后一场辩论大赛开始了,这时全能全知的上帝采取了什么样的立场呢?赛一18:「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上帝没有用祂全知全能公义的审判来压倒我们的怀疑。上帝用祂在基督里不变的爱来胜过我们的怀疑。
使徒多马是耶稣门徒当中的怀疑论者。他就是那个不相信耶稣复活的门徒。别的门徒告诉多马耶稣复活了,但多马回答说:「我非看见祂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总不信。」过了八天,耶稣又向门徒显现,这次多马也在。耶稣对门徒说:「愿你们平安!」然后就转向多马,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这时候多马的反应是什么? 「我的主,我的上帝!」他被耶稣降服了。
我们的神,就是这样的神。当你怀疑祂的时候,祂就张开双手,让你看见祂手上的钉痕跟肋旁的伤痕。正因为这位上帝大过一切的一切,所以在祂里面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你我的怀疑。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是此生都不会怀疑神。真正的信心,是当我们怀疑神的时候,仍然信靠祂的恩典足以包容我们的怀疑,所以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带着我们的怀疑来到祂面前,而不会因着自己的怀疑就远离神。我们可以大胆跟神辩论。我们不要不跟神辩论,就妄自下结论说神是怎样怎样的神。当我们带着怀疑来到神面前时,我们就可以看见神是多么伟大的神。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允许多马怀疑祂,不是吗?
到此为止,我们说得很简单,可是怀疑的问题有时候比单纯理性上的怀疑更复杂。我们对神的怀疑,经常是出于各种痛苦的经历。人生中的苦难,特别是一些邪恶的事情造成的苦难,会使得我们怀疑上帝是否仍掌管一切,如果是,那么这位上帝是否是良善的神。
最近Chronicles of Narnia 第三集的电影要上映了,这部著作本来是CS Lewis 一系列的小说。 CS Lewis 最著名的另一部著作是Mere Christianity。相信我们中间很多人都知道这位伟大的基督徒作家。他的著作里面,我自己最喜欢的是A Grief Observed,中文翻译成《卿卿如晤》。 CS Lewis这位在Chronicles of Narnia里面显现出孩童般的单纯信心,在Mere Christianity里面显出坚定的信仰的伟大信徒,在他痛失爱妻之后写下《卿卿如晤》这本书,称上帝为「宇宙虐待狂」──“Cosmic Sadist”。 CS Lewis 在书中写道:「一次又一次,当上帝显得最恩慈的时候,祂其实是在预备下一次的虐待。」作者继续写道:「这是我昨晚写下的。与其说是感想,不如说是无理取闹的怒吼。让我再试一次吧。相信上帝如此邪恶,合乎理性吗?这种宇宙虐待狂、可耻的白痴?」Lewis觉得自己被神虐待了,而他这样怒骂神,只是对神还击而已。 , and by uttering these words he commented that he was “hitting back.” (pause) Cosmic Sadist! Spiteful imbecile! 宇宙虐待狂、可耻的白痴!你能够想像Mere Christianity 跟Chronicles of Narnia的作者笔下,能够写出这样的话吗?他自己知道这样是不理性的,但他没办法。他知道自己对神的质疑不是理性上的怀疑,但这种怀疑的确是充满人性的。他是个很真实的人,表达自己很真实的感受。
我们常常没办法理解上帝为什么允许我们遭受苦难。约伯一夕之间丧失他的儿女及产业,而一直到约伯记的结尾,约伯自己以及约伯记的读者,都还不知道上帝为什么会允许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在祂所爱的人身上。的确,最后上帝又赐给约伯凡事亨通的生活,但这不能解释苦难的问题。反而,这让上帝看起来很可笑。所以CS Lewis写道:「上帝真的是这样一个小丑吗?这一刻把你的一碗汤打翻,就为了下一刻能够给你另一碗一模一样的汤?」我们常常以为约伯记的目的在于回答苦难的问题,但事实上约伯记是用最尖锐的方式提出苦难的问题,却不把答案告诉我们。约伯的问题,是在基督耶稣里才能找到答案的。
CS Lewis在痛失爱妻之后,开始指责上帝是个「宇宙虐待狂」。他说,这位上帝如此邪恶,「我们难免会说:求上帝赦免上帝」「上帝实在太坏了,祂需要得到赦免。」「但上帝没有这样作。祂把自己钉死在十字架上」“ It was not hard to say, 'God forgive God.' [But] He did not… He crucified Him.” CS Lewis 写到这里的时候,就开始重新找到平安了,虽然很多事情他还是不明白。上帝把他心爱的妻子带走,但上帝却把自己心爱的儿子舍了,白白赐给他。
