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博士講壇』一階邏輯
習總日記(2015,2,19)
大家好,今天“習博士講壇”的內容是一階邏輯。對,這是一堂哲學課。我是清華的法學博士,當然懂哲學,給大家講點哲學邏輯是應盡的義務,也是為人民服務。
首先必須弄清一個概念,就是馬克思哲學與西方哲學不是同一個東西,雖然馬克思同志是西方人,生於西方長與西方死於西方,吃西方的飯砸西方的鍋。我們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不代表我們認可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我們不反對,但我們決不採用西方那套社會制度。其中道理已經講了很多遍了,就是西方那一套價值觀不符合中國國情。
即便是馬克思主義那一套,也不能生搬硬套在中國人身上。經過列寧同志修修改改,傳給了毛主席。經過毛主席縫縫補補傳給了鄧小平,最後經過小平同志拼拼湊湊傳給了我。
有同學舉手說遺漏了兩個裁剪師。呵呵,遺漏就遺漏吧,不就是裁縫師傅必不可少的漿糊嘛。雖然必不可少,但不重要。人有高低貴賤,這句話大家懂就行,別往外傳,一傳十還好,一傳就走樣那就不好了。好,讓我們回顧正題,講邏輯,一階邏輯。
一階邏輯,顧名思義是邏輯中的一個品種,地位相當於樓梯的第一級台階。在你踏上第一級哲學台階之前,你站在哪裡?站在平地之上。所以,邏輯的平地叫做“命題邏輯”,往上走,就是一階邏輯。那麼再往上走是叫什麼?對了,二階邏輯。因為哲學是抽象的,所以邏輯高樓無限高,三階四階都可以稱為高階邏輯。
通俗比喻,命題邏輯有點像數學中的勾股定理。命題:a的平方 + b的平方 = c的平方。我們可以通過演算進行證明此定理成立。這是中學學的內容。
一階邏輯有點像數學中的集合和合併同類項的混合體,討論兩個或多個概念的共性、變化和延伸。
哲學的意義在於運用,理論我不多講了,讓我們考慮以下句子:
愛祖國的中國人,愛中國政府的中國人。
在命題邏輯里,上面兩個句子被視為是不相關的命題。然而在一階邏輯中上述兩句可以用謂詞以更相似的方法來表示。
一階邏輯允許以使用變量的方法推論被許多元件共享的性質。
1,例如Nat(a)表示愛祖國的中國人,Gov(a)表示愛中國政府的中國人。
則公式為:Nat(a) --- Gov(a)
符號---被用來標記一個條件敘述,箭頭左邊為假設,箭頭右邊為結論。此公式的真值(“我會告訴你我有多真”的“多真”)取決於標記成(a)的中國人和對Nat和Gov的解釋之上。
上述公式語義:假如你是一個愛祖國的中國人,所以你是一個愛中國政府的中國人。
2,“對於每個中國人a,若a愛祖國,則a愛中國政府”之類形式的斷言,需要同時使用變量及量化。公式為:
Ua(Nat(a) --- Gov(a))
上述公式語義:全體愛祖國的中國人,都愛中國政府。U表示全稱量化。
3,那麼如果表示“如果一個愛祖國的中國人必然是愛中國政府的”是假的,可能有一些愛祖國的中國人不愛中國政府。則公式為:
Pa(Nat(a) HF Gov(a))
上述公式語義:存在某種可能愛祖國的中國人不愛中國政府。
存在量化P表示存在某種可能。F是否定算符,代表否定。H是合取算符,代表同時成立。
4,謂詞Nat(a)和Gov(a)都各只有一個參數。但一階邏輯其實也可以表示具有一個以上參數的謂詞。例如,“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任何時間被春晚”可表示成:
Px (Person(x) H Uy(Time(y) --- Chunwan(x,y)))
這裡,Person(x)解釋為x是人,Time(y)為y是某段時間,且Chunwan(x,y)則為(人)x可在(時)y被春晚。清楚地說,上述敘述表示至少存在一個人可以在任何時間被春晚,這比“在任何時間,至少存在一個人可以被春晚”的敘述要強。後者並不意味着,被春晚的人在任何時間時上總是要是同一位。
哲學這東西晦澀難懂,形同嚼蠟。據傳說,毛主席壓根沒好好讀過《資本論》,更遑論弄懂馬克思主義哲學了。小平同志就更不用提了。不瞞你們說,我讀過,在陝西插隊的時候,全部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