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同学关于时政问题的争论(之一)
几十年来大学的老同学之间联系并不多,见面的机会更少。偶有见面,也主要谈些工作和家庭方面的事,极少交流对时政问题的看法,所以对各位同学现时的政治观点都不太了解,也并不在意。最近几年来,互联网把老同学们又重新联系在一起。尽管大家身在天南海北,但方便快捷的电子邮件使相互之间感觉是近在咫尺,象是坐在一个房间里聊天。大家除了交流各自的生活信息和随感文字之外,还不时转发一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图片,对时政问题也发表一点看法。这样一来大家都发现各人的政治观点不尽相同,有的还尖锐对立。爱争论的同学之间争论得不亦乐乎,各自都自信满满。不爱争论的同学就看热闹,只看不说,怕伤了和气。参加争论的同学都清楚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想把自己的看法尽量说清楚,让其他同学看看谁说得更有道理。
这里介绍最近争论的一个话题。起因是Y先生向大家转发了一篇网上文章,题目是《中国最大腐败对象 — 失控的县委书记》,原以为这篇文章不会引起争论,因为反腐败大家肯定都赞成,不会有不同意见。不料C先生看后心里很不爽,认为这是在抹黑县委书记这个支撑共和国政权的重要群体。于是便有了如下来来往往的几次争论。
布衣 2015.2.7
--------------------------------------------------------
Y先生的邮件:
各位:转发一篇网上文章《中国最大腐败对象 — 失控的县委书记》,供参阅。
-------------------------------
C先生回复:
如果有人收集清华大学十个有劣迹的教授的材料,写成《请看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学术造假、学术剽窃、骗取挪用科研经费、勾引女学生、屈服于权势烂送学位、迷心于权力等等,我们作何评价?
---------------------------------
Y先生回复C先生:
你如果能写出清华大学十个有劣迹的教授的文章,全社会肯定欢迎。
没想到看了一篇批评县委书记贪污腐败的文章,还会有人心里不舒服。你可以指出文章中所列举的事例有哪些不符合事实,或者说明这些县委书记滥用权力贪污腐败是有一定道理的。真搞不明白,为什么老同学对现在的官员,不论大官小官、好官坏官,一律护得要命,听不得半句批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知道你对习近平既打老虎也打苍蝇的做法是支持呢还是反对?
------------------------------
C先生邮件:
简单地讲,不能以偏概全。全国县级政权单位2853个,县委书记不都是文章中所描写的那样子。如果你不承认这个基本估计,我们就不要再讨论。
县委书记、县长这个层面,有他光鲜的一面,也有苦衷的一面。他们是国家政权架构的基础,他们的事务相当繁重,家庭生活受到严重挤压。他们的标准工资是四五千元,如果不是职务消费支撑,如果再是半边户,生活一样窘迫(这就是中国实际存在的“清官很苦”)。我最近接触了我高中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回家乡当了书记、副县长的(我称他们是“还乡团”),不能说他们在县域治理上就很有作为,我甚至还觉得如果是我,也许会做得比他们好。说良心话,他们不能算过得很体面。几十年里,对见老同学不积极,怕与老同学应酬,在老同学会餐时掏腰包的姿态也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经济实力。但他们在位时也受到群众的口诛笔伐,但做教师、农民的同学也不认为他们有贪贿的劣迹,只是为他们不愿意见老同学有微词。
清华有上千位教授吧?普遍地来说应该还是知识精英,有着一定的学术、道德操守,支撑着清华这个最高学术殿堂。但如果要挑出一二十个劣迹教授写一篇《清华大学的教授们》,你肯定不高兴,而且一定要思考作者的动机,决不是你所说的“全社会肯定欢迎”,清华园的教授们肯定不欢迎,清华学生们也肯定不欢迎,除非你有猎奇心理。你不会说清华挑不出十个有劣迹的教授吧?