我们在苦难中间最重要的就是要定睛仰望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为十字架提醒我们,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都远不足以跟上帝为我们所舍的爱子相比,而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保罗在罗马书第八章里面就提醒我们,靠着爱我们的主,我们在一切的患难当中已经得胜有余了,more than conquerors。这是我们的信心在苦难当中得以成长的不二法门。我不愿意将苦难合理化,我绝对不会告诉你,上帝允许我们遭受苦难是为了陶造我们的品格,因为对于这样的理论,我所能举出的例证,绝对不会多过我能想到的反证。在苏丹那些父母被军队杀掉、从小就被洗脑训练成杀人机器的儿童士兵,他们所遭受的苦难,有让他们成为人上之人吗?
没错,有的时候有些人遭受的苦难,是可以明确看到背后有神美好的目的,但在大部份的情况底下,这世间的苦难,是看不出任何目的的。我们最不应该说的,就是某某人遭受苦难是被神惩罚。加尔文说神预定的目的是向我们隐藏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应该用神的目的来将人们遭受的苦难给合理化。我们的信心不是建基于我们不知道的隐藏的事。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我们清楚知道的事情上,而我们清楚知道的真理就是,当神的儿女遭受苦难的时候,上帝与我们一同受苦。圣经说上帝有怜悯慈爱。希腊文的「怜悯」跟英文的sympathy是同一个字。 Syn的意思是「共同」,patheia意思是「受苦」。 Sympatheia就是「一同受苦」。圣经说上帝满有怜悯慈爱,意思是上帝在祂儿女的苦难中间与我们一同受苦。而且上帝受苦的方式,不是在天上看着我们受苦,然后在天上可怜心疼我们。不。祂与我们同受苦,意思是,我们所受的苦,祂与我们一同遭受。不能受感的上帝成为遭受苦难的人,在神性中却仍是不能受感的神,但祂的神性与祂的人性不能分离,所以当祂来到世上受尽诸般苦难的时候,实际上是上帝亲身在经历这些苦难。就像CS Lewis讲的,我们难免会说「上帝赦免上帝」,但上帝没有这样作。上帝将祂儿子钉在十字架上。 It's not hard to say, “God forgive God.” He did not. He crucified Him. 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这是我们确知的。这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今生会遭受这些苦难,会失去心爱的人,会受到各种伤害。我们也不需要将这些苦难合理化,试图解释这些苦难背后的目的。我们今天的讲题是「与难题共存」,而人生中最大的难题,大概莫过于苦难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全能又慈爱的上帝会允许祂所爱的儿女遭受到这一切可怕的事情,为什么上帝会创造一些人,容许他们犯罪,然后又不从地狱之火里面把他们拯救出来。这些难题是很真实的问题,但这是我们无法理解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不知道上帝为什么允许罪恶与苦难,不代表我们的信心是盲目的。与难题共存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在那些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事情上面钻牛角尖,而是为我们确实知道的那些真理感到平安。
在《卿卿如晤》这本书的结尾,CS Lewis写道:「当我把这些问题带到神面前的时候,我没有得到任何答案。然而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没答案』(a rather special sort of “No answer”)。不是一道反锁的门,更像是祂默默地看着我,祂的眼光决不是没有怜悯的。就好像祂对我摇摇头,不是在拒绝我,而是延迟祂的答案。似乎在对我说:『孩子啊,平静下来吧,你现在还不明白。』」 我们虽然不明白,但我们可以有平安,因为我们知道所失去的一切都比不上天父白白为我们舍了的爱子。在苦难中的信心,不是相信上帝会让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不是相信上帝会用我们的苦难来成就更美好的目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必然的,神也没有给我们这样的应许。在苦难中的信心,就是定睛仰望主耶稣基督,知道在基督里,上帝亲自走进我们的苦难中间,与我们一同受苦。有一天,今生的苦难都会变成荣耀的冠冕,就好像我们将来在天上敬拜的羔羊,仍然带着被杀过的钉痕,而那最痛苦卑微的钉痕,却成为至高的荣耀。这就是今生一切苦难的永恒意义所在。
