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主人公马小军,作为一个无人理会的小孩,加上学校无事可做,靠找乐子、起哄、打架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那个年代在他的眼中,打上了阳光滤镜。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那究竟是怎样的 30 年?除了少量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多的人离她逐渐遥远,人们是怎样工作的?大雪过后,有积雪的景山什么样?夕阳下有渔民吗?
有一位名叫翁乃强的摄影家,通过四百余张摄影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还原了那个年代。这些作品合集为《彩色的中国》。
(《彩色的中国》书封)
翁乃强 1936 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华侨家庭,1951 年回到中国。
在他的镜头中,时代的压抑情绪不再笼统、不可捉摸,每一张鲜活的面孔展现着个体,而各个行业的生产场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偏远地区的淳朴民风也在其中显露地巨细无遗。
他说,他希望展现人们真实的生活。
(海南黎族农民在水田中劳动)
(辉县组织人力开山采石、建水库、修水渠)
(“石姑娘”工作队队员徐柏芝)
(黑龙江内蒙古交界地区,头上系着手巾的牧民在放牛)
(1968 年,广东珠江工厂送青年工人参军)
(广东一家农户的书台,孩子为奶奶读毛主席著作)
(1964 年,“上海之春”群众演出队慰问空军,参观空军的米格战机)
(1964 年,景山万春亭南侧正在清理积雪的工作人员)
(1971 年,秋收时节的劳作间隙,宣传队员表演数来宝)
(1970 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知识青年与农民一起下地劳动)
(1971 年,“三八”号在黄海捕获大量对虾,为国家创造外汇)
(70 年代初,大连獐子岛渔民在晒渔网)
(江苏淮安农民在手工缝制地毯)
(首钢轧钢厂建成试车)
(1972 年,广州电业局女子带电作业班在维护高压线)
(北京街头卖蝈蝈的小贩)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萧淑芳,吴作人夫人)
(70 年代,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西双版纳橄榄坝佛寺中)
(70 年代后期,著名音乐家殷承宗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演奏《黄河》)
(80 年代,湖南衡阳南岳镇,在街口玩耍的孩子们)
(80 年代,北京春秋季沙尘时期,系着纱巾防尘的女士)
(东华门早市上熙熙攘攘的人们)
(1985 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学们在上课)
(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和老师们检查学生习作)
(80 年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老舍经典剧目《茶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