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中国式样的石锚。据分析,制造石锚的沙岩,不存在于北太平洋两岸,只有我国台湾东部才出产。石锚上沉积的锰结核层厚达 2.5-3毫米。有的学者以每千年沉积 1毫米的积聚率推算,认为石锚是中国人在距今 2500-3000年前带过去的。但另有一些学者,对锰结核层沉积的速度提出异议,认为石锚不过是十九世纪制作。由此爆发了一场热烈的争论。 早在这次“石锚之争”以前很久,已有人提出,古代中国人曾到过美洲。 唐代姚思濂编撰的《梁书·东夷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扶桑国”。 1761年,有一个欧洲学者金勒,认为《梁书》记载的扶桑国物产和风俗大体上与古代墨西哥相近,因而认为扶桑就是墨西哥。 1872年有一个学者叫威宁, 1901年又有一个美国教授弗雷尔先后发表论文,赞同金勒的见解。 不过,平心而论,他们实在并没有为自己的论点找到足够有力的证据。因此,这个假设长期以来并没有为人们所接受。 然而,从十九世纪末以来,考古学者在美洲大陆陆续发现了许多与古代中美交通有关的重要文物。篇幅所限,这里只能择其要者而言之。 最重要的是美洲古代文物中汉字的发现。 1886年在秘鲁北部的一个小山洞里,发现了一尊手拿铜牌的裸体女神铜像。铜像上铸有“武当山”三个汉字。在美洲纳兹加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太阳神座中,也出现了一个篆体“天”字。据分析,这个太阳神象的年代当在公元前 200年至公元 600年之间。在墨西哥则发现刻着“大齐田人之墓”的墓碑。不久前,在墨西哥城东南约 850公里科马卡尔科的古代玛雅文化废墟中,还发现了九座金字塔形砖石碑,碑文为汉字和缅甸文。在美洲古代文物中发现的汉字,迄今为止已不下 140个。 古代中国以“丝绸之国”而闻名于世界。世界各国的家蚕种都是先后由中国传过去的。然而,在南美洲安第斯地区的帕拉卡斯文化的墓葬群中,曾发现了 429具木乃伊,都穿着丝绸衣服。据碳十四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 300年。这里南部沿海的纳斯卡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丝织品,碳十四测定为十一世纪中叶。这也可作为古代中美交通的旁证。其实,仅就美洲古代文物中发现的汉字,而得出中国人早就到过美洲的结论,大概也不算过于轻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