接下来我要跟各位分享信徒在挫败中的成长。失败是一种特殊的苦难,也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我们中间有多少人在求学期间拿过F的? Failed。我说了你们或许不信,我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fail了好几门课,然后就被放在academic probation底下。我中学的时候几乎是全A,上了大学遭受这种挫折,心里很难受,不敢告诉任何人。我可以想像人们脸上不屑的表情。我可以想像那些等着看我失败的人冷眼旁观的耻笑。最糟糕的是,我无法面对我自己。我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我总是梦想着研究所能够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这些名校,而这个academic probation对我的梦想带来严重的打击。我当时完全无法想像我后来会被哈佛录取、到牛津读书。当时的我,只觉得这辈子完了,只想找个洞往下钻。
我们都知道世俗智慧对于挫败的领悟。这些很多都是合乎圣经的。这世上有智慧的人都知道,一个真正的赢家,是能够不被挫折打败的人。如果要赢,就必须先学会用诚实宽广的心来面对自己的失败,从失败中学教训,从失败中站起来。美国开国元老之一的Thomas Paine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失败为成功之母」。成功的人,必先学会面对失败。这对于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是一样的。 Thomas Paine自己是个非基督徒。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不同在于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以及我们追求卓越的目的。
我们不用说都知道,基督徒应该以荣耀神为目的。我们把最大的努力献给神,把结果交托在祂手里,因为我们知道不管结果如何,祂会为自己的荣耀负责。综观中国的宣教史,我们会发现,所谓「成功」的故事非常少,假如我们所说的「成功」是世俗之人所追求的那种成功。那些早期的宣教士,像马礼逊这些人,在中国宣教可以说没有什么显著的果效。他们都是有才华的人,献上了他们的青春以及最大的努力,却没有带领多少人信主。他们在无数的挑战与挫败底下坚持不懈,他们也不晓得因着他们的摆上,今天会有几千万的中国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失败为成功之母。
然而,基督徒所遭受的种种挫败,还有一层更深的属灵意义,也就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所带来的痛苦与羞愧感。我们会从别人感到压力,也会自己给自己压力。当一个男人失业的时候,他会觉得他对不起他的家人。一个学生成绩不好,没办法上好的大学,可能会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栽培。家人与父母都是爱我们的,但另外有些人就等着看我们失败,以便取笑我们、指责我们,甚至落井下石。对于我们中间比较杰出的人来说,我们害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我们怕别人发现我们也只不过是人,just human after all。
有的时候别人不给我们压力,我们却自己给自己压力。我们为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而当我们达不到这种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责备自己。我们会对自己失望。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自己是just human after all。
然而这正是上帝要藉由我们的失败来教导我们的最重要的功课:we are just human!我们不是神,我们只是人!亚当的原罪就是他不肯承认自己只是个人,他想要像神一样分别善恶,而信心正好就是这个原罪的相反。藉由信心,我们知道自己只是人,我们不是神,我们的整个存有都依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为自己定很高的标准是好的;我们追求卓越是好的。但追求完美与完美主义中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完美主义者无法容忍自己的不完美。完美主义就是想要成为more than just human的那种骄傲的罪。如果是道德上的完美主义,就是圣经里面法利赛人的那种律法主义。追求完美,与完美主义不是一个概念。基督徒追求完美,是因为他很谦卑地知道自己只是个人,知道自己很不完美,而神是完美的。他追求完美,是因为他想要与神亲近,而不是因为他想要成为神。一个完美主义者很容易被失败击垮;但一个追求完美者,能够平静地面对自己的失败,一次次从失败中站起来,知道神不会因为他的失败就对他失望。