对现在支撑共和国的大官小官好官该不该维护,这是一个共和国公民的公民意识问题。难道我们一定要不分大官小官好官坏官,一律咬牙切齿,口诛笔伐,煽动逢官必反吗?支持反腐,但不支持将中国的大官小官一律抹黑。把反腐的成果中有关县委书记的汇集起来,作为抹黑县委书记这个群体的依据,我想你也曾经当过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你应该知道这叫做什么。
---------------------------------
Y先生邮件:
那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说县委书记的权力不受监督,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是贪污腐败的高发群体。要想预防这种腐败,必须对县委书记的权力加以限制和监督。最近几年来这种观点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已经形成共识,不知你为何没有注意到这个重要问题。请看重要官媒《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是如何“抹黑”县委书记这个群体的:“近年来,县委书记这一职位成为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问题多发地”。“体制内外的监督失灵成为当地“一把手”权力膨胀、为所欲为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外因”。(引自《当好县委书记靠觉悟也要靠制度》,见附件)。虽然不是说全国2853个县委书记都是贪污腐败分子,但也不是象你认为的那样是极少数个别现象。“高发群体”和“高发地”的意思是说有相当多的数量和相当高的比例。请看官媒《检察日报》是怎么说的:“安徽省阜阳市短短三四年,被查处的县(市、区)委书记就多达18名,河南省自2006年到2009年底,共查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22名。”(引自《强势县委书记是怎样炼成的》,见附件)这样的比例不能算是极少数吧?我们的官媒总不会造谣“抹黑”共和国“政权架构的基础”吧?
至于你的当县委书记的同学生活很清苦、过得不是很体面,我认为这才是极少数情况,而大多数县委书记都是很强势,很霸道,很阔气,是一方的土皇帝。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在家乡当了副县长,就已经神气得不得了,其实和县委书记相比还差得很远。现在中国的老百姓称赞县委书记的不多,能体谅县委书记“苦衷”的更少。
至于你说如果有人写一篇关于清华大学有劣迹的教授们的文章,清华的教授和学生肯定不欢迎,这只是你的想当然,是按照你的逻辑推测出来的,实际上不会是这样。批评某一个有劣迹的教授只有他本人不高兴,与别人有什么关系?只要内容属实,即使题目起得不太合适,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揭露、批评社会的丑恶现象是伸张正义的行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举动,是值得称赞和支持的,有什么理由反对呢?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揭露黑暗、批评朝政、为民代言。歌功颂德那是御用文人的任务,他们早已超额完成了,不需要别人再来帮忙。正直的知识分子向来认为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郭沫若在毛时代的表现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嘲讽。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采取不承认主义,使党的形象继续“严重受损”,那才是真正给党“抹黑”。
------------------------------------
C先生邮件:
关键是不能以偏概全。
后引的这两篇文章不能掩盖你前引的那篇文章的居心。后两篇文章说:“当好县委书记靠觉悟也要靠制度”,“近年来,县委书记这一职位成为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问题“多发地”。尽管这些腐败的书记只占县委书记这一群体的极少数。“河南省自2006年到2009年底,共查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22名。”这两篇文章应该说是善意的。而前篇文章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说“失控的县委书记”的劣迹,然后连人带制度谩骂一通。
河南省县区159个,2006—2009四年查处22个,我相信。不到百分之二十,是少数嘛。但同一篇文章说阜阳短短三四年查处县区委书记18名,那就要看更进一步的资料了,因为阜阳只有8个区县。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也有一点可疑,这阜阳市的纪委书记每年查五六个县委书记,这八个区县三四年都换了两三个县委书记,是有点特殊,比山西官场还坍塌得利害,应该轰动全国,而不是在这个小地方披露。我们都是七十岁的人了,就是看到轰动的材料也应冷静一下。
县域是中国政权治理的基础,不是所有的县委书记都黑了。好的,一般还行的人们看不到,坏的人们看到了。要对权力进行约束,没错,但不能一棍子打倒一片人。你说我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笑话。我还认为,县委书记拿处长的工资太低了,无法过体面的生活,如做清官只能受穷。靠职务消费终究不是事儿。
-------------------------------
Y先生邮件:
如果没有真正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惩罚的机制,高薪不能养廉。即使把县委书记的月工资增加到两万元(超过习近平的工资),他们还会觉得不够用,还会接受额外的收入。贪官们往往有这样一种逻辑:我帮助某企业老板赚了一个亿,他回报我200万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人的私欲是无止尽的,只能靠制度加以限制。在民主制度下,名(做官)和利(发财)是不能双丰收的,想做官就应该甘于清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