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台湾印象之九:台湾的莲雾、芭乐和多元社会
在
台北所住的饭店里,早餐是中西合璧的,台式、日式、西式都有。比较让从美国来的华人游客最惬意享受的,当属那些清粥小菜。原来以为那是日本式的,因为有我
很喜欢的味噌汤。但朋友们告诉说,台湾的早餐中也有,并且日本、美国、和欧洲的餐饮在台湾被高度的融合和同化在一起了,构成宝岛美食的独特风格。
吃早餐时,每天都吃一种绿色、泛着淡淡清香的水果。很惭愧,吃得很高兴但叫不出它的名字。后来朋友笑着告诉说,那是芭乐。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芭乐!在
海外读到台湾水果登陆大陆的故事时,对其中几种水果的名字,如番荔枝、杨桃、芭乐,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方听着那个叫“莲雾”的,真如坠在五里雾之
中,猜不出是水果的称呼,也感叹还有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就冲着莲雾这样美丽的名字,后来到底在西门夜市高价买了一枚吃了,小小的过了一把瘾。
如果说,台湾水果的多样化是令人惊喜的,其它如新闻舆论界、知识界、和学术界的多样化和自由化,就更让人觉得是弥足珍惜的。在台湾中央广播电台接受
采访,年轻的台长女士告诉说,他们的前身是军方的电台,当年用于对大陆的宣传战,广播反攻大陆的节目,现在转为民用,全世界播放。有趣的是,在台湾与中广
录完节目,还没回到费城,就有美国东部的西人朋友来电子邮件说,听到了中广从台湾播出的英文节目。
台湾知识分子言论的自由和针砭时弊的激烈让人印象深刻。在台北曾有幸拜会政论家、「当代杂志」总编金恒炜先生,他也是中央广播电台「两岸大家谈」节
目的主持人。他为了办一个杂志,居然卖掉了两栋房子。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他有独到的认识。在他的节目上,与之纵论两岸知识分子的奋斗和挣扎,既酣畅淋
漓,又感慨良多。我尤其欣赏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人民的临界点?”。他认为过去中共使用独裁方式,用谎言掩盖一切的事实,来解决面临的难题。但如汉
娜·鄂兰(Hannah Arendt)所说:“撒谎总会遭逢临界点,一旦超过就会产生反效果。”我们今天看来,中共好像正处在这个临界点之上。
反观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目前弱势团体的抗争声中,却令人惊异的保持着沉默,可怕的沉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荡然无存。面对那些数以百万计的下岗工
人、法轮功、被迫拆迁户、上访者,无一不是这样。十几年来,六四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女士只能只身到处呼吁。一个杰出的例外,是著名的律师高智晟先生。
北大百年校庆时,据说中央电视台曾专门采访北大老教授陈翰笙,请他给北大说一句祝贺或希望的话,他却不说话。一旁的大夫劝说道,“您就说希望北大越办越好!”他沉默片刻后说:“我希望北大办得跟从前一样好!”
“从前”者,当年蔡元培、胡适之、傅斯年等治下的北大也。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哪怕能够象陈老先生一样敢讲真话、不随波逐流,中国人民的境遇可能就不会是象今天这样的了。
宝岛之行寥寥十几天,印象深刻、感触良多。感谢神明为中国人留下了这块自由的土地,让我们知道民主、自由、多元的社会是中国人也可以实施、享受的。身在海外,魂系宝岛,愿为台湾这块中国人自由的土地予以深深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