当然,人生当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失败,最严重的就是道德上的失败,也就是犯罪。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最后一个主题:如何与罪共存。 「Oh no!我又犯罪了!」我想,任何诚实的基督徒,心里都会常常说这样的话。我们追求圣洁,但我们却一次又一次落入同样的罪中,我们感到非常挫折。我们觉得自己是失败的人,不配得到上帝的恩典。
然而,我们除了要学会明白我们是罪人,我们一定会犯罪一定会失败之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真理我们必须明白,那就是神的恩典够用。我们的自我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我是罪人」。我们要明白我们是蒙恩的罪人;我们要明白,不论我们的罪再怎么大,也大不过神的恩典。我们要学会用神的眼光来看自己。
神很清楚知道我们只是人,we are just human。我们还不只是“just human”,我们是sinful humans,我们是罪人,we are sinners。神要我们成为圣洁,但神并不要求也不期望我们今生就能够像祂一样。神知道我们一定会失败,一定会跌倒,而神也从来不对我们失望。假如我们以为我们属灵的失败能够使我们失去救恩,那么我们就太小看神的恩典了。我们以为我们的罪比神的恩典更有能力。我们以为神的恩典不足以胜过我们的罪。如果你把自己的罪看得比神的恩典还要大,你就是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这是何等骄傲!但有信心的人就知道神的恩典永远够用,永远胜过我们的过犯。就像大卫王在犯了惊世骇俗的罪之后,还是带着忧伤痛悔的心回到神面前,写下诗篇五十一篇;他知道信实的神必定赦免他的罪。使徒彼得三次不认主,但他知道基督的恩典大过他的失败,所以在耶稣复活后,他毫不迟疑回到耶稣身边,甚至三次宣告他爱主耶稣,完全不以为耻,因为他知道耶稣不以他为耻。
我们应该感谢神赐给我们失败、跌倒、犯罪的空间,因为透过我们的过犯,我们能够更清楚认识自己是何等的罪人,而基督又是何等的恩主。这就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有的时候我们没有查觉我们把神看得太小了,而透过我们自己的失败,我们能够认识祂有多伟大,我们也可以学习信靠祂的恩典。神的恩典正是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我们最软弱的时候,正是神恩典最丰盛的时候。
我现在正在翻译一本John Owen的文集,这本书是很实际的实践神学,专门探讨基督徒怎样与罪争战、怎样追求圣洁。英文书名是Triumph Over Temptation,出版社把中文书名定为《向试探夸胜》,但我不是很喜欢这个翻译,我现在还在想这个书名应该怎样翻。 John Owen是十七世纪清教徒里面最具代表性的神学家,但这本书是给平信徒看的很好的灵修实践的书,讲的就是如何胜过试探。在一般华人教会当中,当我们讲到成圣的时候,我们通常就会听到一些陈腔滥调:「我们要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如果你继续犯罪,就表示你还没得救。」有一次在一个洗礼的礼拜里面,我听到一位牧师祷告说:「神啊,求你保守今天受洗的这些弟兄姊妹,让他们永不跌倒,永不失脚。」我发现华人教会的传统里面有一种属灵的完美主义,无法容忍灵性上的缺陷。所以当我们听到Triumph Over Temptation这样的书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又来了,又是一堆道德教训。」
但我们把这本书打开来读的时候,我们会有点讶异,因为Owen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我们都是罪人,我们终此一生必定屡屡犯罪,而且有些罪必定一犯再犯。欧文引用罗马书第七章,他把罪拟人化,说罪住在我们里面,试图左右我们的理性、情感、意志、行为。欧文说,现在基督要来住在我们里面,却发现在我们里面没有一处祂可以安然落脚的地方,不论祂要到哪里,都会受到我们里面的罪的顽强抵抗。欧文还说,我们在本性上就是不喜欢、不渴望神的。作为罪人,我们的本性就是想要抵挡神。我们必定会觉得读经、祷告、敬拜这些属灵责任很无聊。不要假装我们很喜欢这些东西,也不要因为我们实践了这些责任就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很敬虔。这跟法利赛人没有两样。如果要胜过我们里面的罪,我们首先就要明白罪的特性,我们要诚实面对我们里面的罪,我们要知道这个罪有多么顽强,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完全消灭这个敌人。