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乳腺癌轉移的新方法
乳腺癌病人主要死於轉移性癌。如早期局部的腫瘤5年存活率可達98%;隨着癌細胞向周圍的的擴散,病人5年存活率逐漸下降;一旦出現遠距離器官轉移,理論上已沒有治癒的可能,病人5年只有20~30%的生存機率,甚至更低。 因此乳腺癌的治療主要目的是控制原發腫瘤,阻止乳腺癌轉移,降低乳腺癌病人死亡率。
乳腺癌常見轉移部位為骨骼、肝臟、肺和腦組織。防治乳腺癌轉移的方法目前主要是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和介入性治療。但目前發現的早期乳腺癌治療後仍有20-30%發生轉移或復發。在美國每年有4萬婦女死於轉移性乳腺癌,而全美約有15萬5千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並非不能長期生存。特別是隨着技術水平的提高,新的化療和靶向治療藥物的問世以及新治療方法的應用,目前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已經明顯提高。不論哪一期的乳腺癌患者,只要充滿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都有可長期存活,至少可提高生活質量。
對於乳腺癌的研究是目前癌症研究的一個熱點,研究人員不斷探討控制乳腺癌的新技術、治療的新方法。因為控制乳腺癌的轉移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問題之一,這方面的研究成為乳腺癌研究的焦點問題。在此簡單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骨骼乳腺癌轉移的最常見部位,占乳腺轉移癌的85%。今年5月份,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他們在乳腺癌研究中的新發現,找到了一個與乳腺癌骨轉移有關的酶,確定了此酶為阻止乳腺癌患者中繼發性癌瘤的一個關鍵靶點。他們發現賴氨酰氧化酶是一個促進乳腺癌擴散的酶。原發性乳腺腫瘤可產生賴氨酰氧化酶,乳腺腫瘤隨着增長造成,瘤體內血流供應難以為繼,造成瘤體內缺氧壞死,可釋放大量的賴氨酰氧化酶,隨血流到達骨骼,對骨骼造成一定的損傷,主要在骨質上形成孔洞,癌細胞到達骨骼,很容易通過孔洞在骨骼中停留、增生形成轉移性乳腺癌。
這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家們在雌激素受體陰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發現賴氨酰氧化酶,因此可以通過阻斷該酶的活性,阻止腫瘤細胞的骨轉移。進一步研究發現,給小老鼠注射賴氨酰氧化酶可造成骨質損傷,但採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雙磷酸鹽類進行治療,可以防止小鼠中的骨骼改變。實驗驗結果表明,採用保護骨骼或滅活賴氨酰氧化酶的方法皆可阻止乳腺癌的骨轉移,希望這一成果能儘快轉化為臨床治療手段,給乳腺癌患者帶來福音。
但也應該看到,此一發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乳腺癌轉移部位不只骨骼,而針對賴氨酰氧化酶的治療可能只對某些類型乳腺癌的骨轉移具有阻止作用,而對其它部位的轉移可能無效;對原發性腫瘤也可能無效,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當然,這一缺陷可依通過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得到彌補。
乳腺轉移癌治療的另一進展與靶向治療有關,是針對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研究。三陰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均陰性的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約占所有乳腺癌的15%。此類腫瘤一旦復發轉移,患者的預後極差。最近研究人員將納米粒子與小分子核酸干擾物(小分子干擾RNA,siRNA)結合,形成siRNA納米顆粒,可抑制調節蛋白β3整合素表達。後者在內皮細胞間質轉化的過程中表達,可促進癌細胞從原發腫瘤擴散。因此,抑制β3整合素表達可阻止乳腺癌的轉移和擴散。此研究是通過脂質的納米粒子,將β3整合素的小分子干擾RNA輸送到癌細胞。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大腦在內的中樞神經系統與外周有血腦屏障相隔,很多藥物是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的,抗癌藥物外周給藥對腦部腫瘤起不到作用,當然對腦部轉移性乳腺癌也是無效的。但血腦屏障對脂類物質具有通透性,因此脂質的納米粒子可以很容易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而且也容易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發揮作用,這是應用脂質粒子方法的優勢所在。
此項成果在小鼠乳腺癌中得到驗證。患有三陰性乳腺癌的小鼠接受了siRNA脂質的納米粒子治療,結果表明,與對照組小鼠相比,治療組小鼠的腫瘤明顯縮小,而且治療顯著抑制了腫瘤轉移。研究人員正在尋求其方法的安全性和重複性,以期儘快進行臨床試驗,將成果轉化為乳腺癌的臨床治療新途徑。
可以預見,此類方法一旦成功,較傳統的化療具有明顯的優勢。特異性強,針對某一靶蛋白產生作用是其特點之一。因為利用靶向技術,作用部位局限,對周圍正常組織影響小,不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不過也只能對三陰性乳腺癌有效,對於其它類型的乳腺癌,還需進一步研究證明。當然也可以應用與乳腺癌發生發展有關的其它蛋白作為靶蛋白進行研究,將不同靶蛋白的小分子干擾RNA製成脂質納米粒子進行治療試驗,以期獲得針對不同類型乳腺癌的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