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我小的时候。到底有多小?我也不知道。上小学了吗?可能。也许上了,也许还没上。反正不会太小,因为已经知道要看电影了。也不会太大,因为仍然偶尔还要父亲背。
那年正月的某一天,黄赵台村要放电影,早有人通风报信了。那个时候尽管没有手机电话,但村里一有什么情况,比如放电影这种有面子的大事,几乎所有村民都会奔走相告,骑自行车的,步行的,以尽快的速度通知四邻八村的亲戚朋友们来看电影。
现在在村里放场电影,估计村民们不是嫌夏天的蚊子咬,就是怕冬天的屁股冷,宁可选择在自己家里一家人一起看大屏幕电视。那个时候可不一样。那个时候哪有电视啊?电影也难得一看,能几个月盼来一场就不错了。而且电影片子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就几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龙江颂》,《杜鹃山》;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颠来倒去,倒去颠来,那么多年,就这几部电影,台词大家都会背了,唱段大家都会唱了,白毛女,洪常青的脚尖儿舞,大家也能熟练地转几圈了…… 还是这几部电影。
不过,这一点儿都不影响大家看电影的热情。不管夏天多热,不论春秋风多大,冬天多冷,空地上看电影的人总是人山人海。人们文化生活太贫乏了,人们业余活动太少了,大家太无聊了,太寂寞了,太需要从集体的束缚中暂时解脱一下放松一下了。
不出所料,这天黄赵台村要放的电影还是《红色娘子军》,已经看过好几遍了。我从来没有看懂过,唯一的印象是,妇女也可以穿短裤!这对北方农村来说是件天大的新鲜事。不管多少遍,有电影必看,这是我们当时的口号。为了看电影,那天下午我还特意睡了一个午觉,平时我是不睡午觉的。睡醒后就催着母亲早早地做晚饭。吃完饭就拉着父亲出发了。临近正月十五,月亮高悬,星星闪闪。脚底下高一脚深一脚地在土路上疾走,生怕赶不上电影的开始。现在的村子都扩展了几倍,黄台,黄庄,郭台都几乎连成了一片。那时的三个村子都很小,相互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也许是人小腿短的缘故,感觉走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终于到达了黄赵台村的中心广场。
父亲选择了靠后的一个楼梯台阶,站得高,电影屏幕一目了然,视线好,是个最佳位置。安顿好之后,以为电影马上就开始,结果一激动忘了农村放电影前的一般安排,村支书讲话!他这一讲,就没完没了了。从目前形势,到年后民兵训练;从已婚姑娘户口外迁,到点名敲打本村的地主富农;夹带着嗯嗯啊啊这个那个的官腔,这一通讲,可比小脚老太太的裹脚布长多了!
不知道等待了多久,也不知道父亲抽了几根卷烟,我的屁股坐麻了,我的双脚被冻得冰凉,终于等到了村支书闭嘴。电影开始了,刚兴奋了片刻,我的上下眼皮却开始打架了。《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场没看完,我就睡着了。接下来,我迷迷糊糊地感觉到趴在父亲的背上,双脚被父亲塞到他的棉裤腰里,暖暖的,一老一少,行走在回家的土路上……
己亥猪年正月
|