所以假如你发现有些罪是你一犯再犯,有时候好像已经胜过,但过些时候它又回来搅扰你,这时候你不要丧志,也不要灰心。罪本来就是这样顽强的。罪的难题,是我们终其一生必须面对、必须与之共存的难题。与罪的难题共存的意思是,我们明白这个难题在今生不能够完全解决,所以我们不会因为解决不了就灰心丧志,不去对付它。我们更要明白,我们的罪虽然这么真实、这么顽强,但它已经威胁不了我们了,我们已经有基督的宝血遮盖。所以马丁路德说,我们现在要对付的罪是真实的罪,但也是已经被打败的罪,它的毒钩已经被拔掉了,就好像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我们不必怕它。然而同时,与罪的难题共存的意思并不是与它和平相处。与罪的难题共存的意思是不断与罪争战,就算常常失败也不放弃。我们知道这个罪已经威胁不了我们了,所以当我们偶然被罪胜过的时候,我们可以一直站起来。
在欧文的那部文集里面,他给了很多很实际的建议,教导我们怎样胜过试探,而我觉得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他告诉读者要定睛去看属神的事物里面的荣美,仔细用心去思想这些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凭着我们罪人的本性,很难去看见属神的事物有何荣美之处,尤其是基督的十字架。我记得几年前Mel Gibson的电影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刚出来的时候,Blockbuster这个出租电影的商店把这部电影归类为恐怖片。对不认识神的人来说,基督钉十字架没有任何荣美可言,它只是一个很恐怖、很血腥、不人道、不公义的事件。所以保罗说十字架对不信的人来说是绊脚石,是愚拙。但是当我们学会用信心的双眼来仰望十字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暴力、血腥、丑陋的事件背后有最吸引人的圣洁的荣美。这种荣美可以震撼人心胜过这世间任何美好的事物,可是基督的荣美是不容易发现的,所以我们必须花时间去默想。清教徒在读圣经的时候不只用理性去明白、去解经,他们是先用理性明白,然后用心去体会,让经文来触动他们的情感,来彻底地改变他们看事情的角度、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世界观。这样的读经叫作discursive meditation。当我们被圣经所启示的这位上帝吸引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厌恶罪。我们的本性是喜爱罪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犯罪。成圣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需要常常被神吸引,努力去发现神的荣美,在读经、祷告、敬拜当中用心去发现上帝最吸引我们的地方,这样子,成圣就变成一门我们甘心乐意去操练的功课了。简而言之,成圣最重要的秘诀不是定睛在我们的罪上面,思想怎样消灭这些罪;成圣最重要的秘诀就是定睛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应该用一种完美主义的眼光来看我们的罪,然后发现我们无法容忍自己。这种属灵的完美主义只有两种结果,第一就是像法利赛人那样假冒为善、自我欺骗,这种叫属灵的阿Q精神,第二种结果就是像卖主的犹大那样,对神的恩典绝望,对自己绝望,让后就放弃自己。神不会放弃我们,不论我们多么不完美。所以,我们可以很坦然地在今生一切的不完美当中追求完美。
我们的生命中总是充满各样的挑战,而我们必定面临许多的难题与挫败。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必须学会在失败中成长,而不要让失败的经历把我们打倒。不要定睛在自己身上,要定睛仰望神的恩典。不要给自己过高的期望,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学会用神的眼光来看我们自己,我们晓得我们是神的儿女。承认我们是罪人,并不是在贬低我们自己。相反的,承认我们是罪人,就代表我们明白自己因着神的恩典而具有无限的价值。在我们怀疑的时候、遭受苦难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要把神当神,我们要明白自己是神的儿女,不多也不少。换言之,我们要明白神的恩典,定睛于神的恩典,我们晓得,我们的罪不论再怎么大,也不能大过神的恩典。所以结束的时候,我想给大家念一段经文。林后十二9:「[主]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http://herewestand.org/blog/2012/03/15/livingwithproblemschine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